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路
北京西城區(qū)大醬坊胡同20號,看上去是一座極為普通的四合院。在北京老百姓眼里,這是一座很破舊的院落,年久失修,兩邊廂房的房柱都已經傾斜,小院和房間的磚瓦已經破損,每逢下雨天就會漏雨。吳波就在這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給他的院子里住了四十二年。
他的離休生活也是在這里度過的。
吳波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擔任晉察冀邊區(qū)人民政府的財政處長。北平解放后,擔任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升任中央政府財政部副部長。20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規(guī)定,曾給他安排過幾處較大的院子,但他說自己家中人少,就挑選了這個汽車出入不便的小院,還安排秘書、司機和財政部一個普通干部三家為鄰共住,后來秘書和干部怕吳老親友來往不便,影響領導休息,主動搬走了,只留下司機一家。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受到嚴重影響,他住的北房客廳和臥室墻體裂開幾道大縫,成了危房,一時修不了,唐山的余震還在頻繁出現,也波及北京,有震動時,墻縫的土渣往下掉,震動再強一點,墻就可能會倒塌。為防震,吳波和老伴請財政部同志幫忙在床上搭了個架子。
粉碎“四人幫”之后,吳波恢復了部長職務。有一天,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來了幾個工作人員,對吳老家人說,準備對這處危房進行維修,隨后把沙子、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運來了。吳波知道后,堅決不同意維修。他說:“‘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工農業(yè)生產還沒有走上正軌,恢復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很多,目前財政還很困難,我這房子還能住,修繕是大可不必的,只把裂縫補一補就行了,我們都應當體諒國家的困難?。 惫芾砭值呢撠熑苏f:“這房子現在已經成了危房,再不修就更危險了。修理這房子是經過集體研究決定的,而且修房子的材料已經準備好了?!眳抢线€是說國家困難,能節(jié)省點就節(jié)省點,先不修吧。就這樣,一個要修,一個不讓修,意見不能統(tǒng)一,修繕房子的材料在那里堆放了好長時間。后來還是按照吳波的意見把墻體的裂縫補了補,就算修繕過了。
凡是去過吳老家的人,有種感慨、感動會在心頭長久涌動。吳老曾經的秘書回憶初次走進吳老家的情景,深有感觸地說,當時去吳老家時,是以一種崇敬的心情進去的,到了吳老家一看,他家的生活條件與平時自己想象中的高級領導人的家完全不一樣。房屋破舊,家具破舊,連墻面和天花板的墻皮都在脫落。吳老家以前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給他從廚房端飯到房間時,多次發(fā)生過墻皮脫落掉進飯碗的事。
每一次提到維修房子,吳老都不同意。好幾屆財政部領導去看望他時,也勸他,可哪怕是提出來只給房子粉刷一下,也都遭到他的拒絕。吳老總是說:“我離休了,已經不工作了,只能吃國家的閑飯,不能再給國家添麻煩?!?/p>
房子太老有危險,可吳老怕花公家的錢,執(zhí)意不讓修,一旦出了事怎么辦?負責管理房子的人時常犯愁。直到1993年,看吳老年齡越來越大,工作人員實在怕他摔倒,就想了個主意,先做通吳老夫人邸力的工作,再通過她,用“騙”的方式讓吳老外出待了兩天,利用這兩天時間才給他的房子粉刷了一遍。事后吳老明白了大家在“騙”他,還批評秘書,說不該替他做主。
吳老92歲后,行動明顯遲緩得厲害,住平房上廁所、洗澡很不方便。這時,北京萬壽路財政部的宿舍已修好,財政部領導關心吳老,安排他搬到樓房去住,他有點猶豫。他說,財政部機關沒房子的新干部不少,平房雖然條件差點,但可以住下去,再加上自己年齡大了,就不搬了吧。財政部有關部門領導去看望他,勸他搬家,并說,新建的房子等部里簡單裝修一下就可以搬了。吳老說:“你們抬轎子,莫讓我犯錯誤啊?!彼貞洰斈陝傔M城時分給他的住房后墻裂了,墻皮也脫落了,部里給修補修補,粉刷了一下,他還做了自我檢討,幾十年里一直引以為戒,深自警惕,真是“其責己也重以周”啊!
從平房搬到萬壽路樓房時,吳老反復叮嚀秘書,房子不能超標,家具也不能讓公家配,所有的費用必須從他工資里出,不準花公家的錢。
吳波對權力、錢財和待遇的超然、淡泊,已經到了讓人不可理解的地步。他為什么對幾十塊錢的預算“小氣”得斤斤計較,為什么不愿坐豪華專車而長期坐低檔車,為什么不把兒子安排到北京而支持他們到甘肅和北大荒落戶,為什么剛在財政部長位子上任職不到一年就讓賢,為什么不讓把破舊的住房維修得舒適漂亮一點,為什么把自己的住房不留給子女而交給國家,為什么去世后成了沒有存款的無產者,為什么不計較“文革”帶來的傷痛而要把國家給他的補助金全部上繳黨費,為什么自己生活清苦而拿出工資來幫助貧困的人……
這是因為,吳波一直把周恩來總理和陳云等革命老同志作為自己為人做事的楷模。有人說,吳老如此超然、淡泊,甚至到了對自己苛刻,對子女嚴格到“無情”的程度,是因為他有崇高的追求,為他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他也是周總理那樣具有崇高人生理想的人。周總理的精神追求和內心情懷,正是吳波追求的人生之路和思想境界,因而周總理就成了吳波的人生榜樣。在吳波的家里,常年掛著周總理的畫像,這是因為他們一家人把周總理當作最親近的人。
周總理對吳波的影響最早是從1936年“西安事變”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波在財政部工作,與周總理頻繁接觸,周總理的高尚人格、無私無畏和嚴謹細致的精神風格,深深感染著吳波。
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人的一次會議上,周總理說過一段話,對吳波產生巨大震動:“我們的領導干部,首先是我和會場內的四百零七個人應該做出一點表率來。不要造出一批少爺……不然我們對后代不好交代。秦始皇能夠統(tǒng)一中國,而他溺愛秦二世,結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的手上……對于干部子女,要求高、責備嚴是應該的?!?/p>
周總理嚴格要求侄女侄子,吳波也嚴格管束孩子們。吳波鼓勵幾個兒子到邊遠地區(qū)工作生活,他也拒絕好心人對他的子女的關照,要求兒子們安心在邊疆和農場工作。
工作中,吳波也從周總理身上學到了許多。
有一件事讓吳波刻骨銘心,讓他回味許久,也成了他的工作標準。
那還是20世紀60年代初,一天,時針已指向凌晨兩點,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吳波家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急促的鈴聲驚醒了睡夢中的吳波,他迅速拿起話筒,電話那頭傳來總理辦公室值班員的聲音:“總理請您馬上過來一趟?!?/p>
20分鐘后,吳波匆匆趕到周總理辦公室。此時周總理還在伏案閱讀文件,聽到吳波進來,一面示意吳波坐下,一面把手中的文件遞了過去,和藹地問:“這份文件你看得懂嗎?”
吳波接過文件一看,是頭一天上午財政部剛剛送交國務院領導審閱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正是由他組織起草并親自修改過的。難道會有什么問題嗎?吳波抬起頭,用不解的目光注視著總理。
“同志,”總理走近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這份文件是要給廣大群眾看的,可報告里面用詞這么專業(yè),老百姓看得懂嗎?”
此時吳波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總理連夜請他過來的用意。周總理把文件一字一句做了修改后,交給吳波,緩慢而嚴肅地對吳波說:“你們再看一下,修改好,盡快給我?!?/p>
吳波起身向周總理道別,拿起文件,快步走出了周總理辦公室。
清晨,紅日剛剛升起,經財政部黨組修改過的這份文件,已端端正正放在了周總理的辦公桌上。
聽過這個故事的同志心里明白,吳老念念不忘這件事情,在很多場合講給財政部同志聽,他是要時時提醒自己及同事們,財政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只有把廣大群眾放在心里,讓廣大群眾了解并理解這個事業(yè)、支持這個事業(yè),才能保證財政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吳老晚年分配到萬壽路兩個單元的住房,可以用優(yōu)惠價格購買,可他卻不買。吳老說:“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后代。”他參加革命時的這個初衷,經過了世事滄桑、風風雨雨的幾十年,一絲一毫也沒有改變。到了晚年,他對這個初衷的實現,越發(fā)迫切了。
他知道,自己追求做一個沒有財產的人,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難度不是來自他,也不是來自老伴,而是來自兒子們、孫子們。他有四個兒子,十多個孫子(女)。除三子吳威立在北京身邊外,其他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兒孫們對他的私產都有繼承權。他沒有存款,工資都用在了生活上或慷慨地接濟了貧困的人,身后留下的只有兩套房子。吳老決意身后把兩套房子交還給國家,而他也要征求幾個兒子的意見。他希望所有的兒子都贊成他的做法。大兒子去世了,他讓其他三個兒子發(fā)表意見。兩個兒子贊成父親的意愿,有一個明確提出,父親的房子屬于私產,不能交公,留給外地的兒孫們回北京住。吳老堅決不同意。吳老與“有想法”的兒子耐心溝通,最后得到了他的理解,表示尊重父親的意愿。
那怎么做到他和老伴去世后把兩套房子交還給財政部呢?吳波想到了立遺囑。2000年,吳波病重住院,他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了,有點著急立遺囑的事了。出院后的一天,吳波讓三子吳威立和秘書王沈京等張羅立遺囑的事。他開了一個家庭會議,還請了立囑見證人。吳老提出,他去世后房子交回財政部,家庭成員一致同意。他口述,讓吳威立記錄,留下了交房遺囑,并把這份遺囑送交財政部。
房子交公遺囑(1)
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后代。因此我決定不購買財政部分配給我的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4號樓1101、1103兩套單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過世后,這兩單元住房立即歸還財政部。我的子女他們均已由自己所屬的工作單位購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繼續(xù)占用或承租這兩單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義向財政部謀取任何利益。
我去世后后事從簡,不發(fā)訃告、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火化后骨灰就地處理不保留。
立遺囑人:吳 波
見 證 人:王沈京、梁志義
家 屬:吳本寧、裘企陽
吳威立、吳本立
2000年10月9日
這份落地有聲的遺囑已經有兩個見證人,也由兒子和兒子的代簽人簽名畫押,按理說房子交公的事已經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吳老似乎放心了。兩年多后,吳老年事已高,多病,經常住院,他對去世后房子交公的事又放心不下了,同時他感到還有一些意愿需要給財政部領導交代一下。他又寫了第二份遺囑。這份遺囑,他直接寫給了時任財政部部長的項懷誠。
房子交公遺囑(2)
懷誠同志:
我的后事請按我的遺囑辦理,一切從簡。
我在遺囑中要求我的子女不要向財政部伸手,也請部里不要因為我再給他們任何照顧。在我老伴邸力過世后,我的住房必須立即交還財政部。財政部也不要另外給他們安排、借用或租賃財政部的其他房屋。他們有什么困難,由他們找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解決。
我指定我的三子吳威立做我的遺囑執(zhí)行人,由他負責同財政部聯(lián)系。
順致問候。
吳波(章)
2003年1月26日
這天早上,項懷誠部長上班很早。秘書從大堆呈報件里看到了吳老的遺囑。他連看幾遍,感到遺囑雖短,但分量很重,他被吳老一生追求無私、死后實現無產的高尚風格深深感動。他當即把吳老的遺囑呈送給了項懷誠部長。他對項懷誠部長說:“這是吳波老部長寫給您的遺囑,看了讓人感動掉淚!”
項懷誠馬上放下手里的文件,看起了吳老的遺囑。項懷誠與吳老共事很長時間,是吳老的老部下,對吳老由衷地敬佩。吳老在位時,從沒對組織提過任何要求,離休后也從沒對組織提任何要求,他多么希望吳老給他寫的這張紙的文字是要解決生活方面的問題。項懷誠每年都去看望吳老幾次,他的生活太儉樸,需要改善,但他從來不同意。面對吳老的遺囑,項懷誠部長心里一股情感直往上涌。他看了這份遺囑許久,是感動,也是在思索……他說,吳老真是了不起??!他在遺囑上批寫道:
請黨組同志傳閱并存人事司。
(2003年)1月28日
這第二份遺囑和第一份遺囑一樣,同樣在財政部黨組成員中引起了贊嘆。黨組成員欽佩吳老的高尚品格,對吳老的意愿只好選擇同意。大家明白,按照吳老的遺囑辦,就是對他的最大理解與敬重。
2005年2月20日,吳老平靜地走完了九十九年人生。2月25日上午,家人在八寶山送走了吳老。隨著火化爐縷縷青煙升起,這位一生經歷了無數坎坷且在坎坷中執(zhí)著追求高尚境界的人,永遠駕鶴西去了。辦完父親喪事的吳老家人掛念著父親的遺愿。大家都明白,要讓吳老沒有牽掛地安息,只有把他的遺囑不折不扣地盡快辦好。就在那個下午,吳威立趁家人比較齊,召集兄弟、侄兒,也請了吳老的秘書和身邊工作人員開家庭會議,研究辦好父親遺囑的事。經過大家商議,全體同意執(zhí)行父親的遺囑,并對執(zhí)行遺囑中的具體事宜做了規(guī)定和要求,形成了一份《家庭會議紀要》,打印人手一份,各自照此落實。
吳老走后,有人對吳威立說:“按規(guī)定老人的房子你們也可以不交,而且這個黃金地段的房價漲到了好幾萬一平方米,兩套房要出售,至少能賣近千萬。”面對這樣的大利,吳威立和他的兄弟們沒有動心。依照父親的遺愿,在吳老去世三個月后,吳威立很快整理搬走了萬壽路兩套房的東西,把鑰匙交給了財政部有關部門,實現了父親交代的,走后房子交還國家,成為“一個無產者”的愿望。
(摘自2021年6月16日《中華讀書報》。內容有刪減,標題有改動)
■ 本欄編輯 朱湘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