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過生、陳德華
(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拓建高速公路面臨現(xiàn)有道路交通量大,臨時封閉道路交通的組織難度、社會影響較大,高速公路改擴建只能在不中斷交通的條件下進行。由于新舊橋采用濕接縫連接,在不中斷交通,拼接新舊橋的過程中,舊橋上行車振動以及新舊橋之間的差異變形對混凝土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缺乏抵抗振動、撓度差的拼接材料。
眾多學者對在行車振動下,混凝土受擾后材料性能展開了一定的研究。何歡等[1]利用電磁擾動臺模擬橋梁擾動,研究了擾動對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修補材料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潘慧敏等[2]通過振動臺,在凝結硬化期的不同粗骨料最大粒徑混凝土受早期擾動后,對力學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李雷等[3]利用振篩試驗機,模擬鐵路橋運營期內(nèi)維修時,混凝土澆筑部位的受擾振動,對不同擾動制度下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進行了試驗研究。
通過室內(nèi)試驗,研制具有增稠、調(diào)凝效果的粉料及外加劑,選型合適的骨料與纖維,開展多種配比的室內(nèi)振動模擬試驗,開發(fā)了適用于拼寬橋梁接縫的混凝土產(chǎn)品。通過模擬垂直擾動試驗,對開發(fā)的具有抵抗差異變形和擾動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以下簡稱“抗擾動混凝土”)進行材料性能測試。對拼寬橋梁進行精細化仿真分析,基于抗擾動混凝土材料性能試驗結果,驗證接縫方案的受力特性及可行性。
沈陽至??趪腋咚俟逢柦撩胃臄U建工程,起于茂名市電白區(qū)觀珠鎮(zhèn),順接陽茂高速公路,止于湛江市麻章區(qū)接湛徐高速公路。項目總長108.593km,由雙向四車道改為雙向八車道。
項目段內(nèi)常見的中小跨徑橋梁中,20m 空心板橋的擴建設計為拼寬后橋梁由拼寬新橋、拼寬舊橋、拼接帶構成,如圖1 所示。舊橋仍保留原橋的預制空心板梁,截面高度為0.95m;預制空心板、鉸縫、整體化層采用C40 混凝土。新橋采用截面高度為0.95m 的預制空心板梁結構,新橋預制空心板、拼寬橋現(xiàn)澆整體化層采用C50 混凝土。
圖1 20m 跨徑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拼寬橋梁結構(半幅,單位:cm)
20m 跨徑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拼寬橋梁的接縫方案:拼接前,先切除舊橋外側邊梁懸臂并植入連接鋼筋;與之相連的拼寬新橋邊梁翼緣不預制但預留翼緣鋼筋,與舊橋邊梁已植入的鋼筋焊接,形成拼接帶內(nèi)鋼筋骨架,并在拼接帶內(nèi)澆筑相應混凝土材料。
拼接帶截面形式為T型,T 型拼接帶總厚度為45cm,上層厚度15cm,下層厚度30cm;接縫最大寬度155cm,下層寬度B=55cm,如圖2 所示。
圖2 拼接帶接縫方案
為滿足拼寬橋梁拼接帶在不中斷交通情況下的拼接養(yǎng)護需求,開發(fā)了具有抵抗差異變形和擾動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設計強度等級為C50,其主要原材料包含新型定制P·II52.5 硅酸鹽水泥、天然河砂(Ⅱ區(qū)中砂,細度模數(shù)2.4)、天然碎石(粒 徑5~20mm)、定制減水劑、直徑0.5mm 長度25~35mm 的端鉤形鋼纖維,如圖3 所示。
圖3 抗擾動混凝土原材料
采用上海一華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全功能微電腦控制振動試驗臺,根據(jù)橋梁施工現(xiàn)場的實測振動參數(shù),對混凝土材料進行模擬垂直擾動。主要振動參數(shù)如下:
振幅3mm、振頻6Hz;振動規(guī)律為振動15s,停止45s。
制作混凝土標準試件,自澆筑成型起,振動18h后,進行28d 標準養(yǎng)護。采用標準試驗方法,對抗壓強度及劈裂抗拉強度進行測試,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拼寬橋梁仿真模型及邊界條件
圖4 抗擾動混凝土強度試驗結果
由圖4 可知,各試件的試驗強度均大于C50 混凝土強度的設計值。因此,在后續(xù)分析中,仍采用C50等級混凝土的強度設計值,進行仿真分析。
以20m 跨徑空心板梁橋為例,根據(jù)拼寬橋梁的結構尺寸,利用大型有限元軟件ANSYS 建立數(shù)值分析模型,如圖5 所示。模型中,根據(jù)拼寬橋梁的實際支承情況,采用簡支方式模擬;欄桿等二期恒載以面荷載的方式,施加到拼寬橋梁上。
新橋、整體化層及拼接帶內(nèi)混凝土材料均采用C50 等級材料進行模擬,密度為2600kg/m3,彈性模量為3.45×104MPa,泊松比為0.167。舊橋的混凝土材料采用C40 等級材料進行模擬,其密度為2600kg/m3,彈性模量為3.25×104MPa,泊松比為0.167。此外,考慮到舊橋鉸縫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存在性能退化的可能,采用折減彈性模量的方式模擬舊橋鉸縫損傷[4]。
根據(jù)《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15)的相關規(guī)定,車輛荷載采用550kN 標準車輛重力進行計算[5]。為計算20m 空心板梁橋在承受車輛荷載時的最不利受彎效應,將車輛荷載的后輪著地位置布置在舊橋跨中截面近拼接帶位置處。由于橋梁長度的限制,在有限元模型中,僅能布置中、后輪共4 個輪軸。
由于案例工程中多為中小跨徑橋梁,為進一步保障舊橋在改擴建工程中的安全性,部分舊橋未設置緊急停車帶(GK1),并考慮舊橋上實際車道分布情況(GK2)。此外,根據(jù)規(guī)范規(guī)定的車輛荷載布置形式,考慮通車條件下舊橋上最不利中載工況(GK3)及偏載工況(GK4)。對不同工況下車輛荷載分布工況進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軟件計算不同荷載的效應,并按照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進行荷載組合計算。
在不同荷載布置工況,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基本組合下,對拼寬橋梁的變形及應力分布情況進行分析(見表1)。由計算結果可知,各工況下拼寬橋梁的最大變形位置均為舊橋邊梁跨中,各工況下拼寬橋梁的最大變形及最大應力值差別較小。拼接帶混凝土受力以頂部受壓、底部受拉為主,且支點位置附近混凝土出現(xiàn)偏壓趨勢。拼接帶內(nèi)抗擾動混凝土材料應力仍在C50 混凝土強度范圍內(nèi),且抗擾動混凝土材料在添加鋼纖維的情況下,抗拉性能更好,完全滿足拼接帶的受力需求,說明拼寬橋梁接縫方案基本可行。
表1 基本組合下拼寬橋梁計算結果
在開發(fā)具有抵抗差異變形和擾動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基礎上,采用垂直模擬擾動對抗擾動混凝土材料性能進行試驗,并基于試驗結果,對拼寬橋梁接縫受力特性及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其一,開發(fā)的抗擾動混凝土可滿足在振幅3mm、振頻6Hz 受擾振動后,C50 等級混凝土的強度要求。
其二,在基本組合下,不同荷載布置工況的拼寬橋梁最大變形及最大應力值差別較小,最大變形約為24mm,最大Mises 應力約為14.5MPa。
其三,拼接帶內(nèi)混凝土橫向最大拉應力為2.5MPa,最大壓應力為1.6MPa,抗擾動混凝土滿足拼接帶受力要求,拼接方案基本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