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千里,碧草如歌
在夏日的晨曦中,我踏上那無數次在夢中回望的草原。
烏蘭毛都草原的一望無垠,只能用“山隨平野盡”來形容。望眼放去,一片縹碧色。在陽光的映襯下,經過暴風雨洗禮的草地亮晶晶的,照亮我的眼,激蕩我的心。
烏蘭毛都是一個蒙古語詞匯,意為“紅樹”,它因盛產紅毛柳而得名。在日光籠罩下的烏蘭毛都草原,其碧色的大地與低垂的藍天云層相映,天地相接,再加上星星點綴的紅毛柳,“綠肥紅瘦”的美景進入眼中,我不由得癡了……站在這片草原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力量和深厚情感。
風吹草低,牛羊盡現。微風吹過,卷起了牛羊毛,夾雜著雨后的草香,那是屬于草原特有的味道。這片自然的凈土上,它的寬廣和自由仿佛可以擺脫塵世的束縛,享受純粹、自由的感覺,這里是向往自由的人們的天堂。
暴雨瓢潑,奔赴文學盛宴
此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奔赴一場有關文學的約定。在興安盟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支持下,興安盟文藝評論家協會與吉林省參花雜志社相約在了這片沃土上?!秴⒒ā穭?chuàng)刊于1957年,是全國知名的老牌大眾文藝期刊,是國家文化類重點期刊。
難得一見人參花開,這是歲月的沉淀,也是歷史的積淀。
近幾天的興安盟,陰雨連綿。伴隨著瓢潑的日暮落雨,參花雜志社一行四人跨越四百多公里的距離,抵達了興安盟。我相信,那暴雨一定是在歡呼,是在雀躍。雨滴落在大地上,滴滴答答,奏出了一首首歡快的樂曲,它在替我們歡迎,它在替我們歌唱……我們與《參花》就此相遇。
七月十五日,興安盟文學評論研討會在盟委大樓召開,我們在此相知。徐文主編從角度、深度與邏輯語言三個方面出發(fā),對文學評論做了經驗性解讀。陳增禹主任就評論語言、記憶、思想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蘇靜靜編輯就論文版塊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最后,劉月嬌副總經理詳細介紹了《參花》雜志的辦刊宗旨、目前發(fā)展情況及投稿方向,并向參會者誠摯約稿。得此邀約,更激勵了我們繼續(xù)文學創(chuàng)作。我們醉心于這場文學盛宴,感受著彼此雙向奔赴的愛意。
邁入棧道,我們與參花雜志社的緣分由此敲定,“一步相識,兩步相知,三步相惜,四步相戀……”直到“與你同在”。經歷了為期兩天的學習、討論與交流,我們在烏蘭毛都大草原上互相約定,藍天、碧草、牛羊、駿馬都是我們的見證者,未來,興安盟文藝評論家協會將與參花雜志社攜手同行、高歌猛進。
與山盟,與水盟,與興安盟,與《參花》盟,與文學盟……期待下一次的遇見……
作者簡介:王寵,女,文學碩士,興安盟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興安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