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華,陳丹燕,崔菲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介入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賁門癌屬于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原因較多,主要涉及吸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出血、背部肩胛區(qū)或者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等,且疾病死亡率較高[1-2]。手術為臨床治療賁門癌的有效手段,可減輕疾病損害,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是患者出院后由于缺少專業(yè)護理指導,康復質(zhì)量不佳。針對以上問題,臨床認為可借助微信進行遠程指導,能夠為患者及時提供科學、準確的康復信息,同時還可促進保健依從性提升及不良情緒改善,應用價值理想[3]。本研究將醫(yī)院在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間治療的80例賁門癌介入手術后患者作為研究主體,旨在評價微信遠程指導及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具體內(nèi)容如下。
病例納入時段為2020年9月—2022年9月,選擇該時段內(nèi)本院治療的80例賁門癌介入手術后患者為主體,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實驗組、對照組,各組均納入40例患者。實驗組中男女比例是22:18;年齡上下值分別是74、37歲,均值(55.59±1.82)歲;病程為2-7個月,平均(3.58±0.62)個月;BMI為21-27kg/m2,平均(24.04±1.38)kg/m2。對照組中男女比例是23:17;年齡上下值分別是75、36歲,均值(55.53±1.36)歲;病程為2-7個月,平均(3.54±0.67)個月;BMI為21-27kg/m2,平均(24.08±1.33)kg/m2。經(jīng)SPSS23.0軟件分析組間資料,確定無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針對疾病、治療等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明確講解注意事項,促進患者配合度提升,同時加強飲食、用藥等指導,有效促進生活質(zhì)量改善。
實驗組接受微信遠程指導及康復護理,具體內(nèi)容是:組織科室主治醫(yī)護人員成立微信遠程指導及康復護理小組,要求全部小組成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同時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與責任心。對小組成員開展相關培訓,涉及微信遠程指導方法、患者指導技巧、知識上傳方法等,醫(yī)護人員共同評估患者生活習慣、病情、心理特征等,及時將評估情況反饋給全部成員,保證患者對病情心中有數(shù)。小組成員共同商討微信遠程指導平臺需要運輸?shù)闹R、賁門癌術后護理新知識等,選擇3名成員負責微信群的建立以及公眾號的運行,定期為患者傳送健康知識,同時收集患者反饋情況。官方微信平臺需要建立健康教育知識咨詢、賁門癌術后不同階段康復訓練計劃、健康視頻演示、隨訪日常表、患者自我護理評估等模塊。管理人員每日在線上與患者保持互動,及時回答其疑慮問題,每日早上10:30-11:30、下午14:30-16:30發(fā)布健康信息,同時對患者實施針對性指導。干預期間主要內(nèi)容是指導掌握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同時指導遵醫(yī)囑用藥,告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飲食,避免刺激性、高脂飲食,同時做到戒煙酒。
(1)自我保健依從性:為患者發(fā)放自我保健依從性問卷表,各項目評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主要內(nèi)容為用藥、飲食、運動、復查。(2)負性情緒:采取HAMD(漢密頓抑郁量表)和HAMA(漢密頓焦慮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分值越低說明負性情緒越少;(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實驗組用藥、飲食、運動、復查自我保健依從性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價值(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保健依從性評估比較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MD、HAM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D、HAMA評分均降低,并且實驗組患者幅度更大,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5.0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賁門位于食管與胃交界部,賁門癌是一種發(fā)生在該部位2cm范圍內(nèi)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屬于腺癌,依據(jù)外觀形態(tài),臨床將其分成局限潰瘍型、隆起型、潰瘍型、浸潤潰瘍型,依據(jù)組織學分型主要包括腺癌、粘液腺癌兩類[4-5]。賁門癌最初會累及賁門,隨著疾病進展,癌細胞可蔓延擴散至胃、肝臟、脾等,還可經(jīng)淋巴道轉(zhuǎn)移食管。賁門癌早期無顯著癥狀,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中晚期,早期患者經(jīng)手術治療后,5年生存率高達90%,而中晚期僅為16.7%[6-7]。近年來,賁門癌的臨床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在胃癌占比中高達30%,且大量研究證實,該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體,61-70歲的患病率為71.6%,男性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8]。早期發(fā)病后患者無明顯癥狀,晚期可出現(xiàn)消化道梗阻、貧血、腹痛、腹水、吞咽困難、吞咽不適、黑便、嘔血等癥狀,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極易并發(fā)癥主動脈穿孔大出血、胃穿孔、食管氣管瘺、縱隔膿腫、肺炎等并發(fā)癥。賁門癌又被稱為是食管-胃交界腺癌,雖然目前外科手術技術進步顯著,但是對年老體弱、耐受性差,因此就患者而言,介入治療具有更為理想的效果,可實現(xiàn)局部治療作用,毒副作用較少。但是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大部分患者缺少對于疾病、治療的正確認識,且存在“談癌色變”情況,焦慮、煩躁、恐懼情緒明顯,極易影響治療效果,降低生活質(zhì)量。鑒于此種情況,臨床需加強護理干預措施,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同時改善生活質(zhì)量[9]。
賁門癌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受疾病、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與轉(zhuǎn)歸[10]。此外,若僅依靠住院時期治療與護理,難以改善患者病情,故加強臨床護理措施,保證患者擁有一定自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均圍繞治療操作進行,忽略了患者個體感受,難以滿足其護理需求,且護理盲目性較多,極易影響治療效果及康復質(zhì)量。近年來,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轉(zhuǎn)變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微信被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有效提升了護理服務的高效性、科學性。通過成立微信遠程指導平臺,能夠讓患者短期內(nèi)獲得準確、高質(zhì)量的自護知識,同時由專人負責平臺的管理,可及時評估患者存在的缺陷問題并進行指導,有效糾正了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盲目性以及普適性[11]。此外,借助微信遠程指導開展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及生活習慣,可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對術后康復具有促進效果。本研究中實驗組用藥、飲食、運動、復查自我保健依從性評分較對照組高,HAMD、HAMA評分較對照組低,充分說明了微信遠程指導及康復護理對賁門癌的應用價值,證實了以上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對賁門癌介入手術后患者實施微信遠程指導及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自我保健依從性提升,同時還可緩解負性情緒,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