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心小學 陳碧蓉
“大單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很多教育者認為“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更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每個知識點都是單獨講解的,導致學生難以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大單元教學則將所有相關知識點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和學習動力。但是,目前小學語文在“大單元教學”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所以,本文結合教材實例闡述“大單元教學”的含義和特點,分析小學語文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意義,提出小學語文實施“大單元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共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改革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衡量整個學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效果,許多學校開始采用“大單元教學”策略。
“大單元教學”指將原本獨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形成一個較大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更能夠理解各種文本的意義和內涵。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小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為全面的提升。換言之,“大單元教學”指將課程內容按照一定的主題或者章節(jié)進行劃分,形成一個個大的教學單元,每個大單元包含多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系統(tǒng)化、整合性強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主題性:大單元按照一定的主題或者章節(jié)進行劃分,每個大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2)整合性:每個大單元包含多個小單元,這些小單元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3)系統(tǒng)性:“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脈絡。(4)學習目標明確:每個小單元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么。(5)適應性強:“大單元教學”適用于各個年級和各種類型的課程,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育階段和課程特點進行調整和改進。
第一,提高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大單元教學”將課文、閱讀、寫作、語言知識等多種學科內容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一個主題或話題中體驗多項語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按髥卧虒W”模式把多個語文知識點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一個主題或話題中逐步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同時也減少了重復教學的現(xiàn)象,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第三,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只有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語文知識。而“大單元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感受和體驗。
第四,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大單元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方面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第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按髥卧虒W”模式不僅注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
“大單元教學”能夠將小學語文的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到所學知識內容。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增強“大單元教學”意識,將知識進行整合,并將其運用到整個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將知識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1.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采用板書的方式來教學,這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枯燥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將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用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內容。
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看拼音寫詞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詞語進行展示和講解,播放一些與詞語有關的小視頻或者是小動畫等,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或動畫中了學習相關的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梳理漢字的筆畫順序,再讓學生根據(jù)筆畫順序對詞語進行書寫。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字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小故事、小笑話等,讓學生能夠在聽故事或者笑話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的由來和蘊含的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和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在“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目標合理地安排好課堂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點。
例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熟讀課文,并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小作業(y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以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布置一些拓展閱讀任務,如讀完某篇課文后讓學生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進行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總之,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讓學生能夠在課前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預習,在課后進行拓展閱讀。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驅動下更加高效地學習。
例如,在《荷葉圓圓》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了解到“小荷”“蓮葉”等詞語,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到圓圓的荷葉對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等有不同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更好地了解到生活中的荷葉。教師可以將教材中《小池》這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小池的美,并讓學生能夠從課本中感受到小池的美。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改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上冊最后的單元教師時,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其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都有哪些小動物,并讓學生說出家里有哪些小動物,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
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目標的培養(yǎng),根據(jù)本單元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來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目標為學習中國古代發(fā)明和建筑,在《紙的發(fā)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紙怎樣發(fā)明的,發(fā)明紙需要什么原材料等內容,讓學生對最初的“紙”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相關文章讓學生了解最原始的“紙”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
再次,在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例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看一個小視頻,讓學生了解公雞和鴨子之間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在看完這個小視頻后說出自己對這個小故事的看法。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且能夠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來回答問題,使其能夠從課文中學到更多知識。
最后,生活中到處都有語文,語文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確定單元目標時,教師應該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海濱小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有哪些名勝古跡,再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喜歡去一些旅游景點游玩,教師可以在學生去旅游景點之前先讓他們做一下準備工作,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并且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美景做簡單介紹。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游記來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景色和美食等。學生在寫作中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觀察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時間跨度較大、教學內容較多,因此需要合理劃分課時,進而將知識進行串聯(lián),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掌握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劃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掌握知識內容。
例如,在《動物兒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為學生講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第二課時為學生講解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朗讀技巧;第三課時則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能夠觀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動物,并將其記錄下來。
除了課時劃分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整合,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完文章之后寫一寫自己了解到的童話故事。具體而言,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再讓學生將自己所了解到的童話故事寫下來,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對所寫的童話故事進行評價,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想象力。可見,“大單元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效。
在“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準評價,并為其提供更多的反饋信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更多。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你知道小興安嶺是什么樣子嗎?”“你最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為什么喜歡?”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明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將其運用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則從學生問題回答情況了解其本課知識掌握情況,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對此進行針對性評價(評價形式以鼓勵為主)。
教師也可以采取學生之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在評價別人時也能夠學會反思。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趙州橋》進行評價,讓學生評價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句話、一個段落或者是一篇課文。之后讓學生之間互評對方的觀點,使其能夠對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進行完善。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在互評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評,讓學生對比學習前后的知識掌握情況,分析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趙州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學之前對自己的學習基礎進行評估,引導學生結合此課的生字詞、情感、文章掌握程度進行分析。在教學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此單元所表達的情感、此文在此單元的教學作用和此文所蘊涵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前后學習對比評價。這一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對應單元和課文的知識,還能夠為教師給予學生課后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
結合學生的自評、互評和自身對其課中引導評價等,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最終的學業(yè)質量評價。還以《趙州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給予學生A 如下評價:結合綜合評價內容,你已經基本掌握10 個生字基礎知識。此外,你在學習此文過程中態(tài)度端正,認真踏實。但是對此文中如何描寫“橋的美觀”這一知識點掌握不足。老師建議你多閱讀與這一自然段相似的課外閱讀文章,以此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這樣的評價既有“閃光點”也有“瑕疵處”。
綜上所述,“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規(guī)劃和設計,確保每個知識之間有條不紊、相互銜接;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