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萍, 楊 青, 樊 星, 李 楊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整形外科, 陜西 西安 710032)
燒傷性瘢痕是人體皮膚遭受高溫環(huán)境的外界損傷后,機體組織自我修復的結局,屬于創(chuàng)面損傷中較為嚴重的后遺癥[1]。燒傷性瘢痕不僅會對患者的美觀程度造成一定影響,還可能會影響機體部分肢體運動功能,限制患者正?;顒覽2]。臨床上較為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為局部藥物涂抹,但對于嚴重瘢痕療效欠佳,手術治療雖然近期療效顯著,但禁忌癥較多、術后復發(fā)率較高。近年來有研究指出,點陣激光治療對燒傷后瘢痕具有明顯療效,臨床上CO2點陣激光最為常見,其治療原理為激光照射皮膚后產生微熱損傷帶,受熱后膠原收縮,進而刺激成纖維細胞于Ⅰ、Ⅱ膠原組織重新排列,且可保證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但該治療方式只能作用于皮膚表層組織的修復和再生,臨床作用局限[3]。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主要作用于深層組織的修復和再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調節(ji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減輕組織水腫,從而起到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4]??紤]到二者結合可以同時促進皮膚表層和深層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從而更全面地改善瘢痕,因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治療的158例燒傷后瘢痕形成患者,探討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燒傷性瘢痕的臨床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治療的158例燒傷后瘢痕形成患者,根據簡單隨機分組方法(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入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各79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納入標準:①患者具有燒傷病史(火焰、熱液等燒傷);②患者年齡18~55歲;③經我院燒傷科專家評估,患者燒傷后形成燒傷瘢痕,瘢痕增生時間超過3個月;④瘢痕的寬度和長度≤10cm;⑤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的基本要求,治療前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癡呆或精神疾病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相關藥物的患者;④貧血、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⑤患者患有皮膚感染性疾病;⑥患者同時患有皰疹或獲艾滋病毒感染等相關疾病的患者;⑦具有嚴重的瘢痕攣縮畸形。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點陣激光治療:在進行治療前,充分評估患者是否符合手術指征,向患者詳細講解治療過程和治療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患者同意治療方案后,按規(guī)定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治療前患處皮膚進行照相?;颊咧委熖幤つw常規(guī)清潔后在面部均勻涂抹上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生產企業(yè):同方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10g,國藥準字:H20063466),用保鮮膜覆蓋患處皮膚60min,進行局部麻醉。皮膚進入麻醉狀態(tài)后,清理利多卡因,治療部位皮膚再次進行消毒,開始激光治療。通過磨削式對瘢痕邊緣進行汽化,直至瘢痕邊緣和瘢痕底部過渡平緩后再選用點陣模式。患者首次接受治療時需根據患者年齡、皮膚顏色、瘢痕增生程度以及瘢痕部位設置激光參數(shù)。激光能量設置應與瘢痕凹凸程度保持一致,激光密度設置為6.0-10.0J/cm2,點陣圖形大小及其密度設置與瘢痕面積保持一致,治療儀器頭端應與皮損部位緊密貼合,光斑重疊率控制在10%-20%,治療結束后用冰袋冷敷治療部位,連續(xù)治療4周。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生產企業(yè):珠海億勝生物有限公司,規(guī)格:21000IU(5g)/支,國藥準字S20040001)涂抹于治療處皮膚2次/d,連續(xù)治療4周。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7(BMP-7)水平檢測:通過穿刺取樣法取得標本后,將瘢痕組織勻漿以獲取蛋白提取物,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瘢痕組織中TGF-β1、BMP-7水平,試劑盒選自上海亞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瘢痕組織中TGF-β1、BMP-7、溫哥華瘢痕量表(VSS)評分、瘢痕評估量表(PSAS)評分、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溫哥華瘢痕量表(VSS):主要從瘢痕組織的色澤深淺程度(3分)、瘢痕組織血管分布密度(3分)、瘢痕組織增生的平均厚度(4分)、瘢痕的柔軟度四個方面進行評價(5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瘢痕病情越嚴重。瘢痕評估量表(PSAS):該量表主要從患者的瘢痕疼痛、瘢痕瘙癢、瘢痕顏色、瘢痕硬度、瘢痕厚度、瘢痕外形等7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每一個維度最高10分,最低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瘢痕病情越嚴重。臨床療效評價:痊愈:患者80%以上的燒傷瘢痕變平、軟化、膚色接近正常,患者無疼痛及瘙癢感受;顯效:患者60%至80%的燒傷瘢痕變平、軟化、膚色顏色得到明顯的改善,患者疼痛及瘙癢感受程度很輕;有效:患者40%~60%的燒傷瘢痕變平,瘙癢和疼痛癥狀依然存在但是得到一定程度減輕,但依然困擾患者;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的患者。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組織中TGF-β1、BMP-7水平比較:治療前,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瘢痕組織中TGF-β1、BMP-7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瘢痕組織中TGF-β1水平均降低,BMP-7水平均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差值比較,聯(lián)合組TGF-β1降低幅度、BMP-7增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瘢痕組織中TGF-β1 BMP-7水平比較
2.2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瘢痕組織評分比較:治療前,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瘢痕色澤、血管分布、瘢痕厚度、瘢痕的柔軟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瘢痕色澤、血管分布、瘢痕厚度、瘢痕柔軟度評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上述指標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瘢痕組織評分比較分)
2.3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PSAS評分比較:治療前,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患者的P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SAS評分均降低,聯(lián)合組PSAS評分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PSAS評分比較分)
2.4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總體療效分布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2.5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對比: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組并發(fā)癥率7.59%,對照組為20.2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2.6典型照片:見表1。
圖1 典型照片
燒傷性瘢痕是指由燒傷所致皮膚破損愈合異常導致瘢痕及結締組織增生所形成的瘢痕,通常在創(chuàng)面愈合后數(shù)周內形成,患者會產生皮膚外形改變,且伴隨疼痛、腫脹,甚至運動障礙等問題。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點陣激光都是治療燒傷性瘢痕的常用方法,點陣激光是通過激光作用于皮膚深層組織,促進膠原蛋白的重新排列和組織修復,但該治療方法局限于皮膚膠原蛋白修復,而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通過刺激細胞生長分化與血管新生,改善治療處血液循環(huán),進而加快創(chuàng)面修復、愈合速度,二者具有協(xié)同作用,聯(lián)合應用可能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5]。
有研究表明,瘢痕形成與TGF-β1、BMP-7等因子水平具有密切關系,TGF-β1可刺激細胞增殖與膠原蛋白分泌基質成分,進而促進瘢痕形成,而BMP-7可誘導成纖維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參與瘢痕修復過程[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組TGF-β1降低幅度、BMP-7增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點陣激光聯(lián)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可抑制瘢痕生長,且對瘢痕修復具有促進作用。TGF-β1在瘢痕組織中呈高表達,與瘢痕的形成和發(fā)展呈正相關,而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與TGF-β1相結合,形成復合物,阻止TGF-β1與其受體的結合,減少其信號轉導通路的激活,降低TGF-β1的組織水平,進而減緩或抑制瘢痕的形成。有研究指出,細胞外基質的成分與結構對BMP-7的生物學效應具有重要影響,而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具有改變細胞外基質的成分與結構的作用,從而增加BMP-7的水平,促進瘢痕修復[7]。
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瘢痕色澤、血管分布、瘢痕厚度、瘢痕柔軟度評分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在瘢痕形成初期,膠原纖維含量高且排列順序雜亂,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促進成纖維細胞向成熟型纖維細胞轉化,調整膠原纖維秩序性排列,減少膠原纖維含量,進而改善瘢痕厚度及柔軟度,其次,瘢痕早期血供過剩,瘢痕顏色較深,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夠促進血管新生,使血管密度增加,平衡瘢痕色澤[8]。PSAS評分是對瘢痕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價的常用工具,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聯(lián)合組PSAS評分低于對照組,這是由于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刺激細胞分化及膠原纖維降解,減少瘢痕組織中膠原纖維的積累,進而緩解瘢痕組織硬度及緊張感。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lián)合組患者總體療效分布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點陣激光聯(lián)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燒傷性瘢痕效果更加顯著,分析原因為點陣激光通過重建膠原蛋白改善瘢痕組織的形態(tài)和功能,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后可促進新血管生成和血流增加,改善皮膚組織氧供和營養(yǎng)狀態(tài),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二者結合可以在更有效地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此外,點陣激光聯(lián)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分別對皮膚表層及深層組織的進行修復與再生,對皮膚深層與表層進行全面維護,因此比單獨使用點陣激光可更有效地改善瘢痕。在并發(fā)癥方面,聯(lián)合組并發(fā)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點陣激光聯(lián)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藥物安全性水平較高,且在促進燒傷性瘢痕修復以及改善瘢痕美觀程度方面療效更好[9]。
綜上所述,點陣激光聯(lián)合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燒傷性瘢痕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用點陣激光的方式,其可促進瘢痕修復、改善瘢痕美觀程度,調節(jié)TGF-β1、BMP-7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