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果園·行吟·童心

    2023-10-30 02:27:24李星旖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9期
    關(guān)鍵詞:果園詩歌

    李星旖

    【摘要】傅天琳的詩歌以溫和的女性視角書寫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表現(xiàn)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風景下的傳統(tǒng)選擇與中西交融的特色。以果園、行吟和童心為關(guān)鍵詞,傅天琳的詩歌顯示出底層勞動視角下的生態(tài)美學觀,擁抱自然的苦難意識與女性視角下對世界的溫和理解。關(guān)鍵詞的選擇與深化樹立起傅天琳獨特的藝術(shù)自覺與主體精神姿態(tài),也貫穿著詩人的人生與詩歌道路,沉淀出真誠、質(zhì)樸的詩心。

    【關(guān)鍵詞】傅天琳;女性詩歌;果園詩人;自然;詩歌關(guān)鍵詞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9-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10

    自《綠色的音符》中青春的清新旋律到《檸檬葉子》中花甲女生的回眸,傅天琳已經(jīng)出版了十余部詩集,在詩歌的園地里結(jié)下了累累的果實,近八十載的人生歷程,鋪就了她的詩歌之路。果園、行吟、童心是貫穿她詩路的關(guān)鍵詞,也是她誠實、樸質(zhì)的人生的注解。對生活的熱愛、對詩歌的信仰以及獨立的抒情姿態(tài)構(gòu)成了傅天琳一以貫之的詩歌美質(zhì),也在喧囂過后的詩壇執(zhí)著呼喚著繆斯詩神。

    一、果園:詩意棲居的堅實大地

    果園作為傅天琳生活、勞動的主要場所,構(gòu)成了她的詩歌中最為重要的創(chuàng)作關(guān)鍵詞之一?!皢渭兌S富、清新而深刻、嚴謹而隨意” ①,天然而珍貴的詩意帶著果香灌注到了傅的詩歌當中,一直陪伴著她的詩歌道路。

    (一)果園勞動的生存姿態(tài)

    傅天琳曾說:“就是那個叫縉云山農(nóng)場的果園,在物質(zhì)和精神同樣貧瘠的年代,用她僅有的不多的糧食和最干凈的雨水喂養(yǎng)了我。” ②1961年,15歲的傅天琳一畢業(yè)便被分配到重慶縉云山農(nóng)場參與勞動,開始了她與果樹相伴的日子。這一年,縉云山的果園向傅天琳敞開了走向藝術(shù)生命的第一扇門。

    對詩意的捕捉首先來自對自然的感知。“讓生活在詩歌中恢復他們本來的詩意,這是吸引了我一生的無比美妙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③傅天琳對果園生活的述說即在于此。她的贊美與歌頌具體到一棵樹,一粒果實,一片葉子,甚或只是一陣風。她歌唱《果園的花》,祝?!豆麍@姐妹》;她在《秋雨聲聲》中《抒懷》,在《春風拂過果林》的時刻邂逅《一?;ǚ邸?。她眺望一片飄在空中的落葉與一只尚未落地又無法高飛的鳥謝幕的姿勢,感嘆于它們“歷經(jīng)萬紫千紅的旅行/就要靜靜地到達”的從容,鎮(zhèn)定與優(yōu)雅(《飄在空中的落葉》);她注視著一滴“從巖石縫中滴出,從野花香中溢出”的水,心悸于這捧果園中最小的,如同她尚未溢出的驕傲的湖泊(《一滴水》);她悼念與她面對面站著的一棵樹,心痛于它“死在秋天即將來臨/整座橘山就要點亮節(jié)日的燈盞”,又敬佩著它從不清點抱怨,死得筆直的傲骨(《悼念一棵樹》)。

    傅天琳與果園的深刻的聯(lián)系,亦在于她在其中寄托的自我的生命的部分。這尤其在她對檸檬的感情中體現(xiàn)出來——檸檬即是她自我的寫照。它似乎從未挺拔過,但也從未折斷過:“當天空聚集暴怒的鋼鐵云團/它的反抗不是擲還閃電,而是/絕不屈服地/將一切遭遇化為果實”(《檸檬黃了》)。這樣的檸檬在傅天琳看來,如同一枚帶蒂的玉。它有著自己所堅持的高潔與純凈,痛苦的內(nèi)心如同她生命的本質(zhì),又永遠懷抱著珍藏生命苦難,堅守人性靜好的信仰。正如那“娓娓道來的黃,綿綿持久的黃/擁有自己的審美和語言”一樣,于果園體驗中萌發(fā)出的檸檬情懷一直滲透在傅天琳對于人生的感悟與信念之中,浸泡出她挺拔在瑣碎人間的獨立的生存姿態(tài)。

    (二)底層視角的生態(tài)美學

    傅天琳以自然為底蘊的書寫還帶有底層視角的生態(tài)美學色彩。她敏感于自然所承受的傷痛——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背后,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所蒙上的陰影。她在灰色的陽光下掬起一捧灰黑、灰白的水:“灰色的,渾濁的水/就那樣流,流進時間/所到之處,沒有草/沒有牛羊,更不可能有魚/沒有牛糞火和馕的香味/沒有石榴,葡萄和斑斕的風”(《灰色的水》),而它同時也是使龐大的寂靜動了起來的灰色的舞蹈,是底層勞動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里所刮起的一陣灰色的颶風。一只鳥或一條魚的死去,或許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事情了。但傅天琳堅定地認為,“唯時間能證明死亡強大于一切”,而“后來者將體會/人類一生的努力/是怎樣自行毀滅在彈指之間”。(《海之詩》)

    與20世紀90年代于堅、沈葦?shù)鹊脑姼柽叺貢鴮懼械纳鷳B(tài)意識不同的是,傅天琳并沒有采取更有鋒芒的方式,而是用溫和與憂傷的筆觸去道出一聲聲悠長的嘆息。她寫下人在面對大自然時的釋然:“在你平和勻稱的呼吸中,靈氣往來/在這樣的湖邊走一走/那些堵在胸口的事情,無論/多么沉郁多么濃重多么了不得的痛/都一件一件化淡了”(《黛湖》);她相信“氣息無處不在/正如人人都可以從一杯茶/聞到清淡,從青山聞到蒼茫/從‘噠噠噠’的馬蹄聲/聞到遼闊”(《氣息》);她選擇當一只鹿而不是獵人,她說,“我當不了獵人/永生永世我當不了獵人”(《選擇》)。在她的詩語中,人甚至化為自然,而自然也化而為人——這是泛著神性的寓言:“人又抽出嫩芽/它遠遠向我走來/通體發(fā)光的葉子/許是夢幻/受著神的庇蔭/所以才成了樹”(《人和寓言》),而在如同自然寓言般的虛構(gòu)的人“一邊走一邊從肋骨里/掏出一件一件樂器”時,詩人所感受到的令世間萬物動容的交響樂,也回蕩在了讀者的心間。

    二、行吟:不斷跋涉的精神苦旅

    20世紀80年代初,在良好的文化氛圍與文藝政策的外部條件下,傅天琳的創(chuàng)作走向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天地——她開始游走祖國各地,遍訪世界各國,實現(xiàn)了視野的拓寬與主題的深化。

    (一)游歷生活的淺唱低吟

    “詩歌就是命運。寫詩歌就是寫閱歷,寫人生?!?④傅天琳的確是這樣做的,她在游歷與生活中淺唱低吟,用眼淚和血液織造著詩歌,讓讀者讀到脈動與心跳。

    國內(nèi)外的游歷生活拓寬了傅天琳的詩歌視野,使她從更為豐富的生活當中尋找詩,“顧不得整整一座果林的挽留”(《我仍然要飛向你》)。她擁抱城市和現(xiàn)代文明:“這城市光如瀚海/我有幾盞黃朦朦的節(jié)能燈/接受人口普查,參加各種訓練班/我的文字種滿所有的陽臺和街心”(《這城市》)。她到草原去,“到花比草多的草原去/到草比詩多的草原去”“給大馬套上金鞍子/給高腰水靴拴上紅綢子/揮一陣馬蹄風滾過草尖”(《到草原去》);她拜訪和告別酒泉,感嘆“一闋月光/任你吟出幾多醉意/戈壁風回轉(zhuǎn)到此/已被釀成酒的支流”。她登上雁蕩山,探索靈犀洞,游覽西子湖,感受呼倫貝爾“三寸之下便是沙漠/三寸之上便是生命”(《呼倫貝爾》)的大草原。當詩人的足跡遍布祖國山河的角落的時候,她逐漸明白了,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就向不斷前行的列車,始終要去往生活的現(xiàn)場。

    1985年后訪問法國、德國、奧地利、韓國、日本與新西蘭等國家的經(jīng)歷更為傅天琳的詩歌增添了異域的美質(zhì)。她《在維也納感受音樂》,在《圣母像前》祈禱,仰望《呂卑克》教堂的尖頂,致敬《茨威格》巖石般的尊嚴,但同時,她也懷抱著鄉(xiāng)愁,心中閃爍著朦朧的故鄉(xiāng)?!坝晁畷粫軡裎业募t燭/紅燭點亮已有一千多年/你生我已有三十多年”(《遠離你》),當不眠的窗口被她涂抹上黑夜的新時,她吞下了今宵的月亮,也吞下了一只子規(guī)站在紫荊樹上對魂魄的召回。

    “我不過是在尋求而已。”傅天琳這樣說,“當然,這尋求是前進著的客觀與主觀之融合并重新升起的一種氣韻?!?⑤東方傳統(tǒng)的底蘊,異域風情的交織使得傅天琳的詩歌形成了新的美質(zhì),帶來了更為平實、深沉而又生動的寫作姿態(tài)。

    (二)融入自然的苦難突圍

    從與自然的連接中,傅天琳獲得了戰(zhàn)勝苦難的力量?!暗匦臒o情,天空還會落淚/絕壁,不會絕滅信念的青藤/我就是自己的希望,我正年輕”(《心靈的碎片》)。是大自然教會了傅天琳忍耐。她說,忍耐吧,只有笑才是苦難最安全的歸宿。時代沉重的部分也曾無情地壓在她的肩頭。在食櫥里沒有糖的日子當中,她也曾把檸檬看作厄運的象征,也曾質(zhì)問贊許的目光為什么看不見姐妹們丹橘般的心,為什么枝葉間瀉落的是沉鉛一樣的白眼和欺凌。她也曾疲倦過,也曾凝成一粒不會說話的石子。但卑微和貧困沒能打倒她,甚至被她視為財富:“是富人們不配具備的財富/我的詩歌將從這里產(chǎn)生”(《心靈的碎片》)。

    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加深,傅天琳對自然的感悟更加深刻,詩歌也走向了新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傅天琳連續(xù)發(fā)表詩歌集《太陽的情人》和《另外的預言》?;字甑母堤炝?,詩歌當中早期朦朧的生態(tài)思考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生命意識,指向了是人與人性的真實。她筆下,自然景物從人性的一種象征變?yōu)榱苏嬲哂腥烁竦孽r活的生命。那被極其尖銳的風極其深度地往里刻的,因痛而美,痛并美著的大峽谷(《大峽谷》);那攜著自太陽中心滴出的,仿佛紅到終點一樣的,于烈焰中抵抗的戈壁烏鴉(《戈壁烏鴉》);還有那神派來的,專門負責吃苦、吃風、吃沙的,保衛(wèi)家園的沙漠的孩子(《胡楊》)……它們無不張揚著深厚而蓬勃的生命的偉力,跳蕩著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激情。

    三、童心:自然純粹的靈魂救贖

    “偉大的男性愈加偉大,偉大的女性愈加平凡。/我代代與你相隨,/我世世與你相逆”(《西風紅柳》)。不同于舒婷筆下的并肩而獨立,也不同于女性主義詩歌的激烈,相隨、相逆,既悖反又和諧的“平凡”姿態(tài)是傅天琳在現(xiàn)代語境下塑造的女性自我。

    (一)母性視角下的童話世界

    從自我認同出發(fā),基于個人的生命體驗,傅天琳的詩歌中的女性形象表現(xiàn)為一種現(xiàn)代風景下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邏輯性延伸。1968年傅天琳結(jié)婚,1969、1971年她相繼生下女兒羅夏和兒子羅煒?!皾u漸地/少女的天真飛走了,漸漸地/我的雙臂不能再作飛翔的姿勢”(《八月的鐘聲》)。蘋果紅紅,谷穗黃黃的八月,為收獲而編制簍子的季節(jié),她的雙手開始編織搖籃,她的身體生長為一顆為孩子遮風擋雨的樹?!昂⒆影?,你是我的孩子/你是生命,你是力量,你是希望,你是我”(《母愛》)。生活現(xiàn)場中的母性經(jīng)驗賦予了傅天琳母親主體的視角。她小心翼翼地守候著女兒的心事:“如果有一天你夢中不再呼喚媽媽/而呼喚一個陌生而年輕的名字/那是媽媽的期待/媽媽的期待是驚喜和憂傷”(《夢話》);她也滿懷憧憬地期待著兒子的成長,期待著為他一次漂亮的射門,為一次跌倒又站起,為一次跌倒站起又奔跑而鼓掌。

    母愛也讓傅天琳走向了孩子的世界,她嘗試以孩子為主體創(chuàng)作兒童詩?!拔以谏掷锉寂?留一串腳印等到春天發(fā)芽夏天開花……有很多樹枝調(diào)皮地攔我/狼的眼睛裝鬼火嚇我……有一只小木桶,打水/有一只小竹籃,盛花”(《森林童話》)。2000年,傅天琳從重慶來到北京照顧外孫女,重溫作為母親的情愫,還創(chuàng)作了充滿童趣的詩歌集——《星期天山又長高了》。用兒童的眼睛,她走進了童話的森林。

    母性目光的延展還讓傅天琳將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她們”:鄉(xiāng)野中的母親,她沿著風和河,在她身后剪出一條路來載著她的孩子,“和孩子纏在一起/笑聲疊在背上/哭聲疊在背上”(《背帶》);勞動中的母親,“為了給我一副翅膀/ 寧愿讓十字架嵌進雙臂”“默默承受著人世間的滄桑和風雨”(《母親的手》);還有《百歲母親》,人們看到她是怎么樣“風調(diào)雨順地笑著/沒有牙齒的笑,單純得像嬰兒”,又是怎么樣“無邊無際、深不可測地沉默了/仿佛回憶,仿佛幻覺/仿佛對時間、生命和萬事萬物表達著謝意?!睆闹黧w走向他者的母性敘事,在傅天琳的詩歌當中渾然成為一片自由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她為傳統(tǒng)而純摯的母愛寫下了真實的注解。

    (二)擁抱世界的純凈心靈

    傅天琳對愛的表達不僅僅縈繞在母親與她的兒女之間,同時也蘊藏在她擁抱世界的純凈心靈里。她的詩語不僅有母子親情的溫馨,更有社會大愛的包容。對社會的關(guān)注,對祖國的頌歌,對人性的思考拓寬了她的審美空間,延展了她精神的邊界。

    對于社會的關(guān)注,體現(xiàn)在傅天琳的詩歌當中,是她在社會事件上的深刻共情與迫切發(fā)聲。2009年傅天琳出版詩集《檸檬葉子》,其中第一輯大部分詩歌都為“汶川大地震”而作。此時,她讓詩歌與時代同行,以撕裂的深情發(fā)問,“我為什么不哭?你給了我哭的時間嗎……我唯一的母親,那么多母親被掩埋/我唯一的孩子,那么多孩子被掩埋/我唯一的兄弟,那么多兄弟被掩埋……”所以“我必須從自己的廢墟起身/必須認識災難/必須向黑色聚攏”(《我為什么不哭》)。無情的災害所帶來的苦難是巨大而沉痛的,然而,在這片悲慟的廢墟上,人們戰(zhàn)勝絕境的意志卻依然挺立。在傅天琳的筆下,人性中的美好、人與人之間珍貴的聯(lián)系并沒有因為外物的摧殘而凋零,反而在無邊的黑暗中穿透石塊與釘子,“循著媽媽的聲音摸到回家的門”(《我的孩子》);在廢墟里長出一株株稚嫩的,濕漉漉的聲音,唱著團結(jié)就是力量(《聲音》);在白晝將近的灰色里,隨著數(shù)千名官兵的炸藥包一起如同鳥群,堅定地穿過晚云(《影像》)。正如她自己所形容的那樣,她戰(zhàn)栗著,克制著,用雪亮的一筆,為人們寫詩。她悲憫的心始終朝向著真實的,具體的人,始終飽含著對于生活與愛的熱情與博大的虔誠的情愫;她虔誠的心也獻給敬愛的國家,她說,“您的一片樹林就是她的故鄉(xiāng)/您的一條河就是祖國在她全身流淌?!彼溃N房一滴油一粒米一顆菜都與國家息息相關(guān),而“她以為最好的表達/就是一心一意把樹種好/飽滿著,綠著,像血液一樣蔥綠著”(《表達》)。詩人以自己的方式感恩與回報著祖國的給予,她驕傲地寫下,“春天已從東方的站臺起程/一個人和這個世界,方醒悟過來/需要重新發(fā)現(xiàn)東方”(《一個人》)。這是在新時代的一位公民真誠地參與與表達,是傅天琳從自我的小愛出發(fā)而獲得的大愛之心。這使她的詩歌獲得了一片新時代的天地。

    注釋:

    ①佐佐久木春:《結(jié)束與誕生》,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頁。

    ②傅天琳:《幾十句話》,《紅巖》2021年第2期。

    ③④傅天琳:《最好的風景 最痛的山水:傅天琳詩歌精選》,語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頁。

    ⑤傅天琳:《紅草莓》,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120頁。

    參考文獻:

    [1]傅天琳.果園與大海[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傅天琳.傅天琳詩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

    [3]傅天琳.檸檬葉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

    [4]張中宇.近30年新詩形式流變與詩性流失——以傅天琳前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24-28.

    [5]李怡,王學東.新的情緒、新的空間與新的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四川詩歌[J].當代文壇,2008,(05):12-18+120.

    [6]張中宇.傳統(tǒng)選擇呈現(xiàn)的當代風景——評傅天琳的女性、母愛和兒童詩歌[J].當代文壇,2003,(06):85-86.

    [7]孫靜軒.不做表情便是最好的表情——談談傅天琳和她的詩[J].當代文壇,1986,(04):29-32.

    [8]呂進.傅天琳:從果園到大海[J].當代文壇,1985, (08):13-18.

    [9]李婕.夢會開出花來的——論傅天琳的詩歌道路[D].重慶師范大學,2012.

    [10]彎暉.論新來者傅天琳的自由詩藝術(shù)[D].西南大學,2012.

    猜你喜歡
    果園詩歌
    詩歌不除外
    天、空、地一體化“未來果園”看一下
    秋天的果園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16
    呼嚕豬的大果園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我家果園豐收了
    秋天的果園
    詩歌論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
    广汉市| 江山市| 宣城市| 云安县| 梧州市| 公主岭市| 洞头县| 洪雅县| 柞水县| 黔南| 宜良县| 宁河县| 布拖县| 易门县| 松溪县| 通河县| 穆棱市| 阜新市| 宁化县| 翁牛特旗| 汾阳市| 滦南县| 陕西省| 北碚区| 合肥市| 滦平县| 师宗县| 如皋市| 焉耆| 东阿县| 万荣县| 大关县| 神池县| 兴国县| 洱源县| 荆门市| 珲春市| 旺苍县| 黑山县| 汉川市|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