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現代科技水平的提升,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yè)變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成為高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關鍵要素。鋼琴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教學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舉措。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高校鋼琴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互聯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高校傳統(tǒng)鋼琴教學的問題和不足愈加凸顯。基于此,文章在深入研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和教學改革的積極意義的前提下,針對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不足,結合“互聯網+”的特征和優(yōu)勢,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互聯網技術融入高校鋼琴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實現高校鋼琴教學中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的高度融合,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深入融合,不斷滿足高校鋼琴教學的需求。辦法: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實地調查法等方法,梳理和總結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結果:文章概述“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教學對學生成長發(fā)展、教師教學能力、鋼琴教學資源補充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同時梳理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不高、教學資源建設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最后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嶄新的思路,旨在為高校鋼琴教學實現“互聯網+”的探索提供參考,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高質量復合型鋼琴人才。結論:通過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研究,文章得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的有效路徑,指出要通過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打造互聯網教學環(huán)境、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以及構建數字化評價機制等,促使互聯網技術的價值在鋼琴教學中得到全面彰顯。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鋼琴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624.1;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0-0-03
互聯網作為現代化教育教學的載體和象征,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了高校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實踐性、針對性以及互動性不強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高校的教學改革要求?;ヂ摼W技術能夠有效優(yōu)化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配置,彌補傳統(tǒng)鋼琴教學的不足,促使鋼琴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和趣味化,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建設和發(fā)展。
1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的價值及意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高校鋼琴教學更加多元化。互聯網與高校鋼琴教學的結合,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鋼琴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也為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注入了活力,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促使鋼琴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1.1 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鋼琴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互聯網技術與鋼琴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助于以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展示鋼琴教學中抽象化的內容,促使學生有效理解鋼琴教學內容,也能夠促使學生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身的鋼琴彈奏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自我創(chuàng)造性。高校鋼琴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鋼琴彈奏技巧,還需要學生了解鋼琴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通過鋼琴演奏實現情感的傳達,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樂感。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言傳身教的形式進行鋼琴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興趣不足,導致課堂整體教學效率不高。“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進行鋼琴教學,能夠通過多媒體平臺、虛擬現實技術等提供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實現鋼琴教學內容的內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教學活動中[1]。
1.2 有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教師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鋼琴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一方面,教師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獲取資源的途徑,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獲取最新的鋼琴音樂發(fā)展動態(tài),有助于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也能夠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善鋼琴知識體系,更加有助于教師順利推進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能夠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及智慧化的學習空間打造,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鋼琴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感,賦予鋼琴教學新的生命力。
1.3 有助于豐富鋼琴教學資源,充實鋼琴教學內容
互聯網擁有的海量音樂內容成為鋼琴教學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促使鋼琴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全面。依托互聯網平臺獲取鋼琴教學資源,不僅能夠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還能夠補充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一方面,高校通過互聯網平臺對鋼琴教學資源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并且通過建立資源數據庫的形式上傳不同音樂網站、音樂平臺上的鋼琴教學內容,為教師鋼琴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撐。另一方面,通過搭建數字化教學平臺,教師上傳自身的教學經驗、經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能夠進一步完善高校內部教學資源庫[2]。
1.4 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應用為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一方面,互聯網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興趣。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能使學生的鋼琴綜合技能得到提升。豐富的互聯網教學資源能夠使學生及時掌握鋼琴教育發(fā)展的最新態(tài)勢,激發(fā)學生的音樂靈感和鋼琴創(chuàng)作興趣,也能夠加強學生在線上的互動和交流。互聯網中多樣化的案例資源能促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尋找與自身相匹配的學習方式,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2 目前高校鋼琴教學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著鋼琴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具體表現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鋼琴學習基礎薄弱;教師缺乏信息素養(yǎng),鋼琴教學資源建設不足;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體系缺失等。
2.1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鋼琴學習基礎薄弱
高校大多數學生鋼琴學習基礎薄弱,學生鋼琴彈奏水平參差不齊。高校鋼琴教學并未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專業(yè)和班級的分類,也未全面摸排和調查學生的鋼琴學習情況,導致鋼琴教學內容和進度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最終使得部分學生在鋼琴學習中出現了畏難情緒,甚至產生厭煩的心理,不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也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3]。
2.2 教師缺乏信息素養(yǎng),鋼琴教學資源建設不足
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學資源較為短缺,教師未能將最新的鋼琴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導致鋼琴教學活動存在僵硬化的現象,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不足。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不足也是影響鋼琴教學效果的因素。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鋼琴專業(yè)技能水平,但是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能力不足。同時,高校學生作為互聯網的主力軍,是互聯網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教師在教學中未能將學生感興趣的互聯網內容與教學內容結合,未能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在鋼琴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2.3 教學模式單一落后,學生學習熱情不足
首先,高校教師在鋼琴教學中仍主要運用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言傳身教的教學手段及依據課本進行集體式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教師也未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其次,按部就班的教學內容與高校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理念相違背,未能根據社會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和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最后,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示范和模仿的形式進行教學,僅僅通過新媒體平臺播放演奏曲目,使學生進行模仿學習,本質上并未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2.4 鋼琴教學評價機制缺失,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評價機制的建立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高校鋼琴教學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升。評價形式以結果性的考核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教師難以全面了解學生鋼琴學習的真實水平。同時,評價主體中缺乏學生自身、鋼琴專業(yè)人員等多元主體的評價,影響最終的評價成果展示。
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有效路徑
3.1 打造鋼琴教學資源庫,實現鋼琴教學精準化
高校要完善鋼琴教學資源庫,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并根據師生對鋼琴教學的需求搭建數據資源平臺,全面整理和歸納現有的鋼琴教學資源,同時按照鋼琴技能教學、鋼琴文化內涵傳播等主題進行劃分,為教師開展鋼琴教學活動提供充足的保障。此外,高校也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鋼琴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促使教師更加全面、精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案,促使鋼琴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方向。高校也要提高對在鋼琴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重視程度,為互聯網鋼琴教學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高校還要提供資金、技術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使互聯網技術的作用能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得到充分發(fā)揮。
3.2 更新鋼琴教育教學理念,強化鋼琴教學數字化
教師要不斷更新鋼琴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智慧化、現代化的鋼琴教學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鋼琴教學翻轉課堂,根據鋼琴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學習現狀為學生制作鋼琴教學視頻,并且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講解視頻中的內容,解決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困惑。其次,可以通過搭建共享交流平臺的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借助線上平臺為學生提供不同主題和內容的教學視頻資源,為學生搭建線上互動和討論區(qū)域,為學生提供線上模擬練習區(qū)域等,以此提升線上和線下教學的配合度,推動鋼琴教學的數字化建設。最后,教師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課堂教學場景,促使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情感能夠得到更好的彰顯和傳達。
3.3 提升教師鋼琴教學素養(yǎng),實現教師教學豐富化
高校要不斷提升教師的互聯網素養(yǎng),促使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鋼琴教學活動。第一,高校教師要通過自主學習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從而以更強的業(yè)務能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鋼琴教學內容。第二,高校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和方式提升教師在鋼琴教學中的互聯網應用能力。高??梢砸劳谢ヂ摼W技術將最新的教育資源引入教師培訓活動中,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通過舉辦比賽的形式,針對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微課、慕課的制作,教師直播課程的錄制以及教師對互聯網教學平臺的使用情況等進行評比,以促使教師提升對互聯網技術的重視程度;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將教師的互聯網素養(yǎng)與其晉升、評優(yōu)等掛鉤,督促教師不斷完善自我。
3.4 完善高校鋼琴教學體系,促成評價體系系統(tǒng)化
構建鋼琴教學評價機制,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鋼琴教學評價體系建設的完整性。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能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達成動態(tài)化的監(jiān)督,并且能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和數據資源的分析,將鋼琴教學現狀通過數據的形式直觀、清晰地展現出來,為教師鋼琴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和完善奠定基礎。一方面,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教學主體的多元化,對教師、學生等評價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另一方面,實現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的數字化建設。將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等通過量化的形式進行數據化呈現,不斷豐富、完善教師的評價指標,促使師生結合評價指標的反饋調整完善鋼琴學習計劃和教學計劃。
4 結語
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實現互聯網與教育的有效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放置于教育主體地位,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教學平臺、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及創(chuàng)建教學評價體系,從而實現鋼琴教學的與時俱進,推動高校鋼琴教學的整體性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忠林.新時代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思考[J].戲劇之家,2020(12):153,155.
[2] 薛飛.“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鋼琴微課教學與翻轉課堂的開展[J].藝術科技,2018,31(12):238,264.
[3] 張海濤.“互聯網+”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策略[J].戲劇之家,2022(31):100-102.
作者簡介:尹鈺(1995—),男,遼寧開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