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坤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廈門,361000)
尿道下裂屬男性小兒先天性泌尿系統(tǒng)缺陷疾病,臨床癥狀多為包皮過長、陰莖畸形及尿道外口偏離等,對患兒日常排尿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1-2]。對于尿道下裂的患兒,臨床上通常給予手術糾正治療,能夠逐漸改善尿道下裂臨床癥狀,讓患兒逐步恢復尿道正常功能[3-4]。但因手術精度需求較高,患兒依從性較差,致使手術難度較大,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5]。相關研究指出,圍術期給予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措施,有利于臨床癥狀的改善[6]?;诖?本研究對尿道下裂患兒給予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探究其對患兒臨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兒10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4例。觀察組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62±0.43)歲;平均體質量(29.74±2.75)kg;尿道下裂類型:陰莖型24例、冠狀溝型30例。對照組年齡2~12歲,平均年齡(5.89±0.47)歲;平均體質量(30.12±2.83)kg;尿道下裂類型:陰莖型25例、冠狀溝型2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先天性尿道下裂;2)男性患兒;3)依從性較好的患兒;4)患兒的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被納入。
1.3 排除標準 1)伴精神相關疾病者;2)患心肺相關疾病者;3)伴認知交流障礙者;4)腫瘤相關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進行術前手術科普及準備,鼓勵患兒多飲水,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對陰莖及陰部進行完全清洗。術后監(jiān)測患兒的生命體征情況,給予術后用藥指導,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科普,術后禁食辛辣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通過靜脈補充營養(yǎng)等,同時頒發(fā)健康疾病安全手冊。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1)成立護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成員包括4名具有5年術后患兒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護士長組織成員學習關于尿道下裂疾病知識及疼痛干預、睡眠護理措施等知識,待考核通過后參與護理工作。2)實施疼痛干預:手術后,通過播放動畫片、兒歌、玩具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年齡較大的患兒給予心理安慰、播放舒緩的音樂,減輕疼痛感;同時減少患兒哭鬧、掙扎等事件減輕切口張力和負壓。若疼痛感仍然無法緩解,遵醫(yī)囑給予適量的止痛藥。護理人員通過播放卡通片向患兒講解健康飲食重要性、疾病相關知識、術后并發(fā)癥護理措施等。護理人員加強患兒巡房,多給予患兒關心,耐心詢問患兒的擔憂和顧慮,獲取患兒的信任,指導患兒在床上進行排便訓練。護理人員給予心理輔導,耐心和患兒交流,鼓勵患兒訴說疼痛、尿床等情況,并給予對應的緩解措施,指導患兒正確認識疾病的起因,疏導患兒焦慮的心情?;純鹤o理出院后,囑咐患兒和家屬3個月內禁止患兒進行劇烈運動,時刻保持陰部衛(wèi)生干凈,按時復查。3)實施睡眠護理:護理人員巡防時保持腳步輕、關門輕等動作,同時依據患兒的習慣制定作息時間表,調整患兒生物鐘,協助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待患兒休息時給予舒緩音樂,鼓勵患兒進行閱讀,每夜護理人員定時囑咐患兒按時入睡,睡前給予助眠飲品。護理人員指導患兒進行睡前深呼吸運動30 min,同時鼓勵患兒閉眼放空思想,盡量保持平靜心態(tài)入眠。
1.5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兒的疼痛程度、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睡眠質量。使用小兒疼痛行為評估量表(Face,Legs,Activity,Crying,Consolability,FLACC)評定2組患兒疼痛程度[7],分5大條目,每條目介于0~2分,總分10分,分數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顯著。記錄2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含切口感染、尿道狹窄、尿瘺等。使用簡明嬰幼兒睡眠問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評估2組患兒睡眠質量情況[8],含夜間覺醒時長、夜間睡眠總時長及夜間覺醒次數。記錄2組患兒術后臨床指標情況,含住院時間、首次排尿時間及拔除導尿管時間等。
2.1 2組患兒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組內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疼痛程度比較分)
2.2 2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3/54)低于對照組的18.52%(10/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3 2組患兒睡眠質量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夜間覺醒時長、夜間睡眠總時長均高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睡眠質量情況比較
2.4 2組患兒術后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住院時間、首次排尿時間及拔除導尿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兒術后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尿道下裂是因患兒處于胚胎時尿道皺襞未融合完全,導致尿道遠端出現缺損,結締組織及纖維條索取代患兒的尿道下組織,出現陰莖畸形的癥狀[9-11]。臨床上對于尿道下裂患兒一般實施手術治療,但手術難度較大,且患兒配合度較差,術后容易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及疼痛感顯著,進而影響手術效果、術后患兒的康復及睡眠質量[12-13]。尿道狹窄和尿瘺是尿道下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的并發(fā)癥,也是主要影響術后患兒機體恢復及泌尿生殖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14]。所以,給予尿道下裂患兒合理的護理措施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一般為患兒遵從醫(yī)生囑咐護理,缺乏針對性及計劃性,對患兒術后機體康復及并發(fā)癥預防的效果欠佳[15]。患兒因年齡較小,術后依從性差,疼痛忍耐力較低,術后因疼痛感無法安心睡眠,對睡眠質量產生影響,同時容易引發(fā)術后并發(fā)癥;且術后打針輸液、更換引流袋等措施需患兒具有一定配合度,配合度不足嚴重影響患兒術后機體的恢復[16]。有研究報道,圍術期給予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對術后患兒睡眠質量、緩解疼痛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一定的效果[17-18]。相關研究指出,疼痛護理是以緩解患兒的疼痛感為宗旨,實施一系列轉移疼痛感注意力的護理措施;睡眠護理是以制定患兒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為基準,實施有助于患兒睡眠的護理措施,讓患兒睡眠時盡量保持平靜心態(tài)入眠[19-20]。
研究結果發(fā)現:干預后,觀察組患兒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組內不同時間點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對圍手術期尿道下裂患兒能有效緩解疼痛。尿道下裂患兒術后給予圍術期人性化護理,通過播放卡通片講解疾病知識、健康飲食重要性等,讓患兒通俗易懂地認識疾病,同時通過動畫片、兒童轉移患兒注意力,達到緩解疼痛感的效果;若患兒無法忍受疼痛,給予適量的止痛藥,起到緩解疼痛感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干預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3/54)低于對照組18.52%(10/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P<0.05)。主要是因為患兒皮膚較薄,術后縫合傷口容易引發(fā)反張力,致使血流不暢,皮緣出現壞死的現象,進而引發(fā)尿瘺并發(fā)癥[21];尿道狹窄容易引發(fā)血腫、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術后給予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實施管道護理及傷口護理,時刻觀察患兒陰莖恢復程度,同時對導尿管徹底清洗,最終起到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干預后,觀察組夜間覺醒時長、夜間睡眠總時長均高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首次排尿時間及拔除導尿管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對圍手術期尿道下裂患兒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護理人員對患兒實施針對性的睡眠護理,依據患兒習慣制定作息時間表,待患兒休息時給予舒緩音樂,鼓勵患兒多閱讀,每夜護理人員督促患兒準點睡覺,睡前給予助眠飲品,同時指導患兒睡前做深呼吸運動,閉目放松思想,保持平靜心態(tài)入眠,進而有效改善患兒睡眠質量。術后臨床指標得到有效改善,可能是因為患兒術后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外加護理人員對患兒實施心理疏導,讓患兒的睡眠質量得到有效的改善,術后臨床指標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疼痛干預聯合睡眠護理對圍手術期尿道下裂患兒能有效緩解疼痛,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睡眠質量,改善術后臨床指標。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