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于海軍
伴著文旅和鳴的節(jié)拍,古都安陽魅力綻放,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位于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圖/于海軍
當晨光透過楓葉打在書桌上,丹楓苑書屋已擠滿了人。他們中有年逾古稀的老黨員,有鋼鐵廠剛剛退休的老職工,還有即將參加工作的大學生。
若是趕上研習活動,書屋里的人就更多了,大家有機會在這里學寫甲骨文。
在河南省安陽市,像這樣的書屋有105座,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甲骨文書屋。如今,從社區(qū)學校到公園湖畔,從景區(qū)民宿到企業(yè)機關,甲骨文書屋已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正成為當?shù)赝苿尤耖喿x、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公共文化空間的一個重要載體。
如今的古都安陽,正以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0月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文字為媒,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在保護和傳承中展示中華文化之源,夯實文化之基,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塑造城市之魂,生動詮釋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地方文化建設實踐的強大偉力。
在數(shù)字空間里,高保真還原的甲骨實物可以360°旋轉,能放大能縮小。通過微痕分析,不僅能看清甲骨片上的文字刻寫風格和筆畫疊壓關系,還能了解鉆鑿形態(tài)、卜兆裂紋、材質紋理等信息。
“這樣可以更好地還原殷商時代的生產生活場景,發(fā)掘甲骨文里面蘊含的智慧和藝術價值,真正實現(xiàn)甲骨文物的數(shù)字化保護?!奔坠俏男畔⑻幚斫逃恐攸c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說。
坐落在安陽師范學院內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近年來不斷探索甲骨文物保護路徑,通過建立數(shù)字化全信息數(shù)據(jù)模型,賦予了甲骨文物永恒的“生命”。
2022年10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要通過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陽一年來,安陽市文物部門聚焦重點項目,打造中華文明標識工程。以建設世界一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世界級博物館為契機,高標準高起點謀劃實施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為當?shù)匚奈锉Wo利用工作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近年來,安陽市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手段,打造甲骨文開放創(chuàng)新共享平臺,不斷實現(xiàn)考釋、研究、展示的升級,推進甲骨文保護與傳承。
“拿起手機對著走廊內展示的甲骨文掃描,即刻就能獲得該甲骨文的全部信息,造字規(guī)律、字形演變一覽無余?!痹诩坠俏男畔⑻幚斫逃恐攸c實驗室,生動、形象、立體、有趣的軟件讓前來體驗的人士交口稱贊。
安陽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學軍表示,安陽著眼于全方位提升考古研究綜合實力,堅持多學科、跨領域、高水平推進殷墟及甲骨文研究,推動商文明研究作為重大專項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與高校開展合作共建、多學科綜合研究,推動殷墟學科體系建設。
下一步,安陽將大力實施博物館名城建設,全方位推進殷墟等重要遺址的主動性發(fā)掘與考古研究工作,加快殷墟甲骨文等文物資源數(shù)字化展示傳播進程,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貢獻安陽力量。
水流潺潺,魚翔淺底;綠草茵茵,鳥語花香,一幅人文與自然和諧的美景提升了安陽顏值,豐富了城市內涵。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東西兩側,占地214畝的漢字公園吸引了許多市民。
漢字公園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安陽將古都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巧妙地融入公共文化建設當中,形成了“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6個漢字文化展示園區(qū)。
近幾年,安陽市在公園建設中,以園林建筑、景觀小品、地面鋪裝為載體,融入了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古城文化及紅旗渠精神等安陽地方文化元素,為安陽歷史文化搭建了宣傳展示平臺。
公園建設只是安陽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化提升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安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于2020年提出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建成100座甲骨文書屋,并列入每年度重點民生實事之一,以全力推動全民閱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退休后的大把時間,白振剛都會在甲骨文書屋里練字,“一筆一畫都是文化的傳承?!卑渍駝傉f,點綴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書屋就像撒下的種子,假以時日文化的果實定會綴滿枝頭。
76歲的馬太安是一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前曾是安陽市第十六中學語文教師。他幾乎每天都會來丹楓苑書屋看書,“書屋不定期有圖書分享會、甲骨文研學課堂,內容都很豐富。自從有了甲骨文書屋,我找到了好去處”。
在建設甲骨文書屋過程中,安陽不斷融合本地文化元素,探索“甲骨文書屋+”公園、廣場、學校、社區(qū)、景區(qū)、書店、企業(yè)、古建和特色小鎮(zhèn)等多業(yè)態(tài)服務模式。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計105座甲骨文書屋,每座書屋建筑面積不少于75平方米,圖書不少于4000冊,閱覽座席不少于40個。
安陽市甲骨文書屋作為優(yōu)質閱讀文化傳播陣地,聯(lián)通古今,是新時期全民閱讀、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有益探索。
“這些小而美的閱讀空間,推動了優(yōu)質閱讀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既方便了群眾閱讀,又弘揚了甲骨文傳統(tǒng)文化?!钡髟窌葚撠熑死铠P霞說。
近年來,安陽市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層出不窮,“安陽文化大講堂”“城市領讀人”和“321”視聽公益課題、甲骨文字學堂等優(yōu)質資源不斷下移,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深入甲骨文書屋現(xiàn)場,普及講授甲骨文知識,推廣歷史文化,書屋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不僅如此,安陽市近幾年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全面構建特色文化空間。2022年12月,占地59.61萬平方米的安陽市文體中心竣工驗收,1300座的標準大劇院、800座的一流音樂廳、可容納4萬人的體育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安陽正闊步成為豫北文化新高地。
晚秋時節(jié),豫北大地暖陽和煦,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內游人如織。古老殷墟的“商王寶藏”,令游客驚嘆于穿越了3000多年時光的厚重魅力。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予安陽豐厚的文化底蘊,文字博物館、殷墟博物館、甲骨坑、婦好墓、羑里城、二帝陵等歷史遺產數(shù)之不盡。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化地標在安陽崛起,從倉巷街、縣前街等歷史文化街區(qū)到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安陽殷墟考古文旅小鎮(zhèn),古城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郁。
伴著文旅和鳴的節(jié)拍,古都安陽魅力綻放,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白振剛在甲骨文書屋內研習書法。圖/于海軍
近年來,安陽全面落實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戰(zhàn)略,搶抓殷墟遺址保護的重大機遇,著力以文字為媒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當?shù)亓⒆阖S厚的文旅資源優(yōu)勢,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紅旗渠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打卡地”。
明清彰德古城古樸厚重,寫滿了濃濃的煙火氣。這里將打造集文化、休閑、住宿、餐飲、娛樂等商業(yè)消費于一體的旅游集散目的地。
在安陽,室內情景劇《殷墟遺夢》觸摸千年歷史、“商人福地”主題古裝巡游、“一字千年·博物館奇妙夜”、“十里紅妝·錦繡安陽”等主題活動給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
以安陽古城、萬達商圈、漢字公園、洹河、道口古鎮(zhèn)、湯陰忠武街、水冶古街、湯河兩岸等為依托,安陽舉辦美食節(jié)、音樂節(jié)、燈光秀等夜游活動,創(chuàng)新開展夜間消費項目,時尚經濟熱度持續(xù)攀升。
集學術交流、展示、演出、餐飲等業(yè)態(tài)于一體的安陽殷墟考古文旅小鎮(zhè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通過4D、5D、VR等現(xiàn)代科技,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考古現(xiàn)場。
步步搶先機,時時拓市場,近幾年,安陽致力于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讓業(yè)態(tài)鏈條“豐”起來,讓文旅體驗“爽”起來,古都安陽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放眼國際,安陽高水平舉辦國際漢字大會,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持續(xù)舉辦“漢字”國際巡展、甲骨文與殷商文明國際學術論壇、世界文字博覽會、世界研學旅游大會、世界古都論壇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打開了安陽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山水和鳴踏歌行,且以詩意共遠方。安陽的文化IP越發(fā)閃亮。
悠久的歷史饋贈了安陽眾多的文化瑰寶,慷慨的自然賦予了安陽旖旎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tài)交相輝映,為安陽文旅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讓這座鐫刻著厚重文化印記的城市,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煥發(fā)新的光彩,正成為安陽人奮力書寫的嶄新答卷。
夜晚,漫步安陽歷史文化街區(qū)倉巷街,燈火輝煌,人潮涌動,沉浸式夜游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這里已成為當?shù)刈顭衢T景點之一。一路走來,非遺技藝、古琴演奏讓人目不暇接,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在安陽,一個個以“保護傳承”“研究發(fā)掘”“環(huán)境配套”“文旅融合”“數(shù)字再現(xiàn)”等為主題的文化地標和城市名片,正將歷史畫卷串聯(lián),書寫著賡續(xù)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