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林 萬倩倩 孫 艷 曲曉紅
1)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戴震路44號 245041 2)黃山學院學報編輯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西海路39號 245021
高校學報(本研究特指以“高校名稱+學報”方式命名的期刊)是我國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中國現代大學和現代科學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特別的作用[2]。然而,近年來高校學報屢遭詬病,“全、散、小、弱”的批評不一而足[3]。高校學報的學術影響力主要取決于所刊發(fā)的稿件質量,作為源于高校、為高校全學科建設服務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高校學報辦刊過程中無法聚焦某幾個學科,因此難以吸引優(yōu)質稿源[4],學術評價功利化、SCI至上更是促使大量優(yōu)質稿件外流到國內外專業(yè)學術期刊,高校學報的發(fā)展基礎受到嚴重沖擊,缺乏優(yōu)質稿源是高校學報呈現“全、散、小、弱”現象的本質原因,持續(xù)獲得優(yōu)質稿源是高校學報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方法和途徑的相關研究已誕生了豐碩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專題出版吸引優(yōu)質稿源。周志紅[5]認為專題策劃出版是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的有效途徑;梁潔[6]認為地方高校學報應依靠校內專家通過專題出版的方式,吸引校內外優(yōu)質稿源;王海蓉[7]認為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前沿專題是提升高校學報質量和影響力的有效路徑。二是通過特色欄目吸引優(yōu)質稿源。鮑紅[8]認為高校學報應當立足本地,以地方文化特色專欄吸引優(yōu)質稿源;楊建肖等[9]提出策劃行業(yè)特色專欄可有效拓展稿源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擴大高校學報影響力;呂文紅等[10]認為以多個專欄帶動出版的辦刊模式能夠有效助力高校學報獲取優(yōu)質稿源。三是通過挖掘校內優(yōu)勢科研資源吸引優(yōu)質稿源。李軼楠等[11]認為高校學報應該分析期刊自身狀況,合理優(yōu)化期刊學科布局,主動出擊挖掘優(yōu)秀稿源;陳留院[12]認為要充分利用學校優(yōu)勢特色學科資源、學報核心作者資源來提升稿源的內在質量;梁潔[13]認為充分發(fā)揮高校辦刊的資源優(yōu)勢,以吸引優(yōu)質稿源回流;李克永[14]認為高校學報應依靠高校的學術優(yōu)勢和區(qū)位優(yōu)勢吸納優(yōu)質稿件。此外,學術界還基于辦刊定位[15]、專業(yè)化轉型[16]、聯合組稿[17]、主動約稿[18]等多視角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相關研究。
縱觀現有研究成果,學者們多基于高校學報自身視角,通過調整辦刊策略來吸引優(yōu)質稿源,較少基于優(yōu)質稿源直接供給方——作者視角,通過分析作者投稿動機及其關注點來制定吸引優(yōu)質稿源的有效措施,特別是針對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議題,通過重要性與表現性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方法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研究成果基本付之闕如。有鑒于此,本文面向高??蒲腥藛T開展投稿關注點的重要性和表現性問卷調查,構建IPA矩陣對吸引優(yōu)質稿源的影響因素進行界定和分類,了解高??蒲腥藛T投稿時選擇高校學報的主客觀關注因素,深入探究高校學報優(yōu)質稿源流失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而剖析根源。討論上述問題,不僅有利于高校學報編輯精準獲悉高校科研人員的投稿需求,在工作實踐中明確重點,為不同類型的高??蒲腥藛T提供差異化服務,進而吸引優(yōu)質稿源,而且能夠促成高校學報編輯全面重新審視高校學報的核心價值,基于價值從根源上提升高校學報辦刊水平,以促進高校學報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
本文運用IPA方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員對高校學報服務質量重要性和表現性的主觀評價,可以較為準確地識別高校學報辦刊的總體情況,同時豐富高校學報相關實證研究的類型,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細分高校學報作者,聚焦非學生的科研工作者群體(以下簡稱“科研工作者群體”)和研究生在讀的學生群體(以下簡稱“學生群體”)兩類高校學報作者類型,研究視角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明確指出,高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诟咝W報辦刊定位,結合本文研究目的,將調查對象選為安徽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在職在崗的各類科研人員。依據教育部發(fā)布的全國高等學校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22年5月31日,安徽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共計29所,其中亳州學院、安徽藝術學院尚未有主辦并公開發(fā)行的學術期刊,安徽財經大學主辦的《財貿研究》為專業(yè)性經濟理論學術期刊,因此剔除上述三所高校,最終選定26所安徽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在職在崗的各類科研人員??紤]到所選定的26所高校辦學層次的差異性,調查時將科研人員分為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對尚未獲得研究生培養(yǎng)資格的高校,如黃山學院、池州學院等,調查問卷只對科研工作者群體發(fā)放,對已獲得研究生培養(yǎng)資格的高校,如安徽大學、安徽農業(yè)大學等,調查問卷發(fā)放對象除了科研工作者群體外,還包括在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了提高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利用中國知網(www.cnki.net)的高級檢索功能,盡可能全面了解26所高校近三年產出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員,如果近三年活躍的科研人員數量達不到抽樣標準,可適當擴展到近五年產出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員。
調查內容為高??蒲腥藛T擬投稿時選擇高校學報的關注點,通過訪談多名高校科研人員和高校學報編輯,并參考文獻[19-20],總結高??蒲腥藛T向高校學報投稿時關注的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科研人員在填寫問卷時,表1中的選項最多可以選擇3項,調查結果以累計疊加法統(tǒng)計展示。
表1 高??蒲腥藛T擬投稿時選擇高校學報的關注點一覽
為了方便科研人員填寫和回收結果,基于問卷星(www.wjx.cn)平臺制作調查問卷,并通過電子郵件、微信、QQ、釘釘等工具發(fā)放問卷,自主編寫計算機程序進行問卷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調查問卷在26所高校內等量發(fā)放,在截止回復時間內共回收有效問卷691份,其中科研工作者群體有效問卷423份,學生群體有效問卷268份。
Martilla和James[21]于1977年提出IPA方法,它是一種可以通過建立模型直觀地展示被調查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重視程度與實際感受程度的測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被調查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感源自其對于該產品或服務各屬性的重視程度,以及對各屬性績效表現程度的評價。IPA方法形象直觀,適用性強,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旅游[22]、電子商務[23]、教育[24]等領域。本研究將基于IPA方法,以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為尺度,針對高??蒲腥藛T擬投稿時選擇高校學報的關注點展開調查,依據高??蒲腥藛T對各關注點的重視程度與滿意程度,建立IPA模型,分析高??蒲腥藛T對擬投稿時選擇高校學報的關注點的實際體驗,并以此量化研究結果為揭示高校學報難以吸引優(yōu)質學術稿源問題的重要依據。
表1中填答選項得分設計如下:“非常不重要”記1分、“不重要”記2分、“一般”記3分、“重要”記4分、“非常重要”記5分。IPA模型中,某關注點平均值即為科研人員問卷填寫分數總和與有效樣本數的比值。
按重要性得分排序:表2顯示,科研工作者群體向高校學報投稿前,更關注“收錄類別”“自媒體傳播力”“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而不太關注“征稿范圍”“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版面費”;表3顯示,學生群體向高校學報投稿前,更關注“審稿時長”“反饋審稿意見”“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而不太關注“稿費”“自媒體傳播力”“影響因子”。
表2 科研工作者群體IPA分析表
表3 學生群體IPA分析表
按表現性得分排序:表2顯示,科研工作者群體向高校學報投稿后,更滿意“征稿范圍”“投稿流程便捷性”“版面費”,而對“反饋審稿意見”“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收錄類別”等感到不太滿意;表3顯示,學生群體向高校學報投稿后,更滿意“版面費”“投稿流程便捷性”“征稿范圍”,而對“出版時長”“反饋審稿意見”“審稿時長”等感到不太滿意。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校科研人員向高校學報投稿前預期重要程度和投稿后體驗滿意程度間的關系,將表現性得分減去重要性得分,得出重要性-表現性落差,落差值為正值時,表示高??蒲腥藛T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的體驗滿意程度大于投稿前的預期重要程度,而落差值為負值時,表示高校科研人員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的體驗滿意程度小于投稿前的預期重要程度。高??蒲腥藛T重要性-表現性落差詳細數據如表2、表3所示。
將表2、表3中表現性指標作為橫坐標軸(x軸),重要性指標作為縱坐標軸(y軸),構建IPA二維象限圖,將表現性得分總平均分、重要性得分總平均分分別作為二維象限圖x軸、y軸的分界點,將表2、表3中各關注點項目得分導入二維象限圖坐標系對應象限中,最終確定高??蒲腥藛T高校學報投稿體驗的IPA矩陣,如圖1、圖2所示。
圖1 科研工作者群體IPA矩陣
圖2 學生群體IPA矩陣
第一象限為優(yōu)勢區(qū),表現性得分和重要性得分均高于總平均分。落在第一象限的關注點項目對于高校科研人員較為重要,同時高??蒲腥藛T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體驗感較好。高校學報在后續(xù)吸引優(yōu)質稿源時更應該重視落在第一象限的關注點項目,確保其優(yōu)勢地位。
對比圖1和圖2,對于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來說,高校學報在“投稿流程便捷性”這一關注點項目上有顯著優(yōu)勢,這主要得益于多數高校學報基本實現了稿件采、編、審、校、發(fā)全流程線上處理,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給高校學報辦刊效率帶來了顯著提升,也讓高校科研人員在“投稿流程便捷性”這一關注點項目上有較好的用戶體驗。對于科研工作者群體來說,高校學報在“版面費”這一關注點項目上也有顯著優(yōu)勢??蒲泄ぷ髡呷后w多數是在各類科研基金資助下開展科研工作,“版面費”一般在科研資金中有專項預算,且??顚S?因此他們并不太在意“版面費”的多少。此外,高校學報并非以營利為目的,僅象征性收取“版面費”以用于日常合理開支,因此科研工作者群體對高校學報“版面費”這一關注點項目有較好的用戶體驗。
第二象限為改善區(qū),表現性得分低于總平均分,而重要性得分高于總平均分。落在第二象限的關注點項目對于高??蒲腥藛T較為重要,但是高??蒲腥藛T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體驗感較差。高校學報在后續(xù)吸引優(yōu)質稿源時應著重改善落在第二象限的關注點項目。
對比圖1和圖2,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一致認為,高校學報在“收錄類別”“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審稿時長”等3個關注點項目上需要改善。此外,兩類群體也表現出較多不同之處:科研工作者群體認為高校學報在“自媒體傳播力”這一關注點上也需要改善;學生群體認為高校學報在“出版時長”“反饋審稿意見”“版面費”“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等4個關注點項目上也需要改善??蒲泄ぷ髡呷后w在意出版時滯相關的關注點項目,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將科研論文投到高校學報,希望能盡快有審稿結果,錄用后希望能通過不同的方式(網絡首發(fā)、自媒體傳播)第一時間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便于同行交流。學生群體同樣在意出版時滯,但他們并不是急于分享研究成果,而是限于畢業(yè)時間,國內多數高校均要求研究生在發(fā)表一定數量的科研論文后才有資格申請學位,因此,他們不僅在意“審稿時長”“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還在意“出版時長”。學生群體,特別是碩士研究生在讀的學生群體在撰寫科研論文之初,筆觸往往會稍顯稚嫩,投稿后盡管未被錄用,但是他們不希望僅僅是一個“拒稿”,而是希望高校學報能夠反饋審稿意見,以便他們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再次投稿。部分在讀研究生所撰寫的科研論文被高校學報錄用后,“版面費”可以通過導師的科研項目經費來報銷,但是多數都是自行承擔,因此他們認為高校學報“版面費”需要改善。近年來,國內龐大的發(fā)稿需求致使科技期刊版面資源愈加稀缺,學生群體希望自己能夠精準、高效地投稿,于是他們會選擇從萬維書刊網、經管之家、小木蟲等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上尋找更真實可信的投稿信息。
第三象限為機會區(qū),表現性得分和重要性得分均低于總平均分。落在第三象限的關注點項目對于高??蒲腥藛T不太重要,同時高校科研人員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體驗感較差。盡管高校科研人員目前對這些關注點項目感知重要性不高,但是可能會隨著高??蒲腥藛T需求轉變,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響,高??蒲腥藛T的感知重要性可能會提升,因此,高校學報在后續(xù)吸引優(yōu)質稿源時,仍應持續(xù)關注落在第三象限的關注點項目,在辦刊資源充裕時進行適當提升,以期高校科研人員能獲得更好的投稿體驗。
對比圖1和圖2,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均認為高校學報的影響因子存在提升空間,這說明當前在學術評價領域,對影響因子的盲目崇拜現象依然存在。此外,對于高校學報來說,向科研工作者群體反饋審稿意見,盡快正式刊出他們的科研論文;給予學生群體一定的稿費,通過自媒體傳播他們的研究成果:均屬于錦上添花的操作,這給高校學報服務差異化定位指明了方向。
第四象限為驚喜區(qū),表現性得分高于總平均分,而重要性得分低于總平均分。落在第四象限的關注點項目對于高??蒲腥藛T不太重要,但是高??蒲腥藛T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體驗感較好。高校學報在后續(xù)吸引優(yōu)質稿源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暫時不考慮對落在第四象限的關注點項目進行服務質量提升,甚至可以將落在第四象限關注點項目的支持政策和建設資金適當轉移到優(yōu)勢區(qū)和改善區(qū)的關注點項目上。
對比圖1和圖2,高校學報的“征稿范圍”給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均帶來意外驚喜,這可歸因于高校學報“小而全”的傳統(tǒng)辦刊定位,可刊發(fā)各學科的科研成果。此外,“稿費”“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等兩個關注點項目給科研工作者群體帶來意外驚喜??蒲泄ぷ髡呷后w投稿的主要目的是分享自己的學術成果,而非獲得稿費,因此,高校學報對部分優(yōu)秀稿件給予一定量稿費,是科研工作者群體事先未曾預料到的。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是近年來興起的信息共享類平臺,科研工作者群體日常工作繁雜,特別是科研和教學任務較重,沒有閑余時間關注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因此,當他們突然發(fā)現還有這類信息共享平臺時,無異于發(fā)現了“桃花源”。
綜合上述IPA實證分析結果,可以得出:
(1)“影響因子”和“收錄類別”是衡量科技期刊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核心指標。圖1、圖2中,關注點項目“收錄類別”均落在第二象限,關注點項目“影響因子”均落在第三象限,可見,對于高校科研人員來說,高校學報的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需要顯著改善。
(2)高校學報在長期辦刊實踐中,不斷歸納、提煉出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收稿方向,即“征稿范圍”,它是高校學報內容取向和辦刊定位的直接表征。圖1、圖2中,關注點項目“征稿范圍”均落在第四象限,可見,對于高??蒲腥藛T來說,高校學報內容取向和辦刊定位優(yōu)勢顯著。
(3)“審稿時長”“出版時長”“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版面費”“稿費”“投稿流程便捷性”“反饋審稿意見”“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自媒體傳播力”均是高??蒲腥藛T投稿高校學報用戶體驗的直接表征。圖1、圖2中,用戶體驗的9個關注點項目分布呈散點狀,對于高??蒲腥藛T來說,高校學報用戶投稿體驗喜憂參半。
高校學報為了能夠吸引優(yōu)質稿源,理應高度重視高??蒲腥藛T投稿體驗的影響因素,竭力為高??蒲腥藛T營造良好的投稿服務氛圍。IPA方法的分析結果表明,高??蒲腥藛T對高校學報的重視程度較高,使得本次調查中部分關注點項目的重要性-表現性落差值呈現負值。本研究圍繞高校科研人員對高校學報各關注點項目的重視程度和滿意程度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以下啟示。
IPA方法的分析結果顯示,對于高??蒲腥藛T來說,高校學報“影響因子”和“收錄類別”的表現性得分均較低?!坝绊懸蜃印焙汀笆珍涱悇e”是高校學報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最直接的外化表現,很難在短時間內顯著改善,那么高校學報是否就可以對這兩個關注點項目棄之不理?本研究認為不能棄之不理,高校學報要想吸引優(yōu)質稿源,更要對這兩個關注點項目引起足夠重視。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是高校學報的立身之本、發(fā)展之源,提升高校學報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需要高校學報編輯部強化頂層設計,制定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積極構建高校學報發(fā)展新格局。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動謀劃[25],由“被動等稿”到“主動約稿”,由“學科綜合”到“問題綜合”,通過系列舉措轉變固有、陳舊的辦刊模式和辦刊機制,成效顯著,目前已成功躋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陣列。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2版)》數據顯示,《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復合影響因子達到7.994,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再次位列全國高校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一名?!吨心洗髮W學報(自然科學版)》提出前段一流學者辦刊、中段卓越編輯敬業(yè)、后段先進技術賦能的“三段共振”全流程模式,有效提升了學報的學術影響力,表現在其被國內外知名檢索數據庫收錄,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19—2023年)梯隊期刊項目,來稿數量每年以15%的幅度增加[26]。顯然,高校學報編輯部科學規(guī)劃、創(chuàng)新謀劃,完全可以在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上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效。
IPA方法的分析結果顯示,高校科研人員對高校學報“征稿范圍”的重要性感知和表現性感知存在顯著差異,重要性-表現性落差為正值。“征稿范圍”是否真的能夠持續(xù)成為高校學報辦刊的顯著優(yōu)勢?本研究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征稿范圍”表現性得分越高,越突顯高校學報現有“大拼盤”的辦刊理念根深蒂固。長期以來,高校學報依附于高校,為高校各學科建設服務,因此,其欄目設置和刊登內容的綜合性尤為顯著,綜合性往往演化為“萬文皆包容”,不分學科專業(yè)、不分教研科研,達到基本學術水準、不違反學術道德的論文均可刊,也正是如此,高校科研人員對高校學報“征稿范圍”的表現性感知非常滿意?!按笃幢P”“萬文皆包容”的辦刊理念,讓高校學報呈現無特色、無重心、無主題的狀態(tài),“全、散、小、弱”順應而生。
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fā)《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做精做強專業(yè)類、綜合類學術期刊,帶動學科和行業(yè)發(fā)展,給高校學報發(fā)展進一步明晰了方向。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亟需理清辦刊理念,回歸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助推高校學科發(fā)展的辦刊初心。高校學報既不能固守傳統(tǒng)的“大拼盤”辦刊理念,也不能貿然選擇創(chuàng)新的“專業(yè)化”“專題化”辦刊理念,本研究認為高校學報作為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的重要“窗口”,理應有的放矢地支撐所在高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每一階段核心任務,特別是積極圍繞所在高校戰(zhàn)略性中心工作策劃重點選題,用選題引領作者,用內容塑造特色。當所在高校有本科專業(yè)入選“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時,高校學報應聞風而動,聚焦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發(fā)展熱點,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策劃前沿選題,從而吸引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相關教學科研人員投稿。同理,“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卓越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等教育戰(zhàn)略和規(guī)劃均給高校學報提供了一次絕佳的吸引優(yōu)質稿源、塑造辦刊特色的契機。理清理念、回歸初心、策劃選題、集中發(fā)表本校教育戰(zhàn)略和規(guī)劃的相關學術成果,逐漸形成科研成果積累,既能提高高校學報的辦刊質量,又能突顯特色定位,進而以特色引領發(fā)展,將“千刊一面”轉變?yōu)椤扒Э妗薄?/p>
高??蒲腥藛T在向高校學報投稿后的用戶體驗,是高校學報編輯服務工作質量的直接反映,更易成為高校學報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進程中的堵點。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需要一個積極進取、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編輯隊伍,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提升顯示度和競爭力,彰顯辦刊亮點。
在不同的研究動機下,高??蒲腥藛T對高校學報投稿體驗感知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吸引優(yōu)質稿源,高校學報編輯更應提供差異化服務。在上述關注點項目中,與投稿體驗相關的關注點項目和高校學報編輯服務直接相關,是編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著力點。
在“審稿時長”方面,高校學報編輯應在第一時間對高??蒲腥藛T的來稿進行初審,凡是符合辦刊定位的稿件,應高效送審,且需密切關注稿件審稿狀態(tài);對外審延誤稿件,應督促外審專家及時完成,或是另尋外審專家,盡可能縮短審稿時長。
在“出版時長”方面,科研工作者群體對其重要性感知低于學生群體,因此,高校學報在同等條件下,可優(yōu)先在印刷版上刊出學生群體的錄用定稿,以方便他們盡早達成畢業(yè)的基本條件。
在“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方面,限于有限的版面資源,對已完成審稿并確定可以錄用的稿件,高校學報可以采用錄用定稿網絡首發(fā),以達成宣示作者首發(fā)權的初衷。
在“版面費”方面,高校學報可繼續(xù)向科研工作者群體收取合理的費用,而對于學生群體,高校學報可考慮酌情減免版面費,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在“稿費”方面,高校學報可考慮暫時停止向科研工作者群體發(fā)放,如辦刊經費充裕,可考慮向學生群體支付一定量的稿費,以吸引他們向高校學報投送優(yōu)質稿源。
在“投稿流程便捷性”方面,高校學報應進一步與期刊協同處理系統(tǒng)供應商合作,不斷優(yōu)化投稿流程,構建多場景進入模式,如可分別開發(fā)科研工作者群體版本、學生群體版本,從而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鞏固現有優(yōu)勢。
在“反饋審稿意見”方面,科研工作者群體對其重要性感知低于學生群體,因此,對于學生群體,高校學報應當以培育科研新人為己任,盡可能反饋客觀、公正的審稿意見,以助其成長。
在“自媒體傳播力”方面,科研工作者群體對其重要性感知高于學生群體,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學報編輯應積極建設自媒體平臺,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網絡平臺第一時間傳播高??蒲腥藛T特別是科研工作者群體的學術成果。
在“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方面,學生群體對其重要性感知顯著高于科研工作者群體,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的出現滿足了高??蒲腥藛T特別是學生群體的投稿信息檢索與獲取的現實需求,因此高校學報應盡可能入駐學術期刊第三方點評網站,以主人翁心態(tài)與作者面對面交流,及時答疑解惑。
在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吸引優(yōu)質稿源是高校學報提高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根本保障。本研究將高校科研人員細分為科研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從兩類群體投稿感知視角出發(fā),歸納總結高??蒲腥藛T向高校學報投稿時的關注點,從高校學報辦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內容取向和辦刊定位、用戶投稿體驗3個方面篩選出12個維度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并發(fā)放問卷,收集研究數據,建立高??蒲腥藛T的高校學報投稿體驗IPA模型,對高??蒲腥藛T向高校學報投稿時關注點的預期重要性和實際表現性進行定量分析,以此發(fā)現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提出改善對策與建議。
高校學報吸引優(yōu)質稿源無法一蹴而就,本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選取的高??蒲腥藛T向高校學報投稿時的關注點不夠全面,所選取的關注點細致程度不足,需進一步細化;二是調查對象選取的范圍不夠廣,問卷發(fā)放數量有限,沒有覆蓋更多地區(qū)、更多類型的高??蒲泄ぷ髡?且受訪者的主觀評價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數據的科學性。上述不足也正是后續(xù)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