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彬
江都自古就有龍舞習俗,早在漢朝就有江都國相董仲舒“以龍致雨”的記載,其后江都龍舞習俗延綿不斷,而尤以丁伙龍舞為勝。清朝詩人夏九敘曾作詩“沙場鎮(zhèn)鼓沸如雷,近水人家草閣開。大婦回頭喚小婦,烏龍方去白龍來”,描寫的便是丁伙一帶的舞龍場景。
丁伙民間的舞龍?zhí)茁肥嵌』镂椠埲嗽跉v代舞龍技藝基礎上反復琢磨出來的,花式套路多達幾十種。2010 年,江都、揚州一帶的舞龍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泛稱為丁伙龍舞。
為了傳承舞龍習俗、強身健體,丁伙中學于1996 年成立舞龍隊,是當時江都縣域初級中學第一支學生舞龍隊。后于2002 年成立丁伙中學威風鑼鼓隊,是目前揚州市初級中學中唯一的威風鑼鼓隊。
丁伙中學的威風鑼鼓隊由八面大鼓和二十面大镲組成,男女隊員一般為37 人,其中指揮員1 人,每面大鼓兩人,演出時,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威風凜凜。
基于龍鼓運動文化傳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高品質發(fā)展等要素考量,丁伙中學將龍鼓文化定位為三大工程,設定了四個學習模塊,明確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學習要求,為學生品格提升搭建了階梯。(見下頁表1)
表1 舞龍、威風鑼鼓社團學習內容與學習要求
二十多年來,學校辦學條件日新月異、教師學生你來我去、辦學理念推陳出新,但變化中不變的是:施愛明、禹克亮、丁寶俊、徐樹忠、何紹軍、鄧長朋、陳彬七任校長傳承非遺的初心,施愛明、周正東、孫堅、孟利榮、黃超三代龍鼓教練悉心訓練的恒心,朱俊峰、顏磊亮、張王盟等歷屆學生艱苦訓練、勇爭一流的決心。
二十多年來,學校先后選送周正東、孫堅、孟利榮、黃超參加國家、省舞龍舞獅培訓。目前,孫堅老師等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丁伙龍舞”第六代傳承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周正東老師為江都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二十多年來,一屆屆學生踴躍參加威風鑼鼓、舞龍訓練,丁中先后選拔了千余名學生組建校級威風鑼鼓隊和舞龍隊,培養(yǎng)了百余名達參賽水平的優(yōu)秀隊員。2012 年,揚州市第五屆“運河情”中小學生體育藝術節(jié)開幕式,全校組建了五個舞龍隊、一個威風鑼鼓隊、一個腰鼓隊。近百人的演出團隊,成為開幕式現(xiàn)場一道驚艷震撼的風景。
二十多年來,經(jīng)不完全統(tǒng)計,舞龍隊和威風鑼鼓隊參加了文旅部“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xiāng)年”表演、揚州市第十二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等縣區(qū)級以上表演活動達二十多場,獲評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學校(威風鑼鼓、舞龍)、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示范基地等九項榮譽。
2019年3月,學校申報項目“傳承龍鼓精氣神 培養(yǎng)一方小龍人”被評為江都區(qū)初中學生品質提升工程項目,丁中人發(fā)出了“立德樹人,統(tǒng)整力量聚焦學生全面發(fā)展;優(yōu)教提質,爭創(chuàng)一流打造鄉(xiāng)村教育樣本”的口號,學校成立了學生品質提升工程領導小組,明確以威風鑼鼓社團和舞龍社團為支點來促進學生品格提升,并明晰了工作路徑和措施。
(1)強化日常管理。學校從訓練考勤、團隊合作、器材維護、文明舉止等方面對學生參與社團做了規(guī)范,從而促進學生自律擔責、誠實守信品格的提升。
(2)強化多元目標。學校針對不同比例的學生進行差異化培養(yǎng),開展多元評價,促進了學生自主發(fā)展、拼搏進取品格的提升。
(3)強化展演展示。學校于每年端午前后舉辦“龍鼓節(jié)”,開展龍騰鼓喧、群龍競技等校級展示活動;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展演活動及各級龍鼓比賽活動。通過展演展示,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追求卓越的品格得到提升。
自品格提升工程實施以來,威風鑼鼓、舞龍社團主動吸納問題生、學困生、特殊生,幫助他們釋放壓力、培養(yǎng)興趣、增強自信與斗志,有力促進了良好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有效推動了學校高品質發(fā)展,學校辦學質量一直位居全區(qū)第一方陣。
丁中人深感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是學校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謹記學校龍鼓文化創(chuàng)始人、原校長施愛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精,人精我特”,努力實現(xiàn)做強舞龍、威風鑼鼓校園文化特色的丁中夢。
(1)加強課程建設。學校組織舞龍專家、教師編寫了《丁伙中學舞龍文化運動校本教程》,分為舞龍文化篇、舞龍技法篇和舞龍德育篇;制定符合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丁伙中學舞龍課程計劃》;優(yōu)化體育課、音樂課設置方案,將體育課與舞龍、音樂課與威風鑼鼓統(tǒng)整融合,綜合利用體育課、音樂課、大課間以及課后服務時間有計劃、有步驟開展舞龍、威風鑼鼓社團活動。
(2)舉辦龍鼓節(jié)。學校將龍鼓節(jié)確立為丁伙中學四大學生文化節(jié)之一。每年端午前后,校園內龍騰鼓喧,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協(xié)調靈動、拼搏奮進的龍舞景充分展示丁中學生自信自強、拼搏奮進、精益求精的精神風貌。師生們共同參與,開展妙筆繪龍、金曲贊龍、華章頌龍、喧鼓舞龍、走訪尋龍等系列活動。
(3)發(fā)布文化標識。龍鼓文化Logo 的圖形元素取自“圓鼓”“飛龍”的形象,以龍鼓為概念,龍頭朝向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寓意著丁伙中學的龍鼓文化欣欣向榮的美好未來;Logo 主體顏色為紅色,代表著熱烈、奔放、激情和斗志;龍下方結合丁伙(DH)和華倫公司(HL)的字母形換化成波浪形,揭示了奔放拼搏、乘風破浪的龍鼓精神;“1996”為舞龍隊成立年份。(見圖1)
圖1 龍鼓文化Logo
(4)開展騰龍文化建設。2018 年,學校提出開展騰龍文化建設,分為短期目標(物質文化,教學文化)、中期目標(精神文化)和長期目標(品格提升)。騰龍文化的內核是一個符號——形體動作、圖形、聲音;是一種傳承——學習與領悟、模仿與創(chuàng)新、繼承與發(fā)展;是一類特質——丁伙中學特有的文化土壤、丁中教師特別的培育、丁中學生深入骨髓的特質。其初心就是建設一種主流文化、奮進文化,使命是為學生的靈魂“補鈣”、為品德“提純”、為本領“淬火”。
“龍騰鼓喧”——這二十余年扎根并活躍在鄉(xiāng)村的運動文化贏得了家長、社會、政府、媒體的認可和贊譽。2021 年12 月7 日,江蘇教育頻道《教育周刊》欄目專題報道了學校的龍鼓文化。2023 年6 月,學校被確定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示范基地。
未來,學校將不斷豐富騰龍文化的內核,努力攀爬騰龍文化這一高峰。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新時代好青年提出的要求——“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堅定不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馳而不息開展龍鼓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品格提升,堅持不懈五育并舉辦學,實現(xiàn)高品質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