文|方圓記者 涂思敏
(圖片來源:CFP)
“罪犯搖身一變成了主人公……為了欣賞和審視這個惡意的奇觀,我們象征性地從死者的尸體上跨過。兇手的形象越是高大,被害人的形象似乎就越淡化”
1888年8月31日,在倫敦白教堂地區(qū)的一條巷道附近,過路巡警發(fā)現(xiàn)了一具女性尸體。她的死樣慘烈,喉嚨被割開,身上有兩處極深的貫穿傷,其中一處刀口近乎將她的頭割斷。
死者的名字叫瑪麗,是“開膛手杰克”一案的第一位被害人。從1888年8月至11月,“開膛手杰克”以極其殘暴的手段肆意虐殺了5名女性,她們被割喉、被分尸、內臟被掏空。倫敦警方數(shù)次收到他的挑釁信,卻始終無法追蹤到他的任何蹤跡?!伴_膛手杰克”的身份成了一個謎,人們把他塑造成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環(huán)殺人犯,他在大眾流行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關他的書籍、電影、戲劇層出不窮,歷史學家和犯罪學家們調查他的身份,剖析他的性格,甚至為他編織了一段因為痛恨身為妓女的母親而專門獵殺“妓女”的敘事。
在這之后的130年來,有關“開膛手杰克”的花邊新聞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小報獲得了流量,人們有了茶余飯后的談資??杀凰麣埲虤⒑Φ?名被害人呢?誰來關心她們生前的遭遇?誰又會來探究她們被殺害的原因?她們的命運被一句輕飄飄的“不過是妓女”帶過,似乎她們的死亡無足輕重,也許她們的離去會讓人感到難過與惋惜,但掀不起多大的波瀾,也不是社會上沉重的損失,她們的生命就像時代里那些隨時會被湮滅的粉塵。
可英國歷史學家海莉·魯本霍德并沒有這么想,這位專門研究18世紀至19世紀女性歷史的學者通過大量的歷史檔案、庭審材料、證人證詞,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還原了5名被害人生前的故事,寫下了《生而為女:“開膛手杰克案”女性被忽視的生活》一書。我們也因此了解到,原來在“開膛手杰克”一案的背后,還埋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講述5名被害人的故事前,可能要先從一個問號開始:“開膛手杰克”是在白教堂地區(qū)殺害了5名被害人的,但為什么是在白教堂地區(qū)?
19世紀下半葉,英國貧富懸殊巨大。白教堂地區(qū)是當時最臭名昭著的貧民窟之一,街道被廉價的“寄宿屋”所占據(jù),容納無家可歸者,也滋生著瘟疫與犯罪。如果不是走投無路,沒有人愿意在白教堂地區(qū)混生等死,包括5名被害人——在淪落到白教堂以前,她們曾經也有過不一樣的人生。
波莉,被害時43歲,出生于勞工階級。波莉9歲時,一場肺結核病帶走了母親和家中一個年幼孩子的性命,作為長女的她承擔起照料全家的重任。18歲時,她和同階級的威廉結婚,生下了6個孩子,生活過得捉襟見肘,好幾個孩子還因為惡劣的生活條件而去世了。后來,波莉患上嚴重的產后抑郁癥,她的丈夫還出軌了隔壁鄰居。波莉開始酗酒,患上了嚴重的酒精依賴癥。她從家里出走并漸漸失去一切,最終流落街頭。
安妮,被害時47歲,她的父親曾是聲名顯赫的騎兵團的士兵,她從小目睹著溫莎城堡的另一端王室的生活。她的生活和勞工階級的孩子沒什么兩樣,直到一場猩紅熱的到來改變了她的命運軌跡——家里4個孩子的性命被奪走,身為頂梁柱的父親在悲痛中割喉自殺,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安妮一家搬出城堡。安妮染上了酒癮,之后一生都在和酒精成癮作斗爭。她進過療養(yǎng)院,寫過誓言書,可這一切在她女兒因病去世后化為烏有。
安妮越陷越深,她的親人離開了她,她的丈夫為了不失去工作驅趕了安妮,但依然給她提供經濟援助??蓻]過多久,安妮的丈夫也去世了,失去了一切的安妮徹底破碎了,她成了白教堂街頭的一具行尸走肉。
伊麗莎白,被害時45歲。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在做幫傭時懷孕了,她被認為犯了“放蕩成性罪”,離開雇主家后以賣淫為生,后染上梅毒。她的名字被登記在警方的“恥辱冊”,無法在當?shù)卣业狡渌w面的工作,離開這個行當也變得困難。走投無路的她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到英國謀生,她結了婚,可一次投資失敗讓兩個人負債累累,她的丈夫也因心臟病去世。而此時,梅毒的后遺癥正折磨著她,為了緩解痛苦她依賴上了酒精,無依無靠的她最終流落街頭。
凱特,被害時46歲。她小時候有6個兄弟姐妹,家里常常入不敷出,但重視教育的父親還是讓她接受教育到14歲。后來,她的父母因病雙亡,她被姐姐送離倫敦和一群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就在這里,凱特染上了偷竊的惡習,并成了一個叫賣小販的妻子。隨著孩子的增多和經濟的越發(fā)困窘,凱特開始遭受丈夫無端且殘暴的家庭暴力。深陷家暴的凱特染上了喝酒的毛病,后和家里姐妹與親戚斷絕聯(lián)系,在屈辱的生活中走上了街頭。
瑪麗,遇害的時候年僅25歲?,旣愂撬笤斓拿?,在賣笑生涯中,她給自己編造過無數(shù)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因而她的身世一直成謎。人們知道的是,她曾在接待上流階層的高等妓院工作過,后又淪落到倫敦東區(qū)賣淫。在“開膛手杰克”弄得人心惶惶的時候,好心的她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妓女”姐妹……
極度貧困、酒精成癮是她們的共同特點,單身母親、無家可歸的處境卻被忽略。即便有3名被害人從未有任何賣淫的記錄,也從未被人看到過有上街拉客的行為,在當時的世人眼里,她們就是酗酒、墮落、賣淫、不潔的女人,警方也認定她們是妓女。于是,即便她們被殘忍殺害,她們的命運被一句輕飄飄的“不過是妓女”帶過,變得無足輕重。
然而,回到今天的視角來看,那時的法律對女性是充滿歧視的,社會也無法給女性提供任何救濟。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下,她們走向了酒精這一最廉價的安慰劑,成了他人口中的“妓女”。
19世紀的倫敦,女性被看作男性的附屬品,女性的價值是由她的配偶所決定的。根據(jù)濟貧法的規(guī)定,有私生子的單身母親無權獲得教區(qū)為貧困家庭提供的救濟品;7歲以上的兒童不能留在母親的身邊,一周只能在濟貧院(收容無家可歸者的地方)的食堂里見一次面;勞工階級女性的離婚與再婚是不被允許的;25歲以下的女性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繼承金錢,婦女的財產在其死后屬于丈夫……
對當時很多的勞工階級的女性來說,那是一個沒有容錯率的時代,一旦陷入貧困,便很難脫身了。這些女性只有保證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在社會要求的嚴絲合縫的道路上,才有可能不被隨時降臨的災禍所牽連。
海莉發(fā)現(xiàn),對勞工階級來說,拖垮家庭的永遠是過多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總是在“匱乏和富足”之間周期性地循環(huán),孩子越多,他們處于貧困的周期越長。在家庭中的女性處境則更為艱難,她們多半沒有獨立賺錢的能力,社會上允許家庭婦女打工的種類也極為有限,更不用提她們的時間多半都被家務和育兒所占據(jù),這進一步削弱了她們外出賺錢的能力。
在家務與育兒以外,還有一樣東西壓在她們的肩上,那就是“道德和性的純潔性”。她們不僅需要挑起家庭的重擔,更要保證自己的品格是絕對高尚的。否則,家中任何人走上歧途,都會變成她的錯。
那個年代,在勞工階級中,等孩子出生后再結婚或者未婚同居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一旦女性未婚先孕或者并非合法夫妻的事實被自己的房東或者雇主發(fā)現(xiàn),她們會立即被驅趕或解雇。這種情況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也總是最先波及女性——在有私生子的情況下,女人既無賺錢能力又要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陷入貧困幾乎是她們最終的歸宿。
很多女人在生完孩子幾天后就得承擔家務活的重擔,因而時常引發(fā)嚴重的健康問題。當家里因為人口過多揭不開鍋時,女人總是最先選擇成為挨餓的那個,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流產、死胎以及嬰兒發(fā)育不良……好幾位被害人都曾經歷過喪子之痛,而后她們在這種悲痛中選擇了酒精的安慰。
落入街頭的女性總是更難獲得救濟。表面上,濟貧院是用來收容無家可歸者,實際目的則是通過羞辱那些被迫求助的人,強迫他們干大量的體力活,并恐嚇他們要盡快出院過一種體面的生活。
濟貧院的生活極其惡劣,人們依然食不果腹,甚至會受到工作人員的毆打。因此許多人寧愿露宿街頭也不愿受到濟貧院的擺布。但對很多勞工階級的女性來說,如果她們想要逃離家暴酗酒的丈夫,進入濟貧院是她們的唯一選擇。那時候,女性主動離婚需要支付一大筆費用,除非她們通過逃進濟貧院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走投無路,才有可能“在濟貧院的協(xié)助下,通過聲稱被配偶遺棄來實現(xiàn)一種非正式的分居”。根據(jù)海莉的調查,幾位被害人都曾一次次逃進濟貧院,但又因為受不了院里的屈辱而離開。
在失去經濟救助后流落街頭的一部分女性只能選擇賣淫或者短暫性找到一位男性伴侶來維持生活。因為,獨自露宿的中年女性很容易成為性暴力的被害人。然而,當時很多生活無憂的中上層階級層認為,賣淫是一種個人選擇而非生活所迫。在海莉的講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沒有人是自愿選擇成為妓女的,有的人只是為了生存靠出賣身體獲取一晚的房費,而女性一旦賣淫過一次,她們將終身被刻上這樣的烙印,并被記錄在“恥辱簿”上。
5名被害人的故事可以說是19世紀英國勞工階級女性生活的真實反映。她們承擔著一切家務活,在身體健康欠佳的狀況下育兒和勞作。丈夫酗酒、家暴或者出軌,她們逃離家庭的唯一方式是離家出走,可沒有雇主會接納這些單身母親。她們沒有經濟來源,被家庭視為恥辱,她們依賴上了酒精,進一步被社會驅趕和唾棄。她們失去了一切,錢、孩子、尊嚴,最后是性命。她們流落街頭,在睡夢中被殺害。
在書中,海莉引用了調查“開膛手杰克”一案的英國警探的一個觀點:“無論她們從事什么工作,無論她們是否吸食毒品,沒有人有權對這些女性造成任何傷害,更遑論殺害她們了?!?/p>
生前,她們過著悲慘而痛苦的一生。死后,她們仍成為被羞辱的對象?!伴_膛手杰克”一案發(fā)生后,一位居住在當?shù)氐墓珓諉T曾寫信給泰晤士報稱:“她們將這些歪風邪氣帶進了迄今未受污染的街道,‘開膛手杰克’的所作所為有助于清理東區(qū)的墮落居民?!?/p>
那么,為什么這5名被害者會和妓女畫上等號呢?
只要是深夜走在街頭的女性,就會被認成妓女,這已經成為當時警方的共識。在留下的警方訊問記錄中,有多處誘導式的提問:比如“她們生前是不是很放蕩?”“是否與多名男子保持不正當關系?”等。警方帶著預設她們是“妓女”的前提進行搜查,盡管當時將在街上獨自一人的女性當成妓女而錯誤逮捕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海莉發(fā)現(xiàn),即便波莉、安妮和凱特在案發(fā)時都無家可歸,即便沒有證據(jù)表明事發(fā)當晚她們在拉客,可“妓女”還是成為定義她們的唯一標簽,似乎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和一個妓女沒有任何區(qū)別。而“賣淫”這個詞“掩蓋了她們生活中的模糊地帶、充滿了道德判斷,它通過聯(lián)想來給女人定罪——因為她貧窮、酗酒,因為她離開了她的孩子,因為她和人通奸,因為她有非婚生子女,因為她住在寄宿屋內,因為她深夜外出,因為她年老色衰,因為她居無定所,因為她乞討,因為她露宿街頭,因為她打破了所有女性該是什么樣的規(guī)則”。
時至今日,“開膛手杰克”一直與我們如影隨形。當你走進倫敦白教堂地區(qū),當?shù)厝匀挥屑o念他的博物館,有專門以他殺人的路徑來設計的旅游路線,有基于他的故事改編而成的沉浸式互動推理劇,當?shù)氐木起^會用他給烈酒命名,他的身影仍出現(xiàn)在人們經過的廣告牌、地鐵站和公交車身上。
可我們有沒有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yōu)槭裁匆o一個殺人犯這么多的關注度?為什么我們如此習慣于他的存在?那是因為,有一整個產業(yè)在依托著這個殺人犯的神話掙錢,一個在逃的連環(huán)殺人犯潛伏在倫敦陰暗的角落里,這個血腥的故事充滿著獵奇、恐怖、驚悚的元素。海莉說:“罪犯搖身一變成了主人公……為了欣賞和審視這個惡意的奇觀,我們象征性地從死者的尸體上跨過。兇手的形象越是高大,被害人的形象似乎就越淡化。”
5名被害人的故事與民間傳說的陰謀論交織在一起,在媒體和商人的眼里,她們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可以被肆意改編的地攤文學和被商品化的卡通形象。她們的悲慘命運,折射出的法律歧視、社會不公卻不被提及。
《生而為女:“開膛手杰克案”女性被忽視的生活》
作者: [英]海莉·魯本霍德
譯者: 小水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23年3月
內容簡介
一直以來,媒體熱衷于告訴人們,被“開膛手杰克”殺害的人都是妓女,而受害的女性不僅被媒體和大眾忽略,更是被歪曲。通過搜羅大量的歷史檔案、庭審材料、證人證詞,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海莉·魯本霍德為我們還原了5位受害女性豐滿而悲苦的一生。被“開膛手杰克”殺害的絕非都是妓女,她們之所以被殺害,并非因為不檢點、道德有污,而是因為她們在錯誤的時間出現(xiàn)在錯誤的地方。她們的不幸,僅僅是生而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