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當今社會處于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發(fā)展時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變得多種多樣,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一些人們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這些新媒體平臺上,主動閱讀的人變少了。也有一些人因為短視頻三言兩語概括了一部電影或書籍的核心,就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相當一部分人變得浮躁、專注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只想快速獲取信息和知識。
那么如何有效閱讀,終身、高效科學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提高綜合素質是教師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我讀過的《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再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首先,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讀書計劃,整體感知。
《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的總體目標就是讓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尊重人的主體性,激發(fā)人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便于人與人的交際與合作,然后產(chǎn)生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和學習模式”。書中,作者很好地將觀點進行了歸納整理,使得這些觀點不再是單一的、孤立的、單學科的論述,從而避免了“只見樹,不見林”,達到了“既見樹,又見林”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告誡我們:人是需要不斷讀書、學習的。因而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制訂讀書計劃,整體感知。
其次,根據(jù)讀書計劃,潛心研讀知識,深層感悟。
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闭f的是每個人要成為優(yōu)秀的人,就要學習,要博覽群書。由此可見,只有讀書才可以增加我們思想的深度,才能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踐行教育。因此根據(jù)讀書計劃,潛心研讀,深層感悟知識,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使自己具有濃厚的知識底蘊,為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積蓄足夠的精神能量。
之后,利用所學知識,嘗試融入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
本書中的第三章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第三章《學習與遷移》是從促進初始學習的因素、影響遷移的其他因素、學習是原有經(jīng)驗的遷移、學校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遷移四個維度來闡述的。學習了相關知識后,腦洞大開。因而把所領悟到的知識嘗試著融入平時的教學中:如利用數(shù)學學科中的平面方位圖,充分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遷移到英語方位單詞的學習,并且大膽地進行了拓展,學生除了學會8個方位單詞外,還能再學會12個單詞,并且便于理解和記憶。
再如利用科學課《陽光下的影子》,讓學生測量不同時段同一個物體的影子的長度,從而感受不同時段同一個物體影子的特征,并且把相關的英語單詞填入表格,這為本課的句子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順暢地和四年級學生完成了Module 1 Unit 3“Look and see”中的listen and say部分的學習,學生在輸出句子時游刃有余,效果令人滿意。
還有二年級英語第五課“Crossing the road”的學習,先讓學生觀看有關交通事故的片段,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遵守交通法規(guī),安全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從中真正認識到Cross the road時的危險。再加上我們學校地處農(nóng)村,路口附近沒有紅綠燈,兒童天性活潑好動,安全意識薄弱,過馬路時有時不注意觀察,有的小朋友甚至在馬路上追逐、奔跑,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危險隨時可能發(fā)生。因而讓學生動手制作簡易交通燈,充分明白交通規(guī)則,為了體現(xiàn)實用性,創(chuàng)設有關Cross the road的真實情境,讓農(nóng)村孩子們真正地體驗了如何安全地Cross the road,切實提高出行安全意識,切實做到以身作則,遵守交通法規(guī),安全文明出行。
通過以上教學小片段,嘗試、實踐了從概念到實際,從學科到學科;從校內到校外的遷移。
因此,在不斷學習、遷移的過程中,要把積累的知識轉化為理解力,轉化為對課堂行為的指引,充分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人文價值;在實踐中優(yōu)化教學方式,改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英語教學不能出現(xiàn)遇詞講詞、遇句講句的孤獨講解,而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的、真實的交際性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扎實的聽、說、讀、寫的基礎,為孩子們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基。
最后,總結實踐經(jīng)驗,注重讀思結合,形成習慣。
細思,讀書是為了什么?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個人認為學習是使人有所“變”。它的作用是使人每天有所改變,有所進步,天天往好的方面走;就是要用所學的理念和知識、新的方法,來增加自己的經(jīng)驗,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要想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就迫切要求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的建構,而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積淀在讀書帶來的知識積累;踐行于課堂教學中的理解與實踐,從而形成高尚的師德并最終轉化為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文行動。
對于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建構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要讀書,注重德行修養(yǎng);二是要自覺養(yǎng)成“獨立人格”。人格可視為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機、目的及其外在表現(xiàn)?!蔼毩⑷烁瘛本褪亲约旱难孕惺墙?jīng)過深思熟慮的、反復推敲的,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是不受他人意志強制的結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就具有了工作和事業(y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能把事業(yè)視為實施的目的,對事業(yè)是發(fā)自內心的無條件的熱愛、虔誠和敬畏。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說:“作畫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tǒng)、有選擇地讀書。”讀書對于畫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教師呢。因此要多讀書,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從而使自己逐漸脫離俗氣,洗去浮氣,除掉匠氣。
讀書、學習可以說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修行,讓我們在這充滿書香的時代:播種讀書、學習的理想;體驗讀書、學習的歷程;收獲讀書、學習的碩果;享受讀書、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讀書、學習的習慣;為自己的發(fā)展與幸福奠基,為自己的事業(yè)與人生添彩,真正領悟“讀書、學習”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