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2021年1月,桂海潮( 前排左二 )與實驗室碩士畢業(yè)生合影。
神舟十六號乘組在地面訓練期間的一天,景海鵬向桂海潮提出了一連串問題:“要是現(xiàn)在讓你飛,你是不是有信心?你準備好了沒有?你能不能飛天?”桂海潮停頓了很久,他當時還沒有十足的信心。
桂海潮的同門師兄、同事賈英宏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桂海潮屬于厚積薄發(fā)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讀博士期間,桂海潮很穩(wěn),他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但非常勤奮。賈英宏很多次去實驗室,都看到桂海潮在看書?!翱吹靡膊恢?,把基礎打得特別牢,到博士的后半段就開始出一些高水平的成果?!?/p>
這股韌勁一直流淌在桂海潮體內(nèi)。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在“飛天”前接受采訪時,桂海潮微笑著說:“從身體上、心理上、思想上,我都準備好了,隨時準備迎接這一次任務的挑戰(zhàn)。我非常期盼在空間站里實踐我們在地面所有學過的東西,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p>
那雙探索發(fā)現(xiàn)的眼睛背后,是無數(shù)北航學子的期待。
2023年9月21日的“天宮課堂”實驗中,桂海潮的身體姿態(tài)隨著陀螺方向的改變而變化。
2023年10月,桂海潮的同事和學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廳參觀。左起:賈英宏、陳子龍、王世杰、朱航標。( 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
5月29日,桂海潮出征前一天,北航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了一篇關(guān)于他的文章,有網(wǎng)友留言評論:“導師上天,法力無邊。”
天上的導師“法力”到底如何?9月21日的“天宮課堂”,分別在北京、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陜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寧波設置了5個地面課堂,其中屬北航的課堂人氣最旺。全國約2800名學生代表中,約2400名是在這里上的課。
在陀螺轉(zhuǎn)身實驗中,桂海潮雙手握住一個陀螺,演示了陀螺的靜止、快速自轉(zhuǎn)兩種狀態(tài)。他講解道:“在第一個演示中,陀螺靜止,沒有轉(zhuǎn)動,它的角動量為零。當我改變陀螺方向的時候,它的角動量基本不變,對我的手的反作用力矩呢,也就非常小,所以我的身體保持不變的姿態(tài)。在第二個演示中,陀螺快速自轉(zhuǎn),具有了比較大的角動量……讓我輕松地實現(xiàn)了轉(zhuǎn)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空間站就是運用了同樣的原理在太空中轉(zhuǎn)身?!?/p>
桂海潮的博士生陳子龍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當時就感到,所學的知識終于得到了驗證。“之前只是在書本上看到、學到,但在地面很難有微重力環(huán)境。這次看到桂老師在空間站演示,就感覺非常直觀,挺有意思。這個實驗就驗證了我們平時所學到的角動量守恒原理?!?/p>
2022級碩士研究生孟博看到這個實驗也興奮不已,他說:“在太空課堂上看到桂老師使用我們設計的教學工具為全國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教育,我們?nèi)f分激動。很高興能為中國航天和科學普及事業(yè)貢獻出綿薄之力,我也會繼續(xù)認真科研,為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事業(yè)添磚加瓦?!?/p>
2017年以來,桂海潮帶過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遇到了一點點尷尬:導師2020年9月入選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開始加強訓練,他們見到導師的機會就少了。
但桂海潮并未放松對學生的關(guān)心和指導。“訓練任務不太重的時候,桂老師還在看論文,也會把我研究方向的一些好論文發(fā)給我學習?!惫鸷3钡牡谝幻┦可K文杰說。封閉訓練期間,桂海潮仍然盡量擠出時間指導學生科研,幫忙推導關(guān)鍵的理論公式。博士生夏新會記得:“一次,桂老師趁著晚飯時間給我打電話,指導我怎么修改論文。”
即便5月底至10月底在天上的這5個月,導師也還是導師。孟博回憶道:“我們私下討論說,可能會把他的社交賬號當成一個‘樹洞,定期跟他匯報一下我們這周干了什么,寫了些什么文章,學了些什么?!?/p>
在太空也可以看到同學們的留言!博士生王世杰曾在“樹洞”里留言問導師,自己做的工作有沒有繼續(xù)深挖的方向。一個星期后,他等來一條一分半鐘的語音回復?!肮鹄蠋熣f我的工作很有意義,還給我列舉了幾個方向點,讓我好好再想想?!?/p>
博士生朱航標兩次留言,都得到回復。7月的一天,朱航標問,自己做出來的一項成果能不能以論文形式投出去,桂海潮回復道,再完善、豐富一下,把里面的邏輯梳理得更清楚一些,就可以投出去了。朱航標照辦,也成功把論文投了出去。
“這次從我留言到他回復,只隔了3個小時,這算飛快了。另一次我跟他請教問題,他是一個星期后回復的。”朱航標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
在地上的時候,桂老師是什么樣子?
桂海潮在北航官網(wǎng)的教師個人主頁“招生/招聘”一欄寫道:“熱忱歡迎刻苦鉆研、拼搏進取的優(yōu)秀研究生加入課題組!熱忱歡迎喜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本科生到課題組開展科研訓練!熱忱歡迎優(yōu)秀的青年學者到航天動力學與智能控制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環(huán)球人物》記者是他個人主頁的第85564位訪客。
他自己就是一個“熱忱”的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共招募40萬名城市志愿者,設立500個志愿服務站點。這些站點,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藍立方”。那年桂海潮剛讀完大三,報名成了一名志愿者,在“藍立方”站點給中外人士提供信息服務。
《環(huán)球人物》記者在北航采訪期間,老師、學生普遍覺得他性格非常開朗樂觀,總是笑著面對大家,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賈英宏印象中,師弟桂海潮面對有很多技術(shù)難點的科研項目時,“很少瞻前顧后”,就沒有發(fā)愁的時候。
王世杰本科階段在北航就讀,是桂海潮的2023級博士生。他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大二的時候就跟桂老師做過一些科研項目,感覺他非常熱情,一直鼓勵我們,從未發(fā)過脾氣。那段接觸,我感到非常愉快,我就報考了桂老師的直博博士。”
陳子龍也是2023級博士生,本科畢業(yè)于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學,2020年就是看到桂海潮的個人主頁介紹,覺得很適合自己,決定報考他的碩士研究生?!澳菚r候還不知道他已經(jīng)入選第三批航天員了,后來聽別人說才知道的,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标愖育堈f。
有一次,桂海潮從訓練基地回北航,和同學們一起去食堂吃飯。當時下著雨,陳子龍打著傘,桂海潮就鉆進他的傘里。傘比較小,桂海潮就摟住陳子龍的肩膀一起走。“讓我感覺他更像同齡人,和他相處沒有什么隔閡?!标愖育堈f。
有時候,桂海潮還向?qū)W生討教?!八浅Vt和、謙虛。他雖然是航天飛行器領域的教授,但面對其他領域的問題,他會說:‘你給我講講是怎么回事。他會從一個學生的角度聽你講,而且會采納你的方案。”陳子龍說。
2014年6月,桂海潮用毛筆書寫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公告。
2021年6月,桂海潮指導的科技作品在競賽中獲獎。
陳子龍本科階段學的是飛行器制造,與研究生階段有點差異?!皠傞_始那會兒,我還沒到北京報到,桂老師就經(jīng)常問我,你們那邊本科都上什么課?最近在上什么課?課上都講什么?你給我講講唄!我就會給他講一遍?!?/p>
桂海潮對每一名學生的了解都細致入微。朱航標也是在2020年看到桂海潮的個人主頁后決定報考他的研究生,那時他還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正值大三結(jié)束后的暑假。朱航標早上發(fā)郵件聯(lián)系了桂海潮,當天下午2點,桂海潮就給他回了一個電話。
“談了老久,有3個多小時。圍繞我的方向,還有我以后的打算,在讀研、讀博期間有什么計劃,畢業(yè)以后想要做什么,等等。” 朱航標說。
朱航標覺得自己做工程方面的能力差一些,將來想像桂老師一樣,在高校當一名老師。陳子龍則想在無人機領域創(chuàng)業(yè),做空中定位和導航的設計?!安还軐W生有什么想法,桂老師都很支持,還會根據(jù)我們每名學生的愛好提供有側(cè)重的培養(yǎng)。”陳子龍說。
對所有的學生,桂海潮都鼓勵他們做一件事:多鍛煉身體。北航宇航學院副教授、桂海潮的老同學王悅說,桂海潮一直保持著鍛煉身體的習慣,長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體育運動都很擅長,“很有毅力,身體素質(zhì)特別好”。
“桂老師常常敦促大家加強鍛煉,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也磨煉意志品質(zhì)。”蘇文杰印象中,好幾次遇到桂老師,他都在體育場跑步。
大家對桂海潮的另一個一致印象,就是他的執(zhí)著。
“我第一次在實驗室見他時,他剛保研成功,我已經(jīng)是北航的老師。他那時黑黑的,瘦瘦的,個子也不高,挺低調(diào)的。沒想到他小小的身軀里,蘊含著這么大的能量。相處久了,就發(fā)現(xiàn)他骨子里有一種持之以恒的勁頭。”賈英宏說。
蘇文杰回憶,自己有一次在復現(xiàn)論文結(jié)果時遇到問題,桂海潮看后提醒她調(diào)整一下參數(shù),“調(diào)完之后立刻對了”。在審學生論文時,桂海潮會詳細列出三四十條修改意見,連緒論中的圖片引用錯誤都會指出來。
陳子龍有同感。有一次,他向桂海潮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用到一個表格?!翱赡苁亲约寒敃r的審美有問題,那個表格畫得很丑,線條粗細設計得很難看。他沒有當面批評我,而是告訴我哪個地方應該加粗一點,哪些線條可以刪掉?!?/p>
“前兩年,他的訓練任務還不是那么緊張時,要求我們在向外投稿時,要經(jīng)過他的同意才能投。當時我的第一篇文章,他認為有什么問題,都標出來了,有的還給出解決方案,再發(fā)給我,我再改,改完再發(fā)他,他再提一些意見,反反復復改了五六次,才算定稿?!敝旌綐苏f。桂海潮還很重視學生的英文能力。朱航標記得,文章中的英文語法錯誤、前后邏輯不清晰等都被桂海潮指了出來。
去年春,桂海潮想讓朱航標講解一下某個重要項目。朱航標不確定能否勝任,就回了一句:“我盡力吧?!惫鸷3睂@種態(tài)度提出批評并向朱航標進一步解釋了這個項目的意義和一些道理。朱航標聽后說:“我一定好好干?!?/p>
“桂老師非常喜歡刨根問底,每次組會我都很擔心被他問倒,所以我們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準備?!碧K文杰說。賈英宏也早就發(fā)現(xiàn)了桂海潮的這個特點。前幾年,賈英宏去隔壁辦公室找桂海潮,桂海潮正在桌上幫助一名本科生推導公式,賈英宏就沒去打擾他。過了半個小時,賈英宏再去找他,他還在幫助那名學生推導。又過了半個小時,他還在推導。
“他特別有耐心。我覺得這種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追求一件事情的精神,就體現(xiàn)了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辟Z英宏說。
賈英宏和桂海潮的導師徐世杰是我國著名航天動力學與控制技術(shù)專家。2003年楊利偉飛天時,他就作為專家做客各家媒體,進行科普工作,親身經(jīng)歷了國家航天事業(yè)的從無到有、由弱變強。2019年,徐世杰教授病逝。
賈英宏、桂海潮還是學生時,徐世杰就對他們提出期望:將來多參與國家航天活動?!叭缃?,很多學生都在航天系統(tǒng)的各個部門工作,有很多同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技術(shù)骨干力量,現(xiàn)在又有了航天員,徐老師在九泉之下應該會感到欣慰?!辟Z英宏說。
賈英宏記得,在他們這批人當上教授、副教授,和導師徐世杰一起辦公時,徐世杰對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任務?!八嬖V我們,教學工作千萬不能大意,因為這會影響學生的一生?!辟Z英宏說。
如今,桂海潮圓滿完成太空飛行任務,陳子龍內(nèi)心很受觸動:“我們已見證了很多人‘飛天,桂老師是他們當中離我們最近的人。他‘飛天的時候,我就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夠到天上走一遭,不管以什么形式。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shù)越來越成熟,同學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想,將來中國的普通人也一定會像桂老師那樣,有機會圓夢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