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孝云,路輝,李國權,王艷,張奧
(1.江蘇省連云港市職業(yè)農(nóng)民培育指導站,江蘇 連云港 222000;2.連云港市植保站,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蘆蒿性溫,味甘、澀,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充營養(yǎng)、平抑肝火、提供能量、清熱解毒等多重功效,因而深受消費者喜愛,這極大地推動著連云港市蘆蒿產(chǎn)業(yè)發(fā)展。傳統(tǒng)栽培技術模式下的蘆蒿產(chǎn)量低、品質差、效益不理想。將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技術用于蘆蒿種植中,是實現(xiàn)蘆蒿產(chǎn)業(yè)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蘆蒿具有喜濕耐肥的特性,在淺水、濕地中長勢最好。因此在種植蘆蒿之前做好選地工作非常關鍵。菜農(nóng)應當結合蘆蒿生長習性選地,優(yōu)先選擇肥沃、濕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pH 值在7 ~8.5 之間的沙壤土種植蘆蒿。要做好對周邊大氣、水質、土壤的檢測工作,確保產(chǎn)地環(huán)境條件符合標準和要求。禁止在重度鹽堿地、瘠薄地、低洼易澇地種植蘆蒿。要提高輪作意識,優(yōu)先和番茄、鮮食玉米等作物實行3 年以上輪作倒茬,可降低蘆蒿病蟲害的發(fā)生率[1]。
品種是決定蘆蒿產(chǎn)量、品質的重要因素,若品種選擇不當,那么蘆蒿產(chǎn)量及品質也必然得不到保障。因此菜農(nóng)應當認真做好選種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優(yōu)先選用經(jīng)過當?shù)剞r(nóng)業(yè)部門審核認定和推薦的早熟、高產(chǎn)、耐寒、味濃的蘆蒿品種。以連云港市為例,當?shù)刂魍瓢滋J蒿品種,如:灌蒿1 號、灌蒿2 號、昆明白蒿等,上述品種具有產(chǎn)量高、耐低溫、生長旺盛、防凍性好、抗霜霉病、耐白粉病等特點及優(yōu)勢,非常適宜在連云港市的日光溫室栽培種植。
為培育優(yōu)質達標的蘆蒿種苗,做好種子處理工作尤為關鍵。首先,要精選種子,剔除其中的雜質、癟粒、殘缺粒,避免影響出苗。其次,播種前3 天用溫湯浸種,將種子浸泡于50℃溫水中半小時后撈出洗凈晾干備用?;蛴?%氫氧化鈉500 倍液將種子浸泡20 分鐘后撈出洗凈晾干備用。最后,將種子放置于恒溫25℃的環(huán)境下催芽待播。
蘆蒿種子繁殖時間為3 月份上中旬,將蘆蒿種子和適量干細土均勻攪拌后條播,行距控制為30 cm 左右,播種后及時覆土并澆灌充足水,促進種子發(fā)芽出土生長。
扦插繁殖屬無性繁殖法,是當前連云港市蘆蒿育苗時最為常用的育苗方法。扦插育苗時,需選長勢好的蘆蒿莖稈,將頂部嫩梢、葉片剪掉,然后將剩余部分截成小段,每小段約15 cm,確保每段腋芽4 ~5 個,將其保持腋芽朝上的姿勢斜插入畦面穴內,插入深度為2/3,地面裸露1/3,行距為15 cm,株距為10 cm,扦插后澆水,一般經(jīng)過1 周左右即可生根發(fā)芽。需要注意的是,扦插育苗時應當合理控制時間,以6 月—8 月最為適宜[2]。
扦插所用的苗,應當從種蒿圃內選擇,優(yōu)選健壯、粗壯、無病的扦插苗,平行于地面將其割下,然后取中間半木質化莖稈,將葉片去掉,再對其進行消毒,消毒時一般選用40%多菌靈500 倍液,防止攜帶病毒。要控制好扦插苗用量,一般每667 m2用新鮮扦插苗330 kg 左右。
當前,連云港市蘆蒿栽培以日光溫室栽培為主,為方便后期澆水、施肥,應當提前設置灌溉裝置,建議安裝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方便后期同時完成澆水、施肥工作,減輕工作量,提高施肥澆水效率。
日光溫室大棚搭建完成后,扦插之前,應當做好高溫悶棚工作,一般在7 月—9 月進行高溫悶棚,此時光照最足,悶棚效果最好。悶棚時,建議每667 m2使用20%氰氨化鈣45 kg,將其深翻入土,然后澆水,密封棚室3 ~4 周,可殺滅棚室內及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蘆蒿種植前,需深翻曬垡,提高土壤通透性,減少土壤板結,整地的同時施加充足的底肥,建議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法,結合土壤測定結果靈活確定底肥施加量,建議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2500 ~3000 kg、三元素復合肥40 ~50 kg。施肥后作畦,畦長結合日光溫室大棚長度確定,凈畦寬2.5 m、畦高15 cm、畦溝寬40 cm,畦面保持平整[3]。
首先,應當控制好扦插時間,日光溫室種植蘆蒿時,建議在每年的9 月下旬至1 月中上旬扦插最為適宜,過早或過晚扦插均不利于扦插苗生長。其次,要規(guī)范扦插方法,進行扦插作業(yè)之前需保持薄水層,每穴扦插2 株,確保扦插整齊一致,方便后期管理。最后,要合理控制扦插密度,綜合考慮土壤、品種等因素靈活調控密度,一般行株距為10 ~12 cm×7 ~8 cm,每667 m2扦插8.5 萬穴為宜。
蘆蒿扦插定植后,應當及時對日光溫室大棚覆膜,要合理控制好覆膜時間,建議在霜降節(jié)氣后覆膜為宜,合理選擇薄膜,優(yōu)先選用0.08 ~0.1 mm 厚度的聚乙烯長壽無滴防老化膜,薄膜四周應當用土壓實,營造適宜的溫室環(huán)境,促進蘆蒿生長。一般情況下,蘆蒿覆膜后6 ~9 周即可達到采收上市標準。在這一過程中,菜農(nóng)應當結合市場行情靈活調控覆膜時間,進而調控蘆蒿上市時間,達到理想的銷售價格。
日光溫室覆膜后,應當合理控制好室內溫度及濕度,結合季節(jié)性因素對溫濕度予以靈活的調控。一般情況下,晴天白天建議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6℃~25℃之間,若溫度大于25℃,應當及時通風降溫。陰雨天建議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2℃~20℃之間。冬季室內氣溫若低于10℃,應當在蘆蒿上覆蓋無紡布或者薄膜,能夠起到不錯的保溫效果。若室內溫度低于5℃,應當關閉全部通風口,并采取多層覆蓋保溫法,防止產(chǎn)生凍害。濕度方面,始終維持在75%左右為宜。
肥料是蘆蒿生長的必需品,科學追肥是提高蘆蒿產(chǎn)量及質量的關鍵,因此要高度重視蘆蒿追肥工作,結合蘆蒿的需肥規(guī)律及特性,制定科學的追肥方案和計劃,滿足蘆蒿生長對肥料的需求。建議在扦插條嫩芽長出3 cm 時,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 作提苗肥。幼苗長出6 ~7 cm 時,每667 m2追施復合肥25 kg。在蘆蒿采收前4 周,建議每間隔1 周葉面噴施1 次0.3%磷酸二氫鉀,從而提升蘆蒿產(chǎn)量及品質[4]。
蘆蒿生長時,缺水或富水均會對其產(chǎn)量、品質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做好排水和灌水工作非常重要。建議在扦插后3 ~5 天灌水1 次,后期始終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建議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配合施肥做好澆水工作,同時滿足蘆蒿生長對水肥的需求,這樣也有助于提高水資源及肥料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控制澆水量,不可過多,田間禁止積水,避免對蘆蒿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雜草會和蘆蒿爭奪水肥,進而影響蘆蒿產(chǎn)量及質量,因此適時做好除草工作非常關鍵。日光溫室蘆蒿除草時,建議優(yōu)先采用人工除草法,可減少農(nóng)藥殘留。必要時可采用化學除草法,但要正確、合理選用除草劑,一般情況下,在扦插前4 天每667 m2用甲草胺乳油100 mL 兌水40 kg噴霧,可起到不錯的雜草防除效果。若扦插后溫室內依然長出雜草,可用10%精喹禾靈乳油70 mL 兌水40 kg 噴霧,對各類雜草尤其是禾本科雜草可起到不錯的防除效果。
9 月份中上旬扦插的蘆蒿,采收前若溫度太高,應當及時覆蓋遮陽網(wǎng),以達到嫩化蘆蒿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建議在蘆蒿莖高達到18 cm后,收獲前1周覆蓋遮陽網(wǎng)為宜,需要注意的是,選用遮光度為60%的遮陽網(wǎng)最為適宜,將其覆蓋在蘆蒿上部即可。
霜霉病是連云港市蘆蒿栽培中的一種常見病,可發(fā)生于蘆蒿生長的任何時期,尤其是在苗期最為常見,會嚴重影響幼苗生長。霜霉病以危害蘆蒿葉片為主,中下部葉片率先發(fā)病,受害葉片出現(xiàn)水漬狀的斑點,顏色為淡綠色,然后病斑不斷擴大,變成不規(guī)則形,顏色變?yōu)辄S褐色,潮濕環(huán)境下受害葉片背面形成霉層,顏色為灰白色,發(fā)病后期受害蘆蒿整株腐爛死亡。干旱環(huán)境下,受害葉片發(fā)黃干枯。
防治蘆蒿霜霉病時,建議交替噴施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69%烯?!ゅi鋅水分散粒劑600 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
菌核病在蘆蒿栽培時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該病會對蘆蒿葉片、莖稈等造成較大的危害。受害部位以靠近地面的老葉、莖稈最為常見,發(fā)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顏色為淺褐色,潮濕環(huán)境下長出一些菌絲,呈白絮狀,頸部病斑凹陷,顏色為白色,發(fā)病后期蘆蒿莖稈逐漸腐爛。溫度15℃~20℃,濕度85%時發(fā)病率明顯升高,早春、晚秋季節(jié)是蘆蒿菌核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
防治蘆蒿菌核病時,建議交替噴施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2000 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1500 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間隔1周噴藥1次,連用2~3次。
灰霉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的蘆蒿種苗,靠近地面的老葉率先發(fā)病,可見病斑從葉尖部開始,沿支脈間呈“V”形向內擴展,受害部位變?yōu)樗睿伾庶S褐色,表層長出淺灰色的霉層,葉片受害后發(fā)黃枯萎,濕度90%以上時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防治蘆蒿灰霉病時,建議交替噴施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 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8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5]。
白粉病的發(fā)生,會對蘆蒿造成極大的危害,該病會對蘆蒿的葉片、莖稈造成較大的危害,春季、秋季、秋季是該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葉片受害后,會形成大量小斑點,顏色為白色,然后不斷擴大形成大片白粉區(qū),后期全部葉片遍布白粉,葉片正面癥狀重于背面,莖稈受害之后和葉片癥狀極為相似。在溫度20℃~30℃,濕度80%~100%環(huán)境下蘆蒿患白粉病的概率明顯升高。
防治蘆蒿白粉病時,建議交替噴施3%多氧霉素乳油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15%三唑酮乳油15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
蚜蟲是危害連云港市蘆蒿生長最為常見的害蟲之一,蚜蟲也被稱為蜜蟲,危害性巨大,多發(fā)于蘆蒿苗期,大量蚜蟲積聚在蘆蒿的葉片背面及嫩莖等部位刺吸汁液,導致葉片、莖稈生長發(fā)育畸形,葉片逐漸皺縮、卷曲,蟲害嚴重的情況下葉片脫落。同時,蚜蟲在刺吸汁液時會排泄大量的蜜露,極易引發(fā)煤污病。此外,蚜蟲還是各類病毒的重要傳播媒介,防治不當易誘發(fā)病毒病。
防治蘆蒿蚜蟲時,可在日光溫室內設置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白天關燈,夜間開燈,進而引誘蚜蟲,再將其誘殺;大棚覆膜后應當在通風口及出入口位置設置60 目防蟲網(wǎng),阻止蚜蟲進入產(chǎn)生危害;蚜蟲數(shù)量較多時,建議交替噴施10%吡蟲啉可溶性粉劑1500 倍液、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500 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
蘆蒿栽培時白粉虱是一類常見蟲害,白粉虱主要積聚在蘆蒿的葉片背面吸食汁液,導致蘆蒿營養(yǎng)、水分不足,進而出現(xiàn)葉片褪綠發(fā)黃、萎蔫等癥狀,嚴重的整株枯死。同時,白粉虱亦可排泄蜜露,導致蘆蒿葉片被污染,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除此之外,白粉虱亦可傳播病毒病,因此做好白粉虱的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防治蘆蒿白粉虱時,可利用其趨黃性特征,在日光溫室內懸掛黃板,每667 m2懸掛30 張,可將白粉虱誘殺;日光溫室內出現(xiàn)白粉虱后,可釋放其天敵麗蚜小蜂,每間隔1 ~2 周釋放1 次,連續(xù)釋放3 次,可減輕白粉虱危害;休棚期進行高溫悶棚,并將敵敵畏乳油+硫黃粉+木屑點燃進行熏蒸消毒,可殺滅白粉虱;白粉虱數(shù)量較多時,建議交替噴施10%撲虱靈乳油1000 倍液、10%吡蟲威500倍液、1%甲維鹽乳油10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
蘆蒿斜紋夜蛾一年可發(fā)生2 ~3 代,高溫季節(jié)即7 月—9 月是危害盛期。斜紋夜蛾屬暴食性害蟲,對蘆蒿的危害性極大,幼蟲危害性最大,蘆蒿葉片是其主要危害對象,葉片葉肉被啃食后,僅留下表皮,呈透明狀,導致葉片殘缺,嚴重時可吃光全部葉片,僅留下主脈。
防治蘆蒿斜紋夜蛾時,應當做好除草工作,收獲蘆蒿之后及時翻耕曬土或灌水,進而將其化蛹場所破壞掉,減少蟲源數(shù)量;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特征,將黑光燈懸掛在溫室大棚內可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將配置好的糖醋液裝入容器內,放置于田間,亦可引誘斜紋夜蛾并將其誘殺;斜紋夜蛾數(shù)量較多時,建議交替噴施1.8%甲基阿維菌素1000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0 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0 倍液,每間隔1 周噴藥1 次,連用2 ~3 次。
綜上所述,蘆蒿是人們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市場需求量較大,同時近年來消費者對蘆蒿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消費者對蘆蒿的高產(chǎn)量、高品質要求,要積極推廣應用蘆蒿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技術,種植戶應掌握蘆蒿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重點做好土地整備、種子準備、育苗管理、扦插定植、栽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從而提升蘆蒿產(chǎn)量、質量及種植效益,推動連云港市蘆蒿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