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祝志剛 劉遠奇
(上饒市立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西 上饒 334000)
重癥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癥(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重癥肺炎最為嚴重的合并癥,重癥肺炎發(fā)病原因與病原菌感染、食物或嘔吐物誤吸和放射性損傷等因素影響有關(guān)[1]。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時致死率較高,該疾病死亡率在我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致死排名中高居前五,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2]。故針對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療計劃,選擇科學的檢驗指標進行評估,對臨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致死原因不僅與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guān),也與肺部感染的病原學致病菌有關(guān)。肺部感染病原學種類較多,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以往針對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常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未對病原學感染類型采取針對化治療,導致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治療療效及預后情況往往不理想。有文獻研究報道,對肺部感染病原學種類進行針對性治療。大大提高了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治療療效,不僅改善了臨床癥狀還降低了死亡率[3]?;诖耍疚姆治鲋匕Y肺炎伴重度ARDS患者的病原學分布特點及預后影響因素。
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3月期間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79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試驗資料完整;符合《重癥肺炎疾病診斷指南》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4];符合《重度ARDS診斷指南》的相關(guān)標準[5];全程配合研究項目者;排除標準:未全程參與研究項目中途放棄者;合并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病變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6例;年齡41-82歲,平均年齡(55.36±3.35)歲;住院天數(shù)10-30 d;平均住院(15.12±2.29)d;兩組臨床相關(guān)實驗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疾病宣教,同時進行戒煙、吸氧、藥物等對癥支持治療。
1.2.2 病原菌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口腔清潔狀態(tài)下留取深部痰液為痰標本,培養(yǎng)兩次為相同病原菌或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雙保護套管取痰培養(yǎng),確定為病原菌陽性[6]。檢驗方法采用抗生素藥物敏感法(使用來自美國德林生物培養(yǎng)儀),操作有專業(yè)科室人員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
1.2.3 預后情況及分組
患者治療3 m后,采用微信、電話或上門對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情況進行隨訪,并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1 m后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良好及預后不良情況,并根據(jù)患者的預后情況,將其分為預后不良組(患者死亡或復發(fā))和預后良好組(病情好轉(zhuǎn)或緩解)。
1.2.4 基線資料收集方法
設(shè)計基線資料收集表,收集患者的年齡(d)、機械通氣時間(d)、脈搏(min)
呼吸(min)、PH值、體溫(℃)、氧和指數(shù)以及臨床病原學,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其他病原菌。
(1)分析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臨床病原學分布情況,詳細病原學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病菌。(2)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相關(guān)單因素分析。(3)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將采用SPSS18.0處理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兩兩間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9例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中,肺炎鏈球菌感染25例(18.98%)、金黃色葡萄球菌26例(15.18%)、肺炎克雷伯菌15例(12.65%)、其他病原菌13例(17.72%)。
79例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良好組45例(56.96%)、預后不良組34例(43.03%)。兩組與脈搏、呼吸、體溫、PH值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與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臨床病原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P<0.05)。見表1。
表1 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相關(guān)單因素分析[±SD,n(%)]
表1 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相關(guān)單因素分析[±SD,n(%)]
注:兩組間比較,aP<0.05。
因素 預后不良組 預后良好組年齡(d) 53.30±9.88 26.35±9.91a機械通氣時間(d) 5.33±3.22 15.67±2.98a脈搏(min) 110.87±13.65 111.98±13.21a呼吸(min) 29.76±9.87 28.98±9.12a PH值 7.39±0.08 7.38±0.07a體溫(℃) 37.89±1.11 37.78±1.09a氧和指數(shù) 85.76±24.35 111.34±18.98a臨床病原學 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 24(70.58) 42(93.33)a其他病原菌 10(29.41) 3(6.66)a
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臨床病原學是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近幾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展。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死亡率較高,其致死主要原因是因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導致肺部功能降低,造成呼吸抑制的發(fā)生,引起機體缺氧、嚴重的二氧化碳潴留、酸堿失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最終導致心臟驟停[7-8]。故針對肺部感染病原學的特點,進行合理科學的治療,對保障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
肺部感染病原學種類較多,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以往針對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常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未對病原學感染類型采取針對化治療,導致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治療療效及預后情況往往不理想。有文獻研究報道,對肺部感染病原學種類進行針對性治療。大大提高了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治療療效,不僅改善了臨床癥狀還降低了死亡率[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79例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中,肺炎鏈球菌感染25例(18.98%)、金黃色葡萄球菌26例(15.18%)、肺炎克雷伯菌15例(12.65%)、其他病原菌13例(17.72%)。表明臨床病原學參與了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的發(fā)生發(fā)展,分析原因是因為肺部感染的主要誘因是病原菌感染引起,由于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加上病原菌的侵襲,造成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且如果病原菌為得到有效抑制,則會導致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引起重度ARDS的發(fā)生。研究結(jié)果顯示,79例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良好組45例(56.96%)、預后不良組34例(43.03%)。兩組與脈搏、呼吸、體溫、PH值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與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臨床病原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且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臨床病原學是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該結(jié)果與以往實驗結(jié)果相似,這間接證實了臨床病原學是影響重癥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訴,臨床病原學是引發(fā)重癥肺炎伴重度ARDS主要致病原因,同樣也是影響重度ARDS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