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曉蓉
近年來,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以“我們都是收信人”的責任擔當,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導少年兒童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精神偉力,感悟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真正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是推動社會變革、發(fā)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黨和國家對青少年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當代青少年提高綜合素養(yǎng)的內(nèi)生動力。我校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新路徑,發(fā)揮紅色文化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革命文化教育賦能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建設貢獻智慧與方案。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我校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教育和引領少年兒童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樹立理想,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聆聽黨史學習教育“歷史課”
師生走進紅色基地,走訪革命先輩,聽革命歷史題材故事,感悟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少先隊員們走進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周恩來紀念館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溫黨的歷史,走近革命崢嶸歲月。
2.演繹黨史學習教育“情景課”
我校開展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主題的演唱、朗誦等活動,將相關(guān)節(jié)目搬上舞臺,通過情景再現(xiàn)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力量。師生代表赴車橋戰(zhàn)役紀念館誦讀革命詩歌,在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舉行周恩來童年故事研學分享會等。
3.講述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課”
師生開展讀革命歷史題材書籍、講革命歷史題材故事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學校舉行以“奮斗的歷程”為主題的班會課,學生講述歷史故事,分享心得感悟。為鼓勵學生表達,筆者在淮安市廣播電視臺推出的《學黨史 映初心》系列微視頻中,為廣大少年兒童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上下求索的故事。
4.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課”
我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躬身實踐有效融合,通過主題先導、情境體驗、實踐篤行、筑牢信念,促進學生認知、認同、認真踐行。學校舉行“童心向黨,薪火相傳”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學生們以書畫獻禮,用筆墨抒情,親手繡制了一面黨旗,繪制了一幅百米黨史長卷,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
1.打造“紅軍娃說黨史”特色宣講團
我校積極營造黨史學習氛圍,激發(fā)青少年學習黨史、宣傳黨史的熱情,引領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將黨史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學校著力打造一支“紅軍娃說黨史”特色宣講隊伍,在周恩來紀念館、社區(qū)等開展黨史主題宣講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少年兒童的心底。
2.舉辦“紅軍娃傳黨史”學習運動會
我校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舉行黨史學習教育運動會,引導學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黨史學習教育運動會中,各特色中隊圍繞黨的百年奮斗史,通過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四個篇章進行黨史重大事件的展示表演,精彩演繹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風雨征程。運動會共設六個與革命戰(zhàn)爭情境相融合的比賽項目,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革命先烈對黨忠誠、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團結(jié)一心、不怕犧牲的精神,堅定“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理想信念。
為研究周恩來的光輝事跡,師生共同搜集文獻、電影、紀錄片等資料,開展主題班會,觀看《大鸞——周恩來童年讀書的故事》《周恩來回延安》《榜樣——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外交風云》等影視作品。在學校的周恩來精神主題展館內(nèi),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周恩來精神我傳承”主題班隊會,研究周恩來總理的偉人精神,汲取周恩來的美好品質(zhì),促進品格提升。
我校引導學生收集有關(guān)于周恩來事跡的書籍,做到每個學生手中有相關(guān)書籍。如《一代偉人周恩來》《沿著周爺爺?shù)淖阚E前進》《少年周恩來》等。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寫讀書體會,互相進行交流,讓周恩來事跡在頭腦中扎根,讓周恩來精神融進學習、生活中。
我校開展“周爺爺故事大家講”主題演講活動,追憶周恩來成長歷程,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此外,學校的紅軍娃講解員還走進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等地開展志愿講解服務,宣講周恩來精神。在故事講述中,學生們感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風范之美,汲取前行力量,以周恩來崇高品格為燈塔,引領價值追求。
學生以詩歌朗誦、文藝演出、課本劇表演等形式懷念、歌頌周恩來。學生們用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詩朗誦《三字經(jīng)頌總理》,歌伴舞《夢中的周爺爺》《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表達對周恩來總理的深切懷念。在紀念活動中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品格得以升華。
我校學生走進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等地,開展“感悟偉人童年,我立鴻鵠之志”“一品梅香,豐碑長存”等主題尋訪活動,追尋總理足跡,追憶總理生平。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領悟周恩來精神,傳承周恩來風范,把周恩來崇高品格融入精神世界,化為實際行動,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信念,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我校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huán)境,精心設計長征園,將長征途中重要的革命遺址做成微縮景觀。學生們自主開展長征知識競答,演繹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長征革命故事,感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銘記革命歷史。學校通過重現(xiàn)光輝歲月,將抽象的長征精神融入精彩的體驗活動之中。學生在“鐵索橫江”的“瀘定橋”上攀爬,在“赤水”河畔的迷宮里穿行,在重重“碉堡”包圍下突破“封鎖線”……他們在實境中體悟,磨煉意志,增強體質(zhì)。
我校整合區(qū)域紅色資源,將課程從校內(nèi)延伸到校外,拓展課堂空間,開展“長征路上的豐碑”等跨學科主題研學活動,引導學生重走長征路,深化對長征精神的理解。學校先后多次組織學生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穿紅軍服、唱紅軍歌,用雙腳丈量黨的初心之路,在尋訪中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研學中踐行長征精神。
“長征路上的豐碑”研學活動,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實際需要,申報參與研學活動。學生自行組建了形式多樣的社團組織,如小百靈講解團、小喇叭宣傳團、小記者采訪團、小導演攝制團等。通過紅色研學,學生探尋紅色歷史,重溫革命歲月,跨越時空與革命先輩對話,汲取精神力量,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厚植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鍛造過硬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今天的少年兒童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我校引導學生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己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勇于擔當,與時代同行、與家國同向。
每年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我校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一年級新生入隊儀式。莊嚴的入隊儀式,增強了學生對少先隊組織的光榮感和歸屬感,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激勵著每一位少先隊員練就過硬本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每年建黨、國慶日,少先隊員們在“童心永向黨,禮贊新時代”主題活動中,用歌舞、繪畫、朗誦等形式贊美黨、歌頌黨,抒發(fā)愛國情,表達報國志。
在“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題活動中,學生主動探尋紅色旗幟背后的故事。他們追尋開山島英雄足跡,學習王繼才的奉獻精神;他們參觀“開山島夫妻哨”事跡陳列館,聆聽王繼才夫妻“兩個人的升旗儀式”的故事,舉行一次難忘的升旗儀式,感受平凡中的偉大。學生代表還赴重慶參加“永遠跟黨走”紅色之旅主題活動,通過尋訪渣滓洞,了解“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烈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
我校還與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wèi)隊結(jié)對共建。學生定期尋訪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參觀國旗陳列室,聽國旗班班長講述國旗的故事,接受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參觀國旗護衛(wèi)隊的日常訓練,并親身體驗軍訓活動。他們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深切體會國旗的象征意義,時刻謹記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國旗、愛護國旗。國旗護衛(wèi)隊還走進校園舉行升旗儀式,走進班級講解國旗、國歌相關(guān)知識以及國旗護衛(wèi)隊的先進事跡,與學生一起畫國旗,將鮮艷的紅色畫在紙上,鐫刻在心里。
總之,周恩來紅軍小學以時代發(fā)展的動態(tài)視角向紅色文化育人的縱深漫溯,從民族期望、國家需要、人民追求的核心要義出發(fā),進一步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回信精神。我校將繼續(xù)探究紅色文化育人路徑,豐富紅色文化育人理論,強化輻射引領教育系統(tǒng)及地方社會的示范效應,最大化發(fā)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堅定文化自信,努力為推動紅色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