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昀/江蘇省宜興市丁山實驗小學
在實施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中,學生對色彩的感知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美術水平,色彩技巧作為學生美術學習的基礎部分,大多數學生在具體實踐中都會忽視其重要性,且部分教師難以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參與創(chuàng)作,因而嚴重限制學生色彩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發(fā)展?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關注“色彩教學”實施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掌握觀察色彩、調制色彩以及繪畫的技巧,促進學生色彩表現能力的發(fā)展,為其后續(xù)參與初中階段美術訓練奠定堅實基礎?
為提高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有效性,廣大教師需要對“色彩教學”開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突出教育改革的現實需求,通過有效的方式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首先,“色彩教學”作為美術的基礎能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初步認識色彩?在小學階段,通過指導學生記憶、觀察、感知的方式了解色彩,能促使其掌握不同色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比如藍色代表安靜、憂郁;紅色代表浪漫、熱情;黃色代表陽光、活力等,通過建立色彩感知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根據象征意義,更加熟練地應用色彩,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解決現階段學生創(chuàng)作問題,切實提升其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作水平[1]?其次,高效的“色彩教學”能幫助學生建立美術思維,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教師借助生活線索創(chuàng)設與色彩相關的情境,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色彩運用技能,幫助大家通過學習了解色彩搭配方式所產生的不同搭配效果,在潛移默化中順利建立色彩觀念,并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創(chuàng)作深刻地理解色彩運用,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強化核心素養(yǎng)?最后,通過“色彩教學”的不斷開展,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社會中的事物進行客觀認知,并通過觀察的方式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色彩,充分感知色彩繽紛的自然萬物?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將增強社會性認知,建立學科知識與生活的連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意識,對其后續(xù)學習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由上述總結可以看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色彩教學”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對其思維發(fā)展、觀察意識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教師需要及時革新自身教育理念,關注培養(yǎng)學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價值,增強對“色彩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小學生色彩學習整體水平?
“色彩教學”的開展并非盲目指導學生識別、記憶色彩,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建構美術色彩感知體系,辨識理解色彩知識,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下文,筆者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對具體策略進行總結,以案例的方式呈現,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目前,部分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色彩訓練的過程中,通常習慣于直接向學生布置繪畫任務,并未關注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導致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得到發(fā)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將抽象的色彩知識轉化為直觀印象,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觀察,初步建立色彩認識,為后續(xù)活動奠定基礎[2]?
以蘇少版四年級上冊《冷色和暖色》一課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舉例說明自然和生活中的冷色與暖色,并了解冷暖色的相對性,運用正確的處理方法進行繪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海底世界的影片,邀請學生觀察畫面中的色調,表達自己對畫面的感受?在真實情境中,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察能初步給出自己的判斷,并表示海洋的顏色使人感覺涼爽、寧靜?接下來,教師再調整畫面,為大家分享紅色花卉的圖片,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表達藍色的海洋以及紅色的花卉圖像中色彩的差別,利用大自然為真實情境,引入冷色調以及暖色調知識,幫助學生初步感受不同色彩帶給人的不同感官體驗?在學生初步理解冷暖色調后,教師可以再次邀請大家觀察教材中給出的素材,并指導學生分析“一朵紫色的花為什么在大紅花旁邊顯得較冷,而在綠色的草叢中卻顯得較暖?”借助這一討論話題,引入本課重點內容“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色彩的感知與理解?
值得關注的是,在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進行導入時,教師需要兼顧學生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避免情境內容難度較高,影響學生學習情緒,阻礙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進行?
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開展“色彩教學”階段,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意識,激發(fā)學生色彩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深挖教材內容,尋找學科知識與生活的連接,并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景象總結色彩的特點,并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逐步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為其后續(xù)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3]?
以蘇少版三年級下冊《色彩的純度漸變》一課教學為例,本課重點內容是使學生了解原色與間色的使用方法,并能選擇純凈色進行純度漸變調色練習?基于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首先選取與生活相關的主題,詢問學生是否有過觀賞大海的經歷,并鼓勵大家表達自己看到大海時的感官體驗,借助話題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接下來,整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向大家分享海灘圖片(圖1)并提出:一種純凈色在明度漸變時,也必然影響它的純度?一塊純色在純度漸變時也一定會改變明度嗎?以問題的方式驅動學生思維發(fā)展,根據此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大家尋找生活中的漸變現象,在班級中進行分享,以展示的方式幫助大家進一步感受色彩純度漸變的形式特征?接下來,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用色彩明度漸變創(chuàng)作作品的方法,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在純凈色中逐漸加入對比色,進行調色練習,保障所調出的顏色與原物體的顏色相近,從而有效鍛煉學生色彩運用能力?
圖1 海灘俯瞰圖
在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色彩搭配時,可能會有部分學生產生不知如何細微觀察、缺乏搜集意識等問題,教師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提供適當指導,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觀察方法,感受大千世界的繽紛色彩,逐漸在增強觀察能力的同時,愛上美術學習?
鑒賞是幫助學生感知色彩的重要途徑,在指導學生參與色彩學習的過程中,為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野,教師可以采用鑒賞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創(chuàng)作內容,并指導學生根據畫面中的色彩分析創(chuàng)作者所表達的情緒、情感,促使大家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色彩的不同表現形式,通過鑒賞強化自身審美素養(yǎng),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以蘇少版四年級下冊《對比的藝術》一課教學為例,對比是美的要素,通過本課學習學生需要了解在創(chuàng)作中色彩冷暖對比的差異,并利用這些差異變化創(chuàng)作出更加真實的作品?結合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大自然中光與影的明暗層次對比進行導入,邀請學生從色彩冷暖、物體大小以及點線面等線索分析畫作中的對比現象,初步幫助學生了解對比的基本特征?但因教材中提供的學習內容有限,部分學生難以明確對比的具體含義,這時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大家補充資源,指導學生鑒賞畢加索的畫作“雜技”(圖2),通過畫面中的對比表達自己的鑒賞感受:基于教師提供的鑒賞素材,學生結合現有知識進行總結,并提出:事物因對比而特色鮮明,藝術因對比而分外動人,對比讓節(jié)奏更鮮明、畫面更強烈,語言更單純?根據學生的反饋,為幫助大家進一步感受對比的藝術,教師還可以繼續(xù)補充,借此拓寬學生文化視野?
圖2 雜技(油畫)畢加索
以上通過分享資源的方式能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為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前為大家提供本課主題,邀請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搜集名家畫作,在班級中共同分享、共同鑒賞,感受創(chuàng)作者色彩運用的高端技巧,在長期實踐中在藝術的感染下實現全面發(fā)展?
為幫助學生在感知色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自身色彩運用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并創(chuàng)作出更加完美的美術作品?教師可以在基礎教學任務結束后,組織學生結合課題自主創(chuàng)作作品,并表明不同色彩在畫作中表示的情感內涵,通過成果展示的方式增強情感體驗,順利幫助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作水平[4]?
以蘇少版六年級上冊《蔬菜》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為大家展示了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并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的方式了解不同蔬菜的形狀、色彩、質感?在基礎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大家以“蔬菜”為主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蔬菜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呈現完成作品?在學生參與作品設計的階段,教師需要關注大家的表現,并適當為其提供指導,邀請學生挑選帶有色彩對比關系的蔬菜或色彩協(xié)調的蔬菜,在創(chuàng)作時要致力于表現蔬菜的外形、色彩以及結構?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在色彩運用方面還會出現在刻畫時使用同一種顏色的現象,教師要根據大家的表現提示學生運用色彩時要注意明暗、虛實變化,從而順利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提高學習效果?
后續(xù),教師還可以鼓勵大家在班級內分享作品內容,并開展簡短的評選活動,邀請學生為自己喜愛的作品打分,幫助學生在提高色彩認識的同時,夯實色彩基礎知識,增強其綜合學習能力?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起到改良作用?為保障“色彩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作出評價,并以多元化的手段指導學生參與到自主評價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后反思意識,加強學生對色彩學習的重視程度,保障大家都能在課堂中有所收獲,通過色彩學習強化自身核心素養(yǎng)?
以蘇少版三年級上冊《色彩明度漸變》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學習中教師借助奧運五環(huán),帶領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色彩明亮程度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到任何一種顏色在加入黑色或白色后都能夠實現漸變,形成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根據本課重點內容,教師還帶領大家開展了涂色練習,通過實踐進一步掌握色彩運用的技巧與方法?在基礎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針對大家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表揚學生積極學習行為的同時,提出部分學生在設計中存在的漸變時黑白色增加過多、水粉的使用方法存在錯誤等相關問題,并及時指導學生改良并完善自我?為保障評價的真實性,教師還可以為大家分享自評量化標準,指導學生根據評價指標完成自主評價:
(1)能根據教師提供的內容自主設計作品,并完整地呈現在課堂之中。
(2)能選擇一種色彩飽和的純色,通過逐漸增添色塊的方式使得色彩明度呈現有序排列趨勢。
(3)能自主發(fā)現大自然中以及生活中的色彩明度漸變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意識與觀察能力。
(4)能根據教師的指導及時完善作品內容,在分享中借鑒他人經驗,學習優(yōu)秀作品色彩運用技法,不斷提高、提升自身創(chuàng)作水平。
根據評價標準的提示,大家都能順利回憶在色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所收獲的相關經驗,借助評價的導向作用不斷突破自我,最終在沉浸式的文化學習環(huán)境中強化能力、增進水平?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色彩教學”實施的重要價值,并就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情趣愛好,嘗試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美術色彩育人潛在價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形成?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將得以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