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己派
60歲IT大佬陳宇紅,最近有點忙。
他掌舵的中軟國際,與華為關聯緊密。鴻蒙加速推進國產替代,盤古大模型正熱,華為8月的多場活動,均有陳宇紅站臺的身影。
8月中旬,中軟公布成績單,上半年,公司收入為84.5億元,較去年同期少了15.7億元;凈利潤3.5億元,同比下滑38.6%。
這家給華為做IT外包的隱形巨頭,短期業(yè)績承壓,長期目標仍遠大。
陳宇紅雄心勃勃。中軟2030年欲實現營收千億、全球市場份額2%的目標。
若要實現目標,公司需緊咬華為,卻又不能單靠華為。
8月初,陳宇紅現身東莞,參加華為開發(fā)者大會。
他代表中軟國際,與華為高層簽署HarmonyOS元服務合作協(xié)議,強調要共享鴻蒙生態(tài)新機遇。
近兩個月,雙方合作不斷升級。
7月底,中軟宣布成為華為“全球企業(yè)業(yè)務業(yè)務運營伙伴”首批認證企業(yè)。這項認證考核嚴格,通過后,將幫助其獲得華為技術、市場拓展等一系列支持。
一個多月前,中軟剛與華為云簽署盤古大模型合作協(xié)議,共同探討如何在數據訓練強化、算法等領域展開合作。
陳宇紅專門簽發(fā)自愿性公告,稱是公司大模型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中軟服務華為多年,從最初的軟件外包,一路做到高級別合作伙伴。
財報顯示,服務性收入是其營收主力,入賬83億元,由前五大客戶貢獻六成,這里面就包括華為。其長期是中軟國際的第一大客戶。
3月下旬,中軟國際華為云核心生態(tài)伙伴大會舉行。陳宇紅透露,牽手華為云,中軟收獲頗豐,5年時間,與其合作業(yè)務規(guī)模增長超30倍。
有華為云助力,中軟的云智能業(yè)務,得以大干快上。
去年,云智能業(yè)務營收66.18億元,同比增長24.7%,拉動了公司收入增長。
陳宇紅提煉出一條跟隨策略:緊咬華為云的份額(要占到10%左右),雙方能力互鎖,形成底座支撐,順勢做大規(guī)模。
中軟在財報中提到,已從華為云總經銷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身發(fā)展成華為云全領域綜合型伙伴。
入局華為鴻蒙生態(tài),陳宇紅所謀更大。
光是在組織層面,雙方就先后聯合成立了深開鴻、智能物聯網業(yè)務集團(ABG)以及智能物聯網軍團(AIG)。
按中軟的定義,它們構成“尖刀+軍團+大本營”陣型,賦能全場景鴻蒙生態(tài)建設。
財報提到,今年,公司將斥資7.88億港元,打造鴻蒙操作系統(tǒng)、OpenHarmony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等。
這筆資金,勢必將雙方綁得更緊。
西安人陳宇紅,一手創(chuàng)辦中軟,深耕軟件信息化行業(yè)20多年,擅長聚攏能人大佬,偏好博士。
中軟執(zhí)行董事,何寧、唐振明,與其并肩作戰(zhàn)。三人同歲,均是博士出身,分工明確。
擔任高級副總裁的唐振明,與陳宇紅是北京理工大學校友,在中軟多年,負責公司卓越培訓中心,主抓人才儲備和培養(yǎng)。
擔任董事會副主席的何寧,2年前來到中軟,擁有深厚的電信行業(yè)工作背景。
他在中國移動待了幾十年,歷任中國移動終端公司董事長等多個職位,曾帶領新成立的中移投資開疆拓土,業(yè)務能力強悍,2020年退居二線。
將他挖來,或與中軟大力開拓運營商市場有關。
其兩大運營商客戶,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何寧都曾在其中供職過。
去年,中軟新簽中國移動戰(zhàn)略客戶5個,并首次簽下中國鐵塔客戶。
7月中旬,中軟宣布,成功中標中移動云能力中心操作系統(tǒng)遷移技術服務項目。
從薪酬來看,單“薪金及其他福利”一項,去年,何寧是三人中拿得最多的,為242.5萬元。
圍繞華為鴻蒙生態(tài),陳宇紅排兵布陣,2021年落子深開鴻,請來的大佬,非同凡響。
天眼查顯示,陳宇紅擔任法人、董事長的深開鴻,由中軟國際、華為和深圳國資委等多方持股,專注于開源鴻蒙系統(tǒng)。
經穿透,管理團隊持有深開鴻的股份,中軟國際持有其19.5%的股份。
去年,王成錄離開華為,加入深開鴻,任職CEO。他一手主導了鴻蒙系統(tǒng)的研發(fā)和落地,有“鴻蒙之父”稱號,業(yè)內評價,“沒人能比王成錄更懂開源鴻蒙”。
和陳宇紅一樣,王成錄也是工學博士。
“深開鴻今年收入比去年增長至少10倍?!蓖醭射浾f,目標是萬億市值。
一旦做成,深開鴻將成為中軟手頭最關鍵的一塊資產。
7.3萬名員工,撐起這家軟件公司。
去年底,公司有8.2萬名員工。上半年,其砍掉了一些低毛利項目,員工減少9203名。效率并未提升,毛利率為23.7%,同比下滑1.1%。
提高盈利能力,中軟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增加高毛利、高人均產出的業(yè)務占比,云智能的地位,未來將更重要。
“云智能業(yè)務是中軟國際向下扎根,從有質量到有價值業(yè)務轉變的重要一環(huán)?!标愑罴t如此形容。
懷抱這份期待,中軟新起高樓。
去年底,中軟國際云智能總部大廈正式開工,總建筑面積約7.8萬平方米。
項目預計2025年竣工,建成后,將成為中軟在深圳的云智能總部辦公樓。
另一方面,提供IT服務外包和解決方案的基石業(yè)務,迫切需要提升代碼生成效率。中軟全力打造的新型交付模式“軟件工廠”,將外包業(yè)務標準化。
AIGC或可成為新突破口。
公司7月提到,針對AI輔助編程領域,在軟件開發(fā)流水線,全面擁抱AIGC,打造的新引擎“青燕平臺”已在內部應用。
青燕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種之一。以此命名,中軟期望,未來它能賦能客戶提升代碼開發(fā)效率,快速交付項目。
“力拓云服務和云解決方案,加快推進AIGC及AIoT產業(yè)布局,提升毛利率水準。”最新財報指出。
按陳宇紅的規(guī)劃,2030年,中軟國際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躋身全球IT服務市場TOP10;2025年收入瞄準300億元。
路程已過半,短期目標要達成,下半年收入需超100億元,這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