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
【摘要】兒童習作應該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進行言語實踐,且教師指導應伴隨習作全過程。為了精準指導學生習作,提升習作能力,需要教師在學生習作過程中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習作支架,為學生言語表達提供關鍵支持。在習作指導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兒童表達需求;搭建交往情境,尋找兒童傾訴對象;緊扣習作要素,突破兒童語用瓶頸;借助評價情境,提升兒童習作素養(yǎng)。讓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在習作情境下,有效汲取,扎實實踐,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習作素養(yǎng);習作情境;習作表達;習作評價
習作素養(yǎng)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提高習作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中之重。新課標提到,“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币虼耍曌髑榫硨τ谔岣吡曌魉仞B(yǎng)來說至關重要。
什么是習作情境?就是在習作過程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在搭建交往平臺,設計練寫任務,提供評價路徑等習作指導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狀態(tài)下愉快習作所采用的方法、措施、策略等。習作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融入習作全過程。習作的興趣激發(fā)、言語交往、要素練習、評價修改等都需要教師適時介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會表達,提升習作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兒童表達需求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人的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tài)之間有著強烈的聯(lián)系。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認知是被身體及其活動方式塑造出來的。學生的思維是感性的,情感最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受到外界某種事物感染時,學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習作前,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學生身體所有感官就會參與到學習狀態(tài)之中,就能夠在心理上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不知不覺進入表達的氛圍。
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通過形象的圖畫、動聽的歌聲濡染;也可以通過虛擬場景、現(xiàn)場的活動展示;還可以通過情景對話引出話題等。
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
教師準備抽簽工具放在一個密閉的盒子里走進教室。
師:咱們班每位同學都是故事大王,現(xiàn)在我想請幾位同學為大家講故事。為了公平,給大家三分鐘時間準備,然后請班長通過抽簽抽取幾位同學講故事。(學生準備)
師:好,現(xiàn)在我們請班長來抽簽,抽到的同學來講故事。
(被抽到的學生到臺前講故事)
師:剛才有“我的心兒怦怦跳”感覺的同學請舉手?,F(xiàn)在我要采訪一位同學……
教師通過這樣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學生經(jīng)歷了真實的心理體驗,心中就有了表達的源動力,筆下自然就有鮮活的語言了。
二、搭建交往情境,尋找兒童傾訴對象
有了表達的欲望,還要引導學生尋找交往的對象。著名教育家季亞琴科曾說,教學“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組織的交往”。通過言語交往,形成內(nèi)心和生活的相互觀照,讓兒童的語言與身心同步成長。
1.培養(yǎng)兒童的交往意識
實際上,“作文是一種交流,是一種用書面語言進行思想交流的方式”(陶本一)。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意識。
(1)交往對象:作文教學要將傳統(tǒng)寫作的“獨白”變成對白,將身邊的每一個人作為傾訴的對象,這個對象或是真實,或是虛擬,如把同學當成父母、校長等。例如五年級(下冊)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就可以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把身邊同學當作游客,介紹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交往方式: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交往對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允許并尊重學生在表達上有更多的個性選擇。
(3)交往效果:真正的作文教學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在交往中,學生找到了言語與生活的聯(lián)系,與別人形成情感共鳴,從而使習作過程成為以言語交往為載體的兒童享受童真生活的美好過程。
2.創(chuàng)設兒童的交往情境
習作教學要積極創(chuàng)造交往情境,滿足學生的表達之需,讓學生成為言語的創(chuàng)造者,童年生活的體驗者。
(1)分享生活的快樂:對兒童來說,他們的世界往往是豐富多彩的,幾乎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發(fā)生,而他們就是故事的主角,由于故事的瞬間性、偶發(fā)性,如果不及時強化它,很快就會忘記。若班級設置“三分鐘故事會”,每天抽簽進行,不但使學生關注了生活,也關注了自我、他人。
(2)傾訴心底的聲音:對于大千世界,學生們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借助“言語”這一工具進行發(fā)問、傾訴和交流。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搭建這樣一個應答平臺,如設立班級“知心”信箱。當學生有建議、疑問、情緒時,教師給他一個訴求的對象,以達到解疑答惑、疏通心理、提出見解的目的,同時進行言語訓練。
3.把握兒童的交往時機
兒童交往時機并不是觸手可及的,需要教師及時捕捉。這樣的時機可以預設,比如平時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四時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資源等;但有時也是偶發(fā)的,比如即時的師生交往沖突、突發(fā)的校園生活事件等。教師要隨時捕捉這樣的交往時機,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比如:
學校計劃在下周舉行一至五年級“跳蚤市場”義賣活動,考慮六年級即將畢業(yè),學習任務緊,沒有安排。結(jié)果有些學生提出訴求,希望也能參加這項活動。借此機會,教師讓大家寫信給校長,陳述參加這項活動的意義及如何實施。結(jié)果,這次作文,很多學生寫得真摯且有理有據(jù),最后如愿參加了活動。
真正的寫作是要應時應景,溝通來往。學生經(jīng)歷了場景,就會迫不及待地要與身邊人分享,這時的寫作就是水到渠成了。在交往中,兒童的行為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寫作資源,兒童的情感已經(jīng)化為言語動力。
三、緊扣要素之境,突破兒童語用瓶頸
習作訓練重在指導的過程。要想指導精準,就必須緊扣習作要素,將寫全篇的總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目標。下面就以五年級(下冊)《漫畫的啟示》為例來說說筆者是如何緊扣要素指導習作的。
1.起始“裸寫”:獲取鮮活學情
習作課起始,可以讓學生在原始狀態(tài)下動筆。這樣更易于掌握學情。
例:《漫畫的啟示》上課伊始,教師出示一幅畫,學生觀察。(如下圖)
師:能看懂嗎?(學生點頭表示能看懂)
師:那么現(xiàn)在就動筆寫一寫,要求:看清圖、文,寫清畫面內(nèi)容,寫出可笑之處。
四五分鐘后,學生的片段寫出來了,但是基本都很簡短,如下文:
一位婦女,抱著孩子,正要上車,發(fā)現(xiàn)幾個男子正站在她應該站的位置。那幾個男人假裝文盲不識字,站在她應該站的地方,真可笑。
這就是學生目前基本的作文學情:學生基本能寫出大致內(nèi)容,但是寫不具體。如何寫具體,就要教師的介入,進行二次片段練習指導。
2.借助量表:把握寫作要點
在初步“裸寫”之后,學生們寫作過程中最典型的問題——寫不具體的問題暴露出來了。于是,教師介入,適時出示了一張評價表。
習作爭星榜(一)
師:同學們,要想把畫面描述具體,就要寫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關注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衣著等。假如向家長介紹這幅圖,如何具體介紹呢?請對照這張爭星榜,修改你剛才的習作片段,符合一條標準,就獲得相應的星級。
于是,學生開始認真對標修改之前的習作,結(jié)果明顯就不一樣了:
車站里,檢票馬上開始了。四個身強體壯的男子,旁若無人地站在“母子上車處”的站牌下等候檢票上車,而一位抱著小孩的婦女卻被擠到站牌外面。她很無奈地看著這四個男子。她的心里一定在想:難道他們不認識字嗎?難道他們是文盲嗎?明明是“母子上車處”,可笑的是卻站著四個健壯的男人。
在此基礎上,選取一兩篇典型習作進行班級集體講評,看看能得幾顆星。這樣,這個過程就在師生的講、寫、改、評中進行著。學生基本能把握住本次寫作第一步要求:寫清畫面。
3.緊扣要素:助推能力提升
如何讓文章寫得生動,光是寫出內(nèi)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看漫畫,寫出自己的想法。”習作時可以遷移運用課文表達特色進行習作。
當學生寫出畫面內(nèi)容后,筆者給出下面一段例文讓學生閱讀,并要求關注括號里的短語及加點詞語,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出示:(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假文盲”事件隨處可見。無論是商場,還是公園等公共場所都能看見這樣的“假文盲”。(具體事例)在公共汽車上,經(jīng)??匆姟袄嫌撞垖W边@樣的文明標志。但是坐在座位上的卻是些高大強壯的“文明人”。老人小孩晃晃悠悠地站在走道上,那些文明人見了也熟視無睹,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悠閑地聊天玩手機。
(啟示)遵守公共規(guī)則,做文明人,希望大家不要做“假文盲”。
師:下面請同學們仿照此片段寫法,要求:借助圖、文,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寫出啟示(提供幾幅例圖)。
在學生明白這樣“正話反說”是一種幽默表達時,教師再提供例圖讓學生仿寫,言語表達就得到提升了。
緊扣單元語文要素,組織不同層次的寫作活動,才能幫助學生準確建構(gòu)言語,突破習作的瓶頸。
四、借助評價情境,提升兒童習作素養(yǎng)
新課標指出:“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眲?chuàng)設評價情境,借助評價,就可以一步步提升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
1.評價時機要及時
評價隨時都可以進行。一篇文章完成后的評講不是唯一的安排。比如,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表達上不合適的地方,適時地點醒;課堂上學生一個片段寫完后,班級集體交流展示;再比如,課余同學間相互閱讀欣賞各自的習作;更不用說習作講評課上對一次習作的總結(jié)評價。這都是評價。講評是伴隨習作過程隨時發(fā)生的活動。
2.評價主體要多元
(1)學生自評。學生逐條對照習作要求或者教師提供的評價量表內(nèi)容,運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采用增、刪、調(diào)、改等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習作。
(2)互動評改。同桌互改;小組互評;班級展示學生作品,師生結(jié)合評價量表進行點評,并且嘗試與作者溝通;教師點撥引領,讓作者明白自己文章的成功與不足,明白該如何去修改,這些都屬于互動評改。
(3)再次修改。對照互動評價環(huán)節(jié)師生的建議,自我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還可以在小組內(nèi)閱讀交流。
這樣,在師生互動評改的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評價情境,提供評價量表,學生對照量表,結(jié)合大家的意見,就很清楚自己作文的得失,表達力在評價中得到提升,同時也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文的負擔。
習作情境創(chuàng)設要伴隨習作的始終。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平臺,提供指導,將教、寫、評融為一體,讓學生的習作在真實的情境中自然發(fā)生。學生的言語表達力在過程中訓練,在訓練中提升。教師的習作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言語表達提供了關鍵支持,幫助學生打通表達道路,提升習作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楊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