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人。從王維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篤信佛教。在中國士大夫階級中,最喜歡的佛教居士就是維摩詰。王維把“維摩詰”三個字分開,名叫“維”,字“摩詰”。 王維幼年即通音律,擅詩文,王維的詩寫得很好,被人們稱為“詩佛”,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齊名。但其生性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返樸歸真,無憂無慮,不熱衷于權(quán)勢,以清風(fēng)為友,與明月為伴,看流水,望白云,浮生寄天地,一切順應(yīng)自然,寄情山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與世無爭。
王維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他既是文人畫的開山鼻祖,也是水墨山水的開山鼻祖,“開山鼻祖”的評價反映了后人對王維水墨山水畫的首肯。
王維的《雪溪圖》,是從高處俯眺,山腳江村小溪,曲折蜿蜒,木橋斜臥,小徑通溪,遠坡村落,溪邊屋舍寒林,白雪皚皚。畫面分近、中、遠三部分:近景山隅一角,道路橫斜。路邊有小橋、籬舍、村店、屋宇。路上有一人匆匆而行,還有一人趕著四頭豬,似乎正要過橋。畫面正中有一座臨溪房屋,可能是村頭店鋪。屋后有五六棵樹木,疏疏落落。
中景為溪流。平靜的水面上有一條篷船,有兩個人撐篙擺渡。遠景是對岸起伏的山坡,和幾間村舍掩映于茫茫雪色之中。整個畫面白雪皚皚,江村寒樹,野水孤舟,組成一片寂靜空曠的景象。畫上點綴的幾個人物,愈加使人感到孤寒。
關(guān)于王維的山水畫作品,除《雪溪圖》之外,尚有《長江積雪圖》等。
在王維的時代,雖然還沒有文人畫這個概念,但是有一種不同于畫工畫的繪畫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它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文人畫的繪畫目的是自娛,而畫工畫的繪畫目的是奉上。
二、繪畫不是摹仿,而是心造。王維創(chuàng)造的水墨山水畫,對于中國繪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在于心畫的創(chuàng)造。
三、不求形似。
四、詩書畫一致。蘇軾在評論王維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句,也好像一幅畫。
王維遠離政治,半官半隱,官是無奈,隱是追求,成為后世文人畫家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