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沈悅忠,賴明陽,林勝友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杭州市中醫(yī)院腫瘤科,浙江 杭州 310007
2.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浙江 杭州 310015
3.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4. 浙江省中醫(yī)院腫瘤科,浙江 杭州 310003
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等影響,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靶向藥物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靶向藥物治療容易出現(xiàn)口腔潰瘍等不良反應(yīng),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患者抗腫瘤依從性[1-3]。臨床采用的維生素、康復(fù)新液等藥物均有促進口腔潰瘍愈合的作用,但起效相對較慢[4]。中醫(yī)認為靶向藥物所致的口腔潰瘍當屬脾氣虧虛、陰火上炎之虛實夾雜證,治療當遵從李東垣先生之火郁發(fā)之、甘溫除熱之法。升陽散火湯加味以升陽散火湯為基礎(chǔ)方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化裁而來,具有發(fā)散郁火、補中益氣、升舉陽氣、清瀉陰火之功效。本研究使用升陽散火湯加味聯(lián)合維生素B2治療靶向藥物所致的口腔潰瘍,取得顯著療效,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參考國際抗癌聯(lián)盟的相關(guān)腫瘤診斷標準[5]擬定。病理學和(或)細胞學診斷為惡性腫瘤。符合《實用口腔科學》[6]對口腔潰瘍的診斷。病變部位位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處;臨床表現(xiàn)為口腔黏膜水腫糜爛、白膜形成、潰瘍,伴有疼痛,進食時癥狀加重。
1.2 辨證標準符合脾虛陰火證的辨證標準[7]。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潮熱,或伴口苦口干,惡心嘔吐,飲食減少,口淡,五心煩熱,舌尖紅,苔薄脈細數(shù)。
1.3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辨證標準,且口腔潰瘍在靶向藥物使用后1 個月以內(nèi)出現(xiàn);年齡18~75 歲,預(yù)期生存時間3 個月以上;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卡氏功能狀態(tài)(KPS)[8]評分在60 分以上;血常規(guī)、心、肝、腎功能檢查基本正常;能正常交流,智力和精神正常,查體配合,并能完成相關(guān)評估;既往無反復(fù)口腔潰瘍病史;患者本人或親屬同意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靶向藥物使用前曾出現(xiàn)口腔潰瘍;有口咽部接受放射治療史;存在精神或認知障礙;合并有嚴重基礎(chǔ)疾病,可能對療效評價造成干擾;正參與其他臨床試驗,對療效評價存在干擾。
1.5 脫落、剔除標準受試者要求退出本試驗;試驗中途發(fā)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yīng)或病情加重;受試者依從性差,未按試驗方案規(guī)定治療;受試者無法繼續(xù)進行臨床觀察。
1.6 一般資料選擇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杭州市中醫(yī)院收治的64 例靶向藥物治療后口腔潰瘍的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32 例。治療期間,治療組1 例因未規(guī)律服藥,影響療效判斷予以剔除,完成研究31 例。對照組2 例因個人原因自動退出本試驗,完成試驗30 例。治療組男20 例,女11 例;年齡38~75 歲,平均(64.52±11.89)歲,口腔潰瘍病程1~8 d,平均(3.61±1.89)d;肺癌19 例,大腸癌6 例,腎癌2 例,肝癌3 例,卵巢癌1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30~75 歲,平均(63.60±12.05)歲,口腔潰瘍病程1~7 d,平均(3.67±1.43)d;肺癌20 例,大腸癌4 例,腎癌2 例,肝癌1 例,卵巢癌1 例,胰腺癌2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給予維生素B2片(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2)口服,每次10 mg,每天3 次,治療14 d。
2.2 治療組在維生素B2口服的同時加用升陽散火湯加味治療。處方: 白芍30 g,柴胡、黨參、葛根、獨活、羌活、蒲公英各15 g,升麻、防風、紫草各9 g,生甘草6 g。上述藥物加水煎煮至200 mL,早晚各服1 次,每次100 mL,治療14 d。
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的相關(guān)宣教,囑其維持口腔的清潔,避免口腔黏膜的損傷,如使用柔軟的牙刷,不食用辛辣刺激之品;進食后均予0.9%氯化鈉溶液含漱。對于患者疼痛劇烈或者影響經(jīng)口進食的等癥狀較重的患者結(jié)合實際情況予以減量或停用原靶向藥物治療。
3.1 觀察指標①平均潰瘍期。比較2 組平均潰瘍期,即治療期間所有潰瘍存在的時間總和/總的潰瘍個數(shù)[9]。②口腔潰瘍分級。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yīng)的分度標準[10]對2 組治療前后口腔黏膜潰瘍分級進行判定。將患者口腔潰瘍嚴重程度分為0~Ⅳ度,0 度為口腔黏膜正常,無潰瘍和疼痛;Ⅰ度為口腔黏膜紅腫,伴有輕度疼痛,但能正常飲食;Ⅱ度表現(xiàn)為散在的口腔潰瘍,疼痛更加嚴重,不能正常進食,但能接受半流質(zhì)飲食;Ⅲ度為口腔潰瘍和疼痛均較Ⅱ度更加嚴重,無法進食半流質(zhì)飲食,但能接受流質(zhì)飲食;Ⅳ度表現(xiàn)為口腔潰瘍大片融合,疼痛難忍,不能進食任何飲食。③口腔潰瘍疼痛等級。采用疼痛數(shù)字評分[11]來記錄疼痛情況,范圍從0 分(不痛)到10 分(痛到極點)。疼痛減輕程度=(治療前疼痛數(shù)字評分-治療后疼痛數(shù)字評分)/治療前疼痛數(shù)字評分×100%。采用五級分類法,由未緩解至完全緩解分為0 度(疼痛減輕程度<1/4)、1 度(1/4≤疼痛減輕程度<1/2)、2 度(1/2≤疼痛減輕程度<3/4)、3 度(3/4≤疼痛減輕程度<100%)、4 度(疼痛消失)[12]。④潰瘍癥狀評分。參考文獻[13]評估2 組前后潰瘍癥狀,包括潰瘍面積、滲出面積、充血面積、水腫面積、潰瘍疼痛、燒灼感,按癥狀的無(0 分)、輕度(3 分)、中度(6 分)、重度(9 分)計分。⑤中醫(yī)證候積分。評估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內(nèi)容包括乏力、神疲懶言、口苦口干、惡心嘔吐、飲食減少、口淡、發(fā)熱、五心煩熱、大便稀溏,按癥狀的無(0 分)、輕度(3 分)、中度(6 分)、重度(9 分)計分,各得分相加為總分。⑥T 細胞亞群、B 細胞及NK 細胞水平。采集患者血液,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測定2 組治療前后T 細胞亞群(CD3+、 CD4+、 CD8+、 CD4+/CD8+)、 B 細胞(CD19+)及自然殺傷細胞(CD16+/CD56+)水平。⑦細胞因子指標。采集患者血液,離心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2 組治療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⑧不良反應(yīng)。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與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應(yīng)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治療14 d 后,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4]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痊愈:口腔潰瘍完全愈合,無水腫、疼痛和其他局部不適癥狀;有效:口腔潰瘍嚴重程度分級降低,潰瘍個數(shù)及面積均減少,水腫、疼痛和其他局部不適均較治療前減輕;無效:口腔潰瘍分級、個數(shù)、面積及癥狀等較治療前無明顯改變??傆行?(痊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4.2 2 組平均潰瘍期、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平均潰瘍期(2.79±1.59)d,較對照組平均潰瘍期(4.20±1.28)d 縮短(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1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2 組治療前后口腔潰瘍分級比較見表2。2 組治療后口腔潰瘍分級輕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口腔潰瘍分級較對照組減輕(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口腔潰瘍分級比較例
4.4 2 組治療后口腔潰瘍疼痛等級比較見表3。治療后,治療組口腔潰瘍疼痛等級較對照組減輕(P<0.05)。
4.5 2 組治療前后口腔潰瘍癥狀評分比較見表4。治療前,2 組口腔潰瘍癥狀(潰瘍面積、滲出面積、充血面積、水腫面積、潰瘍疼痛、燒灼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組治療后口腔潰瘍癥狀(潰瘍面積、滲出面積、充血面積、水腫面積、潰瘍疼痛、燒灼感)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上述各口腔潰瘍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口腔潰瘍癥狀評分(±s)分
表4 2 組治療前后口腔潰瘍癥狀評分(±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6 2 組治療前后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見表5。治療前,2 組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CD3+及2 組CD4+水平及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CD8+水平降低(P<0.05);治療組治療后CD3+、CD4+水平及CD4+/CD8+高于對照組(P<0.05),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5 2 組治療前后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5 2 組治療前后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7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CD16+/CD56+、CD19+水平比較見表6。治療前,2 組中醫(yī)證候積分、CD16+/CD56+、CD1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CD19+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CD16+/CD56+水平及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治療后CD19+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中醫(yī)證候積分、CD16+/CD56+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6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CD16+/CD56+、CD19+水平比較(±s)
表6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CD16+/CD56+、CD19+水平比較(±s)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8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7。治療前,2 組血清炎癥因子(IL-2、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7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pg/mL
表7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pg/mL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9 2 組治療前后血清bFGF、SOD、MDA 水平比較見表8。治療前,2 組血清bFGF、SOD、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血清bFGF、SOD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MDA 水平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清bFGF、SOD 高于對照組(P<0.05),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8 2 組治療前后血清bFGF、SOD、MDA 水平比較(±s)
表8 2 組治療前后血清bFGF、SOD、MDA 水平比較(±s)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10 不良反應(yīng)2 組均無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
口腔潰瘍是靶向藥物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yīng),其機制可能與口腔細胞代謝與增殖異常、免疫紊亂、表皮生長因子(EGF)減少等有關(guān)[15-17]。中醫(yī)發(fā)現(xiàn)此類口腔潰瘍患者既見潮熱、舌尖紅等火熱之癥,又存在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脾虛之象,當屬脾氣虧虛、陰火上炎之虛實夾雜證,治療當遵從李東垣先生之火郁發(fā)之、甘溫除熱之法。升陽散火湯為李東垣所創(chuàng),為火郁發(fā)之、甘溫除熱之法的代表方,方中羌活、獨活、防風等風藥用于發(fā)散郁火;黨參、生甘草辛甘味溫,補益中氣、培固元氣,以扶助患者之脾氣虧虛,制約陰火,并予柴胡、升麻、葛根功在升舉中焦陽氣,兩者合用補中有升,載藥上行;白芍既可清瀉脾火,合生甘草酸甘斂陰,使散中有收不至發(fā)散太過,耗氣傷陰[7]。本研究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在此經(jīng)典方基礎(chǔ)上加用紫草、蒲公英加強清熱瀉火之效。諸藥聯(lián)用,具有發(fā)散郁火、補中益氣、升舉陽氣、清瀉陰火之功效,使清陽得升,陰火得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口腔潰瘍分級、疼痛等級均輕于對照組,平均潰瘍期較對照組縮短,表明聯(lián)用升陽散火湯加味能促進靶向藥物治療后口腔潰瘍的愈合,改善患者癥狀。
靶向藥物具有觸發(fā)炎癥級聯(lián)反應(yīng)(如T 細胞浸潤及細胞因子的增加)的可能,進而造成口腔黏膜損傷[16,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CD3+、CD4+、CD19+水平及CD4+/CD8+高于對照組,CD16+/CD56+、CD8+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升陽散火湯加味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白芍中的重要活性物質(zhì)白芍總苷在不同濃度、不同劑量下對調(diào)節(jié)T、B 淋巴細胞的增殖、調(diào)節(jié)T 淋巴細胞Th/Ts 亞群的平衡有不同的效果[19]。
IL-2、IL-6、TNF-α 是常見的炎癥因子,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會進一步加重口腔潰瘍;bFGF 的表達增加可促進組織、血管、神經(jīng)等的修復(fù)和再生,促進口腔潰瘍愈合[20-23]。研究發(fā)現(xiàn)口腔潰瘍患者往往破壞體內(nèi)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若多種因素導(dǎo)致SOD 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對于氧自由基的清除減少,其代謝產(chǎn)物MDA 的水平亦會升高[24]。本研究中治療組血清bFGF、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MDA、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用升陽散火湯加味能夠降低患者炎癥反應(yīng),改善患者應(yīng)激反應(yīng),促進口腔潰瘍的愈合。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柴胡中的柴胡皂苷能通過抑制IL-2、IL-6 等炎癥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起到抗炎作用[25];一定濃度的白芍總苷可降低機體的IL-2和TNF-α 水平,起到減輕炎癥反應(yīng)的作用[26];蒲公英中的菊苣酸可通過降低MDA 水平、升高SOD 水平起到抗氧化作用[27]。
綜上所述,升陽散火湯加味聯(lián)合維生素B2治療惡性腫瘤靶向藥物所致口腔潰瘍療效確切,能降低患者炎癥反應(yīng),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潰瘍愈合,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