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群芳
嵊州市貴門村是一個山清水秀、文脈綿長的江南山村。村子東面有蘆峰山,山麓間藏著一座八百多年歷史的鹿門書院。從2018 年夏天起,我們開始在鹿門書院開設自然課程,每一期都圍繞一種植物開展教學活動,至今已有60余期。
書院東廂房有一塊牌匾,寫著“黌樓”二字。孩子們不認識“黌”字,紛紛向我詢問:“呂老師,這是什么樓?”“黌,讀hóng,是古人對學校的稱謂。來,我們一起讀——黌樓?!?/p>
我姐姐呂紅蕾是嵊州市雙塔小學的語文老師,也是這堂自然課的設計者,聽見孩子們的議論,便走了過來:“古代學宮前有泮水,所以古人還稱學校為泮宮。”她一邊示意孩子們排好隊,一邊繼續(xù)和孩子們聊“泮水”:“古時,學宮的水池中種著水芹,學生入學即可采水中之芹做菜,故稱入學為‘采芹’,稱讀書人為‘采芹人’。學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廟祭拜時,也會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檐上,以示文才。”
“呂老師,我們這次要認識的植物是不是水芹?”袁一凡和王皓博是書院自然課的老學員了,他們立刻猜出了課程的“主角”,略帶得意地問。
姐姐摸摸他們的小腦袋,笑而不答。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思樂泮水,薄采其藻?!焙⒆觽円贿咠R聲吟誦,一邊跟著老師走向田野。
陌上,野花星星點點點綴在梅樹地里、田埂邊上,像繡在綠色大地毯上的一個個絢麗斑點。
“這是澤珍珠菜,這邊是白花鬼針草,別看現(xiàn)在乖巧可愛,等到它們結出‘鬼針’,你才曉得它的厲害?!敝兴帋煑罘冀o孩子們介紹花草,大家放慢腳步,邊聽邊走。愛德小學的章子恒平時就喜歡植物,此刻,更是緊隨在楊藥師身旁。
田坎里有一段豌豆花架,青翠的藤蔓順著竹竿躥成一片綠墻,粉紅色的豆花點綴其間。繞過田坎是一條淺淺的小溪,溪邊長滿青草,有茅草、水蓼、毛茛、澤瀉、菖蒲、燈芯草……
沿著小溪往前走,轉(zhuǎn)過一個彎,春水舒展,溪岸漸寬,一片綠色的水芹鋪展在溪邊。錢奕文最先采到了水芹,其他孩子四散分開,各自采了一把,水芹奇特的草香在春風里彌漫。
采了水芹,回到坡地,大家圍坐一起,楊藥師的“本草課堂”開講了:“水芹,是傘形科植物,它的莖葉可以做菜,甘辛、性涼,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潤肺利濕的功效……”
咦,哪來的煙火味?孩子們向四周張望,旁邊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時候搭好了石頭灶臺,大江伯伯點燃了柴火,青煙裊裊,火光明亮。
午飯后,山野很安靜,除了幾聲鳥鳴以及汩汩的溪流聲,四野聽不到其他聲音。孩子們有些乏了,安安靜靜地坐在草地上,看陽光映照山川,滿山的杜鵑花,一片火紅,春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