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珂,石聰,陳雪明,林燕
(1.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2.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北石家莊 050011)
變應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又稱過敏性咳嗽,是臨床上常見的小兒慢性咳嗽之一。本病多發(fā)于換季時節(jié),隨著大環(huán)境的改變,在兒科疾病中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臨床表現為刺激性干咳,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吸入冷空氣和刺激性氣味、接觸變應原、劇烈活動后可誘發(fā)或加重咳嗽,伴咽癢,少痰或無痰,大多于夜間或晨起發(fā)作,痰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反復咳嗽,影響患兒的學習和生活,加之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有些患兒可能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嚴重威脅患兒的身體健康及生長發(fā)育。
本病常規(guī)抗感染及化痰止咳類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而抗組胺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對其治療有效[1]。雖然西醫(yī)治療有一定的短期療效,但由于其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長期服用抗組胺藥物易出現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安全性有待驗證,而對于激素的使用,大部分患兒家長依從性較差。臨床中,中醫(yī)藥辨證治療該病可取得良好的療效,且安全性高,大多數患兒及家長均可接受,正日益受到該領域學者的重視。
柴防止咳方是本研究組林燕教授在中醫(y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治理論指導下,根據小兒體質及病情發(fā)展而制定的個體化方案,可更大程度上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縮短療程,減輕副作用,減少復發(fā)。為進一步評價柴防止咳方對小兒風邪犯肺型變應性咳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收集了近年來在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門診就診的60 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 月在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門診就診的風邪犯肺型變應性咳嗽患兒,共60 例。按照區(qū)組隨機化方法將60 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 例。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并通過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審批號:HBZY2021-KY-006-0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慢性咳嗽協作組制定的《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 年修訂)》[2]中的變應性咳嗽的診斷標準:①刺激性干咳反復發(fā)作時間>1 個月;②胸部X 線片未見明顯異常,肺通氣功能正常,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陰性;③抗生素治療無效;④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病史,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IgE)和(或)特異性IgE 升高;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1 版)》[3]中風邪犯肺型咳嗽的診斷標準:陣發(fā)性咳嗽,常因刺激性氣體、冷空氣等誘發(fā)或加重,少痰或無痰,或鼻塞、流涕、打噴嚏,或鼻癢、咽干咽癢、皮膚瘙癢,舌淡紅,苔薄白或苔少,脈細滑。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變應性咳嗽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證型為風邪犯肺型;③年齡為3~14歲,性別不限;④監(jiān)護人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的患兒。
1.4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兒;②年齡<3歲或>14歲的患兒;③患有咳嗽變異性哮喘或典型哮喘的患兒;④其他原因導致的咳嗽患兒;⑤合并有血液系統、免疫系統及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的患兒;⑥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的患兒;⑦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兒;⑧依從性差,未按規(guī)定方案進行治療,或自行加用其他治療措施,從而影響療效判定的患兒。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給予服用氯雷他定片聯合蘇黃止咳膠囊治療。①氯雷他定片(萬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060402;規(guī)格:10 mg×6片),口服,12歲以上兒童:每次10 mg,每天1次。12 歲及以下兒童:體質量≥30 kg,每次10 mg,每天1次;體質量<30 kg,每次5 mg,每天1 次。②蘇黃止咳膠囊(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北京海燕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 103075;規(guī)格:0.45 g × 24 粒),口服,3~6歲,每次1粒,每天3次;7~14歲,每次2粒,每天3 次。1 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5.2 治療組 給予服用自擬的柴防止咳方治療。方藥組成:北柴胡6~10 g,黃芩6~10 g,清半夏6~9 g,黨參4~6 g,防風9~15 g,烏梅9~15 g,五味子9~15 g,甘草4~6 g,生姜4~6 g,大棗4~6 g。隨癥加減:鼻塞、流涕者,加蒼耳子、辛夷花;咳嗽劇烈者,加百部、款冬花;大便干結者,加瓜蔞、火麻仁。上述中藥均采用神威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煎顆粒,由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藥房統一提供。用法:每日1劑,分2次沖服,早晚各服用1次。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1.6.1 咳嗽癥狀評分 采用咳嗽癥狀積分表進行咳嗽癥狀評分,分為日間咳嗽癥狀評分和夜間咳嗽癥狀評分兩部分。無咳嗽,計0分;偶有數聲咳嗽,計2分;咳嗽時作,影響正常生活,計4分;咳嗽頻繁,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睡眠,計6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日間咳嗽癥狀評分和夜間咳嗽癥狀評分的變化情況。
1.6.2 實驗室指標檢測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和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IgE)等實驗室指標由醫(yī)院檢驗科統一檢測。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EOS和血清總IgE水平的變化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根據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情況將療效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4 級。具體療效判定標準:①臨床控制: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95%;②顯效:70% ≤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95%;③有效:30%≤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70%;④無效: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30%。癥狀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8 統計方法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要求)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設計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患兒脫落情況及基線資料比較研究過程中,2 組患兒均無脫落剔除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療程的治療。治療組30 例患兒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3~14歲,平均(6.70±2.73)歲。對照組30 例患兒,男17例,女13例;年齡3~14歲,平均(6.40± 2.54)歲。2 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兒治療前后咳嗽癥狀評分比較表1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兒的日間咳嗽癥狀評分和夜間咳嗽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 組患兒的日間咳嗽癥狀評分和夜間咳嗽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的降低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變應性咳嗽患兒治療前后咳嗽癥狀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ugh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分)
表1 2組變應性咳嗽患兒治療前后咳嗽癥狀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ugh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分)
注: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3 2 組患兒治療前后外周血EOS 和血清總IgE水平比較表2 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兒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總IgE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 組患兒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總IgE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的降低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變應性咳嗽患兒治療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和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eosinophil(EOS)count and serum total immunoglobulin E(IgE)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注: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4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表3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2 組患兒的總有效率均為93.33%(28/30),組間比較(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的總體療效(秩和檢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變應性咳嗽患兒臨床療效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ugh[例(%)]
小兒變應性咳嗽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此類患兒多具有特應性體質,加之家族遺傳因素,大多伴有過敏性鼻炎、特異性皮炎、濕疹等,臨床上容易被誤診、漏診,使用抗生素治療,收效不理想,停藥后反復。《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 年修訂)》首次將具有特殊體質、咳嗽感受器敏感性高、經支氣管舒張劑診斷性治療后咳嗽癥狀未明顯緩解等特點的兒童慢性咳嗽歸為變應性咳嗽,并與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哮喘、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區(qū)分開來[2]。該病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患兒存在某種基因缺陷,機體更加敏感,接觸過敏原后致免疫系統紊亂有關[5]。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EOS)增多提示機體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IgE)參與了過敏性咳嗽的病理生理過程,兩者均可以反映機體的過敏狀態(tài)。變應性咳嗽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干咳,抗組胺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治療均有效。氯雷他定為第2 代H1 抗組胺藥,可以減輕鼻塞、鼻涕等癥狀,對外周神經H1受體有高度的選擇性,作用強,時間長,可競爭性地抑制組胺H1 受體,抑制組胺所引起的過敏癥狀。且與第1代抗組胺藥相比,中樞鎮(zhèn)靜和膽堿能作用明顯減弱,口服吸收良好,對患兒的神經中樞系統功能無明顯影響,更推薦其在臨床中使用[6]。但其存在遠期療效較差、復發(fā)率較高的缺點,故本研究用其與臨床比較公認有效的中成藥蘇黃止咳膠囊聯合作為對照藥。
本病屬于中醫(yī)的“咳嗽”范疇,風邪是本病的關鍵病理因素,中醫(y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變應性咳嗽具有起病急、易反復發(fā)作的發(fā)病特點,加之臨床常表現為陣發(fā)性的干咳、咽癢,與風邪之“風性主動”“善行數變”的性質特點相似,符合“無風不作癢”的臨床特點。雖然古代典籍中無變應性咳嗽的病名,但歷代醫(yī)家辨治咳嗽的經驗對治療本病具有借鑒作用。萬力生教授認為該病的發(fā)生,以外感風邪為標,肺脾正虛為本[7]。朱佳教授認為變應性咳嗽的病機總屬本虛標實,風邪外受為標,素體肺虛為本。治法當以祛風宣肺、補肺固表為主,以恢復氣機升降為要,但“治實當顧虛,補虛勿忘實”[8]。國醫(yī)大師晁恩祥教授創(chuàng)立了風咳理論,進而研制了蘇黃止咳膠囊,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蘇黃止咳膠囊在治療因風邪犯肺、肺氣失宣引起咳嗽有明顯作用[9],但膠囊類藥物患兒口服存在一定的困難。
柴防止咳方是本研究組林燕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結合本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及小兒的體質特點,以祛風宣肺、調整樞機為原則治療小兒變應性咳嗽的經驗方,采用免煎顆粒沖服,服用方便。該方由小柴胡湯合過敏煎加減組方而成,包含北柴胡、防風、黃芩、清半夏、黨參、烏梅、五味子、甘草、生姜、大棗等10 味中藥。《傷寒雜病論》首先提出小柴胡湯可用于治療咳嗽:“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過敏煎出自《祝諶予經驗集》,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過敏煎可治療與過敏相關的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彭鈺等[10]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加減過敏煎治療支氣管哮喘有一定療效,可提高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增加痊愈例數。于磊等[11]應用過敏煎加味治療變異性哮喘,發(fā)現過敏煎有很好的調節(jié)免疫功能,臨床療效滿意,且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方中北柴胡疏風散邪、疏肝理氣;防風辛甘微溫,能通療諸風,既可散風于外,又能熄風于內,為治風之要藥;黃芩清熱燥濕、解毒瀉火,與柴胡相伍,能疏調肝膽;清半夏燥濕化痰、降氣止咳;黨參健脾益氣養(yǎng)肺;五味子酸溫、烏梅酸平,二者均能收斂化陰、熄內風;生姜溫肺止咳、解表散寒;大棗滋陰補陽[12-13];再加甘草溫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調暢氣機、祛風宣肺之功效,標本兼治則咳嗽自除。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療效方面,治療2周后,2 組患兒的總有效率均為93.33%(28/30),組間比較(χ2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的總體療效(秩和檢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在咳嗽癥狀評分方面,治療后,2 組患兒的日間咳嗽癥狀評分和夜間咳嗽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的降低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在實驗室指標方面,治療后,2 組患兒的外周血EOS 和血清總IgE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的降低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柴防止咳方治療小兒風邪犯肺型變應性咳嗽療效滿意,可有效減輕患兒咳嗽癥狀,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糾正免疫失衡狀態(tài),抑制機體的過敏反應,為小兒慢性咳嗽及過敏相關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