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旭,李長征,李福東,王海綺,喬 巖,吳春杰,于慶泉*
(1.中糧長城桑干酒莊(懷來)有限公司,河北 張家口 075400;2.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yè)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陳釀是氧化還原、酯化、水解和酶活催化等復雜緩慢的生物化學過程,以改善葡萄酒質量和增加風味[1-2],陳釀容器中不銹鋼罐為惰性容器,橡木桶和陶罐則會與葡萄酒發(fā)生相互作用,白葡萄酒通常不適合長期橡木桶陳釀,因其成本較高且透氧性強[3],而陶罐陳釀能夠提供優(yōu)質的微氧環(huán)境及金屬元素使酒體柔和香氣平衡[4]。傳統(tǒng)“Kakhetian”法雙耳陶罐陳釀在格魯吉亞一直延續(xù)至今[5],陶罐也是我國從古至今陳釀白酒的主要容器,而我國陶罐陳釀葡萄酒尚處于探索階段。
陶罐陳釀的葡萄酒與橡木桶、不銹鋼罐、微氧罐陳釀相比,其焦糖香、堅果香和果脯香更為突出[6-7],且與橡木桶陳釀將橡木中單寧、香蘭素等風味轉移到葡萄酒中不同[8],其可保留酒的純凈和新鮮度。BAIANO A等[1]研究發(fā)現(xiàn),陶罐陳釀可以將‘Falanghina’白葡萄酒中本身帶有的核果、蜂蜜,微妙的香料和礦物質味道得到強烈的增強,還可提高葡萄酒色澤穩(wěn)定性[6]。研究表明,陶罐發(fā)酵可提高沙城產(chǎn)區(qū)‘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的花香與萜烯類物質[9],但不同產(chǎn)地陶罐陳釀對干白葡萄酒揮發(fā)性香氣組成變化的影響與差異尚不清晰。
本研究以沙城產(chǎn)區(qū)桑干河、洋河交匯左岸葡萄園(溫帶半干旱冷涼區(qū))中‘雷司令’葡萄為原料制備‘雷司令’干白葡萄酒,以四川自貢掛釉陶罐、江蘇宜興紫砂陶罐及不銹鋼罐為陳釀容器陳釀6個月,測定其理化指標,通過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其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并進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以期為陶罐陳釀葡萄酒風味變化提供理論依據(jù),提高我國葡萄酒品質特色與市場競爭力。
釀酒葡萄‘雷司令’(總糖196 g/L、總酸6.6 g/L):懷來產(chǎn)區(qū)中糧長城桑干酒莊(懷來)有限公司葡萄園;釀酒酵母VL2:法國Laffort公司;Lafazym Extract果膠酶(酶活6 700 PGNU/g):法國Laffort公司;焦亞硫酸鉀(食品級):意大利英納蒂斯有限公司;Wine Scan FT 120 FOSS儀:丹麥福斯集團公司。
7890B氣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PegsusBT質港儀:美國LECO公司;50/30 μm DVB/CARonPDMS頂空固相微萃取纖維頭:美國Supelco公司;四川自貢無釉陶罐250 L:自貢天翔陶業(yè)制品有限公司;江蘇宜興紫砂陶罐250 L:江蘇天藏地酒陶瓷有限公司;2.5 t不銹鋼發(fā)酵罐:石家莊恒昌食品包裝機械有限公司;Siprem VS 20入氣囊壓榨機:意大利西博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1.3.1‘雷司令’干白葡萄酒加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雷司令’葡萄采收→人工分選→除梗破碎→壓榨出汁→入罐澄清→添加果膠酶→澄清分離至陶罐和不銹鋼罐→酵母活化、接種→酒精發(fā)酵→‘雷司令’干白葡萄原酒→陳釀→‘雷司令’干白葡萄酒
操作要點:
‘雷司令’葡萄采收后,去除葡萄葉及成熟度低的葡萄,成熟度合格的葡萄經(jīng)除梗破碎,用氮氣(N2)保護氣囊壓榨機(2 t/h葡萄汁生產(chǎn)力)壓榨獲得葡萄汁(總糖:178.93 g/L,總酸:9.2 g/L),壓榨過程中在發(fā)酵罐口每隔半小時交替添加焦亞硫酸鉀(60 mg/L)和果膠酶(15 g/t)。壓榨出的葡萄汁在7~8 ℃下放置48 h后分離出澄清汁。
酵母活化、接種:取Laffort活性干酵母(200 g/t),在水浴38 ℃條件下,加入10倍38 ℃純凈水進行活化,活化后的活性干酵母利用葡萄澄清汁(溫差不超過10 ℃),擴培30 min,緩慢倒入發(fā)酵罐進行酒精發(fā)酵,其發(fā)酵溫度為14~16 ℃,發(fā)酵至殘?zhí)呛浚?g/L,則判定酒精發(fā)酵結束,此樣品為對照(D)。
陳釀:陳釀(8~15 ℃)時間6個月,分別以四川自貢掛釉陶罐、江蘇宜興紫砂陶罐(罐口石蠟密封陳釀)、不銹鋼鋼罐陳釀,樣品分別記為ZG、YX、GG。陳釀3個月的樣品分別記為ZG3、YX3、GG3;陳釀6月樣品分別記為ZG6、YX6、GG6。
1.3.2 理化指標檢測
總糖、總酸、酒精度和揮發(fā)酸含量:取通過高速冷凍離心機離心(9 900×g、5 min)后的上清液1 mL,利用FOSS儀于Wine Scan FT 120 處通過wine模式從波數(shù)926~5 012 cm-1進行透射掃描測定,樣品一式3份,重復測定3次。
1.3.3 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分析
‘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采用HS-SPMEGC-MS進行檢測。
SPME條件:將5 mL樣品加入20 mL頂空瓶,密封振蕩15 min,振蕩速度250 r/min,解吸5 min。
GC條件:DB-wax毛細管極性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為260 ℃,以1 mL/min高純恒流氦氣(He)分離衍生化物質,柱箱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40 ℃,保持5 min,以5 ℃/min上升至220 ℃,20 ℃/min升至250 ℃,保持2.5 min。
MS條件:離子源為電子電離(electron ionization,EI)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 ℃,四級桿溫度150 ℃,溶劑延遲5 min,質量掃描范圍20~400 u。
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14譜庫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的質/荷比(m/z)對比,進行定性,篩選匹配度>800以上的代謝物組分,并通過峰面積歸一法定量。
1.3.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26對不同容器陳釀‘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標及揮發(fā)性香氣成分進行ANOVA方差分析(鄧肯法事后多重比較),采用SIMCA14.1對揮發(fā)性香氣變化與差異進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變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分析(模型精度:Q2>0.5,方差總量:R2>0.5)。
不同‘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理化指標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與發(fā)酵結束后酒樣(D)相比,不同容器陳釀3、6個月的‘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樣品的總糖、總酸、揮發(fā)酸和酒精度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同容器陳釀對‘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總酸和酒精度影響與祝成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1 不同‘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樣品的理化指標檢測結果Table 1 Detection results of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Riesling'dry white wine
不同‘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樣品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樣品D共鑒定出揮發(fā)性香氣成分82種。其中,醇類13種,脂肪酸類5種,乙酸酯類10種,脂肪酸乙酯類19種,其他酯類19種,萜烯類11種,酮類3種,醛類2種。陳釀6月后樣品ZG6、YX6、GG6分別鑒定出81、80和75種揮發(fā)性香氣成分。與樣品D相比,樣品ZG6未檢出9-癸烯酸乙酯;樣品YX6未檢出肉豆蔻醇乙酸酯和石竹烯醇;樣品GG6未檢出乙酸辛酯、肉豆蔻醇乙酸酯、反-3-己烯酸乙酯、月桂酸乙烯酯、石竹烯醇、2-十五烷酮和椰子醛。其中樣品D相對含量較高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主要為乙酸異戊酯、正戊醇、乙酸己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正癸酸、9-十六碳烯酸乙酯、芳樟醇和苯乙醇。醇類中正戊醇在樣本ZG6、YX6、GG6中相對含量均最高,分別為8.948%9.385%和12.321%,主要為醇香。苯乙醇在樣本GG6中相對含量最高(3.834%),通常賦予葡萄酒玫瑰或桃香[10]。脂肪酸乙酯類及乙酸酯類在葡萄酒中呈果香[11],與樣本D相比,乙酸酯類中乙酸異戊酯相對含量在樣本ZG6、YX6、GG6中均下降,乙酸己酯和乙酸乙酯無顯著變化(P>0.05),其常常影響年輕酒的典型果香[12],通常賦予蘋果、梨和香蕉等香氣[13],脂肪酸乙酯類中9-十六碳烯酸乙酯相對含量在各樣本間無顯著變化(P>0.05),其具有奶油香、蠟香[14],丙酸乙酯具有果香[15],其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無顯著變化,而在樣品GG6中顯著增加了5.132%(P<0.05)。值得注意的是,萜烯類中芳樟醇也叫沉香醇,其在樣品ZG6和YX6中相對含量顯著高于樣品GG6(P<0.05)。有研究證明是金銀花酒中呈香的關鍵香氣[16],且為金銀花發(fā)揮藥理作用的物質[17],可減輕多殺巴斯德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肺部炎癥[18]。
表2 不同容器陳釀‘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含量測定結果Table 2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volatile aromas composition in 'Riesling' dry white wine aged in different containers
通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R2>0.5,Q2>0.5)以不同樣品為自變量,82種揮發(fā)性香氣的相對含量為因變量得到OPLS-DA得分圖(見圖1)。由圖1可知,與樣品D相比,樣品ZG3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相對含量變化相對較小,均在第四象限;樣品YX3和GG3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相對含量變化相對較大,均在第一象限。與陳釀3個月樣品相比,陳釀6個月的樣品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相對含量變化較大,樣品GG6在第三象限,而樣品ZG6和YX6均在第一象限,其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相對含量差異相對較小,樣品GG6與ZG6、YX6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存在明顯差異。
圖1 不同‘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樣品中揮發(fā)性香氣成分OPLS-DAFig.1 OPLS-DA of volatile aromas of 'Riesling' dry white wine aged in different containers
對OPLS-DA模型進一步進行VIP分析,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基于VIP值>1且t檢驗P<0.05,共篩選出24個揮發(fā)性香氣成分作為區(qū)分樣品的重要標志物,其中醇類物質5種((Z)-己烯-1-醇、苯甲醇、月桂醇、肉豆蔻醇和棕櫚醇)、乙酸酯類3種(乙酸辛酯、乙酸異丁酯和乙酸苯乙酯)、脂肪酸酯類6種(9-癸烯酸乙酯、反-3-己烯酸乙酯、十五酸乙酯、壬酸乙酯、硬脂酸乙酯和(E)-肉桂酸乙酯)、其他酯類6種(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烯酯、甲酸辛酯、辛酸己酯、肉豆蔻醇乙酸酯、丁酸苯乙酯)、萜烯類3種(蒎烯、β-大馬士酮和石竹烯醇)、酮類1種(2-十五烷酮)。
圖2 基于OPLS-DA分析VIP值>1且t檢驗P<0.05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Fig.2 Volatile aroma components with VIP value>1 and t-test P<0.05 based on OPLS-DA
結合表2可知,與樣品D相比,醇類物質中,(Z)-己烯-1- 醇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均減少(P<0.05);苯甲醇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均增加(P<0.05);月桂醇和肉豆蔻醇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無顯著變化(P>0.05),在樣品GG6中顯著減少(P<0.05);棕櫚醇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無顯著變化(P>0.05)。
與樣品D相比,乙酸酯類物質中,乙酸辛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顯著減少(P<0.05),在樣品GG6中未檢出;乙酸異丁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中均顯著增加(P<0.05);乙酸苯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無明顯變化,樣品GG6中顯著減少(P<0.05)。
與樣品D相比,脂肪酸酯類物質中,9-癸烯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未檢出,在樣品YX6、GG6中均增加;反-3-己烯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無顯著變化(P>0.05),在GG6未檢出,其具有蘋果香[18];十五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中均顯著增加(P<0.05);壬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和GG6無顯著變化(P>0.05);硬脂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GG6中無顯著變化(P>0.05),在樣品YX6中減少(P<0.05);(E)-肉桂酸乙酯在樣品ZG6、YX6和GG6中無顯著變化(P>0.05)。
與樣品D相比,其他酯類物質中,苯乙酸乙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均逐漸增加(P<0.05),GG6中無顯著變化(P>0.05),具有玫瑰、桂花或洋槐花香[19];月桂酸乙烯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均顯著增加(P<0.05),GG6中未檢出。甲酸辛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中無顯著變化(P>0.05),在樣品YX6和GG6中顯著增加(P<0.05);辛酸己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無顯著變化(P>0.05),在樣品GG6中顯著減少(P<0.05);肉豆蔻醇乙酸酯在樣品ZG6中顯著減少(P<0.05),在樣品YX6和GG6中未檢出,丁酸苯乙酯在樣品ZG6、YX6和GG6中顯著增加(P<0.05),具有溫暖的花果味[20]。陳釀6個月,苯乙酸乙酯、辛酸己酯和月桂酸乙烯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和YX6中顯著高于樣品GG6(P<0.05),肉豆蔻醇乙酸酯在樣品ZG6中顯著降低(P<0.05),在樣品YX6和GG6中無檢出。
與樣品D相比,萜烯類物質中,蒎烯(單帖)相對含量在樣品ZG6中無顯著變化(P>0.05),在樣品GG6中減少,在樣品YX6中顯著增加(P<0.05),具有松節(jié)油和松酯香[22];β-大馬士酮(C13-降異戊二烯)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GG6中顯著減少(P<0.05);石竹烯醇(倍半萜)相對含量在樣品ZG6中顯著減少(P<0.05),在樣品YX6、GG6中未檢出。β-大馬士酮和石竹烯醇相對含量在樣品ZG6中最高。其中,β-大馬士酮(C13-降異戊二烯)閾值極低(0.05 μg/L),賦予玫瑰花或蘋果香[23],也可協(xié)同改變其他香氣[24],石竹烯醇具有木香、丁香味[25],且萜烯類通常是葡萄品種香氣的來源[21]。
與樣品D相比,酮類中2-十五烷酮相對含量在樣品ZG6、YX6中均增加,在樣品GG6中無檢出。
通過FOSS測定不同樣品的總糖、總酸、酒精度和揮發(fā)酸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通過HS/SPME-GC-MS共鑒定‘雷司令’干白葡萄酒樣品D揮發(fā)性香氣82種,陳釀6個月后樣品ZG6、YX6、GG6分別鑒定出81、80和75種揮發(fā)性香氣成分。OPLS-DA結果表明,樣品ZG6和YX6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相對含量與樣品GG6存在較大差異。基于VIP值>1且t檢驗P<0.05,共篩選出24個揮發(fā)性香氣成分作為區(qū)分樣品的重要標志物,其中,樣品ZG6中肉豆蔻醇乙酸酯、β-大馬士酮和石竹烯醇相對含量較高;樣品YX6中苯甲醇、9-癸烯酸乙酯和蒎烯相對含量較高;(Z)-己烯-1-醇、月桂醇、肉豆蔻醇、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酸乙酯、辛酸己酯和月桂酸乙烯酯在樣品ZG6和YX6中相對含量高于樣品GG6。綜上不同陳釀容器、不同產(chǎn)地陶罐陳釀葡萄酒揮發(fā)性香氣組成差異顯著,陶罐陳釀利于萜烯類物質的保留,不銹鋼罐陳釀有利于增加正戊醇含量。本研究為我國陶罐陳釀白葡萄酒揮發(fā)性香氣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