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要:合唱并非簡單的唱歌,需要透過多聲部配合,才能夠完美演繹出歌曲,同時,合唱也要講究方法技巧,如果僅靠學生的摸索,勢必會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當立足合唱教學的特點,有意識地打造趣味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做好合唱技巧的滲透,以便逐步綻放合唱的魅力,助力兒童的全面成長。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讓教師及家長逐漸認識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其中,小學音樂學科擔負著強化學生音樂審美素養(yǎng)的重任,因此,許多教師開始增強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積極地立足音樂教學,助力學生的全面成長。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不僅能讓學生立足合唱的角度,領略音樂別樣的美,也能引導學生逐步把握演唱的技巧,增強對節(jié)奏、音準的認識。對此,教師有必要綻放合唱教學的魅力,巧妙地優(yōu)化合唱教學的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引發(fā)合唱熱情
(一)點燃熱情,助力成長
傳統(tǒng)形式下,教師采取的合唱教學方式相對枯燥、乏味,無形之中消耗了學生的練唱熱情,讓學生對合唱活動形成抵觸、排斥的情緒。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的加油站,也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行為的發(fā)動機,在課堂中,當學生對合唱感興趣時,也會主動地融入其中,從而基于合唱的方式漫步在音樂的云端。對此,教師應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練唱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合唱活動。
例如,在小學音樂《翅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在網(wǎng)絡上收集他人的合唱視頻,為之后的教學做好準備。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將收集的視頻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被精彩的表演所吸引,主動地將目光放在課堂上。隨后,圍繞表演,教師設計“這個演出好不好看呢?”“你們想不想呈現(xiàn)出如此精彩的表演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做出“好看”“我也想要表演合唱,呈現(xiàn)出這么好看的演出”的回復。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使用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呈現(xiàn)《翅膀》這首樂曲,并對學生進行鼓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合唱吧!老師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也一定可以呈現(xiàn)出如此精彩的表演!”促使學生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步伐,參與合唱練習。在學生練習中,教師也要請學生添加樂器、舞蹈等元素,始終維持學生在合唱中的熱情。
趣味性的學習元素,是學生的心頭好,也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建構(gòu)。案例中,教師使用他人表演的視頻刺激學生,并鼓勵學生展開合唱練習,能讓學生對合唱產(chǎn)生好奇心,逐步實現(xiàn)全身心投入。
(二)巧用競賽,維持動力
從音樂教學中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低估了學生的合唱能力,認為學生不具備參與競賽的素質(zhì),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后,便匆匆地結(jié)束課堂,很少檢驗學生的練唱效果,導致學生缺乏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滿足感。與一般性的教學活動相比,競技比賽更能喚醒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為了在競賽中拔得頭籌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對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中,教師不妨為學生引入競技比賽,點燃學生的好勝心,從而維持學生的練唱熱情。
比如,在小學音樂《五指山歌》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對本首樂曲進行欣賞分析,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節(jié)奏、情感等,為學生進行合唱練習鋪墊基礎。隨后,教師為學生強調(diào)合唱中的要點,并利用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呈現(xiàn)合唱競賽活動的方案,如競賽的目的、時間、地點、要求等,讓學生明確競賽的細節(jié)。之后,教師也要向?qū)W生說明獲勝的獎勵,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緊接著,教師請學生自由結(jié)組,并為學生預留自主練習的時間,以便學生為了在競賽中獲勝付出更多的精力,真正地掌握音準,正確抒發(fā)歌曲的情感。
競賽活動能夠輕而易舉地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索與建構(gòu),案例中,教師利用競賽活化學生的合唱方式,能有效維持學生的合唱動力,使學生在爭奪競賽名次中不斷提高合唱能力。
二、注重策略設計,提高合唱能力
(一)聚焦技巧滲透,增強合唱水平
在過去的合唱教學中,許多教師存在一個誤區(qū),他們認為學生只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便能把握合唱中的技巧,逐步提升合唱的能力,實則不然。教師是學生成長旅途中的重要引路人,也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應基于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成長。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好合唱技巧的滲透,并組織學生參與練習,促使學生在配合教師中,逐步調(diào)整自己的聲音,真正地領略合唱的魅力。
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前,教師先請學生放松身體,使學生筆直站立,從而讓學生的呼吸更加順暢,提高氣息的流暢感。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呼氣、吸氣的練習,比如用嘴巴和鼻孔同時吸氣,氣息從丹田而起等,讓學生掌握合唱的基本功。隨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認識到合唱不是比誰的嗓門高、嗓門大,而是要增強聲音的和諧美,以便學生逐步透過呼吸的調(diào)節(jié),掌握發(fā)聲技巧。在學生練習發(fā)聲方法時,教師也可以使用電子設備進行錄音,請學生對比前后的音色,從而直面自己的進步。緊接著,教師對學生進行二聲部訓練,讓學生牢牢記住自己的音準,在合唱中能夠保持二聲部的音高、音域,真正做到不走音、不跑音。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序進行歌唱姿勢、發(fā)聲方法的教學,并組織學生進行二聲部訓練,能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把握合唱的技巧,從而在提高合唱能力中感知合唱的魅力。
(二)引入輪唱方式,避免濫竽充數(shù)
在以往,許多教師喜歡讓學生透過“齊唱”的方式進行合唱練習,從而根據(jù)學生的演唱是否整齊,對學生的合唱效果進行評價。然而,學生如同花木,不同學生學唱歌曲的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而有些學生則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對此,傳統(tǒng)教法會為部分學生提供濫竽充數(shù)的便利條件,難以保障每個學生的練唱效果。所以,教師應用“輪唱”的方式替代過去“齊唱”的練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歌曲的音準、節(jié)奏。
例如,在小學音樂《七色光之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先為學生播放歌曲,請學生對歌曲進行欣賞,初步把握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情感等。在完成歌曲的播放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試唱,以便基于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對學生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進行調(diào)整,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精準把握歌曲。隨后,教師指導學生以三人為一小組進行齊唱,引導學生尋找彼此之間的默契度,逐步增強齊唱的質(zhì)量。當小組內(nèi)學生的默契十足時,教師再將不同小組進行合并,指導學生展開合唱練習,促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合唱的質(zhì)量,真正地掌握合唱的技巧。
只有尊重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才能夠真正地滋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案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練唱,再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齊唱,能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尋找默契度,提高對歌曲節(jié)奏、旋律的把握效果,從而讓自身的合唱能力實現(xiàn)螺旋上升。
三、綻放合唱魅力,推動全面發(fā)展
(一)萌生愛國情懷
音樂教材是教師展開教育活動的主要依據(jù),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音樂學科中的深度滲透,在進行教材的編寫時,許多編撰者也會有意識地引入具有愛國色彩的合唱歌曲,能為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便利。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時,教師不妨對教材上的歌曲進行篩選、分析,挖掘具有愛國精神的歌曲,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促使學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引吭高歌,強化民族自豪感,并在感知集體的力量中將愛國的種子深埋心底。
例如,在小學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任務,請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輸入相應關鍵詞,獲取相關信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練習前,教師先向?qū)W生提出“你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嗎?透過這首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你有什么感受呢?”等問題,鼓勵學生化身課堂上的小老師,積極地為他人分享自己查找的資料,并簡單地說明自己對本首樂曲的感受,如有的學生說“歌曲中凝聚了中華兒女不做‘亡國奴的怒吼”等?;诖耍趲ьI學生進行歌曲的合唱練習時,學生也能盡情表達自身的情感,透過合唱的方式抒發(fā)愛國之情。
音樂教材中安排的合唱歌曲,往往具有一定的內(nèi)涵,能成為教師進行德育指導的有力武器,案例中,教師先請學生了解合唱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引導學生基于此理解歌曲中滲透的情感,能讓愛國情懷在學生的心底扎根、發(fā)芽,讓學生的合唱變得更有底蘊、更有深度。
(二)發(fā)展助人品質(zhì)
受到成長背景、學習經(jīng)歷等多種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即有些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合唱練習,而有些學生則遲遲難有進步。隨著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部分學生進行合唱練習的信心也會大打折扣。同時,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讓許多家長開始溺愛學生,試圖滿足學生的一切需求,導致學生變得更加自私自利。強化學生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加飽滿。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聚焦學生的合唱能力,采取互補原則為學生搭建小組,促使學生在相互輔助中共同體驗合唱的精彩與魅力。
比如,在小學音樂《美麗的星座》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播放歌曲,請學生進行跟唱。在學生跟唱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觀察,以便根據(jù)觀察的結(jié)果,將學生劃分為基礎層、提高層等多個層次。隨后,教師采取互補的原則為學生進行分組,促使各組內(nèi)學生的演唱能力層次不齊。在分好組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唱練習,以便組內(nèi)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本組其他學生在發(fā)聲、音準、情感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推動良好互助氛圍的生成,滋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在學生相互指導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介入學生的合作過程,主動地糾正學生的音調(diào)、發(fā)聲習慣等,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效果。
教師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作互動的平臺,能推動合唱課中互助氛圍的生成,讓學生在相互指導中共同完成合唱練習,更好地掌握合唱的技巧,強化助人意識。
總而言之,合唱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的別樣魅力,增強對音樂課的喜愛之情,但是,縱觀當前的合唱教學,能夠發(fā)現(xiàn)仍舊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教師重視程度不足等情況,阻礙了合唱教學綻放應有光彩。對此,教師應當增強對合唱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巧妙地引入科學教法,并對學生做好合唱技巧的指導,以便學生逐步提高合唱能力,盡情享受合唱過程。
參考文獻:
[1]吳斐.音樂課堂中多聲部合唱教學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3(06):50-52.
[2]陳思思.縱向深八度? 橫向拓維度——論小學合唱教學深度學習的多維探索[J].名師在線,2023(04):85-87.
[3]錢蓓蓓.喚醒、疏通、煥發(fā):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策略[J].新教育,2022(3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