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日益多樣化,初中英語課堂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開辟學習新途徑,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秦瑩(1994—),女,江蘇省泰興市南新初級中學。
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師生共同的目標。當前,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應對初中英語課堂學習內(nèi)容多樣化、學生學習需求差異化的實際變化,教師應巧妙運用多元方法,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習得英語知識,掌握語言技能,不斷增強英語綜合能力。
一、設計交流話題,導入課堂學習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新課的敲門磚,當導入的方式引人入勝,就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對未知的內(nèi)容進行探索和學習,為高品質課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圍繞特定話題設計交流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方便引入新課內(nèi)容的教學。教師可從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有趣的交流互動話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敢于在話題交流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初步具備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一)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確定交流話題
導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時采用話題式交流的方式,能夠引發(fā)學生的高度關注,促進學生思考和聯(lián)想,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為后續(xù)順利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做好鋪墊。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進行教材的編寫時,編撰者有意識地讓教材內(nèi)容更具實用性。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可聯(lián)系英語教材內(nèi)容,確定交流活動主題,確保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可以圍繞話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進行語言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表達見解和思想,在課堂情境中自然產(chǎn)生表達交流的欲望,達到課堂訓練目的[1]。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Abilities”時,筆者結合教材內(nèi)容確定了交流話題,即“Talk about what can you do.”。
筆者先是引導學生:“I believe you can do a lot of things. Tell us about it.”。
學生1:“I can play games.”。
學生2:“I can help my mom with cooking.”。
學生3:“I can write novels.”。
學生4:“I can tell stories.”。
學生們盡情表達,描述自己的“能力”,注意力迅速集中在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上,保持活躍的思維,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了準備。此時,筆者再順勢引出新課內(nèi)容,有效地降低學生對新課內(nèi)容的陌生感,使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更加高漲。
教師從教材的內(nèi)容出發(fā),提煉關鍵詞,聯(lián)系當下現(xiàn)實生活的熱點,確定新課導入話題,促使學生圍繞話題進行自由的表達和深入的交流,從而達到活躍學生思維、調節(jié)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目的,讓學生可以從課堂的開始階段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根據(jù)學生實情,激發(fā)表達欲望
自由表達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思維品質的有效方式,不僅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促進作用,對學生形成終身發(fā)展的能力和品格也同樣至關重要。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成長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英語思維也會各有不同,當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時,學生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參照其思維習慣和內(nèi)在需求,進行課堂交流活動的設計,以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Amazing things”為例,對于“Amazing things”這個話題,初中生有獨特的認知。因此,課堂教學伊始,筆者組織學生圍繞“Amazing things”這個話題進行交流。
筆者:“There are a lot of amazing things.Please give
us some examples.”。
有學生說:“Great achievements is a kind of amazing
things.”。
還有學生結合例子進行表達:“Ghosts and monsters
are all amazing.”。
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表達,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和交流狀態(tài),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和交流欲望。
二、組織探討活動,突出學生地位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本位性,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主交流,完成對知識的探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精彩且深入的探討活動,是促進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深化認知、提高思維水平的有效方式。打造具有深厚人文性的初中英語課堂,引導學生圍繞特定的主題展開多種形式的探討,有利于促使學生在探討中習得英語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2]。
(一)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交流探討活動
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習得語言技能、鍛煉思維能力的主要載體。教學目標作為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的根本參照,對于整體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在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形式的交流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增強訓練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A good read”時,筆者先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閱讀的圖書類型”和“引導學生交流彼此的閱讀經(jīng)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依據(jù)教學目標,筆者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探討活動。
筆者:“There are all kinds of books. I believe you
have read some. Now talk about the books and recom-mend one for us. Or you can share your enjoyable reading experience.”。
學生1:“Some famous novels are worth reading.”。
學生2:“I like read some poems.”。
學生3:“My favourite books are science fictions.”。
在課堂的最后,筆者還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展開更有深度、更加細致的交流,促使學生真正地通過交流探討掌握語言表達技能,提升綜合能力。
(二)參照行為表現(xiàn),加強教學引導
學生作為英語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在課堂上的配合度和參與度會直接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學習活動時,需要重視對學習活動進程中學生行為的調控,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引導,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要求,強化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高效達成英語課堂學習目標[3]。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3“Online tours”時,筆者組織學生就“What can you do on the internet?”這個話題進行小組討論。
筆者引導:“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uses of compu-ters in groups.”。
有學生說:“I often play games on the internet.”。
另一個學生說:“Oh,me too.”。
筆者適時引導:“Playing games makes you relaxed, but controlling the time of playing games is more important.”。
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認識到要控制玩網(wǎng)絡游戲的時間,學會自律和自控。
教師關注學生在英語課堂活動中的表現(xiàn),為學生提供必要且及時的幫助和指導,能夠有效優(yōu)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使學生在活動中既能掌握語言知識,又能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
三、搭建展示平臺,優(yōu)化課堂效果
完成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內(nèi)化是學生要達成的基本學習目標之一。在學生完成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之后,教師要精心搭建課堂展示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用所學語言自由表達,能夠觀點明確、邏輯清楚、表意準確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實現(xiàn)由知識技能向英語綜合能力的轉化[4]。
(一)展示學習成果,提供教學輔助
課堂展示不僅能為學生搭建表現(xiàn)和互動的平臺,還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巧妙運用課堂展示的方式,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和教學媒介,為學生進行課堂展示提供必要的輔助,讓學生敢于展示英語學習成果,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快速內(nèi)化知識,完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例如,在教學完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2“Great people”后,筆者充分給予學生課堂主導權,讓學生制作成果展示PPT,并上臺演示。通過本節(jié)課的成果展示,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課堂學習成果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彰顯了主體性,提升了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通過突出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讓學生成為成果展示的設計者和表演者,創(chuàng)造有利的展示條件,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英語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穩(wěn)步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評價形式,增強指導效果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指導學生掌握適當?shù)挠⒄Z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自身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優(yōu)化[5]。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3
“Robots”時,筆者讓學生就“future life”這個話題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意性表達。“Try to show the future life on your imagination.”。有學生用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其關于未來生活想象的圖景,并用英語進行表達。筆者便組織學生評價:“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repre-sentation?”。
學生1:“Her imagination is reasonable and rich.”。
學生2:“Her expression is clear.”。
學生3:“It would be better if she could speak a little louder.”。
生生互評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結語
總之,在英語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初中英語教師應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充實,讓課堂學習活動更加高效、精彩,真正實現(xiàn)師生有效互動,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蔚霞.淺析運用智慧教學模式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4):3-4.
[2]俞云.基于初中英語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思考[J].校園英語,2022
(21):139-141.
[3]饒必勝.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J].亞太教育,2022(12):55-57.
[4]楊建升.優(yōu)化課堂教學 培養(yǎng)學習能力: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6):42-44.
[5]張愛紅,周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2(48):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