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萍
(民樂縣洪水小學 甘肅 張掖 734500)
眾所周知,近年來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語文學科也不外如此。尤其語文閱讀作為教學中的重點,是提升學生文學積累,優(yōu)化文學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而教師作為教育引導者,應主動探索閱讀教學的高效辦法,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主動閱讀行為。單元主題教學是近年來的熱議話題,進而閱讀教學也應從單元主題出發(fā),構建豐富的閱讀拓展體系,形成基于單元主題的1+X+Z 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煥發(fā)更大的活力。
小學段正處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發(fā)展學生語言思維,提升語言積累的重要時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正是為了達成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而開展的教育活動,近年來也逐漸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教學改革。但不可避免的,改革仍在深入推進,成效也在不斷顯現(xiàn),問題也是逐漸暴露。一方面,當下小學生在閱讀層面上的整體表現(xiàn)差強人意,尤其呈現(xiàn)出少讀書不讀書的問題,而教師的教學工作也面臨著一定的難點。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教師就必然要注重改進教學方式,補足這一問題。但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下,廣大教師的教學形式仍然容易受到客觀因素影響,以單篇閱讀教學為主,雖然單篇精讀精講用時更多,但仍然免不了過于贅述,很多時候條分縷析,既耗時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雖然應試教育理念逐漸被革新,但不容忽略的是,學生和教師仍然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尤其部分學生為了迎合考試,不愿意花費大量時間用于語文閱讀上,功利化學習傾向性極強[1]。
在單元主題學習模式下,語文教師在實踐1+X+Z 方式時,應著重以“1”為起點,開展閱讀教學活動。1,也可以稱作單篇閱讀教學,教師在單元主題教學下,針對單元內部的一篇課文作為實踐起點,開展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是以往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最常用方式,教師大多選用單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時內圍繞一篇課文展開深入閱讀分析,加深理解,完成一篇閱讀學習,再進行下一篇。而1+X+Z 模式下,整本書閱讀教學仍然以1 為起點,結合單元中的單篇課文展開教學,細致分析細致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單篇文章的掌握水平。1 作為起點,教學應講究方式方法,教師既要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精髓吸取,也要注意革除糟粕,提升1—單篇閱讀教學水平。
X,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辦法,與單篇文章教學相結合,便有了新的含義。群文閱讀,從單篇教學內容出發(fā),選取同一個議題或同一個文體,進行多片文章綜合閱讀。一組文章,少則三篇,多則五六篇,最終形成X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1+X+Z 方式下,X 的實踐路徑主要在于圍繞單元教學主題,擇選相同主題的多篇文章作為閱讀對象,或者擇選同一本書中的多個片段,多個文章作為閱讀點,形成群文閱讀。相較于單篇閱讀教學模式而言,全文閱讀的教學活動,更具信息優(yōu)勢,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尤為關鍵。
Z,是整本書閱讀,取漢字“整”拼音首字母。整本書閱讀教學近年來已經(jīng)成為教學熱議話題,而在1+X+Z 模式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則可以有效實現(xiàn)引領學生課內外拓展閱讀的目的。整本書閱讀與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相結合,再圍繞單元主題開展,將在無形中,加強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度,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深化對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增加討論交流等多形式教學活動[2]。這樣一來,小學生也將逐步掌握整本書約定的方式方法,為后續(xù)形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做好鋪墊。
在以往傳統(tǒng)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會選擇教材中的單篇文章作為精講精練對象,但不可避免的會在這一文章中耗費大量時間,教學成效卻有限?;趩卧黝}教學背景下,教師實踐1+X+Z 方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應著重從單元主題出發(fā),將其作為原點,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活動。此外,作為1+X+Z 方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起點,要著重做好單篇文章的講解工作,精講精練,幫助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同時注意做好刪繁就簡工作,避免低效率教學問題出現(xiàn)[3]。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緊扣本單元“奉獻與關愛”主題,選取與之同類型的主題書目《花婆婆》。隨后教師再進一步選取花婆婆中的一篇文章加深閱讀講解水平,幫助學生刪繁就簡,省去一些沒必要的閱讀任務,并增加了教學課時用于專門指導精講課文內容。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取文章中一些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經(jīng)典語段經(jīng)典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其中傳遞出的情感,以及寫作技巧。這樣一來,在1+X+Z 方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通過擇選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整本書,并適當精講精練,既減少了教學時間,也提升了教學效率。
完成1 的精講精練后,教師還應進一步做好課外讀物的延展規(guī)劃閱讀,盡量讓學生群體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主動進行豐富的課外延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閱讀書目,供學生延展閱讀,也可以借此機會幫助學生形成閱讀計劃,大量閱讀優(yōu)秀文本,提升文學積累,提高文學素養(yǎng)。與此同時,在課外延展閱讀過程中,教師勢必要注意低俗化、單一化等問題,要積極與教學單元主題相結合,為班級內部所有學生的閱讀合理進行規(guī)劃和布置[4]。
例如,語文教師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在單元學習中自主閱讀的意識,為小學生推薦了一份基于單元主題的有效書單,供學生自主選擇開展閱讀活動。書單中包含與每一單元主題相關的閱讀書目,教師在篩選時,首先以每一冊中的快樂讀書吧書目,作為必選必讀書目供學生進行閱讀。其次,基于各單元主題,為學生篩選了包羅萬象,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閱讀書目內容,其中包含文學作品、科普類知識、歷史、政治等多個領域。此外,教師在安排班級內部學生開展拓展閱讀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結合單元主題,并考慮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可采用教師與學生同讀一本書的活動,閱讀完成之后再次進行交流探討。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在閱讀之際與其他學生和教師有共同的交流語言,有利于提升整本書閱讀興趣。
在1+X+Z 整本書閱讀方式之中,三種閱讀形態(tài),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構建豐富的閱讀課程體系,使學生群體可以在這一優(yōu)秀的閱讀課程基礎上,逐漸提升閱讀能力水平。而群文閱讀作為這一閱讀方式中的核心所在,可以說是整體橋梁構建的關鍵,唯有有力的開展群文閱讀,才能將單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進行關聯(lián),使學生逐步將單篇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得到鞏固與提升,學以致用于整本書閱讀[5]。
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刷子李》這一篇課文時,本篇文章選自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選文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仔細感受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辦法。而教師在講解完本篇文章之后,從俗世奇人一本書中節(jié)選了多篇文章組成群文,引導學生可以從中深刻體會人物形象的不同描寫辦法。如其中的《張大力》《認牙》。在這些精彩文章的背后,都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人物,故事精妙絕倫嘆為觀止。以文代書,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向學生介紹俗世奇人這一篇文學著作,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前知悉這本著作的精髓和要點。在經(jīng)過前面的群文閱讀感受體驗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閱讀這一著作,將不會過多口舌,學生也能主動參與探究。
1+X+Z 整本書閱讀方式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逐漸加強閱讀能力。尤其語文閱讀引導過程中,小學生本身閱讀方法的掌握度還不熟練,教師作為引導者務必要注重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通過單篇閱讀、多篇閱讀、整本書閱讀的形式完成閱讀技巧訓練和鞏固,夯實工作,為后續(xù)深度閱讀深度,學習積累做好習慣鋪墊。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窮人》這篇文章時,本篇文章在人物描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心理描寫,用來推進整體故事的進程。而小學生在閱讀該篇文章時,由于缺乏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支撐,很容易忽略了本篇文章中的精髓所在。為此,教師應著重在單篇文章講解過程中精選其中的部分段落和語句,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去品鑒,這樣學生便能在教師的帶動下充分的掌握,借助語言動作和心理等方面去凸顯人物性格的方式和技巧。隨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結合本單元的主題,為學生篩選出同類型題材的幾篇文章,如《橋》《在柏林》,讓學生進行全文閱讀,鞏固和提升前面所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用于單篇文章講解的路子,逐漸探索1+X+Z 三位一體的大閱讀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從一到多再到整本書完成閱讀活動,提升其閱讀興趣及閱讀技巧、并豐富文學素養(yǎng),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