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雄 曹邦卿 呂偉 王飛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病因復雜,與環(huán)境污染、過量吸煙、遺傳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之首,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2]。手術、放化療是目前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切除病灶組織后輔以放化療,可進一步殺滅腫瘤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的轉移和生長[3-4]。然而手術、放化療均存在毒副反應大的弊端,并可導致免疫力低下,增加復發(fā)及感染風險,尤其是對晚期肺癌患者,其耐受性較差,西醫(yī)治療效果有限,預后并不理想[5-6]。近年來較多觀點認為,在常規(guī)西醫(yī)方案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辨證論治方案,可發(fā)揮較好的協(xié)同作用,提高患者治療的耐受性。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肺癌術后患者應用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放化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88 例肺癌患者。西醫(yī)診斷標準:干咳,痰中帶血;血清CA125 等腫瘤標志物升高;肺部CT 提示占位,增強掃描可見胸腔存在血性積液;經(jīng)病理活檢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7]。中醫(yī)診斷標準:肺脾氣虛,證見胸悶氣短、神疲乏力、久咳痰??;納呆、腹脹、便溏、舌質淡、脈沉細[8]。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已接受手術治療;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60 分。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合并活動性感染;嚴重精神疾?。粐乐卦煅到y(tǒng)及心肝腎疾??;嚴重貧血,不能耐受放化療。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 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颊咧橥猓⒑炇鹜鈺?。
兩組術后均行放化療治療,(1)化療:化療前30 min 肌注10 mg 地西泮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0631,規(guī)格:2 mL∶10 mg),將75 mg/m2多西他賽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四川匯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222,規(guī)格:4 mL∶80 mg)加入2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靜滴60 min,將50 mg/m2順鉑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3021741,規(guī)格:6 mL∶30 mg)加 入500 mL 的0.9% 氯 化 鈉 注射液靜滴120 min,化療前后30 min 將4 mg 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吉林菲諾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8614,規(guī)格:4 mL∶8 mg(按C18H19N3O 計)]加入2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連用2 d。于化療前1 d、化療當天、化療后1 d 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生產(chǎn)廠家:安徽城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1988,規(guī)格:0.75 mg/片),7.5 mg/次,2 次/d,3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1 個療程。化療期間予護肝、補液、充分水化處理。(2)放療:3 周化療結束后緊隨其后予以放療治療,計劃靶區(qū)(PTV 區(qū))放射劑量為2.5~7.0 Gy/次,該區(qū)域以外的正常組織放射劑量<2 Gy/次,隔日1 次,共放射3~14 次,總劑量20~43 Gy。觀察組于化療首日予以補中益氣湯治療,方組:人參、白術各15 g,黃芪60 g,旱蓮草、炙甘草、柴胡、廣升麻、陳皮、女貞子、當歸各10 g,麥芽、谷芽各25 g,砂仁6 g。水煎,分早晚溫服,服用至化療后2 周。
(1)中醫(yī)癥候積分:參照文獻[8]對胸悶氣短、咳嗽、咳痰、神疲乏力4 項癥狀進行評估,按照癥狀由輕到重分別計0~3 分,于治療前、放療結束后評估。(2)免疫功能:采集患者治療前、放療結束后3 mL 空腹靜脈血,采用Beckman Coulter FC500型 流 式 細 胞 儀 檢 測T 細 胞 亞 群(CD4+、CD8+、CD4+/CD8+)水平。(3)生活質量: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G)評估,包含4 個維度,生理(7 個條目)、社會和家庭(7 個條目)、功能(7 個條目)、感情(6 個條目),每個條目按0~4 分計分,生活質量與評分呈正相關,于治療前、放療結束后評估。(4)治療期間觀察毒副反應:如胃腸道不良反應、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等。
對照組男24 例,女20 例;年齡33~75 歲,平均(52.17±10.02)歲;病理類型:腺癌30 例,鱗癌10 例,其他4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21 例;年齡35~72 歲,平均(52.09±9.97)歲;病理類型:腺癌29 例,鱗癌12 例,其他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治療前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 胸悶氣短咳嗽咳痰神疲乏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4) 2.12±0.31 1.15±0.23 2.13±0.29 1.09±0.22 2.01±0.25 1.11±0.21 2.20±0.34 1.13±0.22觀察組(n=44) 2.09±0.28 0.74±0.14 2.15±0.33 0.80±0.15 1.97±0.23 0.87±0.17 2.18±0.36 0.90±0.18 t 值 0.476 10.101 0.302 7.224 0.781 5.892 0.268 5.367 P 值 0.63 0.000 0.763 0.000 0.437 0.000 0.789 0.000
兩 組 治 療 前CD4+、CD8+、CD4+/CD8+比 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4+、CD4+/CD8+均較對照組高,CD8+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CD4+(%)CD8+(%)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4) 33.67±7.15 35.41±7.06 29.12±6.37 28.11±6.18 1.16±0.25 1.26±0.30觀察組(n=44) 33.71±7.21 39.27±8.12 29.08±6.43 24.29±5.20 1.18±0.24 1.61±0.35 t 值 0.026 2.380 0.029 3.138 0.383 5.036 P 值 0.979 0.020 0.977 0.002 0.703 0.000
兩組治療前FACT-G 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ACT-G各維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FACT-G各維度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FACT-G各維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 生理社會和家庭功能感情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4) 12.45±3.14 17.66±2.42 11.64±2.97 16.98±2.34 10.88±2.31 16.28±1.74 9.34±2.05 14.55±2.24觀察組(n=44) 12.36±3.07 21.03±2.04 11.32±301 20.55±2.13 10.97±2.27 19.87±2.85 9.52±2.11 17.20±2.35 t 值 0.136 7.063 0.502 7.484 0.184 7.132 0.406 5.414 P 值 0.892 0.000 0.617 0.000 0.854 0.000 0.686 0.000
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骨髓抑制發(fā)生率較對照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毒副反應比較[例(%)]
中醫(yī)認為,肺癌多因正氣虛損,六淫邪氣乘虛襲肺,肺氣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血行不暢,津液失于輸布,津液為痰,痰凝氣滯,瘀血阻滯,痰氣瘀毒交結,形成腫塊[9-10]。該病病位在肺,累及脾臟,而脾為氣機之樞紐,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故肺癌患者除胸悶、氣短等癥狀,還伴有腹脹、便溏等表現(xiàn)[11-12]。由此可見,本病的發(fā)病基礎為正氣虧虛,因虛而得病,虛則以肺脾氣虛多見。此外,手術、放化療雖可控制腫瘤,但會進一步耗損正氣,故治療應重視氣機的調理,予以補中益氣之法[13-14]。
肺癌術后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糾正其細胞免疫失衡,有利于促進術后放化療的順利實施,增強自身抗瘤能力,對延長生活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5-1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對照組低,CD4+、CD4+/CD8+及FACT-G 各維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CD8+及胃腸道不良反應、骨髓抑制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低,說明肺癌術后患者應用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放化療可改善臨床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有助于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補中益氣湯中黃芪可升陽固表、補中益氣,為君藥;炙甘草可裨益脾臟,人參、白術、麥芽、谷芽補氣健脾,共為臣藥;當歸可養(yǎng)血和營,陳皮可理氣和胃,女貞子、旱蓮草養(yǎng)血活血,砂仁溫脾化濕,共為佐藥;廣升麻、柴胡可升陽舉陷。上述藥物共同應用可起到補肺健脾、調理氣血的作用,且補而不滯?,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白術、甘草可促進T 淋巴細胞的生長及成熟,利于增強T 細胞信號轉錄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機體消化功能、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并能夠減輕化療對消化功能的影響;陳皮具有調節(jié)胃腸運動、保護胃黏膜的作用[19-21]。
綜上所述,肺癌術后患者應用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放化療可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改善臨床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