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實現(xiàn)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教師要將深度學習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難點和重點的分析、主要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安排等環(huán)節(jié)入手,深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化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代飛(1985—),女,西安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教學設計是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規(guī)劃和設計,對于提高教學的科學性、保障課堂質量和教育功效有著重要意義。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應該尋求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和變革,尋找能夠深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知識內化能力的有效策略[1]。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當中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從生活化教學以及增強化學教學實踐性等方面優(yōu)化教學設計,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發(fā)揮提綱挈領作用
教學目標的設定對于教學設計以及課堂實踐都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結合學生學情和教材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和情感為指導,發(fā)揮出引領教學活動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作用。教師要深入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思想,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實現(xiàn)深度教學。
例如,在教學“鈉及其化合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設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①掌握金屬鈉的性質,掌握鈉與O2和H2O的化學反應過程。②掌握Na2O和Na2O2的性質特點、Na2CO3和Na2HCO3的特點,并掌握相關的一些化學反應式,同時了解Na2CO3和Na2HCO3的一些用途。③學習焰色反應的相關知識,學習焰色反應的實驗,了解鈉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焰色反應現(xiàn)象。(2)技能目標:①結合課本當中的切割金屬鈉、坩堝加熱金屬鈉、鈉與水的反應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加熱Na2CO3和Na2HCO3等實驗,讓學生掌握相關實驗方法。②掌握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探究實驗原理的方法。(3)情感目標:①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②發(fā)展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師梳理課本內容、落實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過程。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教師制訂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并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基于深度學習的理念,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重視對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目標入手,確定綜合發(fā)展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方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真實學情,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等,有意識地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設定目標。例如,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和理解的能力有所欠缺,那么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側重強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拓展性知識內容可適當進行壓縮,以便更加精確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扎實,學習和理解能力比較突出,那么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就可以考慮提高拓展性,使課堂囊括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加有效地深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能力。根據(jù)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和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應將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根本,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對于化學實驗現(xiàn)象和過程的把握當作重點,更好地深化課堂教學,提升高中化學整體教學質量。
二、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不同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功效。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jù)知識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呈現(xiàn)知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深化理解。同時,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和吸收,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有效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例如,“鈉及其化合物”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典型,介紹了活躍金屬鈉及其一些常見化合物的性質,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對于活躍金屬元素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可豐富學生對于金屬的認知。鈉的化合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師可參照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選擇生活化教學、實踐教學、互動教學等方法展開教學。
(一)生活化教學
高中化學當中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有些實驗甚至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與自身生活實際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lián)系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當中從化學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方法呈現(xiàn)知識,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降低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Na2HCO3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家庭廚房中常用的小蘇打為知識呈現(xiàn)的切入點,利用小蘇打在制作糕餅、清潔油污、清洗蔬菜等多方面的用途,拉近理論知識學習和生活的距離,進一步深化教學。
(二)實踐教學
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動手做化學實驗,對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多樣化設計,能夠使學生從多角度對化學問題展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從實驗現(xiàn)象中掌握實驗的原理。在開展演示實驗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實驗細節(jié)的展示,注重實驗過程的設計、操作以及實驗現(xiàn)象和理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一邊觀察實驗細節(jié)一邊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比較好。除了在課堂上演示實驗,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去實驗室親自進行實驗探究。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當中,由于實驗課程時間安排比較緊張,因此為了保證學生順利進行實驗并取得正確的實驗結果,部分教師會提前對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器材操作等進行講解,而留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比較少。這樣嚴格控制學生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以驗證理論知識為目的完成實驗的化學實驗課,所起到的教學效果往往比較差。實驗的重點在于操作,教師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使學生在實驗過程的設計、實驗器材的操作、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自己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培養(yǎng)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盡管各高中學校的教學進度和實驗課程安排不同,但教師都應盡量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探究放在一起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更加凸顯教學的實踐性。
(三)互動教學
課堂互動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是教學目標達成以及教學效果實現(xiàn)的重要路徑。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以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可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互動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有效的課堂互動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地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和內化的效率,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2]。例如,在教學“認識有機化合物”相關知識的時候,對于烷烴、烯烴、苯的同系物等有機化合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復雜有機化合物進行命名,讓學生充分掌握教師所傳授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原則和方法。同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如搶答競賽等趣味性的互動游戲,有效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運用熟練度和化學思維能力。在搶答競賽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式,然后依次在課件上進行展示,讓學生依據(jù)命名原則和方法判斷化合物的名字并進行搶答,教師則作為組織者和裁判給學生進行計分。
三、豐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活動效率
課堂當中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課堂導入、知識呈現(xiàn)、知識內化以及總結反思等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規(guī)劃各個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在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當中,教學活動應該符合以下原則。
(一)具有激趣性
教學活動首先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深入學習和探究化學知識,如果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不足,再怎樣設計教學、規(guī)劃課堂都只會事倍功半,難以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高中化學的知識特點,找好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第一時間就能夠產(chǎn)生興趣,引領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了解火箭推進劑”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先播放我國發(fā)射火箭的視頻,通過航空航天、外太空探秘、登月探索等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關注火箭推進劑的原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強調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想要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從設計具有激趣性的課堂入手,通過趣味化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當中學習和探究化學知識。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會更加積極和主動,能更好地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
(二)具備多樣性
以往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以灌輸式的教學為主,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學習,對于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反應現(xiàn)象、化學公式、元素周期表等知識要點,往往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形式非常單一,長此以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且沒有隨著化學知識內容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貫徹深度學習理念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深挖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從不同知識模塊的特點入手,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開展方式。這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躍和精彩,而且能夠綜合性地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鈉、碳、硫、鐵、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若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采用從單一的元素逐步過渡到化合物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比較低。但是,在教學有機化合物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涉及較多學生感覺很陌生的、化學表達式較復雜的有機化合物,教師如果依然從其性質開始講起,難免會讓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比較吃力。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調整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從生活化的知識內容講起,讓學生將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和生活當中的一些常見、常用的物品聯(lián)系在一起,逐漸熟悉這些有機化合物,然后再去學習其化學組成、化學表達式以及化學性質等。這樣就能夠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再如,“化學反應與能量”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要從學生思維方法、思維模式方面著手,多開展一些如問題式教學、項目探究學習等活動,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3]。
(三)應用多媒體
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學活動,讓教學方法的實施更加具有可行性,教學效果更好。如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化學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在講解一些比較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軟件進行動態(tài)展示,讓學生更加細致地學習。比如在進行焰色反應演示實驗時,有些金屬或化合物的反應有一定的危險性或者實際演示成本太高,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實驗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習。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和深入。
結語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在整合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統(tǒng)整化學課堂教學,做好整體的規(guī)劃和設計,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史蕓.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11):124.
[2]王洪杰.高效課堂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探討[J].試題與研究,2019(6):127.
[3]周改英.高中化學教學設計問題探討[J].化學教學,20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