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普,張虹麗,王 琦
(平頂山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二科,河南 平頂山,467000)
骨性Ⅲ類錯畸形是指頜面的頜骨生長發(fā)育異常而導致了頜骨的體積,形態(tài),結構以及上下頜骨之間,以及上下頜骨與顱面骨其它骨骼之間的位置關系失調(diào),表現(xiàn)為顏面的外形異常有何關系的錯亂和口和系統(tǒng)功能的障礙[1]。骨性Ⅲ類錯畸形有較強的遺傳特性,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矯治難度也不斷增加[2]。正頜手術是臨床上常用來治療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的常規(guī)用方法,骨刀骨皮質切開術能對包饒在牙齒周圍的頰/舌側皮質骨板作切口但沒有被完全切穿,是基于皮質骨切開術的改良術式,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無需翻瓣的改良型骨皮質切開術可較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不適,極大地降低了操作難度,并且該手術方法能夠減少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使患者術后能夠更快的恢復,該方法具有縮短了正畸治療時間、增加了治療后的穩(wěn)定性,減少了根尖吸收量,增加了牙槽骨的高度和寬度等優(yōu)點[3-4]。故本研究探討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
選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9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6例。常規(guī)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22-35歲,平均年齡(28.81±3.22)歲。治療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22-37歲,平均年齡(29.37±3.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診斷標準;(2)在入院前未進行正頜手術治療者。排除標準:(1)重度牙周炎或牙齦炎患者;(2)患有其他面部異常疾病患者;(3)妊娠期婦女。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正頜手術治療:首先,將患者上頜面兩側的第一前磨牙拔除,粘貼MBT直絲弓托槽(生產(chǎn)廠家:湖北欣和安醫(y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規(guī)格:0.559mm×0.711mm),根據(jù)矯治情況依次更換鎳鈦圓絲(生產(chǎn)廠家:康鈦醫(y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規(guī)格:Ф0.10mm~ Ф7.00mm)、方絲(生產(chǎn)廠家:蘇州雙清電子機械有限公司,規(guī)格:0.432mm×0.635mm),將牙排齊整平,直至上頜可置入規(guī)格為0.432mm×0.635mm 不銹鋼方絲為止,于患者上頜兩側的第一磨牙與第二前磨牙間植入種植釘(生產(chǎn)廠家:上海金福鈦業(yè),規(guī)格:1.6mm×8mm),以種植牙及后牙為支抗逐漸關閉牙間隙。
治療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采用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實施局部麻醉后暴露唇頰側,采用超聲骨刀作一個水平切口,切口深度以穿透骨皮質達骨松質為準,手術區(qū)域包括上頜兩側第一前磨牙的包圍區(qū);然后在患者牙根間與牙槽骨上方做一個垂直切口,切口長度從牙槽嵴下2.5mm延伸至根尖下2mm,同時于患者根尖下方做,一個水平切口與垂直切口相連;再移植 0.5gBio-OssCollagen骨粉均勻填充在骨皮質切開部位及上牙槽骨,填充完畢后復位瓣,并選用5-0號不可吸收線縫合切口;術后1周后拆線,術后2周后于患者上頜兩側的第一磨牙與第二前磨牙間植入種植釘,并以種植體及后牙作為支抗,經(jīng)鎳鈦螺旋拉簧加力促使上前牙內(nèi)收,力度范圍為2.0-2.5N,之后每隔3周進行 1次加力。
(1)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2)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月,測量兩組患者的牙周臨床指標:用視診結合探針的方法檢查患者菌斑指數(shù)(PLI);輕輕將探針伸入牙周袋底或齦溝底部,取出探針后觀察10-15秒,根據(jù)出血量判斷患者出血指數(shù)(BI);測量袋底到膜齦聯(lián)合的距離為角化齦寬度(WKG);(3)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月牙位置變化量: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狀面的距離(U1I-CP)、軟組織變化量:鼻小柱頂端-鼻底與鼻底-上唇紅唇之間的交角(NLA)、唇上點與冠狀面之間的垂直距離(Ls-CP);(4)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
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U1I-CP、NLA、Ls-CP、PLI等各組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U1ICP、NLA、Ls-CP、PLI滿足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比較(±s)
表1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個月兩組患者PLI、BI指數(shù)均降低,WKG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個月,治療組患者PLI、BI指數(shù)低于常規(guī)組,WKG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PLI、BI、WKG 比較(±s)
表2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PLI、BI、WKG 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個月兩組患者U1ICP、NLA、Ls-CP均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個月,治療組患者U1I-CP、NLA、Ls-CP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U1I-CP、NLA、Ls-CP 比較(±s)
表3 常規(guī)組和治療組患者U1I-CP、NLA、Ls-CP 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后,常規(guī)組患者出現(xiàn)1例咀嚼困難,治療組患者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能夠對患者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觀產(chǎn)生影響,是正畸治療的難點,能夠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5]。Ⅲ類錯牙合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顱頜矯形治療、種植釘輔助技術和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6]。一般說來,牙齒的變異更多地依賴于環(huán)境因素,而骨性Ⅲ類錯牙合則是基因遺傳,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下頜前突、上頜后縮、下頜牙列遠中傾斜、上頜牙列唇傾,或者以上特征都有[7-8]。骨皮質切開術可通過打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平衡,增強牙槽骨代謝改建,破壞其連續(xù)性,降低患者牙齒移動的阻力加速患牙移動,從而促進患者術后恢復[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牙排齊時間、牙間隙關閉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患者,說明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能夠加速患牙恢復。分析本研究結果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骨皮質切開術可以打破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平衡,降低牙齒移動的阻力從而促進患牙恢復。既往研究結果顯示[10],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骨性Ⅲ類錯畸形患者可縮短關閉間隙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對牙矢狀方向無明顯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PLI、BI指數(shù)低于常規(guī)組,WKG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能夠減少患者牙周菌斑,減少患者牙周出血,增加袋底到膜齦聯(lián)合的距離為角化齦寬度。分析本研究結果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可增加牙周支持組織的厚度,降低正畸導致的牙周組織退縮的風險。既往研究結果顯示[11-12],骨皮質切開術輔助上切牙內(nèi)收結合植骨術可以增加切牙區(qū)的牙槽骨厚度,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U1I-CP、NLA、Ls-CP均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能夠提高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狀面的距離,增加鼻小柱頂端-鼻底與鼻底-上唇紅唇之間的交角角度,提高唇上點與冠狀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既往研究結果顯示[13-14],正畸聯(lián)合骨皮質切開術治療青少年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能加速牙移動,促進患者牙位置、軟組織及硬組織改善。
綜上所述,骨皮質切開術上頜快速擴弓輔助治療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能夠加速牙移動,減少患者術后牙周菌斑和牙周出血,促進患牙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