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君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鼓樓小學
數學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由于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往往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具有學習的積極性,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不佳。智趣教學法可以圍繞智力開發(fā)與趣味性兩核心,通過以智引趣、以趣生智的學習方式不斷拓寬數學學習領域,讓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啟發(fā)與教育,能寓教于樂地開展數學教學,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茖W合理地應用小學數學智趣教學法,可以充分展現出數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高效合理地開展數學教學。基于此,本文提出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采用具有智趣的數學活動,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創(chuàng)設智趣化的數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創(chuàng)設智趣學習問題,開展互動交流學習的教學建議。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智趣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從開發(fā)學生智力、提高教學趣味性兩個維度推進學生的學習。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做到以智促學,還能讓學生在趣味性課堂教學中融入式地進行深度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數學知識相對較難,倘若以傳統(tǒng)的教學法開展教學,則會難以吸引學習注意力。而數學智趣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情境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現數學知識,有效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數學知識。因此,為了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智趣教學,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進行探究學習。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時,人民幣作為一種貨幣,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接觸到的貨幣形式。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學習到一些有關人民幣的理論知識,不僅難以通過實踐學習的方式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也難以學習與掌握關于人民幣的知識與應用方式。因此,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基于生活實用的視角理解人民幣的理論知識與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構建“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多媒體課件展現超市陳列的各種生活用品、瓜果蔬菜等,消費者來到超市選購了需要的物品,并到收銀臺付款。由于顧客所付款金額大于應付款金額,所以收銀員必須找給顧客零錢。這種找零錢的情境,學生經常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因此能夠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體驗式學習。
教師可以多次地播放這樣的付款與找零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認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顧客所使用的人民幣的面值有哪幾種?收銀員找零的人民幣的面值有哪幾種?人民幣的面值還有哪幾種?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更直觀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付款情境中,以字幕的方式展現人民幣的兌換率。
較之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情境化教學可以使學生融入教學情境所展現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深入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在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情境中進行深度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真正做到智趣兼?zhèn)洹?/p>
通常而言,學生數學思維的產生與發(fā)展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數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深入地剖析數學教材內容,并圍繞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數學學習水平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設計“智趣型”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趣”中生“智”。其次,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并通過分析與研究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習效果的途徑適時地調整教學難度與教學進度,使之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教師還應對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反思與教學評價,從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數學教學,更好地開展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克和千克”教學時,由于這一計量單位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僅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教授,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這些計量單位。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某超市的商品配送中心”教學活動。某超市的商品配送中心有許多物資需要不斷地進出,而想要管理好商品配送,則必須對進出配送中心的貨品進行數量清點與重量稱量。想要稱量商品的重量,就必須用到“克”與“千克”等重量計量單位。
在商品配送中心,由學生扮演的各種角色積極地參與到智趣化的數學活動中。配送中心主任指揮著工作人員負責商品物資進庫,在各種商品物資進入倉庫時,工作人員必須認真細致地核對商品物資的名稱、種類,并以磅重的方式稱量各種商品物資的重量。例如,想要計算一批大米的重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磅重,一種是車輛磅重裝置,直接磅重出車輛載重大米的總重量。一種是通過稱量一袋大米的單位重量有多少千克,再乘以相同規(guī)格大米的總數量。這兩種計算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夠準確地計算出所需要的總重量,可以計算出這批要入庫大米的總重量。而在計算食鹽、味精、小粉、牛奶等袋裝商品時,也可以采用先稱量單袋商品重量是多少克,再計算出商品總重量的方法。
在這樣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智趣化數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學習與深入思考掌握所學的“克和千克”的計量單位知識,并通過“智”與“趣”的學習有效地開發(fā)智力,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學生在這種直觀化的學習體驗中將課本理論聯系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將原本書面化的數學理論知識轉變?yōu)閯討B(tài)化的教學情境,助力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一個教學難題。對于教師而言,應依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適合的數學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讓學生能基于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看待數學問題,進一步梳理數學知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數學學習情境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習情境中,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生活與百分數”教學時,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有效地解決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智趣化的數學情境,具體如下所示:
情境一:在“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某書店的一批圖書打折銷售,以此回饋小讀者們。書店決定全場在售圖書在原售價的基礎之上一律八折銷售(即優(yōu)惠20%)請同學們分析一本原售價為25 元的《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打八折銷售(即優(yōu)惠20%)之后的價格是多少錢?
情境二:洗衣粉的外包裝上體現百分數。教師出示某一品牌的袋裝洗衣粉,外包裝上注明洗衣粉的重量是520 克,贈量為10%,增加重量不加價。請同學們思考這袋洗衣粉贈量前是多少克?
情境三:某商場正在進行節(jié)日大促活動,現在有兩種優(yōu)惠方式。方式一為滿減活動,滿100 減10 元,滿200 減30。方式二為打折銷售,折扣為九折(即原價×0.9)。現在有兩件商品,售價分別為130 元和210 元。請同學們分析采用哪種優(yōu)惠方式更合適。
現在針對情境三進行具體說明。第一件商品售價為130 元,若采用方式一,優(yōu)惠后的價格為130-10=120(元),若采用方式二,優(yōu)惠后的價格為130×0.9=117(元)。120 >117,所以購買原價為130 元的商品時建議選擇方式二打折銷售的優(yōu)惠形式;第二件商品售價為210 元,若采用方式一,優(yōu)惠后的價格為210-30=180(元),若采用方式二,優(yōu)惠后的價格為210×0.9=189(元)。180 <189,所以購買原價為210 元的商品時建議選擇滿減的優(yōu)惠形式。
這些數學知識是生活化的體現,是一些學生所熟知的問題,只是學生之前未曾從數學學習的角度進行考慮。因此,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能夠基于數學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基于生活化的情境中拓展學習思維,可以依據百分數的意義了解“折扣”的含義,懂得折扣與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深入地理解與掌握百分數的數量關系。在日常生活當中了解商家是如何應用“打折”進行商品促銷的,并能夠有效地應用百分數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學生也可以依據這些智趣化的數學內容與學習問題,進行深入地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并在思考學習階段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生活與百分數”知識進行體驗式、探究式學習。
這樣的學習既有“智力啟發(fā)與拓展”,也有“開展趣味性學習”,能夠從“智”與“趣”兩個維度開展數學教學。教師也可以重點引導學生發(fā)展智力,充分應用“智趣學習法”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從而彰顯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學生則能夠拓展自身的學習思維,內化所學,扎實地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并且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圍繞所學的數學知識,充分調動自身的生活認知與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而采用智趣相融的數學問題教學法,能夠充分體現學習活動的“智”與“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智與趣的吸引,使其能夠對數學學習活動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并能夠逐漸深入地進行學習。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智趣問題,使學生能夠通過互動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數學學習,從而構建“促智與有趣”的高效數學課堂,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智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認識圖形”教學時,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認知與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體等各種圖形的形狀與相關的知識。但由于圖形知識具有較強抽象性,教師難以用語言進行直觀形象地描述。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智趣教學與實物展現的方式,將抽象化的圖形進行直觀化展現,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用兩張長方形的白卡紙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教師提問:“現在有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卡紙,大家一起動手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何種圖形呢?”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拼出正方形與長方形。教師也可以將一張長方形卡紙沿對角線剪開,讓學生動手拼一拼,一同探討能拼出多少種圖形。
其次,教師再取出四個小正方形,讓學生思考有幾種擺放的方法。通過互動交流與動手實踐,學生能夠拼成不同的圖形。此時,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助力學生思考圖形之間為什么能進行“互變”,原因是什么。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思考,發(fā)現各種圖形之間的內在關聯。
教師引領學生圍繞這些智趣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可以使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生成全新的認知,使其經歷思考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進而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數學知識。同時,這種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基于學習自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能被教學情境中的問題吸引住,能夠更加深入且全面地進行探究學習,能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情境中進行深入思考、主動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并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應用智趣教學法,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采用數學蘊含的智慧與趣味性,通過智力教育啟發(fā)學生的智慧,構建“智趣相融”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以高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掘數學教學當中的“智趣結合”知識,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智趣教學,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