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劉東 圖文:蘇唐詩
深藏太谷的凈信寺
我曾數(shù)百遍地閱讀過“現(xiàn)實主義之鬼”——日本紀實攝影大師土門拳的攝影畫冊《古寺巡禮》,也曾反復嘗試“聞思、拜觀、感動、凝視、拍攝”的攝影五步法。直到今年 7 月底,我有緣來到山西晉中太谷凈信寺拍攝,才對“凝視”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拍攝過大量的中國古建筑,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知名古寺,但沒想到一座深藏于山西太谷的古寺會如此驚艷。于是,我一口氣花了 3 天時間,拍下了獨屬于自己的一份感動……
凈信寺,這座深藏在山西晉中太谷區(qū)陽邑鄉(xiāng)陽邑村的國保古寺,始建于唐開元六年(714 年),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完整,堪稱完整寺廟的范本。其布局呈標準的“日”字,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山門南有影壁,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戲臺、毗盧殿、天王殿,兩側有看廊、白衣殿、灰泉殿、鐘鼓樓、天王殿、碑廊、觀音殿、地藏殿、關公殿。
凈信寺現(xiàn)存建筑均為明清時期所建,盡顯古拙、渾樸,具有明顯地方風格。戲臺保存完整,斗拱、屋頂裝飾絕妙而繁復,雕梁畫棟,堪稱罕見之作。琉璃瓦使用了珍貴的孔雀藍色彩,美輪美奐,孔雀藍燒制技術今已失傳,這種色彩在晉中文物多有呈現(xiàn),而其他地方已很難看到。
[左中圖] 前院
[左下圖] 廊柱
[右上圖] 戲臺正面
[右下圖] 戲臺木結構
大雄寶殿如來佛印相
大雄寶殿侍女頭像
毗盧殿釋迦牟尼佛頭像
觀音菩薩殿菩薩頭像
凈信寺每個殿宇都各有看點,內存 76 尊彩塑和 180 平方米壁畫,是古代造型藝術遺存,以佛教和民間信俗為主要內容。其彩塑的民間信仰色彩和審美趣味尤為濃厚。那些精致細膩的佛像多圓潤豐滿,敦厚溫和,栩栩如生,眼神二分開八分閉,二分觀外八分觀內,二分觀世間八分觀自在。細細凝視,值得深思、領悟。
[左圖]后院西配殿地藏殿地藏菩薩半身像
[右下圖]大雄寶殿壁畫
金元之后,山西各地寺院道觀墻壁作懸塑已蔚然成風。雖然保存至今的古代寺觀不及千分之一二,但太谷凈信寺卻是遺留有懸塑作品的寺院之一。尤其是文殊殿,殿內懸塑基本保留完好。
凈信寺最可貴之處還在于其保存有完好的大面積壁畫,主要集中在毗盧殿和大雄寶殿的墻壁上。毗盧殿以佛傳故事為內容所做的佛本行圖,采用明代盛行的連環(huán)畫形式、明式工筆用法繪制,面積達 200 多平方米,人物達 300 多個,色澤、線條清晰,故事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大雄寶殿東西墻壁繪有諸天禮佛圖,采用明式工筆畫法,色彩以白、藍、紅色為主。所繪人物有太乙丘方五帝、五通仙眾、家宅六神等眾、子丑寅卯辰巳宮眾、大地府三官之神眾、四大天王神眾、南斗六星神眾、訶利帝母神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