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雨露,豐 鋒,范紫云,向星星,于奕寧,陳燦強
(廣東海洋大學(xué)濱海農(nóng)業(yè)學(xué)院,廣東 湛江 524088)
【研究意義】迷你椒草(Cryptocoryneparva)屬于天南星科隱棒花屬觀賞水草,因葉片及佛焰苞的形態(tài)和色彩豐富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水族箱造景;同時,其在濕地系統(tǒng)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可降低水中的營養(yǎng)鹽含量、抑制藻類生長[1],吸收和積累重金屬[2]以促進(jìn)生態(tài)循環(huán)。目前,椒草種苗主要來源于組培快繁,但品種間差異較大,迷你椒草組培快繁存在增殖系數(shù)低、速度慢、易感染病原菌等問題。此外,在實際生產(chǎn)中也發(fā)現(xiàn),高溫髙濕季節(jié)下試管苗移栽成活率極低,嚴(yán)重限制了試管苗在熱帶地區(qū)、高溫季節(jié)的推廣?!厩叭搜芯窟M(jìn)展】近年來,在植物抗逆性提高的研究中,硅的作用逐漸被重視。硅作為有益植物生長的元素,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植物的氣孔來增強光合作用[3],進(jìn)而促進(jìn)葉綠素合成、增強植物細(xì)胞壁機械強度、促進(jìn)植株對有機物的吸收[4]。大量研究表明,硅可提高植物過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護(hù)酶活性來提高植物抗性[5-7]。王荔軍等[8]認(rèn)為植物葉片表皮積累的硅具有紅外輻射能力,可以大幅降低葉片表皮溫度,提高植物耐熱能力。其次,施硅后可通過控制高溫下的水分蒸騰、減少水分流失,以緩解高溫環(huán)境給植物帶來的傷害[9]。但在轉(zhuǎn)錄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在植物未受到脅迫時,硅的添加對植物基因表達(dá)的影響微乎其微[10],表明硅在植物受到脅迫時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組培過程中添加適當(dāng)質(zhì)量濃度的硅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試管苗褐化、玻璃化以及葉片畸形等情況的發(fā)生,對提高愈傷組織的誘導(dǎo)、增殖率以及組培苗的增殖和生根也有一定作用[11-12]?!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硅在作物栽培、組培擴(kuò)繁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持續(xù)升溫,但在組培中添加硅的研究較少,缺乏添加硅后對試管苗生理代謝方面的影響研究?!緮M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本研究針對試管苗移栽高溫環(huán)境存活率低的問題,通過添加硅酸鉀、硅酸鈉、硅酸鈣、二氧化硅4種不同的硅源,探究硅對椒草試管苗抗逆生理特性的影響,為后續(xù)試管苗移栽高溫環(huán)境提供理論支持。
供試迷你椒草試管苗不定芽,來自廣東海洋大學(xué)濱海農(nóng)業(yè)學(xué)院植物細(xì)胞工程實驗室。硅酸鉀、硅酸鈣、二氧化硅試劑均購于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硅酸鈉試劑購于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硅對迷你椒草不定芽生理代謝的影響 采用單因素試驗方法,在培養(yǎng)基(MS+6-BA 4.0 mg/L+NAA 0.2 mg/L+AD 10.0 mg/L)中分別添加硅酸鉀、硅酸鈉、硅酸鈣、二氧化硅4 種硅源,至終濃度分別為0.2、0.4、0.6、0.8、1.0 g/L,以不添加硅為對照(CK),每個處理20 瓶,每瓶1 叢,置于25 ℃、光照2 000 Lx(12 h/d)的條件下培養(yǎng),30 d 后統(tǒng)計增殖率。在不定芽接入培養(yǎng)基后的5、15、25 d 時,每個處理分別取樣(整株不定芽)5 g,存放于-40 ℃的冰箱待后續(xù)指標(biāo)測定。
1.2.2 硅對高溫高濕脅迫下迷你椒草生理代謝的影響 篩選出最佳硅源及濃度后,將不定芽進(jìn)行生根培養(yǎng)(1/2 MS+NAA 0.2 mg/L+IBA 0.2 mg/L),以不添加硅處理為對照(CK)。25 d 后在自然環(huán)境中煉苗7 d 再移栽,每個處理10 株,重復(fù)3 次,隨后放入人工氣候箱(設(shè)置42 ℃、濕度95%、光照6 000 Lx),5 d 后取樣進(jìn)行指標(biāo)測定。
1.2.3 指標(biāo)的測定 參照李合生[13]指標(biāo)測定方法,采用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lán)G-250 染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氮藍(lán)四唑(NBT)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電導(dǎo)率儀測定電導(dǎo)率,采用95%乙醇提取法測定葉綠素含量。
以稱重法計算增殖系數(shù),公式如下:
增殖系數(shù)=增殖芽重-接種芽重
采用DPS 軟件和Duncans分析法對不同指標(biāo)進(jìn)行差異顯著性分析。使用SPSS 27.0 利用隸屬函數(shù)值和主成分分析賦予權(quán)重,得出不同硅處理綜合評價D值進(jìn)行排序。隸屬函數(shù)值、各綜合指標(biāo)權(quán)重和綜合評價D值的計算公式參考文獻(xiàn)[14]。
由圖1 可知,添加硅酸鉀后,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率隨硅酸鉀濃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0.6 g/L 硅酸鉀處理不定芽的增殖系數(shù)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但與CK 相比差異不顯著,其他處理均低于CK。隨各硅源濃度增加,硅酸鈉處理中,不定芽增殖系數(shù)峰值出現(xiàn)在0.8 g/L(2.19);硅酸鈣處理不定芽增殖系數(shù)呈現(xiàn)先升后降趨勢;二氧化硅處理中,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率呈現(xiàn)逐漸降低趨勢。
圖1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對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adventitious bud proliferation of Cryptocoryne parva
由圖2 可知,0.2、0.4、0.6 g/L 硅酸鉀處理后,迷你椒草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隨處理時間延長呈先降后升趨勢,25 d 時各處理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 較CK 分別增長53.84%、51.53%、95.39%、25.62%。硅酸鈉處理后,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隨處理時間增加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趨勢,并在0.4 g/L硅酸鈉處理15 d、25 d 后達(dá)到最高,與CK 相比分別增加26.72%、97.92%。硅酸鈣條件下,在5 d 時除0.4 g/L 處理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其他處理均低于CK。25 d 時0.4 g/L 處理達(dá)到最大值(12.87 mg/g)。二氧化硅條件下第25 d,所有處理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隨二氧化硅濃度升高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0.4 g/L 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CK 增長50.86%。
圖2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對迷你椒草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soluble sugars content in adventitious buds of Cryptocoryne parva
由圖3 可知,添加不同硅源25 d 后,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較CK 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硅酸鉀處理后,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呈緩慢上升趨勢,在0.8 g/L 處理15 d、25 d時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此時硅酸鉀各處理較CK增長14.7%~27.67%。添加0.2 g/L 硅酸鈉5 d 后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達(dá)到最大值(18.99 mg/g),較CK 增長42.46%,1.0 g/L 處理下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減少,表明高濃度硅酸鈉不利于蛋白積累。硅酸鈣處理25 d 后,各處理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與CK 相比培養(yǎng)差異不明顯,僅增長2.56%~7.88%。二氧化硅處理后,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5 d 時各處理較CK 增長13.49%~26.68%。
圖3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處理對迷你椒草不定芽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soluble proteins content in adventitious buds of Cryptocoryne parva
從圖4 可以看出,不同濃度硅酸鉀處理下,迷你椒草不定芽的SOD 活性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先上升后下降,0.4、0.6 g/L 硅酸鉀處理在15 d、25 d 時不定芽SOD 活性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25 d 時加硅處理不定芽的SOD 活性較CK 增加40.71%~137.67%。0.8、1.0 g/L 硅酸鈉處理下,迷你椒草試管苗不定芽的SOD 活性趨勢相同,即先上升后下降,并在15 d 時達(dá)到峰值;0.2、0.6 g/L硅酸鈉處理25 d 后其不定芽SOD 活性與CK 相比差異顯著,較CK 分別增長45.53%、41.99%。硅酸鈣處理下,迷你椒草試管苗的SOD 活性隨硅酸鈣濃度增加呈遞減趨勢,但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其SOD 活性逐漸上升,25 d 時較CK 分別增長62.87%、58.1%、16.09%、31.68%。1.0 g/L 二 氧化硅處理15 d 后,不定芽SOD 活性下降、與CK無顯著差異,0.2 g/L 處理在15 d 時達(dá)到峰值、較CK 增長46.77%。
圖4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處理對迷你椒草不定芽SOD 活性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SOD activities in adventitious buds of Cryptocoryne parva
由圖5 可知,施硅處理增加迷你椒草不定芽的POD 活性,且4 種硅處理下均隨硅濃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0.6 g/L 硅酸鉀處理不定芽在整個階段表現(xiàn)均較好,其POD 活性分別比CK 增加62.82%、19.97%、39.01%。硅酸鈉處理15 d、25 d 時各處理間POD 活性差異較小,較CK 分別增加4.15%~35.71%、19.49%~38.36%,0.4 g/L處理在第5 d 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硅酸鈣處理下,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其不定芽POD 活性呈先下降后緩慢上升趨勢,在25 d 時除0.2 g/L 處理外,其他濃度處理均高于CK,分別增長63.52%、98.11%、85.85%、44.65%。二氧化硅條件下,所有處理不定芽的POD 活性在5 d 時大幅增長,15 d 時急聚下降,25 d 時隨二氧化硅濃度增加POD 活性逐漸下降,僅0.2、0.4、0.6 g/L 處理顯著高于CK。
圖5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處理對迷你椒草不定芽POD 活性影響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POD activities in adventitious buds of Cryptocoryne parva
由圖6 可知,在處理25 d 后,所有加硅處理的不定芽MDA 含量均顯著低于CK,硅酸鉀0.2、0.4、0.6、0.8、1.0 g/L 處理分別較CK 降低9.67%、50.05%、56.20%、39.52%、46.43%。硅酸鈉處理后,隨培養(yǎng)時間增加不定芽MDA 含量均呈現(xiàn)先增后降趨勢,25 d 時較CK 降低31.72%~58.56%。硅酸鈣處理25 d 后,不定芽MDA 含量較CK 降低22.57%~49.12%。二氧化硅處理25 d 時,不定芽MDA 含量隨二氧化硅濃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較CK 降低5.98%~48.73%。
圖6 不同硅源及硅濃度處理對迷你椒草不定芽MDA 含量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sources and silicon concentrations on MDA content in adventitious buds of Cryptocoryne parva
通過計算綜合指標(biāo)的隸屬函數(shù)值,根據(jù)主成分因子的貢獻(xiàn)值大小,計算4 個綜合指標(biāo)的權(quán)重,權(quán)重值分別為0.413、0.259、0.168、0.160(表1)。再根據(jù)隸屬函數(shù)值和權(quán)重大小,計算得到加硅各處理的綜合評價值(D值),并對其進(jìn)行排序,經(jīng)綜合評價排序得出硅酸鉀0.6 g/L處理是較好的,其次是硅酸鉀0.8 g/L、二氧化硅0.2 g/L。
表1 綜合指標(biāo)值、隸屬函數(shù)值、生理指標(biāo)評價D 值及排序Table 1 Comprehensive index values,membership function values,and D values and ranking of physiological index evaluation
由表2 可知,加硅處理(硅酸鉀0.6 g/L)的迷你椒草移栽高溫高濕環(huán)境第5 d 時,各指標(biāo)均顯著高于CK。加硅處理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較CK 分別提高51.91%、98.77%,葉綠素含量較CK 提高91.67%。脅迫處理中,加硅處理抑制了迷你椒草電導(dǎo)率上升,顯著提高了SOD、POD 活性。
表2 硅對高溫高濕脅迫下迷你椒草生理代謝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silicon 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of Cryptocoryne parva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ress
本試驗以迷你椒草不定芽為研究對象,通過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不同硅源,探究硅對試管苗生理代謝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添加0.6 g/L硅酸鉀25 d后,迷你椒草不定芽的增殖系數(shù)與CK 相比無顯著差異,但其他加硅處理的增殖率均低于CK,表明加硅處理對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無明顯作用,甚至低于對照。有研究指出添加硅后,植物體內(nèi)硅、磷兩種元素的吸收會形成競爭關(guān)系,抑制植物對磷的吸收,導(dǎo)致增殖系數(shù)下降[15]。
硅酸鉀、硅酸鈉處理25 d 時,迷你椒草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高于CK;硅酸鉀0.6 g/L 處理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CK 增長95.39%;硅酸鈉0.4 g/L 處理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較CK 增長97.92%;二氧化硅處理在25 d 時,隨處理濃度增加,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降;而硅酸鈣隨處理濃度增加,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則呈下降趨勢,且在濃度0.6 g/L 時其含量顯著低于CK。季明德等[16]通過研究硅在蔗糖合成與分解反應(yīng)中的作用,證明硅能促進(jìn)植物對可溶性糖的積累,可溶性糖作為有機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不僅能為植物生長提供足夠能量,還具有一定信號功能,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17-18],但高濃度的硅對植物可溶性糖積累有抑制作用。可溶性蛋白可降低細(xì)胞冰點,緩解植物在逆境中的傷害[19],添加硅處理不定芽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較CK 都有不同程度增長,且處理多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有研究發(fā)現(xiàn)前期硅能增加植物細(xì)胞壁的強度和韌性,保持內(nèi)外滲透壓平衡,減弱可溶性蛋白的信號強度,導(dǎo)致可溶性蛋白累積量減少[20],硅酸鉀0.6、0.8 g/L 在培養(yǎng)25 d 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兩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分別較CK 增長27.34%、27.76%,差異極顯著。硅酸鈉處理不定芽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培養(yǎng)25 d 較CK 增長5.75%~24.73%,硅酸鈣0.8 g/L 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二氧化硅所有處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CK、增幅13.49%~26.63%,表明硅可促進(jìn)迷你椒草可溶性蛋白積累。
SOD、POD 作為植株體內(nèi)活性氧清潔劑,有利于提高植物在逆境中的耐受性[21-22]。POD 能催化過氧化氫氧化酚類的反應(yīng),對植物呼吸代謝起重要作用[21],SOD 可將植物細(xì)胞中的O2轉(zhuǎn)化為H2O2,防止脅迫環(huán)境下對細(xì)胞損傷[23-24]。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4 種硅的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迷你椒草不定芽的POD、SOD 活性。硅酸鉀添加0.6 g/L 時,不定芽SOD 活性最高。硅酸鈉添加0.2 g/L 時,SOD 活性較CK 提高45.43%;0.8 g/L 時,POD 活性顯著高于其他濃度處理。硅酸鈣和二氧化硅處理不定芽的SOD 活性較CK 分別增長13.49%~62.87%、0.86%~75.85%;硅酸鈣0.6 g/L 處理不定芽的POD 活性為1 253.73 μg/g,二氧化硅0.2 g/L 處理不定芽的POD 活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MDA 是膜脂過氧化物產(chǎn)物,可作為判斷植物受傷害程度的依據(jù)[25],本研究中所有施硅處理不定芽的MDA 含量均顯著低于CK,表明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活性氧自由基對植物的傷害。
將試管苗生根移栽后進(jìn)行高溫高濕脅迫,結(jié)果表明加硅處理迷你椒草試管苗的葉綠素含量較CK 增長91.67%,加硅處理能保持膜系統(tǒng)的活力,維持柵欄組織中葉綠素體形態(tài),促進(jìn)光合速率提高[3]。加硅處理迷你椒草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CK,SOD、POD 活性均高于CK,表明加硅處理能提高迷你椒草試管苗的抗逆性,但也有待后續(xù)更深入的研究。
4 種硅源處理后,迷你椒草試管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較CK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添加適宜濃度的硅可以提高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和體內(nèi)SOD、POD 的活性。主成分分析及隸屬函數(shù)分析得出,在添加硅酸鉀0.6 g/L時各指標(biāo)表現(xiàn)最好。加硅處理通過提高迷你椒草葉綠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調(diào)節(jié)SOD、POD 活性,緩解高溫高濕脅迫帶來的傷害,增強試管苗抗逆境脅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