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研究和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學生分組,指導學生分工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原來的教師為中心真正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它更側重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的監(jiān)控,而不僅僅關注其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既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薄皠?chuàng)設綜合性學習情境,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薄皯ㄟ^學習活動的設計,營造語言文字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資源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在此,筆者就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予以探討。
一、樹立合作學習理念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教師樹立合作學習的理念,才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才能夠真正的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學習《雷雨》這部話劇時,教師可充分的相信學生,組織學生研究《雷雨》這部話劇的情節(jié)內容,組織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分角色演繹話劇情節(jié)并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在學生學習《雷雨》這節(jié)課的時候,才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小組成員進行通力合作,完美的演繹《雷雨》。從而才會對《雷雨》的主題有著更深的理解,才更能夠體會到魯侍萍等角色的思想感情。這種合作,深入角色的學習對于語文的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當然,如果教師只是以應對高考為目的,那么他就不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甚至像以往語文教學中一樣,教師只是在課堂上講述一些比較重點的內容。課堂不僅死板,而且學生也沒有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機會去深入地體會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當然也不會有更多的收獲。而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去學習《雷雨》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收獲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想真正的將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推廣,首先教師就要樹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
二、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科學地建立合作小組是有效開展高中語文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小組的建立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既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素質,實現(xiàn)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同時保證各個小組或團隊之間整體水平的均衡。小組的規(guī)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控制在4-6人為宜,同時要考慮到小組成員在教室內的座位,盡量減少學生通過大規(guī)模的走動去建立小組,而是就近去組建小組。高中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力求在保證總體水平均衡的前提下,建立一個能適應多學科的小組或者團隊,避免學生的頻繁分組和調整。小組建立后,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讓學習小組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
三、優(yōu)化合作學習目標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生合作學習分組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興趣愛好、性格、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各方面的差異,小組成員的分配必須要科學合理。教師要明確語文合作學習小組的任務,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使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所長,確保學生任務的完成。制定目標是開展高中語文合作學習活動的前提,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給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例如,在高中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將進酒》,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后,可以制定以下學習目標: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認真朗讀這首古詩,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并會背誦;了解作者的消息資料,并進行交流補充;了解詩人的其他著作,并說出各自屬于什么風格。
四、明確合作學習任務
課堂的每一個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老師都要明確安排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學習才有針對性,學習才能緊扣任務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效果。例如:在寫新聞短評的教學中,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寫的短評進行評價,而對于短評寫得好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評價能力,這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得到更多的幫助。在課堂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寫作后,就讓學生組內交流,并互相評價所寫的新聞短評。在小組討論前,教師要明確地提出要求,比如,討論短評的步驟、要點,不足之處怎么完善。在組員讀新聞短評時,其他五個同學要認真聽,邊聽邊想,他的短評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等他讀完后,組員依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新聞短評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議。組員在討論寫作成果時,寫短評的同學應該在仔細聽同學意見的同時在自己的習作旁寫好建議。這樣的安排使每位同學都知道自己的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就會很高,并且會精彩紛呈。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求每位同學都有事干,尤其要給待優(yōu)生安排適當?shù)膶W習任務,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適合他們的任務,讓他們從心底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否則,在以傳統(tǒng)的以優(yōu)生為主角的課堂,待優(yōu)生只是一個配角,他們只會充當同學的聽眾,這樣就會浪費課堂時間,降低學習效率。傳統(tǒng)模式的課堂,一節(jié)課下來就是那部分活潑好動、成績好的學生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各個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參與到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來,這樣待優(yōu)生肯定提不起學習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就完全不同,當教師明確了合作學習的任務后,每位同學在組內討論時都要求發(fā)言,學生能在組內自由展示。這樣學生不僅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且能自由安排并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習的組織者。
五、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情境
高中語文知識比較繁雜,涉及的語法句型比較多,學生會出現(xiàn)混淆的情況,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要合理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角色扮演是重要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學高中語文《鴻門宴》一課時,為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前安排他們進行合作朗讀,在教學中選取片段,具體如下:“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向立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弊寣W生對文章有大致的理解后,再進行課文的講解。在講解階段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提前劃分好學生需要朗讀的范圍,讓學生對自己朗讀的段落有深入的了解。這種形式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文章結構、基本內容及本文中心思想有全面的認識。只有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增加學生的關注度,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六、完善合作學習流程
合作是為了對知識進行構建,對問題進行探討。因此合作探究后的交流和匯報,是探究的結晶部分。此階段也可以叫做信息提取階段,學生要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然后交流自己查閱到的資料,展開討論,最后形成一個較為完善和具體的探究結果,準備在匯報時宣讀。在此期間,老師是一個導演,是一個策劃者和參與者,是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學生在探究和交流時,老師應該給予一些必要的點撥和指點,把學生的探究和討論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指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圈點課文的重點內容。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例如《再別康橋》的討論交流階段,學生把自己找到的關于徐志摩的資料交流出來,他的性情和他的多情善良,都在本詩中體現(xiàn)出來了,學生把詩人在詩歌中描寫的實物一一列出,進一步理解了詩歌中的意境美。
七、重視合作學習評價
現(xiàn)在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貙λ麄兊膶W習成果進行鼓勵,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大大增強他們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合理的評價機制要結合小組集體和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要將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綜合起來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把學生間的競爭轉變?yōu)閳F隊小組間的比賽。對學習進步,合作成效顯著的小組和成員進行口頭表揚或獎勵小獎品,使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興趣。
總之,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與競爭意識。高中語文教師要深刻地理解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真諦,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組織形式,從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