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星,勞慧潔,吳涵敏
(百色市老山林場,廣西百色 533000)
八角是百色市的主要經(jīng)濟樹種。2009 年,廣西百色市八角種植面積為11.7 萬hm2。2018 年,百色市的經(jīng)濟林木共計43 種,主要包括八角、油茶、芒果等樹種,其中以八角的種植面積最大,為13 萬hm2,占全市經(jīng)濟林總面積的32.02%[1]。2021 年6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生產(chǎn)經(jīng)營推動八角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通知》,強調推廣八角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種植技術[2]。因此,加強八角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對助力百色市的八角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意義重大。
八角(Illicium verum),是五味子科八角屬常綠喬木[3]。其樹型高大,枝密集,葉不整齊互生,聚合果飽滿平直,蓇葖多為8,呈八角形,故名為“八角”。其果皮、種子和葉子均含有芳香油,可用于調味香料、入藥、釀造啤酒等,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4]。因此成為廣西主要的經(jīng)濟樹種之一[5]。
八角屬南亞熱帶樹種,原產(chǎn)于我國,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省、貴州省等地[6]。喜溫暖、濕潤,適宜生長在冬暖夏涼的山地,要求土壤肥沃、深厚、排水性良好,以偏酸性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栽培后3~5 年進入初步掛果期,培育6~15 年可成林并逐漸進入盛果高產(chǎn)期,40~70 年樹齡的八角樹仍可進行采摘,科學規(guī)范的栽培管理和撫育技術是促進八角生長的必要條件。
百色市老山林場地處廣西田林縣東部,位于北緯24°13′~24°18′、東經(jīng)106°15′~106°23′,位于都陽山脈下段,一般海拔在300~1 320 m,年平均氣溫為20.3~20.7 ℃,年平均降水量在1 200 mm 以上,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短夏長、夏熱冬冷、冬干夏濕、秋高氣爽、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量多,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八角樹的生長。
良種是實現(xiàn)豐產(chǎn)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良好的抗性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是降低后續(xù)撫育管理成本的關鍵措施。因此,在選擇八角種苗時,不僅要考慮品種和豐產(chǎn)因素,還應考慮種苗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在遵循“適地適樹”原則的前提下,根據(jù)原國家林業(yè)局頒布的《八角栽培技術規(guī)程》(LY/T 1776—2008)中關于種苗的相關規(guī)定,并結合百色市的地理地形和氣候條件來選擇適宜的八角良種[7]。適宜百色市的八角品種以普通紅花八角、普通淡紅花八角為主,此外,小果八角和黃花八角也適宜在百色市種植,比如派陽2 號、共青23 號、防城1 號等,以促進八角種植的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
在種苗篩選的過程中,要求以省級以上育苗單位培育的1 年生的嫁接容器苗為主,要求苗高大于30 cm,嫁接口上部5 cm 處徑粗大于0.3 cm;或可采用2 年生的實生苗,要求苗高大于60 cm,地徑大于0.6 cm。此外,要求種苗主根發(fā)達,須根較大,頂端優(yōu)勢明顯、生長健壯、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
百色市皆可種植八角。盡管八角有一定的耐寒性,但氣溫在-5 ℃時,連續(xù)2~3 d 即可發(fā)生凍害,同時八角不耐干熱且對降水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選擇八角造林地時,應避免選擇經(jīng)常發(fā)生霜凍、凍害頻發(fā)的地區(qū)。綜上所述,在進行八角種植地選擇時,應結合八角自身的生長特性,遵從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 以上,且海拔在1 2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坡度為15°~25°的南向陽坡、半陽坡、北向背風或群山腹地,年平均氣溫在20~23 ℃,全年無霜期大于315 d,空氣清新、水質純凈、水源充足、土壤疏松、通氣性好、排水性良好且不受污染源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含量豐富、pH 值在4.0~5.5的酸性紅壤或黃壤土的地塊來進行栽培種植。
在確定造林地后,可在造林當年11 月至次年的1月進行清山整地。將造林地內(nèi)的雜草、雜灌和小喬木全部砍除。
1)對于坡度小于15°的種植地,可采用全墾方式進行整地,翻耕深度以20~30 cm 為宜,且要求保留山頂、山腳及山溝部位的部分原生植被。八角種植和經(jīng)營目標不同,其種植密度也不同,其中果用林種植密度以每667m2種植56~64 株為宜,即株行距設計為3 m×4 m 或3.0 m×3.5 m,葉用林則以每667 m2種植395 株為宜,即株行距設計為1.0 m×1.7 m 或1.3 m×1.3 m。根據(jù)不同造林用途設計的造林密度來挖設種植坑,種植坑長寬深以50 cm×50 cm×40 cm為宜。
2)對于坡度在15°~25°的造林地,可采取帶狀整地方式,即沿等高線進行整地,帶寬以3 m 為宜,帶與帶之間保留0.5~1.0 m 的距離,造林密度與上述相同,根據(jù)不同造林用途設計的造林密度來挖設種植坑,在帶內(nèi)可采用全墾挖坑,種植坑長寬深為50 cm×50 cm×40 cm,同時保留山頂、山腳及山溝部位的部分原生植被。
為提高種植地的土壤肥力,在挖設好種植坑并經(jīng)過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施用基肥。通??蛇x擇專用基肥按每坑0.7~0.8 kg 的施用量進行施用。施用方法:將定量肥料均勻鋪撒在施肥坑中,再把坑上方的表土、火燒土打碎填回坑內(nèi),土粒直徑最大不超過3 cm,撿凈坑內(nèi)的石塊、草皮、樹根等,回土以填滿并稍高于坑面為宜,要求坑面外高內(nèi)低,以利于積水。
八角的定植時間可選擇在1 月下旬至2 月下旬,要求在雨后陰天或陰雨天進行種植,以確保苗木的成活率。
對種植坑的濕度進行確認和檢查后即可采取相應的定植措施(濕度以60%~70%為宜)。定植前應將苗木淋透,栽植時先把種植坑中心的泥土掏開,深度以10~15 cm 為宜,將八角種苗的營養(yǎng)杯或營養(yǎng)袋小心撕去后,再把苗木放于中間位置,確保八角苗木的根系平衡,擺正后將細土填入種植坑并壓實。最后蓋上一層表土,覆土厚度1~2 cm,定植時一定要把填泥踩緊。
定植完成后,應定期對造林地進行巡查。為確保種植八角的保存率大于95%,在定植后30 d 內(nèi)應及時檢查苗木的成活情況,如若發(fā)現(xiàn)存在病苗、弱苗甚至死苗等情況,應及時清除病苗、弱苗和死苗,并采用同期優(yōu)質種苗進行補植,以確保林地苗木長勢一致。
由于八角幼樹喜蔭且極不耐旱,因此在八角定植后1~3 年的幼林期間應做好遮陰、施肥和修枝整形等撫育管理措施,以提高八角幼林的抗性,促進八角幼林的健康生長和早結果。
3.1.1 遮陰措施
在強烈的陽光直射下,八角幼樹的生長會受到嚴重制約,甚至還存在高強度的日照造成八角幼樹死亡的情況。因此,在定植后應做好相應的遮陰措施。一般可在八角幼林期間套種大豆、花生或板藍根等經(jīng)濟作物,這樣做不僅能夠為八角幼林提供一定的遮陰,有效發(fā)揮林地土壤的保濕、保肥作用,還能夠增加林地單位面積的經(jīng)濟效益。此外,由于八角定植后6~15年方可逐步培育成林,因此,可采用與大喬木、大灌木混交等方式即通過高大樹木實現(xiàn)對八角幼林的遮陰,避免由于陽光高強度的照射對八角幼樹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
3.1.2 水肥管理
百色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干燥。而八角幼樹極其不耐旱,因此,在冬季干旱少雨時,應及時對八角苗木進行澆水,以確保土壤濕潤,促進八角幼樹的生長。此外,為滿足幼樹生長對土壤養(yǎng)分的需求,還應在八角幼林期間補充適量的肥料。
一般情況下,在八角幼林期間應每年采取2 次追肥措施,可分別于每年的春夏兩季各進行1 次施肥,即每年的2 月和6 月分別追肥1 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次可選擇尿素按每株0.3 kg 的施肥量進行追肥,并配合施用適量的磷肥(每株0.2 kg)和腐熟有機肥(每株3~5 kg)。
施肥方法:在八角幼樹樹冠滴水線外1 m 處挖設環(huán)狀溝或對稱溝,施肥溝直徑為30 cm,深度為30 cm,將定量肥料放到施肥溝中,并覆蓋細土,避免肥料的揮發(fā)。
3.1.3 修枝整形
為促進八角幼樹分枝生長,當幼樹生長高度達1.5 m 時,即可采取修枝整形措施。修枝時,應確保主要枝干的健康生長,對于存在的過密枝、枯枝、病枝等,應及時進行修剪,促進幼樹的整體均勻生長。
在科學規(guī)范的撫育管理措施下,八角造林后3~4年即可進入初齡開花結果期,造林15 年后進入盛果期。為促進八角迅速生長,在八角成林后,定期的撫育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包括除草松土、追肥和修枝整形。
3.2.1 除草松土
為避免雜草、雜灌和雜木與八角林爭奪養(yǎng)分和水分,每年需采取2 次除草措施,除草時間可分別選在春末、初秋,要求將八角林下的雜草、雜灌、雜木一律砍除。此外,為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確保土壤墑情,為八角的生長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每2~3 年對林地進行1 次全面翻耕,翻耕深度以5~10 cm 為宜。
3.2.2 追肥
造林后3~4 年進入初齡開花結果期,在掛果的過程中,八角對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量增加。因此,為確保土壤肥力,每年應采取2 次追肥措施,分別在每年的1—3 月、6—8 月進行第1 次和第2 次追肥。采用尿素+復合肥(質量比為1∶1),復合肥總養(yǎng)分≥45%[m(N)∶m(P2O5)∶m(K2O)=15∶15∶15],每株施肥量1.0~1.5 kg。進入盛果期,可采用上述配方按每株1.5~2.0 kg 的施肥量進行追肥。
追肥方法:在八角樹的上坡沿樹冠投影線處開長20~80 cm,寬深10~15 cm 的弧形施肥溝,并將定量肥料施入施肥溝中,覆土壓實,以避免肥料揮發(fā)。
3.2.3 修枝整形
成林期每年可采取1 次修枝措施,修枝時間以冬季為宜,剪除枯枝、寄生枝、病蟲枝、過密枝等。
3.3.1 主要病害
1)八角煤煙?。涸摬≈饕獮楹θ~片、枝條和嫩梢,并能夠影響八角的生長,減少花果數(shù)量,嚴重時可造成整株枯死。百色市八角煤煙病的染病媒介為介殼蟲,一般每年7—8 月是發(fā)病的高峰期。防治方法:定期修枝,以增加林地的通風透光性。此外,可采用40%殺撲磷1 000 倍液往樹干打孔注藥的方式來防治八角煤煙病,一般在樹高1 m 左右的地方用直徑1 cm 的皮帶沖打4~8 個孔并往孔內(nèi)放置小團棉花,每孔按1 mL的用量注藥后用膠帶封住洞口。對于大面積發(fā)生的介殼蟲引發(fā)的八角煤煙病,用40%殺撲磷1 000 倍液噴施1~2 次,每次間隔15~20 d。
2)八角炭疽病:該病主要為害八角樹的葉片、嫩枝、花梗、果梗、果實等,并導致葉片大量脫落和落果等,每年7—8 月是八角炭疽病的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用70%甲基托布津500~1 000 倍液噴施1~2 次,每次間隔10~15 d。
3.3.2 主要蟲害
1)八角金花蟲:又稱八角葉甲,百色市八角金花蟲每年可發(fā)生一代,主要危害是幼蟲啃食嫩葉和嫩芽,由于3—4 月是其孵化盛期,因此主要防治時間為每年的3—4 月。防治方法: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3 000 倍液噴施1~2 次,每次間隔7~10 d。
2)八角象甲:八角象甲幼蟲對八角幼枝的蛀食為主要危害,主要發(fā)生在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嚴重影響幼樹生長。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4 000~6 000 倍液噴施1~2 次,每次間隔15~20 d。
3)八角泡盾盲蝽:八角泡盾盲蝽在百色市1 年可發(fā)生3~4 代,主要危害是若蟲、成蟲刺吸花蕾、嫩果、枝梢汁液,造成落花落果,每年的4—5 月和6—10 月為發(fā)生高峰期。防治方法: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噴施2~3 次,每次間隔7~10 d。
綜上所述,只有八角栽培遵循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栽植后幼林期注重遮陰、修枝和水肥管理,成林期注重除草松土、修枝和追肥管理,且采取科學規(guī)范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促進八角迅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