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華 楊 怡
(1)閱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四十自述(節(jié)選)》,能夠結合課內(nèi)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以及史學材料,探析梁任公先生的多重人生角色,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梁任公先生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2)閱讀三篇文章,交流討論作家、文學家與史學家筆下的梁任公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在語言的表達與交流中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獲得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3)鑒賞梁任公的人物形象,深刻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精神氣質,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1)閱讀與鑒賞:《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四十自述(節(jié)選)》。
(2)梳理與探究:分析、比較梁任公先生作為政治家、學者與師者的多面形象,對梁任公在政治與學術、責任與良心、覺世與傳世之間的徘徊作出個人判斷。
(3)表達與交流:圍繞梁任公的多面形象,進行多角度的交流討論,分享閱讀感受和見解;認識梁任公的歷史地位,嘗試為紀念梁任公的紀錄片撰寫解說詞。
【設計說明】新課標中的學習任務群5“文學閱讀與寫作”對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的要求是,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從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并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jīng)驗。
因此,本學習任務由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三個部分構成,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從政治家、學者與師者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鑒賞,加深對梁任公先生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交流分享,學會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嘗試為紀念梁任公的紀錄片寫解說詞,讀寫結合,提升文學閱讀與寫作能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課內(nèi)文章,集中體現(xiàn)了“不能忘情政治,以講學來報國”的任公形象,是引導學生解讀梁任公先生的精讀內(nèi)容;《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體現(xiàn)了當前史學界對梁任公先生從政生涯的公允評價,篇幅不長,引證權威,有助于學生理解梁啟超的政治家角色;《四十自述(節(jié)選)》是胡適回憶梁任公先生的文章。胡適先生作為文學大家和學界翹楚,與梁任公先生交往密切,為學為文深受任公啟發(fā)。文章中,他回憶了任公在文化和學術方面為后生開辟了一個新世界,有助于學生理解梁啟超的學者角色和師者形象。文章內(nèi)容深刻,篇幅略長,閱讀任務更重。
2019 年是五四運動100 周年和梁啟超逝世90周年。梁啟超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與五四運動有著直接、緊密的關系。他于巴黎和會期間率先揭露“二十一條”的陰謀,促成了學生示威運動。為了紀念梁啟超先生,傳承五四運動精神,我校準備制作《人物:梁啟超》的紀錄片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鳳凰詩會”現(xiàn)場進行展播。高一(7)班同學負責為這部紀錄片提供人物畫報,撰寫解說詞,并現(xiàn)場誦讀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深情演繹救亡圖存時期,中國少年的青春贊歌。
【設計說明】本學習情境是真實、形象的,強調了具體情景下的說和做。在紀念梁任公先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學生畫人物海報,閱讀文章,看紀錄片并寫解說詞。他們是說和做的主人,是學習任務的主角。這樣的任務設計能夠調動學生的文學閱讀與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讀與寫能力。
本任務主要由四個活動構成。
活動1 是“我來畫任公”:提前預習文本內(nèi)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學生可在畫任公演講海報的過程中獲得對人物形象的直觀感受與基本認識。
活動2 是“我來說任公”:仔細閱讀文本內(nèi)容,精讀課內(nèi)文章,結合群文進行交流,討論梁任公先生的多重人生角色。學生可在交流的過程中辨析梁任公的政治家形象、學者形象與師者形象,形成對梁任公的整體認識,對梁任公在政治與學術上的徘徊作出個人判斷。
活動3 是“我來寫任公”:觀看《人物:梁啟超》的紀錄片,結合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與認識,為紀錄片撰寫解說詞。學生可通過讀寫結合提升能力。
活動4 是“我來誦任公”:齊聲誦讀梁任公的《少年中國說》選段。學習初始,教師安排學生誦讀《少年中國說》選段,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形成人物初印象。學習結束,教師仍設計誦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兩次誦讀中加深對梁任公的認識,感受任公的愛國熱腸,學習任公胸懷國家擔大任的高尚情操,立志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少年中國。
(1)核心文本: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2)略讀文本:胡適的《四十自述》第四章(節(jié)錄),夏曉虹的《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
《追憶梁啟超》(夏曉虹著),《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夏曉虹著),《梁啟超論中國文學》(梁啟超著),《東亞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啟超》(狹間直樹著),《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約瑟夫·阿·勒文森著),《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張灝著),《引路前行:梁啟超的社會建設思想及其現(xiàn)代性》(王處輝等編),《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張朋園著),《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張朋園著)。
(1)資源支持。《回望梁啟超》(來源:鳳凰衛(wèi)視);《先生 梁啟超》(來源:中央十臺);《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來源:鳳凰網(wǎng))。
(2)活動支持。提供學習資源,組織三篇文章的討論活動,在語言的交流與討論中,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悟。提前剪輯視頻,做好《人物:梁啟超》的紀錄片,引導學生圍繞課內(nèi)閱讀與視頻體會,撰寫紀錄片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