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兵,張雪,皇甫菲菲
焦作市精神病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抑郁障礙是一種以持續(xù)的悲傷為特點,對任何活動無法產(chǎn)生興趣或愉快感下降的精神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生命健康[1]。目前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神經(jīng)遞質水平的變化、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的改變以及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在20~30 歲較為常見[2]。目前治療抑郁癥的方法眾多,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有的還可能會用到電休克治療或者光療等。其抗抑郁治療的主要藥物為艾司西酞普蘭,但治療效果有限,且復發(fā)風險高,而中醫(yī)藥已被廣泛運用于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療效可觀[3]。中醫(yī)認為,抑郁癥的病機在肝,臨床可針對肝氣郁結的表現(xiàn)進行治療。八味解郁湯具有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的功效[4]。本研究觀察八味解郁湯加減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輕中度抑郁癥肝郁脾虛證患者的療效及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符合《CCMD-3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5]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中的4 點即可診斷: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nèi)疚感;聯(lián)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xiàn)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欲降低或體質量明顯減輕;性欲減退。
1.2 辨證標準符合《抑郁癥》[6]中肝郁脾虛證的辨證標準。主癥: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大便溏薄、少腹脹痛;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郁;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次癥:兩肋附近脹滿、竄痛;胃脘滿悶;口苦,咽干;咽部異物感;噯氣,泛酸;腸鳴,矢氣;脈弦或緩;失眠,多夢。主癥中只要有1 項符合,即可辨證。一般也會伴隨次癥的發(fā)生。
1.3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及辨證標準;符合《國際疾病與相關問題統(tǒng)計分類》(ICD-10)中輕中度抑郁的標準;7 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評分<35 分;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未存在過敏狀況;年齡在18~60 歲之間;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重要器官感染疾病,惡性腫瘤或其他類型的精神疾??;近3 個月內(nèi)服用其他抗抑郁藥;依從性差;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對酒精或藥物有依賴性。
1.5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焦作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04 例輕中度肝郁脾虛型抑郁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8 例;年齡20~56 歲,平均(36.23±8.21)歲;病程0.5~5 年,平均(3.23±1.06)年。觀察組男25 例,女27 例;年齡20~57 歲,平均(35.89±8.26)歲;病程0.5~6 年,平均(3.45±1.38)年。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19,規(guī)格:10 mg×7 片),起始劑量為每天5 mg,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增至每天10 mg,最大劑量為每天20 mg,每天1 次。治療周期為6 周。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八味解郁湯加減。處方:柴胡、白芍、枳殼、姜半夏、厚樸、茯苓、紫蘇梗各15 g,生甘草10 g,生姜5 片。上藥每天1 劑,水煎取汁300 mL,分3 次服用。治療周期為6 周。
3.1 觀察指標①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根據(jù)2 組脅脹作痛、情志抑郁、腹脹、便溏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每項計0~3 分,評分越高,則代表癥狀越嚴重[7]。②HAMD-24 評分。評估2 組治療前后抑郁情況,HAMD-24 量表包括焦慮軀體化、認知障礙、日夜變化等24 個因子,每項采用0~4 分的5 級評分法。0 分表示無;1 分表示輕度;2 分表示中度;3 分表示重度;4 分表示極重度??偡?~96 分。③臨床療效。④ATP、ADP、AMP 水平。治療前后采集2 組靜脈血3 mL,靜置離心后,留取上層血清,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ATP、ADP、AMP 含量。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治療6 周后根據(jù)HAMD-24 評分擬定。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HAMD-24 評分-治療后HAMD-24 評分)/治療前HAMD-24 評分×100%。痊愈:HAMD-24 評分<8 分;顯著進步:療效指數(shù)≥50%;進步:25%≤療效指數(shù)<50%;無效:療效指數(shù)<25%。總有效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4.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4.23%,高于對照組80.77%(P<0.05)。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脅脹作痛、情志抑郁、腹脹、便溏等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上述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4 2 組治療前后HAMD-24 評分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HAMD-24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HAMD-24 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HAMD-24 評分比較(±s)分
表3 2 組治療前后HAMD-24 評分比較(±s)分
?
4.5 2 組治療前后血清ATP、ADP、AMP 水平比較見表4。治療前,2 組血清ATP、ADP、AM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AMP 水平升高(P<0.05),觀察組ATP 水平升高(P<0.05);且觀察組血清AMP、AD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ATP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ATP、ADP、AMP 水平比較(±s)mg/L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ATP、ADP、AMP 水平比較(±s)mg/L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抑郁癥歸屬于中醫(yī)學郁癥范疇。病機在肝,肝氣郁滯為基本病機,治療之重在于疏肝理氣[8]。肝郁脾虛證是輕中度抑郁癥常見的一種臨床類型,常表現(xiàn)為精神抑郁、思慮多疑、胸悶脹滿等癥狀,臨床主要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結的治療為主[9]。艾司西酞普蘭是西酞普蘭的右旋單體,現(xiàn)已成為最常用的臨床抗抑郁藥,用藥周期長,不良反應大,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安全性較高[10-11]。
八味解郁湯加減方中柴胡條達肝氣、疏散郁結,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枳殼疏肝理脾、破氣消積、瀉痰除痞,姜半夏、厚樸燥濕消痰,茯苓健脾寧心、利水消腫,紫蘇梗寬胸利膈,生姜發(fā)汗解表、止嘔止咳,生甘草調(diào)和藥性。諸藥聯(lián)用,有疏肝解郁、行氣止痛、消痰除痞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八味解郁湯加減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輕中度抑郁癥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此外,治療后,觀察組HAMD-24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八味解郁湯加減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可有效改善輕中度抑郁癥肝郁脾虛癥患者的抑郁癥狀。艾司西酞普蘭是一類新型的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可通過增加5-HT 在神經(jīng)突觸中的濃度,發(fā)揮較好的抗抑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此外,肝郁脾虛癥型患者常表現(xiàn)為精神憂郁、脅肋脹滿,在中醫(yī)理論中,肝郁脾虛證的形成與情緒不暢、飲食不調(diào)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八味解郁湯加減方可針對性的治療其癥狀。
抑郁癥的產(chǎn)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其發(fā)病機制與其神經(jīng)遞質水平變化有關。研究顯示,嘌呤信號具有維持神經(jīng)內(nèi)細胞穩(wěn)態(tài)功能和影響突觸傳遞等功能,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ATP、AMP、ADP 是嘌呤信號系統(tǒng)中的3 種嘌呤物質,其水平表達異常時,提示嘌呤信號系統(tǒng)表現(xiàn)可能存在異常[12]。此外,線粒體影響機體能量代謝功能,而機體內(nèi)大部分ATP 都由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形成,AMP、ADP為ATP 的降解產(chǎn)物[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AMP、ADP 水平低于對照組,ATP 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隨著藥物的使用,患者機體內(nèi)能量代謝功能受到損害,觀察組可能由于聯(lián)用了八味解郁湯加減治療,能量代謝功能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ATP 水平含量得到提高。抑郁癥狀本身可能與機體能量代謝的紊亂有關,從而影響了核苷酸的水平。而八味解郁湯加減的治療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改善情緒狀態(tài)等途徑,有助于恢復機體的能量代謝平衡,從而提高ATP 水平。其次,藥物治療本身可能對細胞代謝產(chǎn)生影響,如通過影響酶的活性、細胞通訊等機制,調(diào)控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
綜上所述,八味解郁湯加減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有利于改善輕中度抑郁癥肝郁脾虛證患者的抑郁癥狀,并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HAMD-24 評分,療效佳,且可有效提高ATP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