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偉超
導讀:在幼兒園大班教學中,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幼小銜接。大班處于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階段,學習心態(tài)和生活習慣的科學過渡至關重要。二是游戲教學。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的教學手段,雖然大班幼兒處于認知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教師仍然要以游戲為主要教學媒介。三是信息技術。隨著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高科技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這三者可以通過繪本進行串聯(lián),實現(xiàn)高效融合。
一、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幼小銜接和游戲教學的內涵
(一)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指的是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液晶觸屏、電子動畫視頻和音頻等豐富多彩的先進手段,對幼兒的視覺、聽覺、觸覺、感覺、知覺等形成強烈刺激,從而調動幼兒多方面感官和智能的發(fā)展。隨著新課改的頒布,早期教育被賦予了更多功能和職責。幼兒教師要秉持進步的教學理念,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為新一代幼兒裝點五彩斑斕的、集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的美好童年。例如,在教授繪本《驢小弟變石頭》時,可以將作品制作成動態(tài)視頻或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尋相關資源,輔以對應的配樂,以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驢小弟的奇妙體驗。
(二)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啟蒙教育的熱門概念,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甚至開設了專門的生理和心理輔導課程,為身心具有困難的幼兒提供針對性輔導。幼兒園和小學在知識體系、學習方法、教育規(guī)律、生活習慣上都有著質的差異。幼兒認知能力、知識儲備及生活經(jīng)驗都有所欠缺,僅靠自我領悟和適應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接受身份的轉變,適應新的成長環(huán)境?;诖耍仔°暯拥母拍钍艿搅藦V泛重視。幼兒教師要積極熟悉小學課程和理念,在幼兒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為其身心即將迎來的挑戰(zhàn)做出準備,在情感、思想和知識方面給予最大程度的關愛和幫助。例如,可以定期在課堂為幼兒講述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引入《我上小學了》《大頭魚上學記》《小阿力的大學?!贰缎∝i菲奧娜的重要一天》《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等和小學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的繪本,通過富有情感內涵、生動直觀的畫面,幫助幼兒從理性思維、形象思維的角度理解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
(三)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在幼兒園中經(jīng)常被提及和使用,包括區(qū)域游戲、課間游戲、民間傳統(tǒng)游戲、文化節(jié)日游戲、家?;佑螒?、自主游戲、課程游戲、繪本游戲等多種多樣的類型。在游戲中,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通過“玩中學”的方式收獲各方面的知識內容。游戲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趣味性、教育性是衡量成功與否的幾大標準,教師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游戲深入幼兒心中,最大化游戲效果。例如,在以“中華文化傳統(tǒng)”為主題的游戲活動中,可以引入《兔兒爺》《游俠小木客》《京劇貓》《南瓜和尚南瓜廟》等熊亮經(jīng)典文化繪本,增加教學的科學性;將傳統(tǒng)文化場景制作成場景圖、小卡片、電子課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有效性;將游戲與親子互動、小組競賽、繪本創(chuàng)編等五花八門的形式結合,大幅提升課程有效性;將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繪本引入課堂(如講述春節(jié)及愛的教育的《團圓》《十二生肖的故事》《壓歲錢》、講述中秋節(jié)及家庭教育的《節(jié)日體驗立體繪本·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故事》《月亮的味道》《伊伊,中秋節(jié)快樂》、講述端午節(jié)及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不是方的,不是圓的》《奶奶的絲線爺爺?shù)拇贰缎◆兆樱◆兆印贰抖宋玺彰紫恪?、講述清明節(jié)及生命教育的《清明》《保冬妮中國節(jié)日繪本·清明節(jié)——奶奶的青團》《謎語》《一片葉子落下來》),并將知識以多媒體畫面?zhèn)魉偷诫娮悠聊恢?、以小紙條和傳閱板的形式記錄在班級藝術墻和閱讀角中,將游戲教學的教育性發(fā)揮到極致。
二、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幼小銜接和游戲教學的聯(lián)系
(一)信息技術與幼小銜接:變抽象為直觀
一般而言,幼小銜接概念對幼兒來說較為抽象,他們并不能理解小學和幼兒園學習不僅是知識內容的轉變,更是社會環(huán)境、學習心理和自我身份的轉變,涉及身份認同和生活方式的多種變化。信息技術可以有力幫助幼兒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在腦海中轉變?yōu)橹庇^、生動、可感的一幅幅畫面。幼兒教師可以搜集小學語文課上朗誦及早讀等內容、數(shù)學課上代數(shù)和幾何運算及訂正作業(yè)等內容、英語課上朗讀單詞等內容,將其制作成活靈活現(xiàn)、趣味橫生的動態(tài)視頻,讓幼兒像看動畫片一樣提前觀賞和想象小學學習生活。此外,還可以將《在教室說錯了沒關系》《大衛(wèi)上學去》《圖書館獅子》《這不是我的帽子》等講述小學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繪本制作成電子PPT、動態(tài)課件、紙偶劇、電子小劇場等多媒體形式,供幼兒傳閱、欣賞、評點和思考。實踐證明,在觀看了大量信息技術課件后,幼兒對幼小銜接的認識不再停留在片面、單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層面,而轉變?yōu)橹庇^、形象、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層面。
(二)信息技術與游戲教學:變刻板為有趣
游戲教學是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由于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日常,很多游戲難免幼兒已經(jīng)玩過多次,新鮮感和好奇心也都不如從前,此時游戲容易成為一種例行公事的刻板內容,對幼兒的實際成長和發(fā)展的作用開始降低。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可以為原先傳統(tǒng)刻板、司空見慣的游戲內容賦予新的活力,幼兒甚至可以自主創(chuàng)造新的游戲內容,將看似普通的內容玩出新的花樣,激發(fā)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小學學習做充足準備。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可以將幼兒日常的娛樂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極具趣味。例如,針對以繪本《麥麥蹲》改編的游戲“動物的蘿卜蹲”,如果引入各種動物的動畫,幼兒便可以自行設計頭飾、角色形象,進行任意排列組合,更改和創(chuàng)新玩法,將這一民間傳統(tǒng)游戲賦予新的活力和生機。
(三)幼小銜接與游戲教學:變理論為實踐
很多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停留在理論層面。游戲教學可以變理論為實踐,讓幼兒真正以游戲的形式體驗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學習活動、作業(yè)完成、實踐小組活動、班級制度、收納文具、班委選拔、文化課程等。當理論上升到實踐層面,注重體驗和感知的幼兒才能真正領悟幼小銜接絕非一個生硬的概念,而關乎自身最真切的成長體驗。例如,開設“做一天小學生”“小學生活戲劇表演”“小學入學主題繪本欣賞”“小學交換觀摩”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在五花八門的游戲活動中提前體驗小學生活的樂趣和規(guī)則制度、學習內容與幼兒園的本質區(qū)別。
三、運用繪本融合信息技術、幼小銜接、游戲教學的合理性
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閱讀工具,被廣泛應用于幼兒園和小學課程中。在實現(xiàn)信息技術、幼小銜接、游戲教學融合的具體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如果缺少有力的線索工具,便很難將三者實現(xiàn)長期的、穩(wěn)定的、高質量的串聯(lián),反而經(jīng)常顧此失彼,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此基礎上,繪本的所有優(yōu)勢都得以彰顯,與實際融合相得益彰,具體合理性、正確性、科學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繪本和信息技術之間能做到高度融合。信息技術一般需要一些有趣的材料作為依托,不然容易淪為空洞的教育形式。幼兒能明顯感知得到素材是否有趣、有吸引力。繪本本身是圖畫作者和文字作者創(chuàng)作的結晶,包含生動的文化內涵(《我說話像河流》)、圖畫內涵(《藝術真好玩》)、情感內涵(《同桌的阿達》)、文學內涵(《石頭湯》)等,具有趣味橫生、圖文并茂的特點,極易充當多媒體素材。
其次,繪本是幼小銜接最佳的感性材料。很多繪本都和幼小銜接有密切聯(lián)系,如讓幼兒熟悉小學環(huán)境與氛圍的《大頭魚上學記》《小阿力的大學?!贰段乙蠈W啦》、與小學規(guī)矩和習慣養(yǎng)成相關的《在教室說錯了沒關系》《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社交禮儀培養(yǎng)類繪本《我要救出貝里奧》《小豬小象雙語繪本系列》《公雞的新鄰居》、情商和意志力培養(yǎng)繪本《他們都看見了一只貓》《光》《我的情緒小怪獸》……各種不同側重的繪本令幼兒愛不釋手,在口口傳閱、競相翻閱的過程中,幼兒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從不同角度感受到幼小銜接的真諦,繪本成為幼兒從情感角度實實在在體驗幼小銜接的窗口。
再次,繪本和游戲教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繪本本來就是一種游戲素材,在設計之初必須參考兒童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的內涵,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書寫幼兒真實的生活感悟,并給予幼兒一定的智育、德育、美育和情感啟迪。很多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時將繪本引入其中,或直接將繪本改編成各種各樣、趣味橫生的游戲課程,通過兩者的巧妙結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例如,利用洞洞書《先有蛋》進行手部協(xié)調性的訓練;將繪本《光》改編成獨幕劇;將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和廢物利用、衣物制作等游戲巧妙結合;利用《蟲蟲杯足球大賽》《籃球》《乒:勇敢說出來》等球類運動繪本,教授幼兒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游戲技巧等。
最后,繪本可以作為信息技術、幼小銜接、游戲教學的樞紐。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分心,認知和社會經(jīng)驗都不足。繪本作為注意力維持工具,色彩鮮明,畫面美麗,可以從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維度給予幼兒持續(xù)刺激,促進幼兒反復閱讀。幼兒在閱讀時便能時不時想起幼小銜接的主題,鞏固游戲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并在腦海中浮現(xiàn)信息技術呈現(xiàn)的畫面,串聯(lián)三者的知識記憶、思想記憶和情感記憶。綜上所述,繪本是聯(lián)系三者教學的最堅實可靠、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樞紐。
四、運用繪本實現(xiàn)信息技術、幼小銜接、游戲教學的融合的實際案例
(一)《花婆婆》:以多彩畫面助力幼小銜接
《花婆婆》講述了花婆婆為了履行諾言,讓世界變得更美麗付出一生的時間尋找解決辦法。這是一本充滿愛與希望的繪本,在幼小銜接階段能充分幫助幼兒在道德素養(yǎng)和情感領悟力方面得到長足進步,從而以更充沛的情感精力和理性思維進入小學學習。
首先,教師可以將故事畫面以較高的分辨率、清晰雋永的畫面加以呈現(xiàn),并加上海水聲、風聲、角色的聲音,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中對美的歌頌和堅守。其次,可以鼓勵幼兒自行結伴,分組進行魯冰花種植、角色扮演、課文朗誦、故事講述、畫面繪制等多彩游戲,并為幼兒提供場地、多媒體設備資助,讓幼兒在游戲時更有代入感,能更沉浸在人物情感之中。再次,可以將小學課文《月下槳聲》《四季之美》《燕子》《體育頌》《世界多美呀》提前念給幼兒聽,要注意幼兒識字量不夠,對幼兒不理解的字詞給予耐心解釋,也可以將小學美術、小學數(shù)學、小學健康、小學自然、小學體育等與“美”和“勞作”相關的內容提前引入課堂,和繪本游戲相結合,巧妙穿插其中,鼓勵幼兒提前熟悉小學的知識內容。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再次播放多媒體畫面,以多彩畫面刺激幼兒的感官,加深幼兒對知識的情緒和思想印象,激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美、觀察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并鼓勵幼兒:“小朋友們,在小學階段我們將學習更多與美有關的知識,做更多和美相關的游戲和學習,大家期不期待?”布置作業(yè)讓幼兒收集與美相關的事物,并和教師做出“美”的約定,在小學也不要忘了對美的追求和學習,這樣的幼小銜接兼?zhèn)渲怯?、德育和美育的內涵?/p>
(二)《光》:以心理游戲點亮幼小銜接
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游戲,點亮幼小銜接,以此為契機引入相關繪本,促使幼兒在繽紛游戲中、多媒體課件的引領下自然過渡到小學學習。《光》是一本關于自我追尋、自我認同的繪本,和幼兒幼小銜接階段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但仍較為模糊、容易不自信和怯懦但又想要鼓起勇氣的心理不謀而合,是幼小銜接多媒體游戲的首選繪本材料。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yōu)勢,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獨幕劇場,讓每個幼兒都以自己獨有的形式進行獨白,其他幼兒需要安靜、仔細聆聽,尊重每個小演員的內心世界。游戲結束后,大家通過繪畫、闡述、小組討論、傳紙條等形式分享各自的心聲,大家的內心像話匣子一樣被打開,各自負面情緒得以消解。教師可以將表演游戲的情況錄制成視頻分享給家長,實現(xiàn)電子信息技術的平穩(wěn)延伸。整個過程中,幼兒傾訴了在幼小銜接階段對未來的擔憂:恐懼自己不合群、不能適應小學學習、學習成績不好引來父母擔憂和生氣、交不到朋友……在多媒體渲染的極度私人、愜意、溫馨的游戲氛圍下,在繪本的特定環(huán)境下,幼兒得以訴說平常無法訴說的話語,在稚嫩的童真童語中,幼小銜接在情感層面得到了真正的拓展和提升。
(三)《瑪?shù)铝铡罚阂运囆g情感實現(xiàn)幼小銜接
游戲教學、幼小銜接和信息技術的使用本質上都是為了從一種藝術化教學的角度,讓教育內涵在情感層面更為幼兒所接受。教師在利用繪本實現(xiàn)三者融合的過程中切忌本末倒置?!冬?shù)铝铡分v述淘氣可愛的女孩瑪?shù)铝蘸痛笕硕分嵌酚碌墓适拢錆M童趣。教師可以將其改編成競賽游戲、戲劇游戲、配音游戲、講故事游戲、朗誦游戲等,運用多媒體營造活潑可愛、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感氛圍,讓幼兒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敞開心扉,以一種藝術的角度從這個天真無邪的女孩身上汲取力量,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幼小銜接,以更充沛的信念和勇氣進入小學生活。在生動的多媒體畫面、歡聲笑語的人際氛圍中,幼兒更意識到勇氣和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的重要性,迎接小學生活。
五、結語
運用繪本實現(xiàn)信息技術、幼小銜接、游戲教學的融合,不僅要注重方法,也要重視實踐,更要關注幼兒真切的情感,以幼兒的實際感受為落腳點科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