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光,尹鵬龍,姬新梅,田國杰,石曉英,李 佳,張學英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園藝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矮砧密植己成為國內(nèi)外蘋果生產(chǎn)的發(fā)展趨勢[1-5],自20 世紀起,世界各國陸續(xù)開始了蘋果矮化砧木的選育工作,并培育出了許多矮化砧木[6]。我國針對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也開展了大量適宜砧木及砧穗組合篩選的研究,提出了當前較為優(yōu)化的選擇方案[7],但是在我國的大部分蘋果主產(chǎn)區(qū)應用的矮砧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在河北省及類似生態(tài)條件蘋果產(chǎn)區(qū),引入的國外矮化砧木M9 等適應性差,尤其抗寒性不足,國內(nèi)選育的、適應性較強的SH40 矮化性不夠,加之栽培面積最大的富士系品種,對輪紋病高感,有研究表明,抗輪紋病砧木可以提高蘋果樹體本身的抗輪紋病的能力,減少輪紋病的危害,因此選育適應性強、抗輪紋病的砧木是提高蘋果適應性、抗病性的一條重要途徑[8-9],對蘋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世界各國選育適宜本國的矮化砧木,雜交育種仍是廣泛應用且成效顯著的一種育種方法[6],如英國東茂林試驗站選育出了‘M26’和‘M27’[10],吉林省農(nóng)科院果樹所從‘紅海棠’和‘M9’雜交后代中選出較好的抗寒性和獨特的適應性的‘GM256’[11];‘紅太陽’和‘M9’雜交選出抗寒矮化砧木‘GM310’[12];遼寧省果樹研究所以‘M9’和‘小黃海棠’雜交選出抗寒半矮化砧木‘77-34’[13];李國萍通過‘花紅’和‘M9’雜交選出了抗寒矮化砧‘KM’[14],但對正反交組合后代作砧木對嫁接品種的影響鮮有報道。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蘋果砧木選育團隊以高抗輪紋病品種‘雞冠’[15]和波蘭選育的抗寒矮化砧木‘P22’為雜交親本,開展了蘋果矮化砧木選育工作,本試驗以‘雞冠’和‘P22’雜交后代實生苗嫁接‘天紅2 號’蘋果為試材,研究正反交組合作砧木的樹體生長、早花早果性、果實品質(zhì)等性狀變異情況,探討正反交組合后代作砧木對嫁接品種影響的差異,并初選矮化優(yōu)株,以期為蘋果矮化砧木的選育提供參考。
供試材料為‘雞冠’בP22’后代94 株實生苗和反交組合‘P22’ב雞冠’后代41 株實生苗,2017 年4 月定植于保定市曲陽縣彭家莊,單芽腹接‘天紅2 號’。東西行向,株行距為1 m×4 m,正常管理。
1.2.1 樹體生長指標測定 2021 年11 月,測量樹高、干徑、枝展、外圍新梢長度、中心干分枝數(shù)量等指標。
樹高:用卷尺測量嫁接口距樹體頂梢最高處的垂直高度;干徑:用卷尺測量嫁接口以上10 cm 處嫁接品種的直徑;枝展:用卷尺分別測量行內(nèi)、行間最大枝展;外圍新梢長度:用卷尺測量外圍新梢的長度;中心干分枝數(shù)量:著生在主干上長度≥15 cm的主枝數(shù)量。
1.2.2 早花早果特性調(diào)查 2018—2021 年連續(xù)4 年在4 月中、下旬調(diào)查統(tǒng)計花序總數(shù)及坐果數(shù)量,計算開花株率和坐果率。
1.2.3 果實性狀調(diào)查 果實樣品采集:2021 年10月27 日,在樹冠外圍距地面1.5 m 高度處,從東、西、南、北4 個方位共采摘具有代表性的果實15 個,進行果實品質(zhì)測定。
單果質(zhì)量:用電子天平稱量;縱、橫徑:用電子游標卡尺測量,并計算果形指數(shù)(果形指數(shù)=果實縱徑/果實橫徑);果肉硬度:用GY-1 型硬度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數(shù)顯折射儀PAL-1 測定;蘋果酸含量:用GMK-835F 型蘋果酸度計測定。
采用Excel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相關計算公式:變異系數(shù)=標準差/平均值
2.1.1 樹體生長性狀的變異 ‘雞冠’與‘P22’雜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蘋果樹在生長性狀上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變異(表1),正反交組合均是樹高的標準差最大,‘雞冠’בP22’組合為61.21,反交組合為67.72;標準差最小的性狀是分枝數(shù)量,‘雞冠’בP22’組合為9.32,反交組合為8.71。‘雞冠’בP22’雜交組合后代上嫁接‘天紅2 號’的樹高、干徑、分枝數(shù)量、外圍新梢長度、行內(nèi)枝展、行間枝展6 個性狀的變異幅度均大于反交組合,如‘雞冠’בP22’組合樹高的變異幅度為160 ~470 cm,反交組合的變異幅度為225 ~486 cm;‘雞冠’בP22’組合分枝數(shù)量的變異幅度為4 ~53 個,‘P22’ב雞冠’組合分枝數(shù)量的變異幅度為8 ~44 個。比較‘雞冠’בP22’正反交組合的樹高、干徑、分枝數(shù)量、外圍新梢長度、行內(nèi)枝展、行間枝展6 個性狀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可以看出正、反交差異均不明顯。
表1 生長性狀的變異Table 1 Variation of growth traits
2.1.2 生長指標變異的頻率分布 由圖1 可知,無論‘雞冠’與‘P22’正交,還是反交,其后代作砧木嫁接的‘天紅2 號’,試驗所測各性狀指標的變異均呈連續(xù)性正態(tài)分布或偏正態(tài)分布。由圖1-A可以看出,樹高均主要分布在350 cm 以上,‘雞冠’בP22’與反交‘P22’ב雞冠’組合樹高350 cm 以上占比分別為73.40% 和80.49%,‘雞冠’בP22’組合在351 ~401 cm 范圍內(nèi)占比最大,為42.55%,‘P22’ב雞冠’組合≥401 cm占比最大,為43.90%;樹高小于300 cm 的所占比例,‘雞冠’בP22’組合為9.57%,‘P22’ב雞冠’組合為19.32%。干徑均以80.01 ~95.00 mm范圍內(nèi)占比最高,干徑小于50.00 mm 所占比例,‘雞冠’בP22’組合為6.38%,‘P22’ב雞冠’組合為14.63%(圖1-B)。分枝數(shù)量主要分布在21 個以上,分枝數(shù)少于21 個的所占比例,‘雞冠’בP22’組合為12.77%,‘P22’ב雞冠’組合為19.51%(圖1-C)。外圍新梢長度均主要分布在30.1 ~60.0 cm 范圍,小于30.00 cm 所占比例,‘雞冠’בP22’雜交組合為15.96%,‘P22’ב雞冠’為17.07%(圖1-D)。行內(nèi)枝展正反交組合均主要分布在151 ~200 cm 范圍,占比分別為61.70%和56.10%,行內(nèi)枝展小于150 cm 的占比,‘雞冠’בP22’雜交組合為24.47%,‘P22’ב雞冠’為31.71%(圖1-E)。行間枝展正反交組合均主要分布在151 ~250 cm 范圍,占比85%以上,‘雞冠’בP22’組合在151 ~200 cm 范圍內(nèi)占比最大,為51.06%,‘P22’ב雞冠’組合201 ~250 cm占比最大,為51.22%,行間枝展小于150 cm 的占比,正反交組合分別為11.70%和12.20%(圖1-F)。
圖1 樹體生長性狀變異的概率分布Fig.1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variation in tree growth traits
通過對樹相指標的綜合分析,以樹高、枝展和外圍新梢長度3個指標低于所有雜交后代的平均值,分枝數(shù)高于平均值為標準,在‘雞冠’בP22’雜交組合中,砧木號27、47、56、59、64、67、68、69、82、88、95、99、122、125 入選,‘P22’ב雞冠’雜交組合中,砧木號27、32、35、36、37 入選。
2017 年半成品苗栽植,2018—2021 年連續(xù)4 年對樹體開花情況進行調(diào)查,2021 年對其花序坐果情況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如圖2 所示,不同雜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樹體的開花株率和座果率不同。4 年中,以‘P22’ב雞冠’后代作砧木的‘天紅2 號’開花株率均高于以‘雞冠’בP22’后代為砧木的‘天紅2 號’;但以‘雞冠’בP22’后代作砧木的‘天紅2 號’花序座果率明顯高于以‘P22’ב雞冠’后代為砧木的‘天紅2 號’。2018 年‘P22’ב雞冠’后代嫁接‘天紅2 號’的開花株率為7.32%,而‘雞冠’בP22’后代作砧木開花株率為0。2019—2021 年‘P22’ב雞冠’后代嫁接的‘天紅2 號’開花株率均為100%,‘雞冠’בP22’后代嫁接的‘天紅2 號’開花株率呈上升趨勢,分別為92.55%、94.68%、96.81%。由此看來,‘P22’ב雞冠’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早花性較強。
圖2 ‘雞冠’與‘P22’雜交后代作砧木對‘天紅2 號’早花特性和坐果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hybrids between‘Jiguan’ and ‘P22’ on early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ruit setting of ‘Tianhong 2’
‘雞冠’בP22’雜交組合后代中,砧木號27、56、59、64、67、68、69、88、95、99、122、125;‘P22’ב雞冠’雜交后代中砧木號27、32、35、36、37 等單株在第3 年開花狀況良好。
2.3.1 ‘天紅2 號’果實性狀的變異 從表2 可以看出,各組合雜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蘋果在果實性狀上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分離變異。其中單果質(zhì)量的標準差最大,‘雞冠’בP22’組合為25.67,反交組合為25.19;標準差表現(xiàn)較小的有果形指數(shù)和蘋果酸含量,‘雞冠’בP22’組合分別為0.04 和0.03,反交組合分別為0.02 和0.03?!u冠’בP22’組合的單果質(zhì)量、果形指數(shù)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變異幅度均大于‘P22’ב雞冠’組合,而果實硬度、蘋果酸含量和固酸比的變異幅度均小于‘P22’ב雞冠’組合,如‘雞冠’בP22’組合的單果質(zhì)量變異幅度為157.12 ~267.72 g,‘P22’ב 雞 冠’ 組 合 的 單 果 質(zhì) 量 為172.99 ~275.61 g;‘雞冠’בP22’組合的果實硬度變異幅度為7.3 ~10.0 kg/cm2,‘P22’ב雞冠’組合的果實硬度為6.1 ~9.4 kg/cm2。比較‘雞冠’和‘P22’正反交組合的單果質(zhì)量、果形指數(shù)、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蘋果酸含量和固酸比6 個性狀的平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shù),可以看出正反交組合差異均不顯著。
表2 果實性狀的變異Table 2 Variation of fruit characters
2.3.2 ‘天紅2 號’果實性狀變異的頻率分布 由圖3 可知,以‘雞冠’與‘P22’雜交后代作砧木的‘天紅2 號’,果實性狀指標的變化均呈連續(xù)分布。由圖3-A 可以看出,單果質(zhì)量主要分布范圍在180.00 g以上,‘雞冠’בP22’與反交‘P22’ב雞冠’組合的占比分別為98.21%和95.00%。果形指數(shù)均在0.77 ~0.90 范圍分布較多,‘雞冠’בP22’與反交‘P22’ב雞冠’組合果形指數(shù)在0.77 ~0.90之間占比分別為92.16%和100%(圖3-B)?!u冠’בP22’組合的果實硬度在7.0 ~9.5 kg/cm2范圍內(nèi)分布較高,占比為90.20%;‘P22’ב雞冠’組合的果實硬度在6.1 ~8.7 kg/cm2范圍內(nèi)分布較高,占比為94.87%(圖3-C)。‘雞冠’בP22’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主要分布范圍在13.00%以上,占比為86.27%;‘P22’ב雞冠’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主要分布范圍在12.00 ~14.99%之間,占比為100%(圖3-D)。蘋果酸均是主要分布范圍在0.29%以下,‘雞冠’בP22’與反交‘P22’ב雞冠’組合的占比分別為98.04 %和97.44%(圖3-E)。固酸比均主要分布范圍在50.00%~80.00%之間,‘雞冠’בP22’與反交‘P22’ב雞冠’組合的占比分別為90.20%和79.48%(圖3-F)。
圖3 果實性狀變異的概率分布Fig.3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fruit characters variation
2.4.1 ‘天紅2 號’產(chǎn)量的變異 從表3 可知,‘雞冠’與‘P22’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的產(chǎn)量有著明顯的差異。其中反交組合‘P22’ב雞冠’的標準差要高于正交組合‘雞冠’בP22’,且變異系數(shù)小,平均單株產(chǎn)量為7.00 kg,要顯著高于正交組合的3.20 kg。
表3 ‘天紅2 號’產(chǎn)量的變異Table 3 Variation of yield of ‘Tianhong 2’
綜合樹相指標、果實品質(zhì)與單株產(chǎn)量3 項指標,反交組合‘P22’ב雞冠’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正交組合‘雞冠’בP22’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
2.4.2 ‘天紅2 號’單株產(chǎn)量的頻率分布 由圖4 可以看出,正交組合‘雞冠’בP22’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的單株產(chǎn)量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0 ~6.99 kg 之間,占比為94.11%,所有單株的產(chǎn)量均低于10.00 kg,最高的是單株64 號,為9.40 kg,但是反交組合‘P22’ב雞冠’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單株產(chǎn)量高于10.00 kg 的單株占達到17.95%,其中‘P22’ב雞冠’雜交后代35 號產(chǎn)量達到15.70 kg,為所有試材中最高。
圖4 單株產(chǎn)量變異的概率分布Fig.4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yield variation per plant
前述依據(jù)樹相指標、早花性入選的單株中,再依據(jù)平均單果質(zhì)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產(chǎn)量超過雜交群體平均值進行選擇, ‘雞冠’בP22’雜交后代中64 號與‘P22’ב雞冠’后代中35 號表現(xiàn)最優(yōu)。
在蘋果矮化砧木雜交選育中,親本的選擇與選配至關重要?!甅9’是雜交選育中廣泛應用的1 個親本,已選育出的M26、P 系、B 系、JM 系等優(yōu)良砧木均以‘M9’為雜交親本[6],隗曉雯等通過研究‘77-34’‘SH38’‘西府海棠’‘S19’等蘋果砧木雜交后代對紅富士蘋果樹體生長及早花特性的影響,認為‘77-34’是矮砧雜交育種中較為適宜的母本,‘S19’是較為適宜的父本[16]。本試驗以‘雞冠’與‘P22’正反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調(diào)查主要性狀呈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分離,且正反交組合存在差異,‘P22’ב雞冠’后代作砧木樹高小于300 cm 的占比為19.32%,定植第2 年開花株率為7.32%,第3—5 年的開花株率均為100%,正交組合‘雞冠’בP22’后代作砧木樹高小于300 cm 的占比為9.57%,定植第2 年開花株率為0,第3—5 年的開花株率分別為92.55%、94.68%、96.81%,由此認為,相對于正交組合‘雞冠’בP22’,反交組合后代嫁接‘天紅2 號’樹體矮化的比率高、早花性好。從‘天紅2 號’的果實性狀來看,‘P22’ב雞冠’雜交組合單果質(zhì)量大于240 g 的占比為38.46%,而‘雞冠’בP22’組合為23.53%,‘P22’ב雞冠’雜交組合固酸比大于70 的占比也高于‘雞冠’בP22’雜交組合,由此看來,‘P22’ב雞冠’雜交組合比‘雞冠’בP22’更易從后代中選出矮化性強、嫁接品種果實品質(zhì)好的砧木,原因有待進一步從性狀遺傳的角度進行研究。
砧木的矮化性一般用樹高、干徑、枝展等指標來評價[17-19],本試驗通過比較不同雜交后代嫁接‘天紅2 號’樹體的生長性狀、早花特性以及果實品質(zhì)等指標,以樹高、枝展和外圍新梢長度3 個指標低于所有雜交后代的平均值,分枝數(shù)高于平均值,再依據(jù)嫁接品種后第3 年開花[6],平均單果質(zhì)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單株產(chǎn)量超過雜交群體平均值進行選擇,在‘雞冠’בP22’與‘P22’ב雞冠’雜交組合后代中各選出1 個優(yōu)株,分別為雞冠’בP22’雜交后代中64 號與‘P22’ב雞冠’中的35 號,樹體矮化效果和果實品質(zhì)較優(yōu),可以作為重點育種材料研究其抗輪紋病、適應性、繁殖特性、生產(chǎn)性能等,以綜合評價其作為矮化砧木應用的可能性。
以‘雞冠’與‘P22’正反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紅2 號’蘋果,正交組合‘雞冠’בP22’的雜交后代64 號和反交組合‘P22’ב雞冠’的后代35號嫁接‘天紅2 號’蘋果,樹體矮化效果和果實品質(zhì)較優(yōu);并且初步認為反交組合‘P22’ב雞冠’綜合表現(xiàn)優(yōu)于正交組合‘雞冠’ב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