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周波,鄔紫嫣
目前,臨床對于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以硫酸氫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治療為主,然而該治療方案雖便捷安全,但單一的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治療周期較長,治療進程緩慢,且對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缺血癥狀等的改善效果不明顯,因此有研究提出了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案[1]。硫酸氫氯吡格雷能夠選擇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血壓恢復正常水平。鹽酸伊伐布雷定還能作用于心臟竇房結,降低其沖動發(fā)放頻率,從而減慢心率,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和血管內皮功能[2],但國內目前關于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及可行性的研究較少?,F(xiàn)特開展關于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的研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九江市柴桑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氯吡格雷組(n=33)與聯(lián)合治療組(n=33)。氯吡格雷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48.40±1.80)歲;病程(2.70±0.14)月。聯(lián)合治療組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47.80±1.70)歲;病程(2.83±0.17)月。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 診斷標準:符合《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力衰竭伴高血壓患者管理中國專家共識》[3]中的高血壓、慢性心力衰竭相關標準,即:(1)血壓明顯升高,且生理與心理情緒波動較大時存在頭暈眼花、耳鳴乏力、失眠等癥狀;(2)伴有視力障礙、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抽搐昏迷、偏癱失語等;(3)腎功能減退,存在腎小動脈硬化或尿濃縮功能低下等癥狀;(4)患者存在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咳嗽且伴有大量白色絨粉紅色泡沫痰及雙下肢水腫等癥狀。納入標準:(1)一般情況良好,無嚴重基礎性疾病,無嚴重臟器病變,可耐受常規(guī)檢查及治療;(2)無凝血功能異常、意識及智力障礙或其他先天性疾病;(3)無藥物過敏反應;(4)未因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進行過臨床治療;(5)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2)不配合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氯吡格雷組予以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75 mg/次,口服,1次/d。聯(lián)合治療組在氯吡格雷組基礎上加用鹽酸伊伐布雷定片(法國施維雅藥廠生產)5 mg/次,口服,2次/d。2組均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血流動力學指標: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檢測2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和心率。(2)腎功能指標:于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留取患者24 h尿及空腹晨尿,留取24 h尿量以后充分混勻,留取5~10 ml送到化驗室做檢查,使用免疫比濁法[4]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3)心功能指標: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記錄2組患者左心室排血時間(LVET)與心臟等容收縮時間(ICT)[5]。(4)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心室顫動、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等。
1.5 療效評定標準[6]患者血壓處于參考范圍(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或血壓下降超過10 mmHg,且心率過快、呼吸困難等相關病癥基本消失為顯效;患者血壓下降,但下降幅度<10 mmHg,且心率過快、呼吸困難等病癥有所好轉為有效;患者血壓、心率等無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 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氯吡格雷組(87.88% vs.63.64%,χ2=5.280,P=0.022),見表1。
表1 氯吡格雷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2組平均動脈壓、心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治療組低于氯吡格雷組(P<0.01),見表2。
表2 氯吡格雷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3 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2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治療組低于氯吡格雷組(P<0.01),見表3。
表3 氯吡格雷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2.4 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LVET、IC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2組LVET、ICT短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治療組短于氯吡格雷組(P<0.05或P<0.01),見表4。
表4 氯吡格雷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2.5 不良反應比較 聯(lián)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組(15.15% vs.42.42%,χ2=5.987,P=0.014),見表5。
表5 氯吡格雷組與聯(lián)合治療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高血壓即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狀態(tài),患者又常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病癥,其中慢性心力衰竭較為多見。目前臨床主要依靠藥物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方法雖便捷安全,但對于其臨床療效卻有著較高要求。
既往臨床實踐中,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病因引起的心血管急性綜合征,在外界誘因共同刺激下,患者患病后心排血量減少,心肌收縮力下降,使得靜脈血管回心血在心臟中產生淤積,肺靜脈回流也因此受到阻塞,且隨著心肌損傷,導致動脈血管口徑逐漸狹窄,病變區(qū)長期缺血缺氧,進而引發(fā)微循環(huán)障礙淤血,并改變心肌細胞基質,使組織器官代謝降解失調[7]。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硝酸酯類藥物、內源性激素等藥物因其具有良好地緩解心肌缺血和抗凝效果,因此被認為是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良好選擇。但張棟等[8]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強調,由于患者病癥表現(xiàn)、體征指標和心血管病變情況不同,更應該明確不同藥物機制、藥物應用效果及其誘發(f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進行藥物選擇。氯吡格雷作為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能夠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導的糖蛋白復合物活化,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肌病變部位缺血、缺氧狀態(tài),還能減輕腎細胞代謝障礙,促進代謝平衡和腎功能改善[9]。仇占宏等[10]也在研究中指出,硫酸氫氯吡格雷的長期使用,會因其增強血流微循環(huán)而加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惡化,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耐藥性,延長藥物治療周期。為此,本研究提出鹽酸伊伐布雷定與硫酸氫氯吡格雷聯(lián)合用在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的方案設想。鹽酸伊伐布雷定是國內首個高度特異性超極化激活通道阻滯劑,其能夠選擇性作用于心臟竇房結起搏細胞通道,抑制竇房結起搏電流和細胞動作電位周期,同時緩解交感神經興奮,進而達到降低心率、延緩心肌細胞凋亡的治療目的。此外,鹽酸伊伐布雷定在減慢心率的同時,不會產生負性肌力等作用,可避免患者出現(xiàn)心室顫動、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此外,鹽酸伊伐布雷定與硫酸氫氯吡格雷長期聯(lián)合使用耐受性和藥物依賴性也更低[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氯吡格雷組,平均動脈壓、心率低于氯吡格雷組,LVET、ICT短于氯吡格雷組,表明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可在提高療效、改善心功能的同時,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組,表明在硫酸氫氯吡格雷基礎上聯(lián)合鹽酸伊伐布雷定,可有效緩解腎細胞代謝障礙,降低腎血管阻力,不僅不影響腎小球濾過率和肌酐清除率,還具有利尿排鈉效果,有助于降低因藥物成分造成的腎功能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組,表明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不僅可改善心功能和腎功能,且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但受限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和隨訪時間,后續(xù)仍需深入探索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可行性。
綜上所述,鹽酸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高血壓并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壓和心率,減少對腎功能的不良影響,且藥物聯(lián)用安全性較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