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毅君
河南大學藥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4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藥學高等人才的培養(yǎng)規(guī)模不斷擴大。藥學是一門涉及醫(yī)學、化學、分子生物學、信息學等課程的綜合性學科[1],也是一門與應用密切相關的學科。換言之,高校藥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應以解決社會生活、生產以及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創(chuàng)新型藥學人才。然而,由于藥學在各學科中的滲透越來越深入,傳統(tǒng)古板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此目標[2],這就意味著實驗教學改革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綜合性實驗教學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綜合性實驗是指一個實驗中整合了本課程的綜合知識點或與本課程有關的其他課程知識點,其內容涉及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等多項專業(yè)實驗[3],其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缺點。由此可見,綜合性實驗教學能有效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深度整合,極大提高教學質量。近幾年許多學校想要通過減少驗證性實驗,從而增加綜合性實驗教學課時[4-5,14],但由于綜合性實驗教學的特殊性質,簡單的加減遠遠起不到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預期作用。因此,如何合理開設綜合性實驗項目,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目前,藥學本科階段的實驗教學模式一般是將學生進行分班與分組在同一時間同一實驗室進行驗證性實驗;由帶教老師負責制定實驗思路及流程、負責準備實驗所需的器材、負責記錄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實驗結果,并結合最后的實驗報告給學生進行綜合評分[6]。這就導致許多問題的產生。
首先,學生只是根據(jù)實驗教材和在課堂上PPT中的固定操作步驟“照方抓藥”,最后的實驗成果卻只需要和課本中的結果相同,就算學生勝利地完成了任務。這意味著實驗分數(shù)已經不能作為反映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的指標。
其次,由于實驗條件及教師能力等限制,目前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各學科實驗之間缺乏整體的相互聯(lián)系性,對其他的藥學知識只是略有涉及,不能體現(xiàn)出知識之間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7]。如藥物化學涉及有機合成實驗,藥物分析是質量鑒別實驗,藥物毒理學是關于藥效的實驗,缺乏藥物生產和檢驗分析之間的序貫性。
最后,實驗教學班的學生人數(shù)過多(15 ~50人每班),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師精力有限,實驗老師以及助教老師只能面對全班學生講解實驗相關知識,而不能對每個學生單獨進行關于實驗操作、實驗思想和實驗流程的精心指導,這將導致部分學生完成任務般地進行實驗操作,從而限制了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實驗課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實驗條件是經前人反復嘗試過、推敲過的,但這會導致對于一些原理上的巧妙之處學生不用深入思考便可以很快得到答案。比如,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使用一些儀器時(如溶出儀,紅外、高效液相色譜儀等),是先由實驗老師將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調整至理想狀態(tài),學生其實并沒有完全弄明白其原理以及完整正確的使用過程,他們就進行實驗了,事實上此時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去完成實驗操作,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學會。這樣的實驗教學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期內記住理論知識,使他們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這種沒有出錯的實驗操作過程無法讓學生印象深刻且自主思考,這也與社會藥學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嚴重不符。最后,這些實驗課程分布在不同的學期并且由相關學科的不同教師授課,造成學生學了新知識忘了舊知識,無法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相對于目前這種分散上課、實驗內容獨立的傳統(tǒng)性實驗,大型綜合性實驗在增強學生的多學科知識整合運用的能力和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比如對乙酰氨基酚片的合成、制備及含量測定實驗。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分組討論的方式來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利用藥物化學相關知識合成對乙酰氨基酚,之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對其進行鑒別、含量測定和雜質分析等實驗,最后運用藥劑學相關專業(yè)操作技能制成片劑。這個實驗將許多原本獨立的課程內容有機整合到一個實驗里,教學質量較之傳統(tǒng)實驗教學有很大的提高。所以開設一些有機融合藥學各學科知識點的綜合性大實驗,減少大量重復枯燥的實驗,讓學生井然有序地完成從藥物研發(fā)生產到質量分析的各環(huán)節(jié)的綜合性實驗成為重要任務。
基于藥學類專業(yè)“知識、能力、素質”的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實驗教學中,應該著重推進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改革,設立“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設計”相結合的實驗課程體系[6],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會辨藥、會用藥、會制藥、會創(chuàng)藥”的四會能力并快速適應醫(yī)藥行業(yè)需求的藥學高級人才。
整合目前的實驗教學模式,建立“基礎教育、專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體化的藥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首先,建立從藥品生產到其質量控制的藥物研發(fā)流程的實驗課程開設體系,這一體系開拓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并且?guī)椭麄冇袡C融合各學科知識點;
其次,通過“學生們查閱文獻并設計實驗流程,組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的探究訓練式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guī)椭麄兇_立進行實驗的動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最后,堅持形成性實驗成績評價體系,此體系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他們幫助。
總而言之,在藥學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當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理念。
以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驗操作水平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分階段培養(yǎng)為主要目的,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藥學類專業(yè)實驗室。因此,此平臺的建設應同時符合新藥研發(fā)特點和學生學習一般規(guī)律,如“基礎訓練—專業(yè)綜合—專業(yè)創(chuàng)新”建設模式[8]。以藥學本科四年制為例,將大一和大二學年的基礎操作實驗設置為基礎實驗平臺,此平臺要求實驗室明朗簡潔;將大三學年的實驗場所作為專業(yè)綜合實驗平臺,要求具備各種齊全的實驗設備儀器;將大四學年的開放性實驗(如畢業(yè)設計、科研實驗)可用作專業(yè)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
教學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教材的優(yōu)劣和實驗項目的選取是兩大因素。本科生實驗教學工作可以實驗教學大綱為主,以實驗教學教材和實驗項目的靈活選取為輔。例如,對于實驗教材的選取,可以鼓勵教師選擇校內自編的優(yōu)秀教材,此外,前期的基礎實驗項目可以根據(jù)實驗大綱選擇,將教師或者實驗課題組的某些科研項目作為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實驗技能和學習如何選題、如何設計實驗及如何實施的科研訓練。
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9],線上教學平臺是一個實驗課前在線管理平臺,在進行實驗前,學生先在該平臺上進行學習培訓和綜合實驗知識點考核,考核合格的學生才能進行線下的實驗操作。這是一個線上線下聯(lián)合、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融合的新型教學形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教學效果。另外,“導師制”可以用于創(chuàng)新性實驗,如科研興趣類實驗、開放性實驗、畢業(yè)實習及畢業(yè)論文設計實驗,即只要學生的實驗設計經相關組織鑒定為通過,則由專門的科研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此項實驗。
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學校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建立實驗教學負責人制度[10],負責人為實驗室的第一責任人,其需要按各類實驗室建設的要求組織制定好實驗室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且定時對實驗室進行巡查,做好實驗室安全防范工作,負責建立實驗室工作檔案。此外,一個優(yōu)秀的實驗教學隊伍離不開教學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儀器維護人員的協(xié)調配合。因此,要合理用人,建立科學的用人模式,以保證學生安全、合理、有序、高質量地進行實驗。
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檢驗,在綜合性實驗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的傳統(tǒng)考核體系已不能滿足藥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及時摒棄,可采用實驗考核形成性評價體系。此評價體系指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觀察、記錄和反思而作出的跟蹤性評價,其能激勵學生主動去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11]。
目前的實驗教學形式仍以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為主。實驗理論、目的、原理、操作方法等內容常由帶教老師講解,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此外,學生照著實驗教材做任務一樣地完成實驗,導致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
20 世紀的實驗項目現(xiàn)在仍被許多高校的藥學專業(yè)所沿用,即使這些內容確實經典,但經過幾十年仍沒有變化,導致教師進行教學時感覺索然無味,學生進行實驗時沒有興趣。因此,高校的教學內容應該緊跟學科和時代的發(fā)展方向,既要做到學科之間的合理融合,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目前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中,實驗大綱起主導性作用,如技術人員和上課教師主要按照大綱對接下來的實驗進行準備和指導,而學生只能按教程乏味地進行操作,教學缺乏連貫流暢性,實驗過程中實驗技術人員參與度有限,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教學中交融性不足,從而阻礙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多學科的交匯與重疊才能透過各種復雜現(xiàn)象看到其本質。因此,藥學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程度在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積極研究探索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12]。前幾年,為了探索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可行性,北京大學將其作為一門選修課,并在學期結束時對課上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是這門課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其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能力,還對其他課程的優(yōu)化起到了指導作用[13]。因此,在當前的藥學專業(yè)教育中,設計的綜合性實驗課程應該主動迎合學生的興趣,同時更需要滿足社會的專業(yè)性需求。用合理的藥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解決學生對書本知識囫圇吞棗、不能綜合知識靈活運用于各種實際的問題,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動手能力以及整體素質能力進行綜合性的培養(yǎng),才能讓藥學專業(yè)的專業(yè)性和發(fā)展性都有極大提高,才能更好地將藥學專業(yè)學生轉化為社會需要的藥學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