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兆利
近年來,“銀發(fā)族”退休后重返職場,正越來越成為當下社會的新常態(tài)。但現實中,由于對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甚了解或存有模糊認識,部分中老年勞動者在維權過程中走了彎路。
【案例】袁女士一直在某紡織公司工作,到2021 年4月30日,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她與用人單位終止勞動關系。2022 年6 月底,她向所在地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紡織公司支付其在職期間的未休年假工資,被駁回后又提起訴訟。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申請勞動仲裁時已過時效,因此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說法】“一調一裁兩審制”是現行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但在通過裁審程序處理勞動爭議糾紛時,勞動者一定要記住,不能錯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guī)定其勝訴權歸于消滅的制度。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北景钢?,袁女士在雙方勞動關系終止一年多以后才提起仲裁及訴訟,被告以其訴訟請求超過仲裁時效進行抗辯,而原告此時又沒有證據證明仲裁時效存在中斷、中止的情形,導致其訴訟請求無法得到支持。
【案例】因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與企業(yè)發(fā)生爭議,徐師傅訴至勞動仲裁委。庭審中,他出示了勞動合同書等書面證據,但該企業(yè)當即提出反駁,表示勞動合同上的用人單位并非被申請人,且在兩年前該單位已分立為相互獨立的甲、乙兩個公司,但在分立時并沒有明確他歸屬于哪個公司。因申訴對象有誤,徐師傅只好撤銷原來的申訴。
【說法】時下,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新型用工模式大量涌現,在遇到糾紛時,有些勞動者常常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東家”?!秳趧雍贤ā返谌臈l規(guī)定:“用人單位發(fā)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xù)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xù)履行?!标P于用人單位發(fā)生合并或者分立后,承繼單位不明確時勞動爭議如何解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其他單位合并的,合并前發(fā)生的勞動爭議,由合并后的單位為當事人;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的,其分立前發(fā)生的勞動爭議,由分立后的實際用人單位為當事人。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后,具體承受勞動權利義務的單位不明確的,分立后的單位均為當事人?!睋艘?guī)定,徐師傅在申請勞動仲裁時,應將甲、乙兩個公司列為共同被申請人,要求兩公司就其經濟補償金支付等事宜承擔連帶責任。
【案例】老林起訴其所在單位某廣告公司,稱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養(yǎng)老保險,導致其退休后無法辦理退休手續(xù),現要求公司為其補繳社會保險,辦理退休手續(xù)。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的訴訟主張不屬于法院受理范圍,遂依照相關規(guī)定裁定駁回了原告的訴請。
【說法】現實中,有些勞動爭議并不屬于法院的受理范疇?!睹袷略V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备鶕鲜鲆?guī)定,用人單位不繳納社會保險費,違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并非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的民事關系,不屬于法院受案范圍。勞動者要求補繳社會保險的,應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此外,要求補正人事檔案內容、辦理退休手續(xù)、確認工齡和工資標準等主張,亦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
根據《解釋一》第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發(fā)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本案中勞動者應以向用人單位主張賠償損失為由提起訴訟,而不是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保。
【案例】董老師2019 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在某培訓中心任教。雙方解除勞動合同后,董老師于2022年3月申請勞動仲裁,主張日常工作延時加班及休息日加班費,但未提供任何證據。培訓中心則辯稱其嚴格執(zhí)行法定的工作時間,并提供了勞動合同、考勤表等證據予以反駁。最終,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駁回了原告訴請。
【說法】《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备鶕鲜鲆?guī)定,如果只有主觀上、口頭上的“理”,而沒有客觀、確實并經過法庭質證的證據支持,當事人往往要面對不利的判決結果。
關于加班證據,《解釋(一)》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庇纱丝芍?,關于加班的舉證責任在勞動者一方。如果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的相關證據,此時舉證責任才轉移到用人單位,但前提是勞動者應提供較為完整的、初步的證據,如考勤卡原件、工資條等,而不能誤以為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一方而消極等待。正因如此,本案中董老師因為舉證不能而被法院駁回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