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莉
(韶關學院 廣東 韶關 512009)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是育人的根本,每位教師、每一門課程都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是該專業(yè)的一門藝術類專業(yè)技能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本的舞蹈課程改革,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于舞蹈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在教育學習過程中自覺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夯實學生的思想道德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牢固樹立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人格健全、身體康健的新時代好青年。
舞蹈教師應該在舞蹈課程教學中,認真梳理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舞蹈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從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入手,提高舞蹈教師的“立德樹人”的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舞蹈課程的教學設計,探尋提高舞蹈課程“立德樹人”教育效果的有效教學策略,將“立德樹人”目標有機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立德樹人”的效果取決于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教師必須自覺樹立牢固的育人意識,時時處處體現育人的職責,扭轉偏重傳授知識與能力,忽視價值傳播的傾向。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是課堂的組織者與主導者,教師的思想意識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的提高,是提高課程“立德樹人”效果的前提保障。
美是舞蹈最大的特點之一,它本身具有美育功能,這體現在舞蹈訓練過程中對人的外在形體美的修煉和內在心靈浸潤,兩者的內外兼修來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首先,在外在形體修煉方面,長期的舞蹈形體訓練可以改善人的不良體態(tài),形成挺拔優(yōu)美的身姿,改善人的氣質,增強自信心,讓人變得健康、樂觀、開朗。其次,在修養(yǎng)方面,通過舞蹈欣賞和舞蹈表演實踐,在舞蹈作品中感受積極向上的精神正能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審美教育,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目的。另外,舞蹈是門綜合藝術,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可同時體驗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等藝術之美,充分調動人聽覺、視覺等感官,在多種藝術美熏陶下愉悅人心,在多種藝術審美體驗過程中凈化人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過去大部分舞蹈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舞蹈技能的傳授,忽視思想育人。這樣的教學就很容易停留在機械照搬上,而教師不能只是一個教書匠,更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去培育學生的品德和能力,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傳播人文情懷。舞蹈教師應充分意識和利用舞蹈獨特的專業(yè)特點,在教學生學習舞蹈知識和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舞蹈課程教學全過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舞蹈的風格、種類很多,現在很多孩子比較喜歡跳“流行舞”、“街舞”等時尚舞蹈,雖然當今舞蹈文化也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人首先要講好中國話,唱好中國歌,跳好中國舞,只有在深刻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才能做好本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應圍繞“中國舞”開展教學,中國舞主要包括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在以中國古典舞和民族民間舞為主要內容的舞蹈訓練中,結合立德樹人育人目標,引導學生熱愛并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
比如,在進行舞蹈基訓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統(tǒng)一著裝“中國特色風格”的舞蹈練功服,這在形式上就有了審美的引導;在舞蹈伴奏音樂的選擇上,選擇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樂曲,如《茉莉花》、《梁?!返?,這在內容的融合上也強化了音樂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在古典舞身韻訓練時,通過基本手位、腳位動作的規(guī)格要領把握,讓學生體會規(guī)矩意識;通過氣息、手眼、身、法、步的訓練,體現中華文化中協(xié)調、辯證、統(tǒng)一、追求“圓”的思想。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相關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背景、歷史風貌、當地風土人情等,樹立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學習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奮斗史、發(fā)展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強大力量。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將紅色元素融入教學中,可以通過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賞析及表演等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比如以“學黨史、頌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主題的舞蹈作品《那一年的血雨腥風》、《紅船》、《在燦爛陽光下》《八女投江》、《映山紅》等,這些新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舞蹈作品展現出全新的創(chuàng)造力,作品以動人的視聽效果、感人至深的真情、在潤物無聲間向觀眾講述黨史、傳遞紅色精神。這樣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舞蹈的藝術形式生動地了解歷史、回味歷史,在潛移默化地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堅定紅色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
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不同于舞蹈專業(yè)的舞蹈課程,不能過高地追求舞蹈的技術技巧,但也不能把教學目標設定為單純的藝術課程美育素質的提高,由于專業(yè)的特點,舞蹈課程應該在審美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與適應未來幼兒教育工作相匹配的舞蹈技能,努力實現藝術課程美育與舞蹈專業(yè)技能達成二者統(tǒng)一的共同目標,練就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所有藝術技能形成的普遍規(guī)律,舞蹈學習沒有什么捷徑,只有勤學苦練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寶。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yè)一門專業(yè)技能課,學生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需要長期的堅持與刻苦練習,這長時間的舞蹈訓練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和歷練,特別能培養(yǎng)學生堅持忍耐、吃苦耐勞的品質,比如一個站立的后彎腰動作,要經過地面、扶把、到站立三個階段的訓練,需要不斷地重復練習,一般的學生可能要堅持整整一個學期才能把動作做得比較到位。因此,學生有質量的舞蹈學習需要教師要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重點關注學生日常的學習與訓練。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過程,比如每次課要認真檢查學生的作業(yè),結合學生討論給予適當的評價,鼓勵同學們勤奮、刻苦訓練;期末成績的評定可以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的比重可以提高到60-70%,因為,舞蹈扎實的基本功唯有日積月累的堅持才能獲得,平時能堅持努力訓練,基本功扎實的同學考試一般不會差,而舞蹈考試想要以“臨時抱佛腳”的心態(tài)取勝幾乎沒有可能。因此,教師平時要引導他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練就扎實的舞蹈基本功。
實踐出真知,只有實踐才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藝術課程具有典型的實踐性質,沒有藝術實踐,就不可能有各種技能的形成、掌握與提高。舞蹈本身也是一門表演藝術,一個能登臺表演的舞蹈作品,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排練打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諦只有在舞蹈作品排練與表演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通過切身實踐中深刻體會。在舞蹈表演的藝術實踐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精神,形成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增強集體榮譽感,鍛煉自信心,在與同伴合作中,提高學生在團隊協(xié)調合作、與人交往相處、領導與組織能力、心理承受與抗壓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舞臺表演的前提是舞蹈作品的排練,作品排練與舞蹈課堂組合教學不同,它是一種集體活動,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分工合作,每個人在集體里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們在訓練過程深度交往,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在排練過程中既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又提升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舞蹈表演過程,通過對不同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和表演,可以幫助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調節(jié)內心情感,感受舞蹈角色的內心世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舞蹈舞臺表演機會沒有專業(yè)的舞蹈學生那么多,教師們應堅持“面向人人”的教學理念,要努力為學生構建表演的平臺,豐富學生舞臺表演經驗,使學生在舞蹈藝術實踐中磨礪成長。比如利用““課堂作業(yè)抽查”、每周回課展示”、“期末考試匯報表演”、“學生創(chuàng)編作品表演”、“各種舞蹈比賽”等等形式,讓學生在具有隆重儀式感的舞臺表演過程中體驗臺前幕后的點點滴滴,在高藝術品質的追求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培養(yǎng)學生不斷追求完美的精神,發(fā)揮舞蹈藝術實踐過程的育人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動力源泉。舞蹈教師應與時俱進,整理適合學生專業(yè)特點的教學資料、不斷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舞蹈教學以“口傳身授”為主,學生很容易變成被動的學習者,而“對分課堂”“翻轉課堂、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提供開放包容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能,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學前教育專業(yè)大部分的學生在舞蹈學習方面沒有什么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少困難,小組合作式學習可以很好地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有效學習舞蹈,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之間感情,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舞蹈知識傳授和思政教學內容有效融合的目的。
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舞蹈課程思政,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舞蹈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需要教師優(yōu)化舞蹈課程的教學設計,精心設計每堂課、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保證課程思政落到實處。教師要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設計好總的課程目標和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每個教學內容的舞蹈思政要素,有機地結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點一點把思想教育滲透,有目標、有計劃、有內容、有落實,在無聲無形中達成課程育人的目標。
“立德樹人”是每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舞蹈課程有其獨特的專業(yè)特點,舞蹈教師應提高思想意識,加強學習與鉆研,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深入研究舞蹈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我們應該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舞蹈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能力和水平,為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yōu)秀人才做出舞蹈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