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yī)師。致力于腫瘤的研究與治療,發(fā)揮中醫(yī)藥優(yōu)勢,抑制腫瘤惡性轉變,減少惡性腫瘤擴散轉移,糾正放化療毒副作用。此外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焦慮癥、抑郁癥、失眠、頸腰椎痛、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圍絕經期綜合征、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綜合征、男子弱精、甲狀腺結節(jié)、痤瘡、蕁麻疹、帶狀皰疹等病均有豐富的診治經驗。
出診時間:周二、周四上午。
海鮮大多很美味,在食用牡蠣等帶殼海鮮時,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其鮮美的肉質上,一般不會注意其外殼,外殼通常會在飯后被當作垃圾扔掉。扔掉的海鮮殼真的毫無價值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張春榮主任告訴我們,許多海鮮殼有軟堅散結、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等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載:“石決明,也叫鰒魚,音步角反?!睋紦?,《陶隱居本草注》云:“石決明是鰒魚,其貝殼附石而生,體大的如人手一般,殼內顏色絢麗,有的殼內還孕育著珍珠?!倍诿朗辰纾v魚更為大家熟悉的名字是鮑魚。鮑魚素來享有“軟黃金”和“海味之冠”的美譽,它的殼被中醫(yī)稱為石決明,它的肉又被中醫(yī)稱作“鰒魚”,鰒魚味甘咸、性平,有較好的滋陰、清熱、明目之效。
鮑魚周身有很多小孔,長到9個標志著基本的性成熟,鮑魚殼做藥材時選擇九孔石決明最好。長到9個孔的時候鮑魚肉也最好,打開能看到有珍珠的光色,藥用效果也最好。
張主任提醒,鮑魚的補養(yǎng)作用強勁,兩目干澀、視物模糊、五心煩熱等腎陰虛之證應選擇以補為主,可選擇鮑魚的肉(鰒魚);頭暈頭疼、血壓高、煩躁易怒、驚癇抽筋等病癥則應以平肝潛陽為治,在藥物上應首選鮑魚殼(石決明)。
石決明味咸,性寒,咸寒清泄兼補,專入肝經,善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海藥本草》記載石決明“主青盲內障,肝肺風熱,骨蒸勞極”,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之功效,為治肝陽上亢及肝熱目疾之要藥,常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現(xiàn)代研究顯示,石決明主要含碳酸鈣、膽素、殼角質及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其豐富的碳酸鈣可以治療肌肉的興奮性過強而致轉筋(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并且還具有降壓、抗菌、抗肝損傷、抗氧化、中和胃酸、鎮(zhèn)靜等作用。
石決明與不同藥材搭配使用可以解決多種與肝腎陰虛有關的病癥,配伍使用也能使兩種藥物均發(fā)揮出更好的療效。
1.針對陰虛發(fā)熱的患者
可以將石決明與鱉甲合用,鱉甲有退虛熱、退骨蒸之效,二者合用則能夠很好地補陰清熱。
2.針對驚癇抽搐的患者
可用白芍與石決明合用,白芍可以補肝陰、養(yǎng)肝血,二者合用則能滋陰養(yǎng)血、濡養(yǎng)經脈,以緩解抽搐、癲癇的癥狀。
3.針對煩躁易怒的患者
煩躁易怒的患者分為兩類,第一類的病因是圍絕經期綜合征,總是發(fā)無名火氣。這樣的患者可以合用熟地黃與石決明,熟地黃有滋腎陰、補肝血之效,能夠較好地緩解圍絕經期內分泌變化帶來的無名之火。第二類則是由精神壓力過大等外界因素導致的煩躁易怒。這種情況則更適用薄荷搭配石決明,薄荷屬于辛涼解表之藥,能夠疏肝解郁、清涼降火,搭配著平抑肝陽的石決明則功效更甚。
石決明的煎煮方法非常有講究,操作不當則無法發(fā)揮它的最大功效。石決明屬于貝類藥物,一般像礦石類或貝類這樣質地十分堅硬的藥物都采用先煎的炮制方法,因為貝殼或礦石類藥物的有效成分一般難溶于水,故而需要先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最大地發(fā)揮其藥用價值。除此之外,先煎還可以破壞有毒藥物的毒性,如有毒的附子、烏頭在炮制時均應先煎。
那到底什么是先煎呢?其實就是將先煎的藥先倒入砂鍋,再倒入兩小碗水,用大火燒開后轉為小火,煎煮20—30分鐘即可,如果煮的時間較長或火候太大導致水分蒸發(fā)、減少了,那么在后續(xù)放入其他藥物時再添些水也無大礙。
石決明除了入藥制作湯劑,也可以用于制作藥膳。針對高血壓人群肝陽上亢的問題,張教授帶來了一款以石決明為主的美味藥膳——鮑魚杞菊湯。
● 鮑魚杞菊湯
【材料】石決明若干、菊花10克、枸杞子10—15克。
【功效與主治】滋補肝腎,平肝潛陽,養(yǎng)肝明目。主治肝腎陰虛癥,常表現(xiàn)為目赤腫痛、紅眼病、老花眼或視物模糊、急性結膜炎、雙目紅癢、火性上炎、長眵目糊或圍絕經期愛發(fā)脾氣、有無名火氣等癥狀。
【方義】石決明平肝潛陽;菊花清實火,清肝明目,選用黃菊花則清熱明目之效更佳;枸杞子為道地藥材,產于寧夏,因此寧夏枸杞子為上佳之選,寧夏枸杞子滋陰之力甚強,清虛火之效甚佳。
【制作方法】
(1)把新鮮的鮑魚清理干凈(可以肉和殼不分開一起清理,也可以肉和殼分開清理,但是分開清理的一定別忘了肉和殼一起煮),放入鍋中煮半小時。
(2)放入枸杞子煮5分鐘(盡量選用含糖量高的枸杞子,大小適中、肉厚、色紅,抓一把捏住,再放開后仍黏在一塊兒的枸杞子則有較高的含糖量;盡量不要選用那些大而發(fā)黃、發(fā)干、易散開的枸杞子,其營養(yǎng)價值遠不如含糖量高的枸杞子)。
(3)等到快關火的時候再放入菊花。根據個人口感加入調料,熬成濃湯即可。
【服用方法】一周喝2—3次就行。
【專家提醒】菊花含揮發(fā)成分,故不宜放得太早,晚放的效果會更好。
【不適宜人群】脾胃虛寒者,常表現(xiàn)為易受涼、脘腹冷痛、腹脹噯氣、大便溏稀等癥狀。來月經時腹痛不止、血色發(fā)黑、伴有血塊的女性亦不宜食用。
張主任特別提醒,鮑魚偏于寒涼,其肉堅韌難消,不容易嚼爛,亦不好消化,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虛弱的老年人不宜多食,但可以飲用鮑魚汁,這樣既能吸收鮑魚的營養(yǎng),又不會損傷脾胃。另外,貝類海鮮很容易滋生細菌,蒸煮時間一定要足夠長,煮的時間不夠則容易引起胃腸炎。
中藥里稱為“決明”的藥共有兩味,其一是決明子,另一個便是石決明。決明子長在陸地上,是豆科植物,果實小而綠,炒過以后能夠起到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而石決明生長在海里,附石而生,有去翳明目、平肝潛陽的功效。
很多人都聽說,石決明泡酒可以降血壓。張主任解釋,這個方法是錯誤的。高血壓的病機往往是陰虛陽亢,陽亢即向上,主要表現(xiàn)為陰虛發(fā)熱、煩躁易怒、頭暈頭痛,嚴重者還會發(fā)生驚癇、抽搐等癥狀。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喝酒會臉紅,臉紅也是陽氣向上的一種表現(xiàn),且酒本身為熱性飲品,高血壓患者喝石決明泡的酒無異于“火上澆油”,這違背了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基本大法——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非但不能降血壓,還可能會起嚴重的反作用。因此,藥酒只適用于寒涼性質的疾病,熱性疾病一定要“敬而遠之”。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