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嫻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應建立現(xiàn)代化英語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合理引導,優(yōu)化教學效果。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的課堂教學為例,討論在信息化教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教師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師生共同參與。在網(wǎng)絡時代,信息化技術已全面普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將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解決當前英語教學中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和興趣的問題。通過營造真實有效的英語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內容,以色彩豐富、形象鮮明的教學表現(xiàn)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不僅如此,信息化技術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在極大地節(jié)省教學成本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特別是豐富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間接地促進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建立??梢哉f,信息化技術手段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筆者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利用虛擬現(xiàn)實,營造逼真情境
現(xiàn)代教學媒體具有直觀性、科學性等優(yōu)勢,能夠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很多問題,起到高效助教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中年級的學生在接受與理解抽象的英語知識時有一定困難,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只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生動、直觀的語言情境,通過情境幫助學生形成元認知。如,對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中的Story time進行情景對話練習時,課文中呈現(xiàn)的是農(nóng)場場景,當前有過實地參觀“farm”的經(jīng)歷的學生較少。他們雖然在電視、電影或動畫里見到過農(nóng)場的景象,但由于直觀經(jīng)驗的缺乏,無法把農(nóng)場細節(jié)描述到位,阻礙了學生的深入學習。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這一難題。利用VR技術重構教學模式,呈現(xiàn)逼真的“farm”的場景,讓學生沉浸式體驗,豐富感性認識,在虛擬農(nóng)場生活中獲得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的真實體驗。VR技術的運用,突破了空間和視覺的限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它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有效調動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調動語言知識儲備,進行課本對話的模擬練習和創(chuàng)新改編,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跨時空學習交流,有效解決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帶來的語言學習體驗感的缺失,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思結合、學用結合。
二、借助微視頻,引導自主學習
微視頻的風靡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變革。微視頻具有短時、形象的特點。小學低年段的學生保持注意力時間短,對新鮮的事物、新穎的形式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視頻資源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優(yōu)化英語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In the library一課時,圍繞“l(fā)ibrary”這個情境,可以將“prohibiting sign”貫穿于整個課堂,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可在網(wǎng)上搜索或是提前錄制在圖書館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回答視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為,為什么是不文明的,從而自然導入這一單元的祈使句型“Don’t...”。課后也可以布置學生搜索“prohibiting sign”,或布置學生錄制與主題相關的微視頻——“在公共場所要杜絕哪些不文明行為”,上傳到班級QQ群中共享。借助短短幾分鐘的微視頻去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為英語課堂服務,打造寓教于樂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三、智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實現(xiàn)精準教學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的幾大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離不開大量語言輸入,聽、讀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形式也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常是教師輸出、學生被動輸入的形式,長此以往,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也無法實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相應調整。因此,要想突破課堂中的時空局限,教師可借助互動反饋系統(tǒng),結合圖文并茂、有聲有形的課件,構建符合學生學情的高效課堂。在新授知識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借助學情診斷等功能選擇符合教學目標的測驗形式如單詞競賽、AI人機對話等,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情,幫助學生自查并糾正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也可針對學生薄弱環(huán)節(jié)實施精準教學、分層教學,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這一單元主要圍繞“文具”這個話題展開,學習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這個話題是學校情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也是人們正常交流時的一個重要句型。學習這個單元的知識,通常靠學生自己讀或教師讀、學生聽,亦或是聽錄音的形式,看似完成了課堂目標,實則由于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獲得及時反饋,很難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薄弱點,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單詞競賽,將學生分成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單詞大比拼,每個學生都能利用手中的互動答題器參與到競賽中來??菰锏膶W習體驗在競爭的氛圍中變得生動、鮮活,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也自然地習得了語言。同時教師能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針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給予答疑和指導,課后還可以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高頻錯誤錄成微課講解,輔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了教學的準確性。
四、巧用教學軟件,突破時空局限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具有時空局限性,師生之間的互動只限于課堂。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突破了時空局限,實現(xiàn)了師生間的實時交互?!靶鹿凇币咔槠陂g,涌現(xiàn)出了很多“云授課”教育形式。我校使用希沃白板結合QQ教師助手進行在線教學和課后作業(yè)批改,通過這些軟件,教師可以錄制微課供學生學習,還可將學習資料上傳至班級群中實時共享。學生也可將學習中的困惑發(fā)布于平臺,由同學和教師解答。當然,類似的軟件還有很多,部分還提供了豐富的課外學習內容,學習課文之后,有配套練習或朗讀、背誦等打卡任務,可以檢測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并及時糾正,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知識。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 Unit 7 On the farm 的Story time中有很多家畜和水果類的新單詞。教師可以借助白板,引導學生一起整理有關家畜和水果類單詞的思維導圖。軟件中每個單詞既有發(fā)音閱讀,又有語音標注,配以中文解釋和圖片。在整理歸納時,學生可以同步學習單詞發(fā)音,了解詞義,記住單詞形象,達到音、形、義的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學會構建知識體系,在樂學中智學,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誠然,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支撐,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教師的精準化教學提供了實現(xiàn)的可能性,但是二者如何完美融合也是一個難題。如何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更好地服務于小學英語課堂,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路徑,讓信息技術和小學英語教學融合向更深處漫溯!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qū)浦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