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東
一、思路體現整體關聯性,教學設計巧
《定向跑》一課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內容中專項運動技能之一的新興體育類運動“定向運動”中的內容,本課把握三年級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立足學生實際,與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相鏈接,把定向運動簡化改造引入校園,把數學、語文、美術等學科內容結合在一起,融健身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國防教育于一體。本課從學校文化底蘊、校情、學情等出發(fā),始終把兒童放在教學的正中央,眼中有兒童,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略。以著名繪畫大師徐悲鴻命名的“悲鴻實驗小學”用大師筆下奔騰的駿馬比喻健康成長的悲鴻學子,整節(jié)課結合學校校名內涵,以“小駿馬”成長系列挑戰(zhàn)賽之一的“校園定向挑戰(zhàn)賽”為主線,通過個人、雙人合作、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同時,本課根據練習難度的遞進,設計定向路線系列任務圖,并運用在學生個人自主、雙人合作、小組合作探究等創(chuàng)新學練活動與比賽中。
二、實施體現以學論教,教學效果好
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新、教學設計巧、教學效果好,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維度的評價等,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育。
如,情境1,熱身慢跑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帶領學生在操場上利用“小駿馬丈量祖國四極”方式,讓學生知道中國“四極”的相對應城市,同時明確本堂課需要掌握的南北方位感,加入的“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位置更是增加了愛國元素,突顯了家國情懷。
情境2,每一次練習,教師都會出示相對應的成語標題:獨立練習——“一馬當先”,雙人合作——“小馬識途”,小組合作——“快馬加鞭”,增加了學生參與練習時的童趣,使學生對下一次練習將要出現的標題也有了新期待。促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深度理解與馬有關的成語含義,實現與語文課程的跨學科融合。
情境3,整節(jié)課采用了多元多維度的評價,如,學生在練習時把沒有蓋好的筆蓋蓋好加一顆星;小組合作時給小伙伴系鞋帶加一顆星;給堅持跑完但不是優(yōu)秀的學生加一顆星,等等。在為學生頒獎時,教師把每一名獲獎學生的成功點或閃光點講出來,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成功的取得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品行才是根本。
情境4,根據不同的練習內容,教師設計了難度不同的地圖。開始練習前,教師沒有刻意停頓給學生講練習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或小組思考后進行學練,在學練的過程中,教師及時觀察捕捉,對有問題的個人或小組給予及時的幫助和糾正,把更多的學練時間留給了學生,保證了運動密度和強度。
三、實踐反思促進提高,改進提升處
本課結合了耐久跑、折返跑、往返跑等多種跑的技術運用,但在課堂教學中師授技能環(huán)節(jié)略顯不足,在不同的學練情境中未針對性地運用不同跑的技術要求,建議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如,在打卡后快速折返時可以稍微降低身體重心,進行高效制動緩沖轉身跑,可先讓學生在原地、慢跑與快跑中體驗學練折返跑技術的要領,在情境學練中不斷改進技能;提醒學生不同地形、方向奔跑時注意擺臂的幅度大小、方向變化、身體姿勢等,教師可示范或挑選優(yōu)秀生進行展示,讓學生明確學練細節(jié),提升技能。