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尚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需要勇氣和黨性,不能把我們防身治病的武器給丟掉了。然而,有些單位組織生活是走過場;批評和自我批評不真講,“顧左右而言他”,就是命不中靶心;存在問題不真改,成了“半拉子工程”,熔爐沒了溫度,黨性蒙了灰塵。主題教育中有個規(guī)定動作就是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要真刀真槍、動真碰硬,一針見血,才能見人見事見思想,達到紅臉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一針見血需要有銳氣。毛澤東同志指出:“批評要尖銳。不那樣尖銳,不切實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貫徹整風精神,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批到痛處、指出病灶,不能以提希望代替點出問題、以工作建議代替批評意見,真正做到咬耳扯袖、紅臉出汗。
抗戰(zhàn)時期,朱德同志參加某旅黨委民主生活會,發(fā)現(xiàn)沒有人愿意唱黑臉,他發(fā)火站起來說:“不敢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算什么共產(chǎn)黨員?”老一輩革命家這種一針見血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面對存在的問題,是圓滑世故、話到嘴邊留三分,還是竹筒里倒豆子,不只是簡單的性格問題,而是是否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的體現(xiàn)。無論時代怎么變、環(huán)境怎么變,敢于善于開展批評的黨性覺悟不能變。我們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敢給自己亮底,敢對錯誤言行亮劍,做扶正祛邪的戰(zhàn)斗員。實踐證明,什么時候不掩飾缺點、不回避問題,什么時候工作就充滿生機活力、煥發(fā)強大威力;什么時候忽視缺點、回避問題,什么時候工作就舉步不前、難有作為。
一針見血需要有底氣。1944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中講:“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p>
一針見血,前提是正視問題,關鍵是找準問題。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第26軍黨委曾在戰(zhàn)斗間隙召開了一次黨員干部、戰(zhàn)士代表參加的發(fā)揚民主大會。會上,有同志對軍長張仁初開誠布公提意見說:“軍長的香煙和茶葉多,是浪費、是特殊?!睆埲食趿⒓醋髁俗晕遗u。他還表示:“吸的公家的煙,我將來一定償還。從今天起,我不再吸煙了?!睆拇?,他真的徹底戒了煙。問題找得準,批評的有底氣,被批的才服氣。
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遍_展批評必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什么話都要放到臺面上講,什么事都要拿到人前來討論,決不能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把問題講在平時,才能讓人在關鍵時少犯錯或不犯錯,這種批評遠比因違背原則問題受到紀律處分更有益。
一針見血需要有靈氣。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銳利武器和重要法寶,但想要正確地使用好,科學地發(fā)揮它的作用,就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批評既要指出錯誤,又要講清道理。錢學森回國后,長年在國防科技戰(zhàn)線從事領導工作。有一次,錢老與專家汪成為談起軟件問題,并建議對方把想法寫出來。于是,汪成為寫了一篇文章交給錢老,錢老看后微微一笑說:“我給你念首詩吧: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蓖舫蔀樵诼犲X老念完清代袁枚的這首詩后,紅著臉忙把文章拿回去修改。待修改后再交給錢老,錢老看后說:“這回你是認真的?!?/p>
可見,一針見血也是有技巧的。技巧在哪里?首先要尊重人,心平氣和地曉之以理,發(fā)自肺腑地動之以情,體現(xiàn)了對被批評者的尊重,也切實讓批評入腦入心,發(fā)揮效能。唯有如此,才能讓批評成為有滋有味的良藥,幫助同志努力改錯糾偏,不斷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