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街頭,又到了糖炒栗子處處飄香的時候。買上一袋剛出鍋的糖炒栗子,邊走邊剝,金黃色的栗仁粉糯香甜,咀嚼下肚,滿足感爆棚。
其實,糖炒栗子的吃法在宋代已經(jīng)盛行。南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記載:“故都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說的是,北宋在開封有一個以炒栗聞名的李和,大家都愛吃他炒的栗子。有人千方百計想模仿他,但都沒他炒得好吃。金人入侵后,李和帶著栗子攤流落到了燕山。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陳福公和錢上閣向北出使金朝時,李和的兒子特地騎馬追上使臣,送來二十裹炒栗子,表明身份后揮淚而去。真是應(yīng)了那句“位卑未敢忘憂國”!
李和做炒栗在選料、火候、加工技術(shù)方面應(yīng)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我們現(xiàn)在糖炒栗子的做法,可能就是從他那里流傳下來的。在宋代,炒栗子可以說是一種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愛的大眾美食。蘇軾就寫過不少和吃栗子有關(guān)的詩詞,《東坡八首其二》中有“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下隰種粳稌,東原蒔棗栗”,可以看出,他被貶黃州于東坡開荒時,不但種糧自給自足,還種植了棗樹和栗樹。
相傳,蘇東坡與好友佛印和尚還有一段吃栗子的故事:一次,蘇東坡親自炒好板栗來招待佛印,那炒過的板栗露出了黃酥酥的栗仁,惹得佛印想一嘗為快。蘇東坡卻提出兩人對對子,贏家才能吃板栗,隨后便脫口吟出上聯(lián):“栗破鳳凰(縫黃)現(xiàn)。”佛印腦袋也轉(zhuǎn)得很快,不慌不忙說出了下聯(lián):“藕斷鷺鷥(露絲)長?!币陨徟簩Π謇酰航z對栗仁,鷺鷥對鳳凰,真是再貼切不過。
蘇東坡心里暗暗叫好,但嘴上不肯服輸,說:“大和尚,我問你個問題,你要是能回答,我甘愿服輸?!?/p>
佛印問:“什么問題?”
“‘鳥宿池邊樹’的下一句是什么?”
佛印隨口答:“僧敲月下門?!?/p>
“那么,‘時聞啄木鳥’的下一句呢?”
佛印有點不耐煩了:“當(dāng)然是‘疑是叩門僧’。”
蘇東坡頗為得意:“你說‘僧’是與什么相對呢?”
佛印心想,好你個蘇東坡,竟然暗罵我是“鳥”。計上心頭,佛印不由微微一笑:“古人以‘僧’與‘鳥’相對,就像現(xiàn)在我大和尚對著你蘇東坡一樣?!?/p>
話音一落,兩人相視一笑,蘇東坡認(rèn)輸?shù)溃骸昂煤煤?,今天該你吃板栗?!?/p>
古時,栗子與桃、李、杏、棗并稱“五果”,是一種高熱量、低脂肪、高蛋白、不含膽固醇的健康食品,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栗,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碧K軾的弟弟蘇轍曾寫《服栗》詩稱頌栗子的食療功效:“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碧K轍在詩中介紹山翁服栗秘方是飯前空腹嚼食3 至5 顆栗子,最好一口嚼半粒,嚼碎后讓板栗與唾液充分融合,形成白玉漿,再徐徐咽下。這樣,最好每天吃三次,如果做不到,堅持每天吃一次也有效果。
曾在南宋朝廷為官的詩人陸游寫過《夜食炒栗有感》:“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栗炮燔療夜饑。喚起少年京輦夢,和寧門外早朝來?!辈⒆宰⒌溃骸奥┥岽客炒恕?,回憶年少時和寧門外待上早朝食栗充饑的情景。相傳,陸游一生坎坷,卻活到85 歲高齡,因其十分注重飲食養(yǎng)生,在老年時常食用栗子養(yǎng)身,還總愛談起栗子的妙處。
全國哪里的板栗最好呢?糖炒栗子用的栗子,名氣最大的當(dāng)屬“良鄉(xiāng)栗子”或“房山栗子”。良鄉(xiāng)是北京房山區(qū)的一個重要集鎮(zhèn),是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1170年閏五月,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出使金朝,行至北京良鄉(xiāng),寫就《良鄉(xiāng)》一詩?!白蠣€山梨紅皺棗,總輸易栗十分甜”,盛贊“易州栗”即“良鄉(xiāng)板栗”,比金粟梨和紅皺棗這些珍果還要甘甜。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吃一口香糯的炒栗,金色的秋天便留駐在我們的心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